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6400000034

第34章 隋唐的司法制度

隋唐是中国司法制度发展过程的一个转折点,法律律条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脱离原来的原始痕迹,趋于人性化,司法审理制度也趋于制度化和程序化。隋唐司法制度成为后世的模板。

1.法律内容

在隋之前,律令烦苛是司法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自秦以来,严刑峻法精神,一直是司法的主导思想。虽然汉朝以儒家经义解释法律的方式对此有所缓和,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自三国以来,法律再趋严苛。各种名目的酷刑流行,动辄陷入死罪,而且法律条文烦琐,缺乏分类,遵守和执行都不方便,只是为官吏滥用法律提供了便利。隋文帝建国后,制定《开皇律》,本着改变法律烦苛的精神,对以往的法律进行了重大修订。后来隋炀帝再修《大业律》。鼎革之后,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制定《贞观律》和《永徽律》,以及对律条的解释《永徽律疏》(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基本上都遵循了删繁就简、废除苛法,走向法律专门化的原则。

《开皇律》删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枷等罪1000余条。唐律进一步减死罪92条,改较重流罪为徒罪71条,宣布废除自古以来的兄弟连坐之法。将法律分为9类,第一为《卫禁律》,是关于维护皇帝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第二为《职制律》,是关于官员失职处理的行政法规;第三为《户婚律》,是关于婚户田土等主要在民事方面的法律规定;第四为《厩库律》,是有关国家仓库和马厩方面的行政法规(唐朝实行府兵制,而且主战兵种是骑兵,所以,对马厩和仓库特别重视);第五为《擅兴律》,是关于军队的法规;第六为《贼盗律》,是关于偷盗抢劫和危害国家的罪行如何界定和量刑的法律规定;第七为《斗讼律》,是关于斗殴的刑事处分规定;第八为《诈伪律》,是关于欺诈和作伪的刑事处分规定;第九为《杂律》,凡是不能归在上述类别的犯罪,统归在这里。这样的分类比起现代的法律当然是粗糙、缺乏系统的,但在古代世界,已经是相当精细的了。唐律其他的篇目还有《名例》(司法总则)、《捕亡律》和《断狱律》,主要是讲司法原则和规定。

2.司法原则

隋唐时期的司法原则大体是“五刑”、“十恶”和“八议”。

“五刑”即五种刑罚的方式。对犯人的处罚,原则上限制在这五种形式上。五刑为笞、杖、徒、流、死。其中死刑分为两种,一是绞(保留全尸),二是斩。笞刑就是用笞条抽打,为刑罚中的最轻者,从10到50分为五等。杖刑即是用竹杖和木杖打屁股,从60到100分为五等。徒刑即为关押服劳役,最低为1年,最高为3年,也分为五等,每等之间相差半年。流刑即为流放,分为1000、1500、2000里三等,刑满即在流放地编户落地。流刑以下的刑罚,均可以用钱来赎。死刑分为绞、斩两种,由于中国人一向有保留全尸的观念,所以量刑以后者为重。

“十恶”是十种重大的犯罪行为,一般不许赦免的,分别是:一为谋反,即图谋推翻王朝政府的行为;二为谋大逆,即毁坏皇家陵园、宗庙和宫殿的行为;三为谋叛,即私通外敌和背叛朝廷投降敌人的行为;四为恶逆,即殴打和谋害亲长的行为;五为不道,即特别残忍的犯罪行为,比如杀死一家非罪的三口人,肢解人和行妖术害人等等;六为大不敬,指对皇帝的不尊敬和恶意冒犯;七为不孝,即对亲长的忤逆行为;八为不睦,即殴打和谋害亲属;九为不义,即杀害长官和师长;十为内乱,即乱伦和强奸亲属。我们注意到,十恶具有强烈的伦理色彩,其核心是强调对违反忠、孝道德和破坏伦理秩序行为的惩罚。

“八议”是指八种对可以减轻刑罚人的特别关注。这八种人犯了法,在审判时需要经过特别的审理,并且享受减免刑罚的对待。其一,议亲。亲,指皇帝和皇后的近亲。其二,议故。故,指长期跟随皇帝的故旧。其三,议贤。贤,指有大德行的人。其四,议能。能,指有大才艺的人。其五,议功。功,指有过大功劳的人。其六,议贵。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有爵位一品以上者。其七,议勤。勤,指有大勤劳者,即有过特别勤政经历的人。其八,议宾。宾,指“承前代之后为国宾者”,即前朝退位者的直系后裔。八议的精神,就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亲贵可以减免刑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贵族制的残余。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八议的范围却并不严格,除了“亲”有特指之外,其他七项,具有非常大的弹性。何者为贤,何者为能,其实并没有一个严格标准,这就给皇帝和权贵操纵枉纵罪犯留下了余地。

3.司法过程

唐朝地方没有专门的司法机关,但设有专门的杂佐官员负责案件的审理。州一级有司法参军和司户参军,县一级有司法佐和司户佐。前者负责刑事案件的审理,后者负责民事案件的审理。由于司法是地方政务的重中之重,地方长官一般都要管司法,负责检查案件审理的情况,是否有冤屈、是否有积压等。司法工作的好坏,也是地方长官政绩的主要指标。由于司法事务所占地方政务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长官对案件的审理过问越见频繁,发展到最后,基本形成了以地方长官为主,以专门司法官为辅的地方审理结构。到了两宋时期,大多数的案件都由地方主官来审理了。

唐朝中央一级的审理机关是大理寺,司法行政机关是刑部。遇到重大案件,御史台也要以监察机关的名义参与审理。有的时候,御史甚至可以审理和处理直接涉及官僚机构的案件。

由于那个时代侦查案件的手段有限,而且受平时捕盗事务的干扰,所谓刑事案件的审理,往往就是刑讯。

一般来讲,凡是杖以下的罪,县级的审判即为终审;徒刑以上的罪,县级的审理为初审;徒刑以下的罪,州的审理即为终审。流刑与死刑罪的审理,要报请尚书省刑部复核,死刑要奏报皇帝批准,才能定案。大理寺负责审理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和百官犯罪案件。特别重大的案件,须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联合审理,被称为“三司推事”。但地方在捕盗的时候,则另当别论。一般来讲,在追捕盗贼的过程中,有所杀损是可以被允许的。州县的官员在这种时候几乎都可以擅自杀人。唐宣宗时,李行言为泾阳令。一日追捕一伙劫匪,劫匪躲入一个军人家。李百般索要军家都不肯交人,李一怒之下,连军家带劫匪五六人统统抓出,一起杖杀。此事为皇帝得知,李反而受到嘉奖。(《唐语林校证》卷2)显然,尽管到了官僚制的成熟期,地方官的司法事务还是带有强烈的捕盗、维持治安的性质。

无论何种案件,只要当事人不服,可以逐级上诉,由州到刑部,再到三法司(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直至告御状。

衢州人余长安,父亲和叔父二人均为同郡的方金所杀。余长安时方八岁,立誓要在十七岁时报仇。到了十七岁,果然杀了方金。大理寺判余长安死刑,衢州刺史抗命,说余氏一家,已经有两人遭横死,现在却要杀一孝子,不合理。并引用《公羊传》“父不受诛,子得复仇”之义,为余辩护。当时的刑部尚书和宰相置之不理,余长安终于伏法。在此,禁止私相复仇的法律精神得到了贯彻,司法趋于成熟,汉代以经学断狱的积习得到了遏制。(王谠:《唐语林校证》卷1)

同类推荐
  • 与如花的灵魂共舞(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与如花的灵魂共舞(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 作文趣话

    作文趣话

    《作文趣话》本书主要介绍了作文中的趣话, 是学生一族不可缺少的课外读物。
  •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本书内容既有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也有一些新观念、新方法的思维创新的故事。它们个个寓意深远,文学气息浓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体会创新的无限乐趣,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嫡女小妻

    重生嫡女小妻

    母亲去世、父亲续弦、及笄定亲、退婚身死可悲的她前世只用这十六个字便能概括。当家族面临倾覆的危急时刻,她被人暗算重生在了三岁的稚龄。本以为前世受的苦都是上天的安排,却不料自己一生的悲哀原来都是一个野心的恶毒女人刻意的安排。那些前世受的苦,不是天意而是人为。仇恨让她快速成长起来,却没想到母亲在临走前竟是给她留了一份天大的惊喜!玉戒中有无限空间,前世收来的各种金银珠宝成为她在东方府立足的本钱,让她在复仇的道路上更加如虎添翼。面对自私毒辣的李氏,她可以伏低做小;面对自私自利的父亲,她可以撒娇卖痴;可面对冷面热心只为她的他,她却束手无策。娶我吗?自然不行!但如果你愿意入赘,内外事都由我做主,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妖孽狠勾魂

    妖孽狠勾魂

    《娘子,吃完要认账》晴天霹雳!冷若霜没有想到,一朝穿越,身边竟然多了两个便宜儿子,顿时之间,她被这道消息劈得外焦里嫩的!以下省略许多的精彩内容,留给亲们慢慢遐想…
  •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尘埃落定秋风起

    尘埃落定秋风起

    滚滚红尘中,一波未平一波起。总有些人,有些事,在不经意中悄然发生。尘埃尚待落定,秋风又起。沧海一粟也好,称世英雄也罢,终究是化为乌有。故将真事隐去,化作一笔荒唐怪诞之言,以解闲暇之闷。
  • 篁君日记·雨后·长夏(沈从文小说全集)

    篁君日记·雨后·长夏(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短篇小说集《篁君日记》《雨后及其他》《山鬼》《长夏》《不死日记》《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四夜及其他》。该集子小说发表于1928年9月至1929年3月,这一时期是作者创作力爆发时期,各类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都能看出作家的笔触趋于成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黑暗圣裁

    黑暗圣裁

    神又是什么,天又在哪里,人们命运的背后,隐藏着的什么巨大阴谋,阴谋的操控者。又有着怎样的实力。,一个又一个的妖魔现世,到底,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他有心灭魔,但他自己就是一个魔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