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6300000038

第38章 三国归一统(8)

刘备托孤,曹叡学得很像。但他没有想过:司马懿和孔明不能够相比。何况同时托孤二人,势必引起无谓的纷争。曹操和刘备不同,司马懿当然和孔明不一样。在曹操的示范下,司马懿耳濡目染,都是权谋欺诈的作风。

1刘备托孤的启示(一):悔字诀产生的良好效果

曾国藩生前,常把“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一句话,挂在嘴边。40岁以后,曾国藩得力于悔字诀,办事愈来愈圆融,处世愈来愈圆通,和这一句话应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的悔字诀,是不是从《三国演义》获得,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刘备一生,也是悔字诀最好的写照。凡事不怨不尤,只以事先避免事后可能带来的后悔,作为警惕的要点,用来趋吉避凶,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的。

年轻时,刘备常以家世特殊,身负重任,如不趁早图谋,将来必定后悔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在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之后,他更加小心谨慎,唯恐稍有大意,即将为曹操所杀。这才自动要求起兵到徐州迎战袁术,获得逃离曹操掌控的大好机会。

刘备奋斗了这么多年,虽然文有孙乾、糜竺、简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但还是一事无成。当他从水镜先生处得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即可以安天下,这才意识到再像以前一样拖下去,必然死不瞑目,所以才三顾茅庐,对诸葛亮如此谦卑。

孔明下山相助,刘备言听计从,怕的是稍有违背,就可能后悔。关羽遇害,张飞责备刘备当了汉中王,早忘了桃园结义的誓言,使得刘备不顾一切,要兴兵伐吴。张飞限期三军挂孝,逼得部将将他杀害。刘备明知联吴抗曹是一贯政策,也唯恐违背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为后人所耻笑,毅然不接受诸葛亮的劝阻,以及东吴特使诸葛瑾交还荆州、永结两国盟好的和解,无非是以悔的心态,来防止自己的独生行为。

刘备出师不利,加上哀伤过度,终于病倒在白帝城,自知不久于人世,速请诸葛亮、李严等大臣来永安宫,只怕迟了来不及交代后事,很可能会悔恨。

孔明来了,刘备请他坐在床边,承认自己不听丞相的话,才自取其败,为的是怕诸葛亮误会自己对他不信任,以后不方便处理事情。看见马谡在旁边,赶紧叫他暂且退下,暗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的是怕孔明重用马谡,造成悔憾。最后坦诚向孔明表示:阿斗可辅,就请辅助他;如果太不像样,可以自立为成都王。害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接二连三地保证,要尽忠辅佐阿斗。

刘备这种举动,不可能是以退为进。如果是的话,大可以仿效当年刘表要让荆州的故事,直接请孔明为汉中王。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直接的话,对孔明的伤害太大,等于摆明不让孔明这样做。我们从刘备一生的表现,可以相信他这样说,是出于一片真诚。就算他是骗人的,我们有一句话,可以当做参考:骗一次算骗,一直骗下去,骗一辈子,就不算骗。刘备是真诚,还是虚伪?我们从他不接受刘表的礼让,不忍心抛弃新野的百姓,不贪恋汉中王的既得利益而为弟报仇,应该可以相信他的真诚。

孔明的退休计划,由于刘备的托孤,而完全打消。以后阿斗的种种行为,孔明都能够忍耐,和白帝城刘备说这一番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刘备地下有知,也会看到悔字诀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而含笑九泉吧!

2刘备托孤的启示(二):显秩序下别无选择的选择

曹操当魏王时,左慈告诉他,不妨考虑请刘备当皇帝,自己则云游四海,或者到峨嵋山修道。曹操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了解,形势已经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只有硬着头皮,一条路走到人生的终点。因为他的仇人太多,不会放过他,他一旦离开权力的核心,很可能立即被追杀。他的儿子也心中有数,知道曹操在玩弄什么把戏,绝不肯中途罢手。那些依附在身旁的文武大臣,更是不会把轿子放下来,才不管你曹操想不想继续坐下去呢。他只好把左慈当妖怪,下令追捕斩杀,以免担负不听忠言的罪名。

现在轮到刘备自己,明知道刘禅的困境,实在难以突破,还要勉强让他接任。显秩序的僵化,从这里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要孔明继位,不就等于要他的命?很可能会逼得他非当场撞死以表明他的忠心不可。我们不能够以现代的显秩序观点,来评鉴那个时代的显秩序,但应该深切地体认,为什么显秩序必须时刻做出调整,便是各有各的包袱,很不容易摆脱。隐秩序对改朝换代,通常比较不在乎。因为站在大气的立场,各个气球所装的气体,都是大气的一部分,换来换去,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显秩序要很久以后,才干脆废除帝制,把改朝换代的沉重包袱,整个抛弃掉,希望不要为了姓氏的不同,坚持要拼得你死我活。不过在刘备那个时代,真的除了重重拜托孔明,好好辅佐刘禅之外,根本没有别的路走。刘禅能否继承大业,那是他的事。刘备既然立他为太子,便只好把这一个难挑的大担子,不顾一切地交付给他了。

3孔明嘱杨仪杀魏延:善后一定要周全

无论如何,魏延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遭遇,值得普天之下,有才干却与顶头上司格格不入的人作为借鉴。希望后来的“魏延”们能够自我调整,做出合理的改变,以免重蹈魏延的覆辙。一旦定局,就算有人为他喊冤,又有何用?

打从魏延杀长沙太守韩玄来降,关羽领着他拜见孔明时,孔明就想杀他,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不如先杀掉,以绝祸根。幸亏刘备劝阻,才保留性命。魏延居然警觉性很差,认为有刘备撑腰和提拔,便可以不理会孔明对他的观感,而不思改善两人的关系。

就算孔明对他有偏见,也有成见,他身为部属,除了自我调整之外,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改投他人的阵营,只有增加孔明预言的可信度。得不到孔明的信任,对魏延而言,处境相当危险。特别是刘备死后,他虽然已经立功封侯,也不能不重视孔明对他的态度。有人说他是创新派,和孔明的保守派当然不能相契合。但是礼让顶头上司三分,也是部属的起码修养。孔明几次说要不是还有需要,一定把他杀掉,这样严重的警告,不相信他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他却毫不警醒,还自恃刘备死后,除了赵云之外,数他资历最深,武艺最高,而狂妄依然。孔明的本命灯,不论魏延有意或无意,只要心目中有孔明,应该不会那么莽撞,一下子把它撞灭掉。

孔明决心要杀魏延,却又担心诸将的武艺不足以担当此一重任。姜维以后要大用,万万不能背此恶名。他终于想到杨仪,因为杨仪同样有才无德。就算事情办不妥,反过来把杨杀掉;或者事后大家有意见,不谅解,而嫁祸于他,也无所谓。一石两鸟,原本是老掉牙的计策,用用无妨。于是交代杨仪,死后不发丧,并给予密令,如魏延造反,已交代马岱,依计杀之。一切果然如孔明所料,魏延首先对杨仪表示不服。他要杨仪扶柩回蜀,自己则率大军攻司马懿,理由是不能因为丞相一人而耽误国家大事,并且埋怨丞相当时如果采取他的计策,老早已经取下长安;又说自己资历深,官位高,怎么能够听从杨仪的指挥。这些都很有道理,只是他为什么不想想:以孔明的谨慎,怎么会做出这样不合情理的安排?如果是有意让他难堪,更应该提高警觉,以免对自己不利,在这种紧要关头,还发什么牢骚?杨仪和他本来就是对头,现在持有孔明的兵符,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什么还要硬来呢?可是魏延偏偏要硬来。于是杨仪依照孔明生前的指示,轻骑而出,手指魏延,笑着说:“丞相在日,知汝之后必反,教我提防。今日果然应着丞相的预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魏延到这个时候,还不警觉,竟然大笑说:“孔明在日,吾尚惧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于是张开嘴巴,在马上大叫:“谁敢杀我?”不料马岱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孔明不用魏延的计策,可能是大错,魏延心中没有孔明的存在,也是自取败亡。事后,杨仪自恃功高,未获重赏,口出怨言,刘禅大怒,贬他为民,杨仪羞惭自刎而死,留下一大堆令人不解的谜团,惹人议论纷纷。

4曹叡托孤的启示:所托非人,事难成

辽东燕王公孙渊,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杀奔中原而来。曹叡大惊,派司马懿兴师前往讨伐。公孙渊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被打得城中粮尽,人人怨恨。公孙渊父子投降,俱被斩首。

这时曹叡病重,封曹真之子曹爽为大将军。辅佐太子曹芳,总摄朝政。不久病危,急召司马懿还朝。曹叡仿刘备方式,将年仅8岁的曹芳,托孤于司马懿及曹爽。他在位十三年,只不过36岁。曹芳是养子,大家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曹爽自幼出入宫中,知道他的父亲曹真累受司马懿的气,于是奏请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自己则独揽兵权。司马懿装病,二子也退职闲居。曹爽专权,享受荣华富贵,反而对司马家的虚实,并不清楚。刚好李胜奉派为青州刺史,曹爽命其前往司马府辞行,顺便探听消息。司马懿早知来意,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请李胜入座。李胜报告要去青州任职,司马懿假装听不清楚,故意把青州说成并州。李胜说青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得很像,笑着说:你方从并州来?李胜说明是山东的青州,司马懿大笑说:原来你从青州来。李胜说怎么病成这个样子?左右回说太傅耳聋。李胜要了纸笔,写了一行字呈给司马懿。看完之后,司马懿笑着说:我病得耳聋了,此去保重。然后以手指口,侍婢进汤。司马懿喝得汤流满襟,装出哽噎的声音,说: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了,二子不肖,望多指教,回去见曹爽时,千万请他多给予照顾。说完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李胜回去后,一五一十,告诉曹爽。乐得曹爽大叫:此老若死,吾无忧矣!司马懿待李胜去后,起身向二子说:曹爽从此不会对我们有戒备,可以找机会下手了。不久司马懿果真找到机会,以造反的罪名,斩杀曹爽全家,结束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刘备托孤,曹叡学得很像。但他没有想过:司马懿和孔明不能够相比。何况同时托孤二人,势必引起无谓的纷争。孔明最后忍无可忍,还是把李严贬为庶民。

司马懿和曹真的恩怨,曹叡不可能不知道。同时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真的儿子曹爽,固然可以收到制衡的效果,使他们不致彼此联合起来,欺侮年幼的皇帝,然而曹爽的功力,哪里是司马懿的对手?请他来,等于要他的命。这一点曹叡为什么想不通?我们可以推想。他并不是想不通,而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司马懿位高权大,不请他辅佐,等于害曹芳。不得不请他,只好想办法加以制衡。想来想去,还只有曹爽。这真是曹爽倒霉,把他找来,代替曹芳送死。司马懿一看,曹爽的弱点十分明显,要权、要钱、要享受。于是以退为进,装病不出,把所有机会都让给曹爽。两个儿子跟着辞职,全家人不问政事。曹爽派人试探虚实,他又装得十分逼真。李胜为了讨好曹爽,当然形容得特别夸张,等于帮司马懿的大忙,一起来害曹爽。人一旦丧失戒心,缺乏警觉性,随时有被陷害的可能。司马懿何等厉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要曹爽全家人的命。曹爽表示什么都不要,只要当富翁就可以,证明他太单纯,太幼稚,根本不够资格当司马懿的对手。

5司马懿临死嘱二子:空泛的嘱托难落实

司马懿受到曹叡刘备式的托孤,却没有做到孔明式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曹爽害死之后,父子三人同领国事。又想起曹爽的亲戚夏侯霸,在雍州守备,下令召他来洛阳议事,夏侯霸知道情势不利,干脆造反。郭淮奉命前往镇压,夏侯霸大败,向刘禅投降。

姜维询问夏侯霸有关魏国的实情后,决定领军北伐,由夏侯霸陪同,出兵牛头山。司马懿派长子司马师迎战,姜维按照孔明临终秘传制作连弩,一弩可发十矢。所发之箭皆是药箭,射得司马师逃回洛阳。而蜀军死伤也多,姜维只也返回汉中屯扎。双方暂时停战,再做打算。

司马懿染病,渐渐沉重。于是唤二子遗嘱:“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常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他一生常说不实的话,现在将死,说这些话是真是假?各人自有理会,我们也不想加以评论。

曹操和刘备不同,司马懿当然和孔明不一样。在曹操的示范下,司马懿耳濡目染,都是权谋欺诈的作风。他青出于蓝胜于蓝,比曹操更为毒辣残酷。让他这种人出头,实在是当时社会的不幸。然而有善必有恶,有大善必有大恶,也是理所当然。隐秩序的评价标准和显秩序不同,这样,彼此才能够互补。我们只能说曹氏家族,教导出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变本加厉,很快就会灭掉曹魏。曹操临终,不交代正事,只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司马懿的遗言,两个儿子会听成什么样子,我们更不得而知。

6孙权病死后混乱不断:没有培养好接班人的后果

曹操、刘备先后死亡,孙权尚在。他比父亲孙坚、长兄孙策,都活得长久,对未来的贡献,也很宏大。

然而活得再久,还是会死。只是怎么死法各有不同而已。孙权看到台风来时,海水倒灌,松柏尽皆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插在路上,因而受惊成病,日愈沉重。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嘱以后事。死时年71岁,在位超过半个世纪,看尽各种变化。

由于孙权的长子孙登很早病故,后改立孙和为太子,又封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这两个分成两派,彼此恶斗。孙权深为忧虑,最后废太子,改封南阳王。鲁王则被赐死,改立少子孙亮为太子。孙权死后,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立孙亮为帝,与侍中孙峻,一同辅政。

司马师听说孙权亡故,以司马昭为大都督,总令三路军马攻吴。诸葛恪亲自引兵迎战,大败魏军。诸葛恪一面遣使入蜀,请姜维进兵北伐,许以平分天下。一面领军进东兴,要乘势进取中原,把二十万大军开到前线,不料第一仗攻打新城,便遭到惨败。兵败回朝,被侍中孙峻以逆贼罪名斩杀全家老幼。诸葛瑾生前见诸葛恪聪明尽显于外,曾经感叹:此子非保家之主也!现在果然应验。孙亮封孙峻为丞相大将军富春侯,总督一切。三国的传承,情况大抵相似。皇帝年幼,又能怎样?

姜维这边,乘机出兵北伐,以廖化为先锋,也是无功而回。三国的情势发展至此,人才大多用尽,新人来不及补充。再打下去,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分而复合,看来为时不久了。

7孙权一生:缺乏全局观的英雄

孙权字仲谋,生于公元182年,亡于公元252年,享年71岁。他比曹操晚生二十七年,却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大败曹操于赤壁之役,使曹操不止一次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他年轻时追随兄长孙策,先由郡举孝廉,继由州举茂才,并任奉义校尉。虽说是继承父兄基业,却也屡经历练。继位后尊重老臣,且能敬爱乡野的贤士,礼聘他们出任要职。可惜年老以后,昏聩残暴。尤其是处理太子的方式,更是引起群臣的派系纷争。最后由于钟爱少子孙亮,竟然废孙和,杀孙霸,自己闹出家祸,招致后来亡国的祸患。

综观孙权一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分述如下:

同类推荐
  • 赤血令

    赤血令

    平凡年轻人如重生一样来到镜蓝大陆,携带着家传功法,书写新一代神话!实力至上的世界,女人,权势,财富紧紧相连。战兵团中的女子,家族的千金,逃亡的公主,皇朝的女王,龙族的公主,一个个绝色美女与聂鹰不期而遇,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传奇……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二战英雄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彩的感情生活,描绘了他们超凡的军事天才,精湛的指挥艺术和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经历,浓墨重彩地颂扬了他们在历次重大事件中以正义战胜邪恶的铮铮铁骨。
  •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

    赵进平凡一生,没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开始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凭手中矛,平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明武夫
  • 我的帝国无双

    我的帝国无双

    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热门推荐
  •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竖排版)》内容包括:从帝国大厦顶层俯瞰曼哈顿、贺康晓阳四十岁生日、记梦、谒随州厉山神农故里纪念祠、游芒砀山、题刘邦斩蛇处、题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二首)、其一、其二、过宁远古城怀袁崇焕、过二郎山、入海螺沟、随州听编钟古乐、五台山游记、暮游龙泉寺……
  • 重生之后妈难当

    重生之后妈难当

    被人撞飞的那一瞬间,乔景瑶重生在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女人身上,成为了别人的妻子,还当上了别人的后妈。继子憎恨自己的父亲同时也憎恨后妈,为了能够调查出原本的自己究竟被谁所杀,她不得不当起后妈,接替这个乔景瑶乱七八糟的感情生活。
  • 萌主殿下恋爱吧

    萌主殿下恋爱吧

    她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喜欢她,居然还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眼里,她就像星光,那样耀眼。她是指引他获得新生的天使,他会不顾所有的守护她。友情和爱情碰撞时,他还能理智的选择吗?冷漠如冰块的恶魔骑士,温暖如春风的完美王子,又会给原本不属于那个世界的灰姑娘带去怎么样的奇妙旅程。最后谁又会成功的为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一切尽在——萌主殿下,恋爱吧!
  •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剥开裹挟在历代档案、史料中的重重迷纱,慎密考证了一直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即位”这三大疑案。寻求历史的真相,本书为《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部分组成。孟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极富趣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蛊惑药王:邪女驭夫

    蛊惑药王:邪女驭夫

    她说:“嫁不嫁!?”他说:“我只娶!!”他的爱,是大爱,守七城独弃她;她的爱,是小爱,独爱他毁七城。他说:“倘若再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定以你为天,以你为地,不离不弃。”一切结束在开始之前,一切的开始都在结束之后。
  • 错嫁逃妃:重生嫡女要休夫

    错嫁逃妃:重生嫡女要休夫

    南郡慕容家尊贵嫡女有着万里挑一的美貌,可桃花运却实在不怎么样。某女怒吼她要的良人死哪儿去了?某男指指自己,宠溺的将她按进自己怀中,轻声哄道:“发傻了吧,我在这儿呢?”白天的一副生人勿近的臭脸去哪儿了?半夜跃进她窗户,落尽水池中拥着她说的可是另外一番话了。“嘘,小声点。虽然我很了解你兴奋异常的心境。可是总要慢慢来是不是。”某男张狂的一张好看的脸异常吸引人捏。“喂,把你爪子给我拿开。”她气结,居然魅惑了自己夫君的儿子,可是有些不靠谱。虽然这男的长得的确好看,多金,身份也不错,比她聪明。某女垂首拽着衣角,红着脸颊道:“奴家还未准备好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