登陆注册
1248000000003

第3章 中美日的激励

美国人激励个人,并不激励单位。

有功才赏,无功当然不赏,十分明确。

日本人激励团体,不主张激励个人。

任何人强出头,都要受到强烈的打压。

中国人凡事都要合起来想,

激励也不例外,不要采取分的心态。

个人固然要激励,团体也不可忽视。

我们常常透过个人来激励团体,妙得很!

有功劳当然要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把功劳和苦劳合在一起想,兼顾又并重。

比来比去,看来看去,真是各有巧妙。

最好按实际情况,依团队共识,合理运用。

美国人激励个人

西方文化一向标榜个人自由与政治民主,主张个人有权通过自由选择的途径,来追求个人的利益、达成个人的目标。每一个人都应该发现并且发挥自己的长处,以造福他人。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人只知道把自己的长处用在自己身上,却忘记了为他人造福。

个人主义当然有理想的一面: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负起全部责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处处尊重他人的尊严;人人有自由,因此个人的自由不能够妨碍他人的自由;个人独立,却必须与他人互信互动,共同追求社会的进步;彼此吸收不同的长处,使自己不断获得成长;大家在自信与信人的气氛中发挥潜力。

然而,个人主义也有不利的一面:要求他人负责,自己却未必愿意承担责任;有时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致忽视他人的存在;自由过度,因而妨碍了他人的自由;独立得十分自私,把他人都当做竞争者;人与人疏离,难以互动互信;过分强调自己,却不能够关心别人。

美国式的激励,由于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当然以个人为对象。既然每一个人死亡之后,必须自己单独面对上帝的审判,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在工作告一段落时,同样应该单独接受评审。所谓团体目标,早已分割成若干个人目标,各人自我努力,也接受不一样的激励。

每一位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每一位成员,各自设定目标,并且尽力去达成。激励个人,使其认识并发展个人的潜力,成为美国式激励的主要任务(如图3-1)。

(插入图3-1)

西方人把“有”和“无”分开来看,有就是有,而无也就是无。有功即赏,无功当然不赏。看起来是非分明,也十分符合个人主义的特性。

只有功劳,无所谓苦劳。尽可能量化,大家力求算得清楚,讲得明白。由于西方人大多以个人的成就来确保自己的价值,因此激励者与被激励者双方可以彼此讨论,有时候还能够讨价还价。

基于隐私权的保护,大多数组织一般不会公开员工的薪资待遇。个人的薪资被视为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机密事宜。西方人把询问他人的薪资视为一种失礼的行为。实际上,这种薪资保密的措施,经常令人高估同仁的薪资而引起不满。不过把薪资公开,实在不容易使大家心悦诚服,各种差额都将成为追究、争执的焦点。

美国人特别强调同工同酬,如果发现自己和同仁的工作或贡献相等,而所得却较低,就会心生不满而工作不力。采取个别而不公开的激励,成为比较有效的方式。美国人也习惯于尊重别人及团体纪律,把各人都当做独立的个体,各人自求表现,并不十分关心别人的事情。激励的制度和评核的方式力求公开,最后分配所得则保持秘密,对美国人来说,普遍都能够接受。

获得奖赏的人,也心知肚明,这一次表现得好,所以有此奖赏,下一次还有没有?能有多少?要看下一次的表现。逐一分开计算,不致把奖赏所得列为正常收入,更加理性地当做单一事件来思考和运用(如图3-2)。

(插入图3-2)

受个人主义的影响,美国人的激励以个人为主。每个人都讲求独立、自由、平等,各自设定目标,各自发挥能力、各自完成任务,只重视自己的成就,不计较他人的得失,有成就便期待激励,没有则不存奢望。

日本人激励团体

日本人的集团性举世闻名。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多先说出自己所隶属的团体,然后才说出自己的姓名。日本人常说的“我家”,大多指称自己所属的组织,充分反映出日本人十分浓厚的集体意识。日本人心目中的“家”,其含义远远胜过英语中的Family。

新年时节,当全世界的人都忙于亲属聚会的时候,日本人却专心于准备拜访上级,上级也在等待下属前来拜访。对日本人来说,血缘关系不如集团关系。除了父母和祖父母之外,已婚的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婶姨之间,甚少往来。各种组织都致力于加强“没有亲戚死不了,没有同事活不成”的一体化感觉,并且不断联系,达到巩固集团的目的。在这种集体气氛浓厚的情况下,个人的自由缩减到最小限度。每个集团都以各种规章,把自己的成员紧密地绑在一起。

大多数的日本人,在这种十分完整的集团意识中工作,生活得很安心。不但不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几乎完全没有隐私权,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如图3-3)。

(插入图3-3)

曾经有一位美国老板,奖赏了某一个单位总共五个员工中的两个,因而引起

其他三个员工的集体辞职。日本人和美国人对被奖赏的感觉不一样,他们认为奖赏其他两位同仁,就等于宣示这三位表现得不好,当然应该辞职。这位老板以对待美国员工的方式来激励日本员工,引起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美国人可以激励个人,并不致威胁他人;日本人则只能够激励团体,借以增强集体意识,不适合激励个人,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安。

日本社会和欧美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讲求年资的深浅,而不重视能力和表现。因为按照资历排列,不但简单易行,而且稳定可靠。谁先来谁后到,一经确定就自动生效,不会产生任何变化,不像能力的评估那样困难,并且随着时间有所变化而产生争论。

欧美社会当然也有很多礼俗上的约束,但是日本社会则更为复杂而不容变更。不论任何场合,都必须按照各人的等级,由上而下逐一排列,不可以有差错。任何人违反或是忽视这种规律,就会十分难堪,并且带来相当不利的后果。

日本人最重视先辈、后辈的规矩,就算年资只差一年,也不敢逾越。年资相差七年以上,彼此之间就产生一种差别感,因而不可能存有先辈、后辈以外的友谊。

后辈对先辈必须服从,不可以说“不”,或者表示不同的看法。集团内的和谐与秩序,不容许被破坏。只要被戴上“与众不同”的帽子,就会处处受到同仁的排挤。公开与上级对立的人,很难出现同情者。

任何露出钉头的钉子,都要想办法把它打进去。个人强求出头、任意表现,在日本社会是不受欢迎的。

激励的作用主要在激发同仁的一致性。日本人不讲求专业分工,他们喜欢参与一些与自己权限无关的事宜,以便夸大自己对团体的贡献。让员工做一些分内工作以外的事情,说起来也是一种激励。上级看重、同仁称赞,这些非经济形式的激励,对日本人来说,十分有效。但是,必须确保忠顺而不与组织作对,才能享有(如图3-4)。

(插入图3-4)

日本人偏重集体主义,以激励团体为主。每个集团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并以各种规章来约束成员,把大家紧密绑在一起。为求团结一致,实施团体激励,避免个别激励。

中国人合起来想

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我们到底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想,而不分开来看。我们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完成个人。如果一定要说是什么主义,那就是交互主义。

在中国社会,个人的地位当然受到尊重。要不然怎么可能一言九鼎,说话算数呢?然而,团体意识也备受重视,因为覆巢之下无完卵。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个人的观念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应该表现个人主义精神的时候,特立独行备受推崇;应该强调集体主义的时候,群策群力才能普受欢迎。中国人善变,能屈能伸,但是必须合理。

把个人和团体合起来想,有个人才有团体,有团体也才有个人。有时以个人为重,大家全力支持,让这个人好好表现;有时则以团体为重,个人全力配合,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拿捏得恰到好处,便是合理。

激励和不激励,最好也合起来想。激励得好像没有激励一样(如图3-5),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也多少沾一点儿光,大家都有面子。因为分得很清楚,受到激励的人,感受很大的压力,而没有受到激励的人,必然深感没有面子而滋生事端。双方面都没有好处,对团体也将造成伤害。

(插入图3-5)

激励的无效性,大家都深有同感,却始终难以改善。主要原因即在不能够合起来想,却分开来看。

中国社会讲求有好处大家分享,一方面推己及人,一方面则表示同甘共苦。既然要把自己和同仁合起来想,当自己获得某些好处的时候,自然要拿出一部分来和大家分享,才是言行一致的具体表现。

大家都心中有数,没有得到好处,彼此都不计较,反正互相支持,应该是例行公事。一旦某人获得实际利益,大家就会想到:为什么做事情的时候,就要我帮忙?现在得到奖赏,却一个人独吞,这样公平吗?

得到奖赏的人,当然可以默不作声,只是中国社会好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很快大家都会知道。若是真的独自收下,不拿出来分享,大家也不会怎样,却在表情、态度上有所变化。如果再请求别人支持、协助,恐怕冷言冷语加上冷面孔就很难避免。最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比较符合透过个人奖赏团体的原则,而皆大欢喜。

但是,分享的结果,固然效果良好,而接受奖赏的人,不免兴起“过路财神”的感叹,左手进、右手出,还要缴所得税,岂不令人气恼。受奖的人不感谢,因为并没有得到实质好处,这也是激励无效的一大原因。

暗盘的设置可能由此而起。明的奖赏五千元,让受赏人拿出来请客,完成透过个人激励团体的预期任务。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暗的支付三千元,受赏的人就不会心生感谢而减低了激励的效果(如图3-6)。

(插入图3-6)

把明的和暗的合起来想,激励的效果才会增强。然而实际应用的时候,却应该分开来发给,我们将在后面有更详细的说明。

中国人既不偏重个人主义,也不偏重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透过个人来激励团体。

思考

1.西方人为什么经常逐一计算而不合并考虑?

2.你能接受日本激励团体而非个人的激励方式吗?为什么?

3.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透过个人来激励团体?

同类推荐
  • 三分管事七分管人

    三分管事七分管人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管理的精髓在于三分管事七分管人,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想让管理更简单,管理更轻松有效,就要学会擅长管理手下的主要得力干将,而不是事事亲力而为,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的团队的潜能,提升组织的绩效。作为管理者,如何提升自己?如何用人留人驭人?如何与员工有效沟通?如何以薪酬激励人,以情感凝聚人?如何以细节取胜?本书《三分管理七分管人》结合真实、生动的实例,将管理的精髓一一展示,引导管理者在强化自身能力,找到管人的有效途径,管好人带好队伍,提升团队执行力和战斗力,开创卓越的管理局面。
  • 酒店企业精细化管理实务与工具箱

    酒店企业精细化管理实务与工具箱

    本书以酒店系统为基础,从精细的角度,详细讲述了酒店管理的操作步骤。将各部门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应用表格等实用化,将酒店按照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营销部、保安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工程部、采购部、仓储部等十一个部门系统逐一说明,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酒店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点,全方位展示了酒店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规范与细节。内容翔实,客观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和参考价值,是酒店业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工具书。
  • 窃笑红楼

    窃笑红楼

    本书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故事为背景,窃笑大观园企业由盛转衰的过程,期间虽颇多嬉笑怒骂之言,但皆含讽古喻今之意。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借这个由头,使中国的家庭企业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心态上,都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能给一些私企老板以警戒:经营时是凌云壮志,有点成绩后是不可一世,最后还可能是惟我独尊,结果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你也是如上的其中一位,最好把本书放在案头,虽不能对你的人生和企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或许也能给你以警示。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而且极具投资天赋,十几岁的时候,对股票的敏感程度就超过了他的父亲——一位非常富有经验的股票经济人。19岁时,沃伦·巴菲特遵从父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老师——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1962年,巴菲特与人合伙的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日疋巴菲特的私人资产。1964年,巴菲特的私有资产已经是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以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
热门推荐
  • 妈咪招牌靓粥

    妈咪招牌靓粥

    《妈咪招牌靓粥》根据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身体需求,精选了近百道家常靓粥,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泉眼之印1:海怪事件调查手记

    黄泉眼之印1:海怪事件调查手记

    因为工作的关系,邹凯男经常要出海。一次,公司领导孟洋重金邀请他出海一起从事一项生物技术的研发,自从踏上黄泉眼岛之后,接连发生的一连串怪事使邹凯男疑窦丛生。鬼发水母、异岛巨蟒、潜艇坟场、死亡日记……这些尘封已久的历史密件一一浮出水面,原来一路上遇到到的那些鬼魅、令人惊悚的海怪都是常见的动物基因嫁接的产物,用来作为二战时期的生化武器;原来孟洋出海并不是做药品开发,而是寻找当年生产生化武器遗留的隐性资料;原来王晨飞是当年一起上岛的科学家王际遇的儿子,原来赵边城和韩西城是亲兄弟,原来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最初所理解的那样,原来每个人都有一个别人不知道的身份,原来邹凯男也有另一个身份,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瑞奇曼,经济学硕士。常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以“投资之神”巴菲特和“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为师,反复思考后发现,成为富人,不能只靠钱滚钱,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他的座右铭是:“好的观念能让你以小搏大,不好的观念则会让你因小失大。”
  • 赢在态度

    赢在态度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卓越的态度塑造卓越的员工,一流的员工缔造一流的企业。态度决定一切。赶紧用优秀来武装自己,缔造个人卓越职业精神,你也能成为金牌员工。
  •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八月,钱塘潮起,曹操在邺城问身旁的郭嘉道:奉孝,我想去江东看潮,你说该怎么办? 郭嘉歪着脑袋想了想,答曰:灭掉孙权便是! 曹操点了点头,又问:可是,我突然又想吃火锅了,这又该怎么办? 郭嘉又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答曰:灭掉刘备便是! 曹操低下头,暗自纠结了起来:那我究竟是先吃火锅呢,还是先去看潮呢? 郭嘉顿时一个踉跄,他看着曹操那张无辜的脸,小心翼翼地问:要不咱们猜丁壳? ———————————————————————————————— 本简介由[重生之郭嘉书友群87763108]提供
  • 我做盗墓贼那些年

    我做盗墓贼那些年

    一位故人的来访,带着主人公重游神话之地——千古神农架。炎帝神农氏的成名之地,中国最秘静的古林,传说最多的山脉,异兽出没最古怪的地方,上古奇书《黑暗传》,里面的秘密到底有多少!在神农架之中到底是谁在沉睡!一个盗墓者的传奇,一段倒斗人的故事,就这么惊悚的开始了!忍不住的尖叫,不自觉的发凉,够胆量就来这个盗墓的世界!
  • 少林武僧在异界

    少林武僧在异界

    少林数百年来最出色的弟子慧刚,一身武技登峰造极,直追当年的达摩祖师。因为疾恶如仇,他犯下滔天杀孽,被罗汉堂拿回少林处决或许是苍天不忍,临刑前,一道闪电,将慧刚肉身化为灰烬,而他的魂魄,竟然穿越时空,附到了一个纨绔子弟身上,而且,他同样面临着即将被处决的境遇,所不同的是,慧刚之错在于滥杀恶霸,而纨绔子弟则是因为调戏圣女而获罪在一个武技落后的魔法世界,中土少林的天才弟子,将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br>求出版,本书尚未有出版社联系,求简体,繁体出版的帮助,有意者请站内短信联系,或者发邮件:feiliguo-[email protected]
  • SA校草:丫头,站住!

    SA校草:丫头,站住!

    风墨宇,一个美男中的美男,精英中的精英,在一次联谊晚会上被评为该校的“SA校草”。柳静雨,一个怕麻烦,怕惹人注目的女生,万万没想到自己早就被某人盯上,直到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一场恋爱的追逐也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