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知蚩尤的厉害,但为了天下的安宁,他一定要与蚩尤一决雌雄。黄帝与蚩尤的激烈大战终于在涿鹿的田野上展开。关于这次大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pí)、貔(pí)、貅(xiū)、(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看似凶猛,却抵挡不住黄帝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的进攻,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暗,浓雾弥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一刹那,风止雨停,晴空万里。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经过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然后处死了他。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怪,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
黄帝擒杀蚩尤的消息,使天下各部落受到极大震动,他们都拥戴黄帝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不辞辛劳,管理天下,对不顺从的部落,进行征伐,还把山路开辟成通达的大道,加强与各部落的联系。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当然这些不会是他一个人发明的,但是后来的人都把它记在黄帝的身上了。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已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在现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一座“黄帝陵”。
7、尧舜禅让的传说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áo)、舜(shùn)、禹(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在位时,做出了不少政绩:他命人制定历法,派鲧(ɡǔn)治理洪水,为民消除灾害,征伐蛮夷部落,流放恶人凶顽。在尧的治理下,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周围的氏族部落都来朝贡。帝尧成为原始社会时期继伏羲、神农、黄帝之后又一位杰出的领导人物,也成了传说中的古代圣人。
尧庙位于晋阳(今山西临汾市),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联盟首领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他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huān)兜(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让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生活在民间、处境困苦的虞(yú)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说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说开了舜的情况: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而且父亲、后母、弟弟都想加害舜。舜也只是逆来顺受,勤劳地做家务,对弟弟更加恭敬,服侍长辈更加周到体贴,不敢有丝毫怠慢。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考察一下舜。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竟然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扬扬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在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实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作“禅(shàn)让”。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这个接班人不是自己的子孙,而是在道德品质、治理才能方面都很出色的人。
舜接位后,也很勤劳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8、大禹治水的故事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让人们无法安居乐业。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才啦,就让他试一试吧!如果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这项职务好了!”尧才勉强同意。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先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又把他杀了。舜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正当新婚之时,却得知他的父亲鲧因治水毫无成绩被舜处死,舜命令禹接替鲧的职位,继续主持治水工作。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禹的心里万分悲痛,但他还是收起悲伤,决定要总结经验,把洪水制服,将功补过,这样才能不辜负帝舜和广大人民的期望。于是,他不顾新婚燕尔,在婚后的第四天,便背起行装,告别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ruò)帽,拿着锹,带头挖土、挑土。
禹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其中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龙门经过禹的开凿、整治,水流能顺利畅快地通过,两岸的庄稼和住宅不再受淹,人民又开始过上了平安的生活。开凿龙门后,黄河顺流而下,经过华阴的弯道折向东流,一直通向大海。
由于龙门的开凿,这里的水变得清澈缓慢,引来了大批游鱼。传说每年的暮春三月,总有数千条黄鲤鱼从海上游来赴会,这些江海大鱼只要跳过龙门,就能变成龙;跳不过去就只能退回去继续为鱼。据说每年能跳过龙门的鲤鱼不过七十二条。这些鲤鱼,初登龙门便有云雨随之而来,接着就化为龙。“鲤鱼跳龙门”,成了禹开凿龙门后黄河上的一大壮观。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终于把黄河疏浚好了,后世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禹治水成功,其勤劳的品德、忧民的思想和朴实的性格使帝舜很受感动,故舜决定立禹为接班人。帝舜死后,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以他的部落名为国名,称为“夏”。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kuàijī)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gāoyáo),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