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200000051

第51章 历史是活的(2)

1.中国黄河流域原大而饶,宜畜牧耕稼,有交通之便,于产育初民文化为最适。故能以邃古时即组成一独立之文化系。

2.该流域为世界最大平原之一,千里平衍,无冈峦崎岖起伏,无湾琦仮离旋折,气候四时寒燠俱备,然规则甚正,无急剧之变化,故能形成一种平原的文化,其人以尊中庸爱平和为天性。

3.以地形平衍且规则正故,其人觉得自然界可亲可爱,而不觉其可惊可怖。故其文化绝不含神秘性与希伯来埃及异,居其地者非有相当之劳作不能生活,不容纯耽悦微渺之理想,故其文化为现世的,与印度异。

4.天惠比较的丰厚,不必费极大之劳力以求克服天然,但能顺应之即已得安适,故科学思想发达甚缓。又以第2项所言地形气候皆平正少变化故,故乏颖异深刻的美术思想,又以爱乐天然顺应天然之故,故伦理的人生哲学最发达。

5.此一区域中,别无第二个文化系,而本部(即第一部)地势毗连不可分割,故随民族势力之发展,文化亦愈益扩大,结成单一性的基础。

6.以第2项理由故,中庸性质特别发展,唯其好中庸,万事不肯为主我极端的偏执,有弘纳众流之量,故可以容受无数复杂之民族,使之迅速同化。亦唯因周遭之野蛮或末开的民族太多,我族深感有迅令同化之必要。而中庸性格实为同化利器,故演化愈深,而此性格亦愈显著。

7.国境西界葱岭以与中亚及欧洲之文化隔绝,南界喜马拉雅以与印度文化隔绝,缺乏机缘以与他系文化相磨砺相滋长,故其文化为孤立的单调的保守的。

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起源及与此相关的地理、文化的分析比较,实际上明确并回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其不可毁灭的深厚的历史、地理根源,而由同样的根源上生出的却是传统文化的单讽与保守性,因此并有了文明衰退、经济落后的中国近代。

所谓“李约瑟之谜”,其实梁启超早已作出回答了。

梁启超还论及中国“大一统”主义的产生,其原因也是“文化起源起自黄河流域,次及长江流域,此两流域平原毗连,殆无复天然境界可以析划,与欧陆形势极异。我民族以此地为枢核,则所谓‘大一统’主义自然发生。故幅员虽大于欧陆,而欧陆以分立为原则,以统一为例外,吾土正反是”。

在“大一统”之下,“致地方自治不能发达”。梁启超曾力倡“联省自治”,在保全主权、统一版图的前提下,联省独立、自治,类似于古希腊的小城邦,以期竞争和促进,并遏制军阀势力。这是梁启超的又一个破灭的梦想,但他终于从中国的相连于地理环境的历史演进中找到了答案:“地势既不适于分立,又难于发育自治,其势自然超于中枢专制。”

原来,“大~统”与“中枢专制”是一块光洋的正反面。

梁启超在撰写本文的1923年时,已经看到了科技必将改变人类生活的趋势,他说:

在所举地理影响于历史者,崖略可视矣--然此类地理之权威,近代既日以锐减,例如海运及国境上之铁路既通,则连山大漠不足为对外交通之障……工商业渐渐发展,则重心趋于都市,而自治之可能性愈大,诸如此类,今日皆有异于古所云。

然而,梁启超也明确指出:历史、地理铸就的民族心理,是很难改变的--特前此影响之留迹于心理者,其蜕变非旦夕间事也。

70多年后,梁启超所说的“留迹于心理者”,在中国仍比比皆是;而且从地理环境而言,“山脉与河流皆自西而东”,这是无法改变的,水土流失使中国分分秒秒都在大出血,边远的贫困地区贫困依旧,地理制约历史之后必会制约现实,否则伺来历史呢?

注视着梁启超学术成就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杨度。

曾经是好友,曾经不避风险当梁启超还是清政府通缉要犯的时候,便上折请赦保荐的杨度,后来却因为袁世凯称帝,梁杨反目,直到杨度被通缉。其时筹安会在国中几乎人人皆日可杀,护国归来再造共和的梁启超得知杨度逃匿天津后,便告诉相关人士:“不要惊动他。”

“抓不抓呢?”

“一介书生,抓他干什么?”

“不是通缉了吗?”

“你通缉不到不就得了?”

“明白,明白。”

杨度便读佛学,写偈语,有时还设坛讲经,自号虎禅师。与同时拥袁称帝的夏寿田过从甚密,老友相见,却总是免不了要说起梁任公。

夏寿田:“梁任公也退守书斋了。”

杨度:“凭任公一支笔,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

夏寿田:“清华有小友给了我一份任公谈黄河流域的讲稿,论史及地,气势、眼光确实非常人所能有。”

杨度:“任公乃通才,人言其博而非精,谬也!他的史论是最能显示其精深的,几千年的中国史在他笔下都是活的,推论周密、演进有序,读的人能看见历史在一定的地势下展开、回旋、冲突,此非精耶?至于相关的语言文字、风俗民俗、宗教礼仪等等,乃是博为精之辅,博也广大,精也广大。”

夏寿田:“确实。任公也有浅疏的文字,大抵是为宣传用的。”

杨度:“为政治所害也。然而倘无政治欲念,梁任公也不会有如此眼界和阅历,弄不好也就是广东新会的一个教书先生。”

夏寿田:“任公一弄政治便败北。”

杨度:“不!打赢了我一次。”

两人大笑。

杨度:“中国的史学、中国人治史,如梁任公这样重民族、重时空、重察古而知今者,鲜见其人也:梁任公之后会有一批人,loo年之内,史学界只能以梁任公为老祖宗。”

夏寿田:“开路之人乎?”

杨度:“于历史的大暗中开了一扇天窗,有阳光和星月。”

夏寿田:“兄与任公交情之深,似可见见面,尽释前嫌的。”

杨度:“多少人尽在思念中。政潮伏波烟消云散之后,留下的也就是人,可交之人或不可交之人,如是如是。不过,与任公再见却不必,总是为袁项城做皇帝,打得太凶了。”

夏寿田:“不就是笔仗吗?’”

杨度:“我与任公是笔仗,护国之役的缘起,我难推其咎,南北开仗生灵涂炭,我之罪也。或可说,与梁任公之私嫌大不足道,而以家国论之,则我愧疚无颜。”

夏寿田:“真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啊!”

杨度:“落伍之人自不必再往前挤。不过昨夜得一梦,却使我感叹至天明,你道梦见了谁?”

夏寿田:“梁任公?”

杨度:“袁项城。还是原先的仪态,执手杖,踽踽独行,却不像在三海之中,也不是河南洹上景象,山要高峻得多,树则奇形怪状,其枝干倒插于地,根须四散冲天而起。”

夏寿田:“可作本末倒置解,还是皇帝做不得。”

杨度:“项城先问:‘皙子。别来可好?’我一时语塞,项城继而说,‘我知道你受苦了。”

夏寿田:“倒是不忘旧情。”

杨度:“我在梦中却又清醒着,自言自语道何来此梦?不料袁项城却点化说,‘生即是死,死即是生,梦与非梦,都是虚空,虎禅师意下如何?”’

夏寿田:“这袁项城居然还知道你念佛?”

杨度:“岂只如此,项城还说他对不起三个人,一是梁任公二是章太炎三是杨皙子,说是泉下枯坐,待相会之日客当谢罪。”

夏寿田:“此乃兄心造之影也,对项城还有所思,兄说呢?”

杨度:“当然,人老了。梦也凄凉了。”稍顿,杨度又说,“一切的喧嚣一切的不公平,待到最后都会死寂,得大公平。”

1922年《申报》上梁启超著《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发表,同时代人中无不惊叹梁启超的笔下雄风依旧,对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这50年间,亦即同光以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演变,作了十分精辟的叙述。时人论曰:“或可说梁任公登高一呼妙笔生花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过去,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梁任公的‘史笔’落下,却仍有惊雷之响。盖其才气学识过人,且愈发平静、老到之故也!”

事关近代思想文化的变迁,可谓头绪繁多莫衷一是。梁启超却只是以器物、制度、文化三个递进的方面,有层次地概括近代中国的变化过程,其中糅合了他的亲身经历,贯串了他的敏锐洞察,如今读来仍是光彩照人:

古语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这些书现在看起来很陈旧很肤浅,但那群翻译的人,有几位颇忠实于学问……因为那时读书的人都不会说外国话,说外国话的都不读书。所以这几部译本书,实在是替那第二期“不懂外国话的西学家”开出一条血路了。

梁启超用浅显的文字,把50年间“器物上感觉不足”所引起的洋务运动,写得准确而生动。中国人要向外国学习的艰难也跃然纸上,因为那时就连“不懂外国话的西学家”也还没有,制造局译出的那几本书便是天下无二的“珍品”了。

能不能说,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开始探求的呢?它从一开始就有的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了!它是由器物开始的,文化滞后,思想更谈不上。

我们一直在做着没有人的现代化的现代化之梦。

梁启超由第一期的器物谈到了制度: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像睡梦中着了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那急先锋就是康有为、梁启超一班人。这班人中国学问有底子的,外国文却一字不懂,他们不能告诉人“外国学问是什么,应该怎么学法”。

只会日日大声疾呼说:

“中国旧东西是不够的,外国人许多好处是要学的”,这些话虽像是囫囵,在当时却发生很大的效力。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只剩下前文说的废科举那件事,算是成功了。这件事的确能够替后来打开一个新局面,国内许多学堂,外国许多留学生,在这期内蓬蓬勃勃发生。

这一段文字告诉读者,变法维新曾经是一股潮流,失败之后唯一留下的便是废科举、开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也可以说是变法维新的仅剩的果实。以后的中国史,却无论怎样也离不开北京大学及别的学校了,往国外派留学生也是这一时期开始的,不懂外国文字的历史从此结束。

梁启超还指出,第二期经过的时间比较长,从甲午海战到民国六七年间,约20年。“政治界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这20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其实不然,因而有了“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算是划出一个新时期来了。”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梁启超还写道,在新文化运动的第二期,“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严复等辈,都是新思想界勇士,立在阵头最前的一排。到第三时期,许多新青年跑上前线。这些人一趟一趟被挤落后,甚至已经全然退伍了”。

梁启超说的“许多新青年跑上前线”,这新青年中当有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周作人等等,并自谦地认为自己也在落后之列。

同类推荐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宗庆后为什么能

    宗庆后为什么能

    平民出身,笑傲商海,草根首富源于厚积薄发;40才起步,60成首富,起得晚未必就赶不上集!究竟是什么让娃哈哈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宗庆后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国首富?让我们跟随本书来探究一下他的成功奥秘吧。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清纯小娇妻

    清纯小娇妻

    因为一宗命案,这个女子离奇地出现,引起了他的兴趣,她像一团谜团一样,让他看不清,猜不透……一次次地救了她,即使她来路不明,他也将她一辈子困在他的身边,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他也要得到她!
  • 材料帝国

    材料帝国

    材料,是工业的基础,也是一个工业大国的基石。秦海,一位来自于21世纪的材料学专家,穿越到了1985年的一家小农机厂。于是,一切遗憾终将不再,一切辉煌得以续写。电性功能材料、光学功能材料、生物医学功能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化学薄膜材料、智能材料、敏感材料、储氢材料……种种神奇,尽在《材料帝国》。
  • 女王复仇史:鳳宮劫

    女王复仇史:鳳宮劫

    【日更八章以上】十年前,宝相国女帝战死。不久,民间流传宝相国有一国宝,得此国宝者,就能统一中原大地。十年后,宝相国灭亡,夏王朝建立,国号庄严。随着夏国的逐渐繁荣那个曾让各诸侯国为之疯狂的国宝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只是,那个国宝倒底是什么呢?夏国鳳宫里的离奇事件,九子之争,七子为辅,那个幕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她来自何处?入这鳳宫里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谁才是这鳳宫里真正的凤凰?谁又是统一这华夏之人?他说:“如果,没有那些事,你还会在爱我吗?”她说:“再来一次,我依然如此,因为,这是我生来的使命。”
  •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节约是企业实现效益倍速的利器,建立节约型文化是企业实现效益的长久之计。本书正是一本培养节约型员工的必备教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一书中深入阐释了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的两个重要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的再进行消费”。然后引领读者了解当下最热门的理财投资品种:房产、黄金、股票、基金、债券、外汇。最后给出切实的忠告,避免盲目投资。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是一本实用的理财投资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理财投资,掌握实用的理财投资技巧,并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投资观。
  •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若得深情人,情何必知所起?你身上流着那个男人薄情的血,天生要被所有人疏离。不去纽约,死也不去。两句诅咒毁了两个人的童年,当尘封廿年的往事重现,原来有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如此不可抗拒。亲情友情爱情,看似拥有的一瞬却已经预示着失去。两座城市,一场爱情;两个家庭,一段过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