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200000050

第50章 历史是活的(1)

梁启超治学,广博丰厚,时有新论,其涉及范围之广、其情感的浓烈、其常常化身其问的责任感,当世之下无人可比。后来人或有继承梁启超的,在他一生以文字构造的学海中探幽,是涛声扑面目不暇接之概:也有不以梁启超为然的,把丰厚说成浅薄,以其“多变”而否定他光照千古的学术成就。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苛求了,近乎无知无识。

编辑《饮冰室合集》的林志钧在序文中说:

知任公者,则知其为学虽数变,而固有其紧密自守在,即百变不离史

是观而已。其髫年即喜读《史记》、《汉书》,居江户草《中国通史》,又

欲草世界史及政治史、文化史等,所为文如《中国史叙论》、《新史学》

及传记学案,乃至传奇小说,皆涵史性。

林志钧确是知梁启超者。

梁启超毕生的学术成就涉及到关乎文化的几乎所有领域,但无论文学、哲学、佛学、教育学、政治学、财经学、新闻学、图书馆学,均以史为经脉,如梁启超所言,平生好学,以史为甚。

从埋头着的典籍、稿笺中站起来,在书房里踱几步,抿一口茶抽一支烟为小息时,梁启超常常自言自语:历史是活的。

但,他也会叹息,自觉人生紧迫,要读的书要写的文章却太多太多。

梁启超从来不曾想过,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只是抓紧着做学问。从他告别官场到一病不起,不过短短的10年,这10年间,讲台与书桌是他长相厮守之处,也曾有过政治的冲动,甚至想组织第三党与国民党和共产党抗衡,但终于也只是想想而已。

就是这生命最后的10年,粱启超达到了学术成就最辉煌的巅峰,灿烂在20世纪,并且会随时光之箭走向21世纪。

我们当然还应该看到,在10年之前的20多年中,梁启超沉浮政坛,献身民主立宪,为之服务的大量论著,剔除了应景的、趋时的一部分,也是他后来走向学术巅峰的基石,有的也同样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启蒙的不朽名篇,如《新民说》、《少年中国说》等等。

1920年,蒋方震请梁启超写序。梁启超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有与欧洲文艺复兴相似处,便大加发挥,洋洋洒洒5万言,蒋方震大呼:“任公,这哪是序,是一部专论!”于是便有了梁启超用一周时间夜以继日写成盛名久负而不衰的《清代学术概论》,使先睹为快的张东荪、张君劢目瞪口呆,只是问:“任公,你怎么写出来的?”

梁启超累了,闭上眼睛慢慢答道:“早想写的,一直闷在心里。”

言毕,又加一句:“总算有时间了。”

本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国学问家都明白,有清一代学术思想的地位,是历史演进中最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不可不论,不能不论,而且应是高论,妙论,能传诸后世之论。

形象地说,清代的学术思想走到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末期,同时又蕴含着未来社会的新的因素。

概而言之,它是破坏的,也是创造的;它是旧的,也是新的;它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它是残酷的,也是温情的。

张东荪治哲学,对于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的立论特别有兴趣,赞叹道:“任公,你以‘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定义为‘清代思潮’,实在是高远之思神来之笔。”

梁启超:“一个时代走到末期,所谓础润月晕总有先兆,破宋明理学是以‘复古’为其职志,动机与内容,相类欧洲的文艺复兴。”

张东荪:“看来人类思想文化之演进,所循者以反动求进步,以复古求解放耳。”

梁启超:“然。清200余年之学史,实为四步,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

张东荪:“后人对乃师康有为及兄之学术地位,或有困惑。”

梁启超:“今文学运动之中心,非南海康有为莫属。何谓中心?乃可影响四面通达八方固守营垒之首领者。后起之中,为今文学派猛烈宣传者,新会梁启超也。”

张东荪既为梁启超的才情,也为梁启超的胸怀感叹不绝!

梁启超却正色道:“我是有生性弱点的。”

就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有一章节专门袒露心胸,甚多自责,也明言了与南海康有为的种种道不同处。

戊戌政变之后,梁启超在日本“日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康有为“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问函札数万言”。总.是顾及到师门之谊吧?“启超持论稍变矣”,可是梁启超于内心却又不得太平,“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尝自言日:‘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

说了这一段心路历程后,梁启超自我解剖道:“盖生性之弱点然矣。”

但,康梁在学术思想上的分途..却终是无可避免的。当康有为在海外力倡保教设孔教会、“定国教祀天配孔诸义”,当时“国中附和不乏”,而梁启超却不以为然,并“屡起而驳之”:

我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学界光明,源于思想自由,梁启超的这个定论,着实让“定国教”的康有为不好反驳了,只能拍桌子大骂“妖言惑众”!

梁启超进而论道:

及秦始皇焚百家之语,而思想一窒;汉武帝表章六艺罢黜百家,而思

想又一窒。自汉以来,号称行孔教二千余年于兹矣,而皆持所谓表章某某

罢黜某某者为一贯之精神。

动辄禁止,国中有诺诺之官,无谔谔之士,思想闭塞,言路断绝,结果又如何呢?梁启超用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

皆自由思想束缚于一点,不能自开生面,如群猿得一果,跳掷以相

攫:如群妇得一钱,诟詈以相夺,情状仰何可怜……此二千年来保教党所

生之结果也。

梁启超认为“中国思想之痼疾,确在‘好依傍’,与‘名实混淆…。痼疾不除,云何解放?

又为什么痼疾难除呢?中国人总是能找到当时当世一切的人类新思想之源泉必出于中国者,“吾先哲所尝行也”,或“吾先哲所尝治也”。此种痼疾,到20世纪行将结束,不是至今依然吗?

梁启超对此自谓“深恶而痛绝”,他说:

吾雅不愿采撷隔墙桃李之繁葩,缀结于吾家松杉之老干,而沾沾自鸣

得意;吾诚爱桃李也,唯当思所以移植之,而何必使与松杉淆其名实者。

《清代学术概论》脱稿,读过的朋友无不叫好。梁启超是日家宴,座上宾客有夏穗卿、张君劢、张东荪等。

梁启超稍稍饮了点酒,心情格外好,谈及离开政坛便初获学术成果时,还告诉老友已写或正写的几个题目,《佛典之翻译》、《说华严经》、《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以及先秦诸子的《老子哲学》、《孑L子》、《老墨以后学派概观》、《论孟子稿》等。

夏穗卿已经很久不见了,梁启超总是那么忙,却从来不曾忘记过这个落魄潦倒的老朋友,只要得空便到夏穗卿处坐一坐,喝一杯酒,请教一番佛学。

酒精正在吞噬夏穗卿的生命,但,倘若没有酒,夏穗卿说:“我即刻就会死。”梁启超为一个才情横溢的老友伤心、担心已非一日了。

夏穗卿只是饮酒,端酒杯的右手有些颤动。晃着杯中的酒,眼看要泼出来时,夏穗卿便一饮而尽了,“好酒!好酒!”

粱启超既不想让夏穗卿扫兴,又想让他少喝一杯便道:“穗卿兄,你说说佛经如何?”

夏穗卿:“我早说过《楞严经》是假的,对吗?唯法相宗才是真佛学。”

梁启超:“是,在贾家胡同的小屋里。”

夏穗卿:“这世界充斥假的,连佛经都有假的了。任公,你是真的。”

梁启超感激地看着老友,眼圈有些发涩:“我知道自己,在思想界,破坏力不少,而建设则甚少。清末思想界粗疏浅薄,启超与有罪焉。”

夏穗卿:“否。未能自度而先度人,是为菩萨心,任公算一个。”夏穗卿指指张东荪:“尔等却只能算半个。”夏穗卿又问张东荪:“任公这部书到底好在哪里?你说不出,且听我说,任公以佛法写史,一切流转相,倒分四期,生、住、异、灭而对应出启蒙之生期、全盛之住期、蜕分之异期、衰落之灭期。历史,何不称为流转史?”

众人赞叹之声不断。

夏穗卿的酒量已大不如前,却益发贪杯,似醉非醉地说:“任公乃觉世之英杰,传世之作当从现在始,不过觉世传世都很累,总不如我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言毕,决意告辞,他要睡觉去了,他知道自己衣衫寒酸,身上有浓重酒气,从不在朋友家留宿的,喜欢醉意艨胧摇晃回自己的小屋。

梁启超扶着夏穗卿出门叫好包车付了车钱,又把几个银洋塞到夏穗卿的手里,夏穗卿坚辞不受,梁启超只好说:“几个酒钱如何?”

夏穗卿笑了,“知我者,任公也!”

遂挥手而别。

回到屋里,酒已经换上茶了。这茶却是刚才夏穗卿带来的一小包新龙井,满杯碧绿,满屋飘香。

梁启超举起茶杯,先闻后抿,道:“穗卿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常常不是说些不合时宜的话,便是一言不发;他走,却发现他留下了很珍贵的东西,会想念他。”

众人唏嘘之后,张君劢问梁启超:“坊间传言,任公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绝少,确否?”

梁启超:“那是真的,不过,我总是对政治太有兴趣,耗其精而荒其业,实可一叹!”

张东荪:“任公学问,总是举世难求了。”

梁启超:“此言应属过誉,章太炎、谭嗣同、严复等均有大学问。再者,今之所谓学问与古之为学问而学问又相差甚矣,总而言之,应是有书呆子才有学问家,你们说我是书呆子吗?”

大家都笑了,笑得很愉快。

梁启超谈兴渐浓竟一发而不可收了:“追想起来,康南海、启超、谭嗣同等辈实生于学问饥荒之环境,冥思枯想欲构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即变法维新也,却为时代所不容。不过学问之路亦是不归之路,便一直走过来了。”

张东荪:“晚清思想文化演革运动的一种怪现象是,在西洋的留学生却不甚参与。”

梁启超:“是全体未尝参加此运动,良可叹惜!彼等本应是运动之原动力和中坚,却漠然于外,不屑回首。而由吾等一批不通西洋语言文字之人左冲右突上跳下窜,能力所限弊端难免。昔之西洋留学生,深有负于国家也。”

张君劢:“无论如何,清学衰落,于是朝廷灭亡,封建土崩,轰然之间为新思想启蒙。”

《清代学术史稿》约略言之,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呢?

梁启超认为,首要的是认清“我国文化史确有研究价值”,即有清一代而已见其概。倘无敢破敢言的“清代思潮”,怎么会有后来的西学东渐变法维新乃至首创共和呢?“故我辈虽当一面尽量吸收外来之新文化,一面仍万不可妄自菲薄,蔑弃其遗产。”

其次,“对于先辈之‘学者的人格’,可以生一种观感”。梁启超解释“学者的人格”乃是“为学问而学问,断不以学问供学问以外之手段”。他还断言:“每一时代文化之进展,必赖有此等人。”

明确学问的价值“在善疑,在求真,在创获”。一代人要为民族的先人“增加遗产”,“对于全世界人类之遗产亦当有然”。

对比学问,“知现代学问上笼统影响凌乱肤浅等等恶现象,实我辈所造成。此等现象,非彻底改造,则学问永无独立之望”。

梁启超最后问道:

吾辈欲为将来之学术界造福耶?抑造罪耶?

1921年,对先秦诸子情有独钟的梁启超写了《墨经校释》、《复胡适之论墨经书》、《墨子学案》、《墨子讲义摘要》等。有关佛学的则有《翻译文字与佛典》、《佛学之初输入》、《读异部宗轮记述记》。

1922年,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影响深远,读史研史论史者必读的巨著《中国历史研究法》出版。梁启超的这部巨著,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宝典”,是梁启超在南开大学主讲一年的《中国文化史稿》的结集。

梁启超总是陶醉于历史的巨大中。这巨大有时是辽阔无垠,有时是细若山泉;有时是阳光灿烂,有时是阴影笼罩;有时若明月之清丽,有时若烛火之闪烁;有时美极,有时丑极。但,总而言之,它是无声的,作废墟状,却埋伏着温热的碎片,几个古泉上的古文,龟板和陶瓷的一角……

历史便这样活着。

张东荪曾有一次因为激动而大声地问梁启超:“人活在现世,匆匆起路,是走向未来呢,还是走向历史?”

梁启超也大声地回答:“问得好!且存疑吧。”

梁启超在清华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的同时,正撰述《五千年史势鸟瞰》作为《中国通史》的若干章节,这一宏伟的计划因天不假年而未能完成,但现存的《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太古及三代载记》、《春秋载记》、《战国载记》等均是梁启超授课的讲稿,从中可以约略看出梁启超观照中国史的思路及唯梁启超才有的特色。

梁启超是从民族史开始切入中国史的,并扩大了史学研究领域,梁启超认为所谓“民族意识”即是“谓对他而自觉为我”,.而这个“我”亦即是“中国人”的代名词。

根据神话、传说及相关文献资料,他认为“中国人”的观念最早形成于上古时代,是多民族的集合体,梁启超说:“吾民族自名日‘诸夏’以示别于夷狄。诸夏之名立,即民族意识自觉之表征,

‘夏’而冠以‘诸’,抑一多元结合之一种暗示也。”

梁启超说民族意识的确立及用诸夏之名,“可推定起于大禹时代”。那是因为“文化渐开,各部落交通渐繁,公用之言语习惯已成立”。其次因遭大洪水浸没,各部落纷纷迁居高地,“又以捍大难之故,有分劳协力之必要,而禹躬身其劳而集大勋,遂成为民族结合之枢核”。再者,“与苗族及其他蛮夏相接触,对彼而自觉为我”。

从此以后,…诸夏一体’的观念,渐深入于人人意识中,遂成为数千年来不可分裂不可磨灭之一大民族”。

梁启超还考察了上古时代的满族、蜀族、巴氐族、徐淮族、吴越族、闽族、百粤族、百濮族等民族的地理分布、语言特点、生活习性及相互融合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过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

《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一书,则是梁启超专为说明中华民族繁衍及一体化过程而写的。他的总的观点是:中华民族为一极复杂极巩固之民族;这个民族的形成曾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中华民族的将来绝不至衰落,而且有更扩大的可能性。

历史是离不开年代及地理环境的。

梁启超称之为“空际”与“时际”。

梁启超认为:

历史者,因空际时际之关系而发生意义者也。吾尝言之矣,日“史迹之为物,必与‘当时’、‘此地’之两观念相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言。”故于地理及年代托始焉。

梁启超在1922年清华学校讲演的《地理及年代》,谈到环境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时,有极为精当、重要的论述。梁启超说:

人类征服自然之力,本自有限界,且当文化愈低度时,则其力愈薄弱。故愈古代则地理规定历史之程度愈强。且其所规定者,不徒在物的方面而兼及心的方面,往往因地理影响形成民族特别性格。而此种性格,递代遗传,旋为历史上主要之原动力。粱启超并且特别告诫:“故治史者,于地理之背景,终不能蔑视也。”

梁启超告诉当时及以后的读者的,是这样的名言至理:一切平凡或者伟大的人类活动,无不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唯其如此,这一定的环境便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

在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有梁启超这样对环境及其作用有深刻认识的,还有第二人吗?

这就是梁启超的深厚。

他总能找到可以开掘、铺陈、叙述的凭借,所有的史迹都离不开这样的“山阴道”。

这就是梁启超的魅力。

他总会发出自己的新论,而这样的新论能使历史和地理都不再枯燥,活鲜着,让人惊讶。

一条奔腾不息浊浪滚滚的黄河,是最能说明历史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依相存相斥相争之紧密关系的。梁启超从地理的角度以18条理由,说明黄河流域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祥地的。实录前7条,便可略知梁启超的学识与目光了:

同类推荐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诸葛亮,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热门推荐
  •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放下就是快乐(全集)

    本书中收集了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则则小故事,或长或短,都使我们不曾想到,这小小的故事中,蕴藏着丰富感人的人生科研成果,更有智慧闪现之后的心情舒畅,如春雨秀滋润心田,第一个故事,都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生命真理,当你在饭前茶后,睡前晨起拿起它的时候,使你在淡淡的哲思中获得感悟和真知。一些社会学家利用几年的时间,对48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快乐。在调查之初,他们认为快乐指数排在第一的应该是日本。因为日本人平均寿命79.5岁,长寿年龄居世界前列,如此延年益寿,一定有快乐的因素。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幸福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皇后

    邪皇后

    狗血+鸡血+热血+小白+正剧=伪正剧。ORZ……本文口味丰富,老少皆宜。二小姐唐宁,死里逃生,却蒙上被贼寇玷污清白之名。原本要嫁给惊采绝艳的六皇子她,不知何故竟上错了花轿,嫁了传闻中的药罐子三皇子。残花败柳配药罐子,绝了!世人都说,他们的结合简直是一张茶几,上面摆着一个杯具和一个餐具。可谁又知道?负负得正!当悲剧和惨剧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演变成喜剧。她是只狐狸。丰富细腻迷人的味道,一层一层地吸引着你味觉。请小心提防,狐狸,会咬人。【片段版简介】:(一)“卓元鹤,你的女人在前面冲锋陷阵,你竟躲在后面无动于衷,是不是个男人啊你!”卓元鹤嘴里叼着狗尾巴草,姿态慵懒,嘴角牵起一抹柔和的笑,“没办法,软饭吃多了,也就习惯了。”(二)早就听闻唐二小姐不要命,今日一见,方才知道传闻竟是真的。”“我要命啊,要命的很呐!生活多美好,抬头见帅哥,低头见美男,宁愿不要脸也得要命啊!”“唐姑娘高见,高见。”【重点】:1.本文一对一。2.本文很狗血很小白很恶搞。3.本文就是写男女主角腻腻歪歪的废话。4.本文乃狗血文狗血文,请调整心态进入!友情推荐:《妾誘》《卧底女教师》《狐狂》《赖上契约老公》《黑道女教师》《风云皇后》《我们分手吧》
  • 爱你真要命

    爱你真要命

    一次明码标价,她落入豪门,本该是掉进地狱,永无救赎,只可惜,她并非纯纯兔,恶少来袭,她怎能乖乖就范!so,上房揭瓦的“美妙人生”就此开启,催她造人为贤妻?没问题!but,不遗余力给老公添堵什么的,可得随着她的性子来……
  • 红颜·蓝颜

    红颜·蓝颜

    关于忘记与回忆,离开与回归,撕裂与弥合,清醒与幻觉,身体与灵魂,背叛与忠贞,欲望与爱恨厮缠。作者用一封又一封的情书,串联起整个的故事。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4月21日,6月2日解放崇明岛,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三大战役之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20日,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此役,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历时42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共歼敌43万余人,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东至江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 豪门之弃妻不掉价

    豪门之弃妻不掉价

    寒夜里,她满眼绝望,跌撞跑出那栋豪华的别墅。绝望是什么?是我明明爱你,爱到至深至死,却抵不住你对我的残忍!※※※※※※※※十八岁的年纪,应该是如花儿般灿烂纯真,可她却因为家庭的重担,被送上陌生人的床。那一夜,她在黑暗中,被陌生男子压在身下…※※※※※※※※“我没有推她,更没有害她流产,上官,你相信我。”医院长廊里,她怔怔立着,兀自徒劳地解释着。“闭嘴!”他英俊的面容上,泛着森冷的气息,“我此刻,不想见到你!”她强忍着眼泪,终于安静下来。转身离开,远离开他视线范围的那一刻,挺直的身影忽然痛苦地弓了起来,苍白的手紧紧地捂住狠狠绞痛着的心口,如纸般苍白的面容上,却缓缓地露出了一抹浅笑,满满的绝望…※※※她涅槃重生,努力想要遗忘过去自己爱的遍体鳞伤的那几年,他的身影却在五年后的深夜里闪过伦敦的街头…锐利的眼神,缓缓凝聚在她怀里漂亮可爱的小男孩身上。她低头,轻柔浅笑,满眼的绝望,牵住宝宝的小手,想要离开,却被他拦住去路。“韩若曦…”他猩红的眼凝视着她,嗓音暗哑,“…你还想逃去哪里?”
  • 天价小妻:爵少的独家婚宠

    天价小妻:爵少的独家婚宠

    新婚第一天,他在嫩模别墅里招摇过夜。新婚第二天,分房而居。他极尽温柔的缠绵诱惑里潜藏着致命的毒,然而藏在温柔背后的秘密,终是让她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多少年后,再到樱花纷飞时,她一手牵着个小女孩,一手挽着另一个男人,深深的刺痛了他。“宝贝,乖,叫叔叔”叔叔?nonono……“小宝贝,乖,叫爸爸!”“粑粑”“是爸爸!”“papa…”
  • 神医下套之佳人太能逃

    神医下套之佳人太能逃

    第一次,男子站在他的那片药田之中,俊美无俦的面容上还是一贯的淡漠神情。“过来,浇水。”于是,她每日都得去药田报到;第二次,男子淡淡地说:“听说,你的厨艺甚好。”于是,她每日都得为他做晚膳;第三次,男子说:“明日起,我教你浅显医术。”于是,她开始每天手捧医书;第四次,男子借着醉意,对她“上下其手”。忽而展开一抹纯真笑靥,说:“叶忻沫,你是我的。”于是,她的心沦陷。最终,易大庄主就用他那若无其事的姿态,处心积虑且理所当然地,将一向聪慧过人的叶忻沫,一点一点吞吃入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离情和

    魂离情和

    莫名其妙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本来以为顺其自然的找到一个目标生存下去是一个出发点,可是,到了最后才知道,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兰婷回到过去,主要是用她的至纯灵魂抵抗邪恶力量,在感情萌动的最初,一瓶药酒断了她的感情,为了反击,她愿意用灵魂换取安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