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和蛇类是数量最多和最多样化的现代爬行类。可能有3800种蜥蜴和3000种蛇,而喙头类仅有一个现生种,现代的鳄约有25种,龟鳖类有400余种。有鳞目在爬行类中的这种巨大的优势,很可能从恐龙时代结束以来一直保持着。
有鳄目的起始可以追溯到三叠纪,即南非早三叠纪的原蜥蜴及其亲属,不列颠三叠纪晚期的孔耐蜥和北美三叠纪的依卡洛蜥。根据原蜥蜴的解剖特征,可将其归属在始鳄类中(因其方骨上端不是可动的与鳄骨的关节),同时,它也发展了似蜥蜴的各种特征。因此,原蜥蜴是占据在祖先的始鳄类与其后裔的有鳞目之间的位置上。特别有意义的是原蜥蜴的侧颞孔之下有一个完全的方轭骨弓。孔耐蜥和依卡洛蜥,则都进化到方骨与鳞骨可动的关节着的阶段,因此属于蜥蜴类。
蜥蜴类的眶后鳞骨弓之上有一个上颞孔,弓下颊部是开放的,无其他的爬行类那种在轭骨与方骨之间的方轭骨弓。因此,蜥蜴类有些像改变了的双弓类,实际上是下双弓;方骨的下端是游离的,使头骨和下颌间的关节具有更大的活动性。头骨的另外一些骨头在蜥蜴类中消失了,特别是泪骨、后顶骨,可能还有板骨。蜥蜴类还常保留有松果孔,这是四足类中的一种原始构造。蜥蜴类的牙齿不生在齿槽内,而是愈合在颌骨的边缘或内侧。
蜥蜴类是四足式的爬行类,通常其后足的第四趾加长。这些爬行类在快跑时,常显示出用其长脚的外侧面向外用劲,这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这一些蜥蜴类,如北美洲西部的领蜥蜴,快跑时能用后脚站立,因此它们在运动方式上和许多已绝灭的两足初龙类的运动方式是相似的。
有鳞目在地质记录中首次出现的两个属,孔耐蜥属和依卡洛蜥属的头骨仍然保留着一些原始的特征,例如,仍然还有泪骨,腭骨上还有许多牙齿(后期的蜥蜴类,腭骨上没有牙齿)。但是它们有一些方面高度特化,胸廓部分的肋骨极度地引长了。对于这种明显的特征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可能在动物生活时这些肋骨支撑着皮膜,使它能够在树间滑翔。现代东洋区的飞龙与之有相同的适应性。这一点说明有鳞目在进化的初期阶段,表现出非常特殊和出人意料之外的适应性。这类适应性,可以说明它们标志着脊椎动物对空中运动(滑翔)的初步尝试。
蜥蜴类在侏罗纪沿着多种多样的适应路线发展,并且在中生代中期和晚期直到新生代的历史中仍然保持着这一特色。现代的蜥蜴类及其亲属——蛇类,都是现代最成功的爬行动物,它们广泛的适应性,多种多样的种属和地理分布以及庞大的个体数量都可说明这一点。蜥蜴类在古生物学上最有意义的是在白垩纪时,某些巨蜥类适应于在海中生活,并且发展了巨大的体形,体长可以达到10米以上,这就是我们在前面介绍中生代海洋爬行类时,已简略地叙述过的沧龙类。
蛇类是所有爬行类中最后进化形成的,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特化了的蜥蜴类。蛇类已经失去了四肢,行动要依靠身体的各种方式的运动来行使,例如左右方向的弯曲运动,用肌肉作有节奏的波动向前曳行运动,螺旋式回旋的运动,以及美洲西部的响尾蛇的所谓侧旋运动。身体和尾部由于脊椎和肋骨数目的增加变得很长,内部器官的排列方面也引起了许多适应。和体形上适应同样引人注意的是头骨的变化,这一部分成了一种高度活动的构造,具有长的可以活动的方骨,与下颌骨背面有两个关节。前颌骨并不愈合,而是松动地用韧带相连接,因此口能张得很大。当蛇类咬住一个动物后,先把它整个吞入口内,再把颌部张开,因此蛇类常能吞咽比其本身直径大得多的动物。
也有科学家在想象如果恐龙未灭绝,那么它们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恐龙如果未绝灭,白垩纪末最聪明的恐龙——窄趾龙将会进化成“恐人”。即由恐龙进化成类人动物,它们将是今天地球的统治者。如果恐龙的进化真的成了事实,作为哺乳动物一员的人类(也就是我们)可就没有戏可唱了。
古生物学家狄克逊则对其他恐龙的进化方向作了有趣的推论。他认为,环境改造动物是可以预测的。恐龙如能幸存至今,它们将会随着气候和地理的变迁,也就是说环境的变化,其外貌、习性等也会跟着进化。
人们所知道的白垩纪末的许多恐龙,如演变至今,将会面目全非,与其祖先的模样大相径庭。当然也有极少数恐龙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在6500万年间一直变化不大,因此进化也不很明显,基本保持着祖先的样子。毫无疑问,也有些恐龙,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大自然所淘汰。
狄克逊所塑造的现代恐龙有十几种。
独角龙是著名的三角龙的后代。虽然头上的角只剩下一个,但勇猛凶悍仍不减当年,是大型肉食恐龙后裔的死敌。它们生活在北美大草原上。
树爪龙的祖先是白垩纪末的一种小型肉食恐龙,现在是北美丛林的“强 盗”。皮肤上长有斑点,如迷彩服一般。爬树如履平地,专吃小动物。
食蜂龙是树爪龙的表兄弟。长有窄长的硬嘴,能深深地伸进蜂巢中,将巢中的野蜂吃掉。游龙和科伦龙是从翼龙变化来的。游龙完全适应了南大洋冰凉的水中生活,身体呈流线型,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多少有点像企鹅。
沙漠龙的祖先是两足行走的、行动敏捷的虚骨龙类,但现在它的形态已与祖先大不相同,身体成了流线型,尾巴只有不长的一小段,四肢变短像铲子,能在沙漠里打洞,这是适应沙漠钻洞生活的结果。它是沙漠里的肉食动物。
维伦龙也是虚骨龙的后代,它的前肢退化了,后肢还保留着,但已很短。它的体形像个大蚯蚓,靠起伏蠕动在沙中钻洞,以扑食小动物为生。
类鹞龙和五彩龙们是翼龙的后代。类鹞龙的翅膀由皮膜构成,与已绝灭的祖先相似,但头与哺乳动物完全相同,以捕食小动物为生。
五彩龙的双翼已退化得很小,不能飞翔。后肢变长如走禽,能像鸵鸟一样大步流星地飞跑。它们成群生活在热带大草原上,它们以植物为生。
假如恐龙能活到今天,地球上的主要生活领域就会仍然为它们的子孙所霸占;相反,哺乳动物的进化会受到它们的抑制。
知识小贴士:爬行类动物
爬行类是一类属于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分类上的层级为纲,较新的命名是蜥形纲。现存的爬行类包含四个目。
爬行动物是第一批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真正征服陆地脊椎动物,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陆地生活环境,同时爬行动物也是统治陆地时间最长的动物,其主宰地球的中生代也是整个地球生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那个时代,爬行动物不仅是陆地上的绝对统治者,还统治着海洋和天空,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类其他生物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
现在虽然已经不再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大多数爬行动物的类群已经灭绝,只有少数幸存下来,但是就种类来说,爬行动物仍然是非常繁盛的一群,其种类仅次于鸟类而排在陆地脊椎动物的第二位。爬行动物现在到底有多少种很难说清,各家的统计数字可能相差千种,新的种类还在不断被鉴定出来,100大体来说,爬行动物现在应该有接近8000种。
由于摆脱了对水的依赖,爬行动物的分布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受湿度影响较少。现存的爬行动物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大多数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则很少,只有少数种类可到达北极圈附近或分布于高山上。而在热带地区,无论湿润地区还是较干燥地区,种类都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