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林聪颖为了九牧王西裤的好销路暗自欣喜时,在他面前又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工厂的产能严重不足,无论从人手还是设备上,他们都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林聪颖又大费了一番脑筋。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此时的林聪颖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他完全可以投资建厂。可是,林聪颖想的是,如果直接投资建厂房,一来将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不利于企业的良性运转;二来周期也比较长,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租用厂房就省事得多,不但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且退出通道也相对单纯,不会给企业造成负担,可谓一举两得。于是,从1992年以来,林聪颖先后租用了一家酒店和一家停产的瓷砖厂,以极小的代价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先机。
直到后来,当林聪颖的服装厂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他的“九牧王”品牌成为行业第一品牌,他意识到他的公司应当从幕后走向前台了,这才投资’7000多万元在泉州建清蒙工业园区,携整个集团集体人住。
在九牧王的市场销售网络与企业规模的良性促进、迅速发展中,时间行至1995年,这一年,注定要成为九牧王发展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转折点。
1995年3月的一天,林聪颖去厦门参加一个企业界朋友的私人聚会。聚会上,林聪颖发现一位朋友西裤的面料很有特色,是一种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面料。这种面料不但看起来垂坠感极佳,而且摸起来手感细腻,既轻又薄。凭直觉,林聪颖判断这种面料极有可能成为引导市场潮流的新面料。聚会结束后,林聪颖马上买来一条同样的裤子,经过调查,他了解到这种面料叫“重磅麻纱王”,是一家台商纺织企业刚开发出来的新品种,当时在市面上只有零星的销售。
机会来了!林聪颖内心一阵狂喜:如果九牧王能够垄断这种面料,用它做成的西裤必然在市场上引起轰动,利润前景不可限量。不仅如此,九牧王品牌正处在高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大大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看准了就马上开始行动。林聪颖通过自己的一位朋友,顺利拿下了“重磅麻纱王”在大陆的独家代理权。手握“重磅麻纱王”这种新型面料的王牌,林聪颖立即着手布置全面转型的大战略。九牧王要利用这次机会全面打响知名度,质量是取胜的关键,所有产品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能出任何纰漏。为此,林聪颖对生产部门下的第一道死命令就是,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改革。
然而,出乎林聪颖意料的是,生产部门对此不以为然,而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九牧王分管生产的副总。老人的理由也很充分:九牧王的西裤工艺在同行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如果现在进行改革,一来会增加财务投入,二来时间上也很吃紧。
林聪颖再一次陷人困境,不过这个困境不在外界,而是在他心里面。他在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徘徊,在父子亲情和发展理念之间踟蹰。最后,他终于想通了:九牧王如果只知道抱住原有优势,而不善于用新技术、新观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用不了多久,企业将无力面对竞争。于是,他下定决心说服父亲,推进生产改革,一口气改进了20多项工艺。
事实再次证明林聪颖的决策无比英明。正如林聪颖所料,“重磅麻纱王”系列西裤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安等甚至引发了抢购风潮,林聪颖不得不组织工人日夜加班生产,“九牧王”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从1995年6月到1996年底,“麻纱王”系列西裤累计销售400多万条,销售额超过1亿元,创下了单品种销售的奇迹。
牧心者牧天下:林聪颖的人生哲学
“牧心者牧天下”,是林聪颖高挂在自己办公室中的一句话,也是整个九牧王企业的经营哲学。实际上,从林聪颖第一次创业,被两个朋友坑了个底朝天之 后,就对与人相处“耕心为上”有了意识。在多年的奋斗过程中,林聪颖阅尽 了商海中的尔虞我诈,见惯了生意场上的钩心斗角。由此,他更加珍惜人与人之 间的真诚,当林聪颖成长为九牧王的大老板,就把这样的真诚播撒给了自己的 员工。
2005年开春,九牧王公司计划招工800名,报名者多达2000人。因为,很 多的务工人员都知道,九牧王的老板对待员工,那叫真好!
的确,在用人上,林聪颖一直都有他独到的见解:没有资金,可以贷款;没 有员工,上哪去借?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林聪颖始终关注着员工的喜怒哀乐。这种关注重点表现 在九牧王公司在日趋完善后的今天,其人性化的细节随处可见:宽敞明亮的制衣 车间,女工都身着粉红色工作服;车间一角,摆放着中央空调压缩机,空调管道 遍布车间每个角落;头顶的日光灯,采用对角线方式排列,目的是为了减少对眼 睛的刺激;绿草如茵的厂区公园移步可至,假山、凉亭、绿地近在咫尺。
不仅如此,林聪颖还格外关注员工的福利:九牧王女职工多,公司不仅免费 提供女职工劳保用品,还专门与供应商打招呼“要最好的”。此外,每月一场员 工生日会雷打不动,林聪颖不论多忙都坚持每场必到。还有,只要在九牧王工作 满一年的员工,工会每年都组织外出旅游。
付出必有回报。林聪颖以“牧心”为指导思想的人性化用人政策,在员工 中播下了温暖的种子。2003年非典期间,公司经研究决定为全体员工加薪。决 定刚做出,不少地方遭受非典疫情袭击,公司销售业绩直线下滑。在如此困境 下,员工们联名写信,主动要求“不加薪”。林聪颖闻讯,倍感欣慰和骄傲之 余,决定给员工加薪计划不变。
就这样,林聪颖用“牧心者牧天下”的人生理念,将自己和员工的关系提 升到了充满温情的高度。当全国各地企业都在为“用工荒、用工难”叫苦连天 时,九牧王员工的流动率却一直控制在1.5%以下。林聪颖并不以此为傲,因为 他一直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企业是森林,每位员工都是一颗种子,要把员工 的根留住,不仅要待遇留人,还要感隋留人。每月的集体生日会上,林聪颖总会 深情地唱起《把根留住》。林聪颖就是希望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能把九牧王员 工的心留在九牧王,把漂泊的脚跟留在九牧王,把九牧王当作“留根”的家,共创九牧王美好的明天。
实际上,林聪颖用“心”经营的雄韬大略上,不仅是对待员工要好,还有更为远大也更为重要的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尽社会责任。
与许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同,林聪颖对企业家和商人有一番自己的诠释:“商人以利润为目的,千方百计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的使命感是打造民族品牌,、我们的责任感是诚信立业。”林聪颖认为,只有把九牧王做成强势品牌,才能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一份社会责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许,这句古谚是对林聪颖“牧心”哲学的另一种表述。如今的林聪颖已到了“达”的境界,因此,他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成功企业家,才会生出“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但愿这种高尚的人文情操能够带动起整个服装业,乃至整个商界,让中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林聪颖采访手记
2008年4月8日下午,与林聪颖先生约好了下午三点钟进行采访,我提前了半个小时到九牧王公司。那些天,林聪颖先生特别忙,听他的秘书说起最近开订货会,来了很多地方的客人,原本我和林先生约的是前一天的下午三点,后由于我的原因取消了当天的采访。今天我特地提前到达,以略表对前一天失约的歉意。结果,没过一会儿,我就看到瘦瘦的、挺有气质的林聪颖先生匆匆地从楼上走了下来,和我握过手之后来到了他的会议室。随后,秘书给了我一大堆关于林聪颖先生与九牧王的资料,可以看得出来,林聪颖先生接受采访非常多,作为“西裤大王”的林先生这些年来成为行业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到处都是关于他和他的九牧王的新闻。
林聪颖先生作为服装企业的老板,对穿衣很是讲究。采访那天,他穿了件九牧王的粉色衬衣、系了条彩条领带,下面是一条九牧王的招牌西裤,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讲,这种穿着给人一种特别年轻、阳光的感觉,整个人显得极为潇洒。之前,我和林聪颖先生的交往并不是很深,但是听朋友说起过他的一些事情,多数人对林先生的评价都是赞不绝口的,说得最多的就是他比较有才、文化程度比较高、对员工如同对待家人般亲切。今日一见,感觉他确实有些书香之气,是个温文儒雅的人。
和林聪颖先生谈话是件非常令人轻松愉快的事,他会时不时地讲个小故事给我听,但是这些小故事里头又蕴涵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林先生在回忆当时困难得被亲戚朋友上门讨债的情形,还有去外地当推销员的那种刻苦努力……我忍不住地被他感染,深深感动着。
林聪颖先生在种种逆境中仍然拼搏向前,其中的苦,恐怕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到。但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带着必胜的决心毫无保留地向前冲,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今日的九牧王。镇守天府的英雄
--成都冠城集团董事长洪清宜
说起洪清宜,总会想起足球。说起足球,我们却常常叹惜。让人既爱又恨的中国足球,曾给国人带来多少希望,却最终带来的是更多的失望。但不管怎样的恨铁不成钢,人们还是对自己的球队抱着殷切的希望,更有很多的实业家在为中国足球的崛起默默付出着。洪清宜就是其中之一。
曾经的四川足球是中超的甲级球队,但随着老队员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新队员的引进差错,球队开始退化,甚至到了解散的边缘。就在最艰难的时候,成都冠城集团收购了四川大河足球俱乐部,洪清宜成为四川足球的老板,带队打进2004年的中超联赛,为四川足球带来了一些惊喜。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洪清宜都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为四川的足球尽了自己的力。
他是商人,也是激情洋溢的热血男人,一个镇守天府的英雄--洪清宜。
坐守江山.与四川一起“雄起”
出生于福建的洪清宜二十多岁便开始闯荡香港,虽说属于港商,但他还是更愿意表示自己是半个四川人。他将自己的许多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这片充满热度的土地上,他对四川有深厚的感情,他亲眼目睹了四川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他一直深爱着这片热土。
2008年5月,一场重大的灾难从天而降。一时间,四川成为全国上下最为关切的地方。那时的洪清宜和许多四川的灾民一样,在这片还散发着地震余温的废墟上焦虑地忙碌着。冠城集团在重灾区茂县、北川县,均有产业投资。这次大地震袭来,让他们在山区的农业项目损失达到1000余万元,集团的一位在北川县项目现场的工作人员音信杏无,洪清宜和上千冠城员工无时无刻无不牵挂着他的安危。那时的洪清宜眼睛总会湿润,因为他看到了太多凄惨的景象,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曾有香港的驻川记者报道四川受大地震创伤严重,大批灾民正“大逃亡”,省会成都市公用设施和公共秩序进入“大混乱””状态……
而当有人采访洪清宜,他却即时表示:地震已经过去几日了,虽地震当天余震较强,但冠城的商业楼宇未受创伤,工作人员仍在高达38层的写字楼安然办公。在废墟上他是焦急的,但在媒体的面前,他却镇定自若。因为他坚定地认为,灾难已经过去,而当下正是需要重建的时候,在这时候离开的人都是贪生怕死的懦夫。虽然各地的亲友都在惦记着他,希望他能暂时离开成都,但是他想了想,还是决定留下来,因为他从来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地震发生的第二日,他紧急召集五牛科技董事长唐汉锦、温基集团董事长张家典、冠忠集团董事长郑正楷等在川港商,在成都碰面商讨港企应对震灾举措,并解囊捐助。同时,他还号召在冠城广场人驻的所有单位,于20日举行了抗震救灾捐助活动。
震后,曾有人问洪清宜是否还会在四川继续投资的问题时,他冷静静地回答道:受此世纪大地震影响,重灾区直接和间接损失巨大,但这些都不是唱衰前景的理由,那些抗震救灾中人性的光辉、民族的精神,是什么都不能比的财富,有了这些,我们不怕眼前的所有损失。尽管各种谣言四起,但总的说来,实际的情况让人感觉现在非常安全,那些谣言都是无谓的担忧。--这就是洪清宜,越是艰难的时候他越是坚强。他的身上,既有福建人敢拼敢做的特质,又有四川人坚忍不拔的斗志。
之后,洪清宜、唐汉锦、张家典、郑正楷四人一同前往四川省血液中心献血。但是由于全社会献血量在短短的时间里,让血库已经爆满,无从接受,血液中心方面婉谢了他们的义举。这个时候的中国到处都响起“四川雄起,中国雄起”的震撼呼声,这让洪清宜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一度情绪激昂地对身边所有的人说:“我们将坚持在四川大地上,不会考虑减少或撤退投资,灾后的四川一定会雄起’!”
帅哥的创业之路
脱离开汶川地震那个悲惨却雄壮的特殊背景,洪清宜其人,面容俊秀,意气风发,说他是帅哥一点也不夸张。不过,他留给我们更深刻的还是他那艰辛的创业史。每个人的成功都包含了许多汗水与艰难,洪清宜也不例外。
1956年9月10日,洪清宜出生于福建石狮市蚶江镇洪窟村一个侨属家庭。祖父辈均旅居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地,经商谋生。也许因为这些缘由,洪清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有多好的家族背景。当时国内经济低迷,更何况他出生于农村,其父当时一月只有50多元的工资,母亲15元,而要用这些工资养活他们兄妹5人,确实很艰难。再加上他赢弱的父亲操劳过度,体弱多病,身为老大,他体会着居家过日的拮据。在平日上学之余,他勤快地帮助父母理家务、养牲畜,增加一点副业收入,为父母分忧。好在1978年5月,他顺利读完泉州师范学院。他本该站在三尺讲台上为人师表,然而,就在他刚要秉笔实习时,为了继承祖父辈的事业,他来到了香港。这一次到香港,完全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有人羡慕洪清宜在海外有祖父辈的关系,但真正的香港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安逸和舒适。因为每一个人的路都需要自己走,一切还得靠自己,更何况当时的香港就已是一个经济十分活跃、竞争十分激烈的城市,如果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跟不上那里的节奏,那么,一切成功依然只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