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200000003

第3章 浪漫之旅(2)

戏研所几位同事,合伙买了两个书柜,去祝贺乔迁之禧。高扬竟然,当场掏出钱要给,弄得他们几乎下不了台。出门后,老郑不由提起高扬一桩往事,说一次单位组织看电影,存自行车时高扬发现没带钱,就问同行的他借一毛钱。第二天,他拿着一毛钱到老郑办公室去还,老郑气得翻了脸,认为是对他人格的侮辱。高扬莫名其妙,说,借债还钱,我做错了吗?值得你这样。你不要才是对我的侮辱。说完把一毛钱扔老郑桌上,拂袖而去。其实同事们都知道这件事,只是不好意思提罢了。只有老郑,念念不忘当初遭受的,那种“羞辱”。

高扬曾不止一次对我描述,第一次吃橘子,是单位发的年终福利。整整八斤,摆在桌子上一大堆。他想捎回老家,让黄土埋到脖子根的父母,也尝尝这南方水果。谁知跑几趟火车站,也没找下熟人。只好自己吃。先拣破损的,然后眼看着都要坏掉,就赶着全部吃光。当天夜里,酸水一阵一阵上泛,肚子也疼痛起来,折腾一宿未曾合眼。你说发点钱多好,发这种东西,总比坏了扔掉强吧。高扬说。高扬还告诉我,第一次出差去北京,接待方例行公事在北京饭庄请客,面对叫不上名字的满桌佳肴,他抖着筷子,半天不知该伸向哪里。那一刻他满脑子是:一盘糖醋里脊就能换三百多斤盐,够全村人腌一季冬菜。接待方以为菜不对口味,连连换菜,越换他越难以下咽。仿佛他把全村人的幸福都吃掉了。

回来后他郁闷了好长时间,为城里人和农民不同的活法,为那与生俱来的极大反差。这事成为高扬成名后的逸闻趣事,被誉为“坚持草根立场”,当初却是一桩大笑话。一位北京知青同事这样评论:要是让他进一下我们大院,见识一下我们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品位,他这辈子都睡不着呢。光我妈那一件真丝睡衣,就值十多盘糖醋里脊。

当然,这样的话都是背过高扬说的,后来老郑说露嘴,高扬知道了,气愤地说,他妈是太后老佛爷?不就嫁了个当军官的吗?一个烧火丫头进城才几天,就把根本忘了?你说说,这人和人咋就天地之差?

我不知该怎样劝他消火,因为我也总在问自己:这老天爷肯定经常打盹,才让世间穷的穷死,富的富死。我还认为,老郑是故意说露嘴,只为报“一毛钱”之仇。

5、最后的富贵

棺材里,高扬睡着金黄软缎褥子(这是过去皇帝的专利),头搁在红顶黑粗布方枕上,枕顶一头绣仙鹤,一头松柏长青。一款银红软缎被盖住褐色团花的寿衣,同样颜色质地的双梁棉鞋,套在脚上,露出半截白棉布袜。他妻子凤茹,完全是按照风俗给丈夫“铺金盖银”。衬衣、夹褂子、小棉袄、大棉袄、外罩、长袍、马褂,一共七件,这是规矩。裹在锦绣绸缎里的高扬,在临行前雍容华贵,像个煤老板。这是他不愿意的。可是没办法,他妻子拗不过三爷四奶奶,在丧事中,他们的话就是圣旨。只有一件他妻子要坚持,就是那顶他戴过的旧呢帽,无沿无舌,若揭了麻纸,最能显示丈夫的文人气质,使他外表没有一丝农家子弟的痕迹。

高扬身体周围,塞满他生前穿过的羽绒服牛仔裤羊毛衫皮鞋,还有未写完的那个剧本——半尺厚的一叠方格稿纸,上面印有“地方戏曲研究所”一行红色宋体字。嘴里噙的那枚麻钱,是从窑后悬挂的纺车上卸下的。它可谓劳苦功高,伴着如豆的一星灯焰,熬过数十个春夏秋冬,为全家换来柴米油盐。此刻他噙着它,几分冰冷,几分温暖,妻子的指印紧贴双唇,将伴随他的来生,或者,无数个百年。

那一刻,凤茹盘腿坐在东窑炕上,指挥儿媳,为公公的左手塞上一叠纸钱,右手攥上一个馍。让你爸记着,过奈何桥时有狗追就扔馍,有小鬼拦就撒钱,它们顾着捡钱抢馍馍,你爸就过去了。就不用再回来受苦。做国家公务员的儿媳不明白用意,却懂得默默执行。本来已经准备好的黑纱和白旅游鞋被扔在炕角,穿上临时急就的白粗布毛边孝衣,戴上孝帽,在借来的布鞋上裹一层白粗布,腰间系上麻丝。泪花在她眼角闪烁,却没有大雨滂沱。两天来的许多讲究,箍得她顾不得悲伤,只顾每件事都合乎规矩。

三天来凤茹始终没有眼泪,丈夫病了两年,她偷偷淌了两年泪,此刻即使有也顾不上淌。她手里忙着,心里始终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了丈夫的工资,她今后怎么过日子?全家农转非后,村里收回土地,若不是依着丈夫,家里不必如此操办丧事,在省城殡仪馆开追悼会,火化就是了,省事又省钱。可丈夫留下遗嘱,不回城里,不开追悼会,要土葬。身居省城多年的国家干部不按国家规定,那就不给你开追悼会,这是单位领导的答复。凤茹再三斟酌,还是遵照丈夫遗愿,放弃那个追悼会,把病入膏肓的丈夫从医院拉回家。最初她不明白,丈夫活了六十多年,就有多半时间在为走出乡村,发奋图强,含辛茹苦,头悬梁锥刺骨。如今一家子都进了城,都成了吃皇粮的干部,而他死了死了却要叶落归根,埋到高家祖坟,图个什么?当地方官员和生前好友潮水般涌来,当花圈挽联摆满崖头村巷,当全村老少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一切时,她突然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

唢呐突然火暴起来,人们向巷口涌去。两个闺女一前一后,身着重孝,脸前眼罩垂悬,由收头的婆家嫂嫂搀扶,长一腔短一腔,一步一步过来。在她们身后,是两位身着重孝的女婿。再后面,是婆家叔叔,各挑一副担子,装猪头馍的红漆木盒和纸扎的彩楼,摇摇摆摆,随着担子起伏。两家送来的乐人班子,一家把乐器抱在怀中,深藏不露。一家是盖着篷布的农用汽车,一身秧歌装束的数十个女子紧随车后,让人们纳闷,不知这二女子婆家葫芦里卖的啥药。

接亲的乐人们缓缓而行,电声吉它早已停止弹奏,惟有唢呐声声。我知道,一定是蒲州梆子曲牌《哭长城》,哀怨,凄婉,悠长,如同坟地刮过一阵冷风。真难为了高扬的闺女,一个干部,一个教师,此刻无师自通,入乡随俗,她们边哭边诉说,层次分明,用词准确,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不同于乡村女人的东拉西扯,即兴发挥,见景生情。

闺女们跪倒在灵前,夫家人把献祭的猪头馍摆上祭桌,摆成一架馍山。然后,拄着柳木丧棍,开始给站在崖坡前即将上路的纸马烧香。婆婆的叮嘱响在耳边:干部咋啦,教师咋啦?谁不是爹生娘养,破了规矩不是丢你的脸,是扇我这婆婆的耳光!她们跪在纸马前,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里,嘴里喃喃道,您吃饱吃好,一口气跑过奈何桥,不要把他老人家扔到半道上。然后,她们又在女人们锥子一般的目光下,一步步走下坡道,跪在灵前,给守灵的那对童男童女烧香。那对纸扎的童男童女,在高扬倒头后被迅速搁在灵前,四奶奶说,贵生、彩萍听着,紧着伺候你老爷,不许偷懒。然后,每一次烧香,闺女们就喊着贵生、彩萍拜托了,记着给爸加顿夜宵,开水泡馍腌韭菜,他写完剧本要吃的。第三次烧香时,大闺女脑子一激灵,突然想到自己班里那个叫彩萍的女生,悄悄告诉妹妹把彩萍换做玉萍。那一对七彩人儿在喊声中,眼珠眨动,手脚活泛,面颊桃红李白,神色欣然。

彩楼摆在崖坡前。大闺女家的三层戏楼,四檐八滴水,大红柱子,金黄流苏,绿色大幕徐徐拉开,三台戏全是高扬生前改编过的传统剧目:《长亭送别》一折里的张生与崔莺莺,《法场盟愿》一折里的窦娥,《哭坟》一折里的周仁,各自拉扯着跪着爬着唱着,惊天地,泣鬼神。

二闺女的两层银色大剧院,蓝色玻璃幕墙,霓虹灯闪烁,现代化的舞台上,演着高扬生前编写的现代剧:《下乡记》《邻里之间》《小康人家》。那挑着担子到乡下看女儿的县委书记,正高唱“翻山越岭乔装行,为探女儿不畏劳辛”。那两个乡村妇人,指着对方大骂“你财迷精你鸡肚肠”“你吃了我鸡蛋生疔疮”。那年轻的女村长,满面春色一腔豪情,“为改变家乡穷面貌,我立志不出磨盘乡”。这是我熟悉得不能熟悉的场景与人物,也是高扬曾经引以为豪的,现代剧作品。

我惊叹两个闺女的别出心裁,她们不亏是高扬的后代。在送父亲走的这个日子,联手上演了一场全本戏,一幕一幕,演出父亲一生的功绩。张扬而又含蓄,独特而又不失规矩。没有哪个人的葬礼,给人如此的耳目一新。

6、绝唱

我没有亲眼目睹,也明白那是一个绝唱。因为我是那么清醒,高扬最终想要的,是什么东西。

——摘自《宋梅影日记》

封棺的时辰到了。随着总管一声吆喝,高扬妻子凤茹,脚步踉跄,被两位同族的嫂子搀扶到灵前,一把掀去盖在丈夫脸上的分别纸,那声“他爸”刚冒出喉咙口,就被连拉带扯送进东窑炕上。顿时,一声嚎啕,冲破窑窗的玻璃,像是号令,唤起满院孝子的哭声。唢呐拼了命地吼,仍然遮盖不住“梆梆梆”的钉棺声。木匠一声声喊道:躲钉啊,躲钉!孝子们齐刷刷跟着喊:爸,躲钉啊,爷,躲钉啊!老爷,躲钉啊!

躲钉!躲钉!躲钉!

那喊声如杜鹃啼血,又像哀猿鸣叫。声声凄厉,声声断肠。这是洪流老师的叙述,我没有改动。

七根穿过白布小人腿间的新铁钉,寒光烁烁,被一锤一锤砸在木板上,严丝合缝地封住棺材。那小布人儿两手捧着红布做成的一本本书,躺在棺材一周。三个头朝里的是高扬儿媳所锋,四个头朝外的是两个女儿的手工。从来不捉针线的她们似乎在一夜之间精通了女红,那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似乎在刹那间,梆梆梆的钉棺声停止,紧随着一声“起灵”,孝妇们被主事人引着,一路嚎啕,急速往上走,在崖头跪成两排。高扬儿子背负一根纤绳,牵引着灵柩起身,10岁和8岁的两个嫡亲孙子,拽着麻绳紧跟在他们父亲身后。灵柩被24个大汉抬起,从窄长的坡道艰难地往崖上涌。

凤茹从未违背过丈夫每一个意愿,惟独这次,她做不了主,由着三爷爷逼着儿子掏出钱包,把这副四独棺材抬回家。三爷爷教训道:不就两万块钱么?没有你爸,哪有你今天?你爸当年为全家脱贫,贷款种核桃树,赔个一干二净。偷偷卖血给你交学费,你才能成为高家门里第一个大学生,你才能月月领公家的票子。一副棺材,哪里就穷了你?

刷过七遍清油的柏木棺材,此刻如同钻出乌云的月亮,照亮所有老人脸上的沟壑,即而感叹不尽:你看看这板材,五寸厚,敲着钢钢的,土能孽得掉?这雕工,这贴花,这松树叶子,这仙鹤毛,刀刀都是真功夫哇。不枉人世走一遭哇,我要有这样一副棺材,别说癌症,断胳膊断腿烂肚子烂肠子也心甘情愿!

高扬在族里辈分不低,孝子队伍排开一里长。腰间麻丝上拴红布条的、黄布条的,还有披马甲的,该称呼他老爷、老老爷。本来乡村丧事只拉扯到五服内,可对高扬例外,七服、八服的都来了。送埋的女人里,那些没掉一滴泪干嚎的年轻媳妇,怕是连高扬面都没见过,纯粹是来瞧稀罕。这高家可真厉害啊,瞧瞧这送葬队伍,县长死了也比不上。以前没见过,以后也不定见得着。

像高扬未写完的那个剧本。

像最后那座地窨院。

绝唱。

路祭桌前,黑色横联下,跑腿的从礼房拿来一条红河烟,摆在乐队前的凳子上。三爷爷坐一把太师椅,捋着胡子说,《诸葛亮吊孝》。鼓板哒哒哒一阵紧敲,锣声咣咣响起,板胡师傅脑袋一斜,肩膀一歪,半闭双目,胳膊紧拉慢送地就开了戏。队伍后面的年轻媳妇们,早把眼罩(遮盖在脸前的麻纱)撩在头上,拍打着膝盖上的土,挤到前面来看戏。

有人问:咋不唱个《梁秋燕》?前儿后巷里埋民他妈,请来的班子尽唱新戏,演梁秋燕的是个娃子旦(男旦),手提竹篮,那叫扭得个欢,那眼神比女娃子的还招人。还演《拾玉镯》里的媒婆,二尺长的大烟袋,尻子扭到哪哪拍巴掌,那个热闹才叫好看哩。

你懂个屁!四奶奶回头骂。后巷里民他妈活了91,活得狗都不待见了,是喜丧。海他爸才60出头,你点一出试试,不把你轰出去才怪。见那媳妇撇撇嘴,又絮叨,我知道你是前巷老五家孙媳妇。不知者不为怪。你学着点,就是在药厂吃公家饭,赶明儿你公婆到了这一天,你也逃不出这些规矩。错走一步,把你八辈子人都丢尽了,你再回村能抬起头,咋见人?

戏还在唱。跪在队首的儿媳妇腿麻了,索性坐在地上,马上就被收头的婆家嫂子,扶起端端跪好。突然,大闺女嚎啕起来,她婆家送的戏开演了。一位身着重孝的女子,跌跌撞撞,穿过人墙,大喊一声“我的爹呀”就对着棺材扑了上去。这是演的《大哭灵》,是乡村时尚。只见她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诉说起高扬一生的功劳。她扮演着棺中人的闺女,表演着丧父之痛,那一连串的蒲州梆子滚白是高扬最喜欢听的。她唱得太多了,但有几句,高扬若棺中有灵,一定不会漏掉:狠心的爹你咋就扔下我们不管了你是被那些剧本累病的我的爹你总说我们不喜欢戏曲我知道自己错了从今后我每天夜里就放那些碟就唱那几出戏你放心走吧我的爹我苦命的爹舍不下的爹呀……看热闹的女人们抹着眼泪,四奶奶看看左右,说,借着灵堂哭牺惶,也得哭不是?接着长嚎一声,我的,我呀——呜呼呼……二闺女突然嚎啕一声,农用汽车上的绿色蓬布刷地掀开,身着秧歌服的女子们,兔子一般跳上车,站在一面面大鼓前。只听哒哒哒三声响,鼓锤上下翻飞,仿佛刹那间响起一阵惊雷,忽隆隆来了,又忽隆隆去了。这是绛州鼓乐《秦王点兵》,是唐曲《秦王破阵乐》里一段华彩,是走出过国门的演出节目,也是高扬最喜欢的传统鼓乐。真是知父莫若女啊,若是我能为棺中人请一班响器,怕也想不出此等绝招。

高扬曾对我讲过,说当年刘武周攻陷河东时,秦王李世民请缨从龙门关渡河屯兵柏壁城,先破敌于闻喜、粮川、崔鼠谷,决战介州城,击败敌军主力,收复了河东的并、汾诸州。我们曾在那个小城惟一的植物园一角,相偎在紫藤架下,一边诉说彼此的想念,一边想象皇帝李世民的国宴。想象宴中演奏《秦王破阵乐》的宏大场面。想象舞伎们“左圆右方,先编后舞,鱼丽鹅鹤,箕张翼舒,交错曲伸,首尾回应,像战阵之形”的婆娑舞姿。想象身披银甲、手持铁戟、相互击刺、杀声震天的英俊舞士。此刻,女鼓手们在汽车上手脚难以施展,队形无法变幻,但那鼓声,震得人们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声音卡在喉咙口。就是三爷爷,也忘了这鼓乐是否会惊动棺中人,是否合乎丧事的规矩。

路祭前的戏,终于鼓息弦止,又一声吆喝,棺材被重新抬起。人们纷纷闪开一条道。最前面飘扬着一对白旗,左面的执旗手挎一竹篮,边走边从篮内取出鞭炮点燃。紧跟着是香幡、纸幡、花幡、钱幡、元宝幡、金山、银山、金斗、银斗、聚宝盆、摇钱树、四抬大轿、马车,接着是小轿车、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手机、电脑。最后是司机和警卫,身着警服头戴大檐帽,戴白手套的手上提着警棍,站在一辆敞篷汽车上。这纸活手艺高啊,活灵活现。高扬困窘了一辈子,换来如此的富贵荣华,还缺什么?

同类推荐
  • 最狂野的都市婚姻:合同夫妻

    最狂野的都市婚姻:合同夫妻

    快节奏的都市时代,让人来不及思考,就步入了婚姻。为结婚而结婚的人大有人在,貌合神离的婚姻比比皆是,当我们猛然醒悟。却发现。孩子的牵绊,让我们已无法回头。中国式都市婚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已婚女苗苗在网上邂逅了同处一座城市的杰瑞,相似的境遇。让两人迅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考虑到孩子和各方面的压力,苗苗与杰瑞都征得各自伴侣的同意。表面上维持着原来的婚姻,私下里却签订了《合同夫妻协议》。周一到周五,苗苗和杰瑞享受着甜蜜的二人世界;周六和周日,跟丈夫、儿子过着一家三口的温馨生活。苗苗很庆幸,似乎找到了“一妻两夫”的最佳生活方式……
  •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雍正死于非命,时年二十五岁的乾隆继位。他胸怀大志,要做超迈千古之帝,一心开创大清盛世。他坚持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政。重视直臣能吏,简拔新秀,整顿吏治,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他励精图治,蠲免赋税,使民休养生息,并不断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派能吏赈灾济民,杜塞乱源。先后进军大小金川、西域和台湾,平息叛乱。让纪陶主修《四库全书》,以收束笼络天下士子之心。乾朝逐步走向生业滋繁的隆盛之世。但与此同时,地士兼并矛盾愈演愈烈,官场贪贿荒淫糜烂不堪,且边患不已,危机四伏,树大中空,加上晚年乾隆好大喜功,多有失政,又任用和珅等佞臣,黜退贤良,国势逐渐江河日下。
  •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罗汉传》,书中将中国高僧、信徒(如慧可、梁武帝、宝志等)混入西来诸罗汉之中,反映了达摩来东土自传佛教的特点。书题二十四尊罗汉,实为二十三罗汉。
  • 混沌世界

    混沌世界

    《混沌世界》汇集了作家赵本夫历年的中长篇小说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混沌世界》,中篇小说《在寂静的河道上》《杂木林的呼唤》《林楠子》等。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3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3

    刘备虽然进入益州,夺取益州的过程却艰险异常,雒城之战围攻一年未克,乃至庞统中箭殒命,数万将士埋骨西川。关键时刻,诸葛亮果断率军入川增援,终于坐拥天府之国。然而,荆州集团刚入成都,便遭遇益州豪强集体施压,一时间士绅抗议、民怨沸腾。当此之时,诸葛亮以雷霆手段震慑豪强,挽救民心,将复杂的乱局一一理顺,益州遂成为蜀汉政权的坚实基础。坐稳益州后,刘备集团在定军山打出一场千古名役,将曹操的十几万大军成功逼出汉中。至此,益州汉中连成一片,外则有荆州做辅,诸葛亮隆中对两路出击中原的构想正在变成现实,而刘备、诸葛亮也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期。
热门推荐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太后的秘密

    太后的秘密

    被五岁小孩叫“母后”,那是晦气,穿越成一个十九岁的太后,那是霉气。天下初定,根基未稳,敌国进犯,边关不宁....这...这...好像跟她这个现代人没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吧,为什么她需要留在宫里劳心劳力受侮辱?姑娘她不干了,翘宫。她发誓,翘宫是故意,遇到那个在月下吹箫的神秘男子,不是本意。一不小心发展出感情不是本意,滚到床上更不本意。***【第一卷】江山美人在宫里,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她是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宫外,他是相思楼醉酒唱相思的面具公子她是一曲动天下的神秘蒙面女怎样的身分都逃不开彼此的吸引他甘愿为她放弃江山,又为她而重夺江山换来的却是她的不理解,离宫出走以及,强大的报复心痛之余,他只能有暗夜里默默的舔着伤口****他犹豫不决:“夺得江山真是惟一的办法吗?”她倾城一笑:“我会把他找回来,如果你还了他皇位,那我就跟你走!天涯海角,生死不渝!”【第二卷】寻找之路五岁宝宝之死让她下定了不报血仇誓不为人的决心可是寻找之路何其艰辛?尤其要找的还是恨透自己的前夫!当她出现在他面前,爱妃之死重现眼前,他红了双眼,欲置她于死地甚至为了复仇,而与坤国皇帝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却让她发现了另一个惊天秘密原来下情盅竟是他所指使?从头到尾,他们都不过是棋局上的子而已爱就要占有,爱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甚至不惜陷她于不义吗?这样的爱,她要不起……**他愤怒:“这样为你,还不够吗?”她凄绝一笑:“陷我于不义,也是为我好吗?”【第三卷】谁主天下一个为子报仇,一个为情而来兄弟对峙,一触即发至爱面前,情难自制大军压阵,高座庙堂上的他惨淡一笑:“原来这就是逆天的代价!”“我会如约还了他帝位,你是不是还会跟我走?”他轻声呢喃“你杀了烨儿,还妄想我会原谅你吗?”她冷哼,红颜一怒火冲天此时,他才发现,人生有太多的意外,太多的不可预期一旦拉上了弓,就再回不了头**天外一隔霜成山,回眸相见梦相隔。江山、美人,到底孰轻孰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是女兽医

    我是女兽医

    女兽医?少见,少见,真少见,还会现在最流行的穿越,还被穿越到兽兽世界,真的不淡定了,这是怎么一个世界,看我一名女兽医怎么混的风生水起,逍遥一世。桌边喝着茶的狐步桂见我醒来,放下手里的茶,走到床边,色咪咪的打量着我的全身,说道:“小美人儿,你终于落到我手里了吧!你还是乖乖跟了我的好!”看着他那两只不安分的爪子就要摸上我的脸,我把脸撇向一边,挣扎了起来。“没用的!你不要白费力气了!”“你到底想怎么样?”我朝它吼道。“怎么样?我狐步桂想要的人,还没有得不到的。”说着就向我扑过来,“滚开!滚开!”我大声嘶吼着。在他压到我身上的那一瞬,我真的很恨自己,为什么会穿越到这里?为什么总是好心去救那些本该有他们自己命运的兽?为什么我没有内力?没有法术?没有自保能力?
  • 薰衣草物语:刻上的记忆

    薰衣草物语:刻上的记忆

    他原本是被人疼爱,捧在手掌心的美丽小公主,亲眼目睹最亲之人遇害,转瞬间从天堂到地狱。为了复仇,他遗弃小公主身份,抹去之前所有,蜕变重生化作复仇小王子,为复仇不惜任何代价,只要得到金牌保镖的头衔,为复仇添加更大的筹码,也是接近仇人便利通道,他加倍努力朝着目标前行,顺利成为仇人之子贴身保镖,可当见到仇人儿子时,所有一切全被搅乱,内心防线在不断瓦解吞噬,爱恨情仇相互纠葛,宛如薰衣草香气,纠缠难忘却只能默默等待。
  • 斯格拉柔达(做自己的王)

    斯格拉柔达(做自己的王)

    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原本是什么样子。这世上的 一切信仰是否值得?自由或者神,某些快乐被谎言埋葬。童话里的妖魔,它们曾经是这山林里的精灵啊, 是那些不屈的生命啊,它们追逐风越过竹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永生自由的它们啊!后来,后来呢?它们被铁链与山丘埋葬,斯格拉柔达变成了这世上最大的坟墓。从很久很久前,这世界便丢失了一粒种子, 于是世人便开始信仰神,妖王变成奴才,山民变成信徒,谁再也找不到“我”。猴群里的猴子,熊群里的 熊,随风摇摆的竹予,一群一群,一片一片,它们一模一样,毫无差别。“带上我的眼睛去看看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只妖跟罗布说,然后它死了。自此之后,平凡的我们便开始寻找梦想中那个童话的结局——我是自己的王!
  • 舌尖的缠绵(聂作平美食语录)

    舌尖的缠绵(聂作平美食语录)

    这是一本能让那些不会吃也就是不会活的人,把吃这种人生最低端的需求,升级为最高端享受的舌头指南,堪称享乐主义者的生活教科书。它关乎舌头,更关乎生命,关乎世道人心,更关乎人生享乐。
  • 重生之悍女青叶

    重生之悍女青叶

    魂牵异世,上有软弱爹娘,下有嗷嗷待哺小弟。极品亲戚,时时刻刻打秋风。看她如何做尽恶女,痛打欺人者,手持异能,带领家人奔小康。身为高官双生嫡女,却去姐留妹,惨遭遗弃。且看她如何从农家一步步华丽归来。呼风唤雨知天象,京中贵人便自来。
  • 你是我心中的王【完】

    你是我心中的王【完】

    他,幽月皇子,生则为复仇而来。精灵中的王者,报复的冷君。然,当报复之剑刺向对方,当胜利即将在望,却发现自己只是报复的工具。此时此刻,情何以堪?他,焰月皇子,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精灵中的王者,优雅的国君。然,当发现自己心爱之人只是一把为国为君,心甘前来的利剑。此时此刻,恩怨怎泯灭?她,前世的倒霉蛋,穿越到精灵世界,成了幽月的皇后。无意知道惊天秘密,必须为国为君出卖自我。当得知幽月焰月的秘密,当得知自己进退皆难。此时此刻,何去何从?生相拥,死相随,无可逃脱的宿命,这就是爱情。正是:一曲蝶姬断人肠,世事无常何其似。HOHO~万望大家能收藏和评论,给以秋水你们最最宝贵的意见。Q28673554期待你来敲门,嘿嘿~(请注明小说或红袖字样)一些朋友的文字,欢迎阅读:莲花白《爱在前世,情在今生》http://m.pgsk.com/a/88591/荆棘丛生的海《温柔丈夫霸道妻》http://m.pgsk.com/a/90970/烟柳绿《就要挑逗你》http://m.pgsk.com/a/92615/-------------------------------------------------http://m.pgsk.com/a/92911/《一夜情之后》偶的新文,新文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