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400000014

第14章 时风眉批(2)

历史的仇恨,不用说日本人要负的责任更多一点。吃掉朝鲜和中国,是日本选择的现代化路径的前提,但中国没有类似的前提。可悲的是,日本是个学习西方的优等生,而中国只是一个中等生,因此,中国挨打、被欺负、遭吞噬,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在****主导下扩张侵略的日本,能干出多少惨绝人寰的事情,事实上早已超出了现在日本人的想象。更加可悲的是,战后的日本,由于占领者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没有对自己进行彻底的反思,在国内留下了一个庞大而从不认错的右翼,在战后不长的时间,昂然进入最发达国家之列,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右翼,甚至重新部分地变成了日本复兴的火车头。

应该说,战后的日本并非没有对那段侵略历史进行反思,但反思的声音,永远都压不过不认错的呐喊,这种呐喊跟冷战时特别的反共声音往往难分彼此,搅在一起,使得事情更加复杂化。而日本政府,对于战争的态度,又相对比较暖昧。反过来,作为受害者的一方,中国人的批判和反思,也因为冷战的缘故,显得过于脸谱化和功利化,很难令人信服,难以起到正视历史的作用。所以,当改革开放,中日再一次开始大规模接触之后,两国国民的关系,不是因经济联系导致的物质至上,就是仇怨再生,仇日和哈日,一如一枚硬币之两面。

戏剧的民族主义,就是仇日一面的具体体现。这样想象的中日擂台在荧屏上出现的次数多了之后,每当日本球队来华比赛的时候,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把这些无辜的球员,当成昔日的日本武士,肆意叫骂,无所不用其极。

国民中的一些人似乎对韩国人在历史片中的自我膨胀不以为然,但我们想象的擂台,其实跟韩剧意淫我们的唐太宗,没多少分别。

“人肉搜索”的私刑

对“人肉搜索”这种做法,褒贬不一。几桩闻名的人肉搜索事件中都充斥了社会正义感。叫好者称之为伸张了正义,贬低者说他侵犯人的隐私,最激烈的反对者呼吁国家制定法律禁止之,以保护人的隐私。

但是,这种行为,无论搜索得多么解气,说到底,很类似于过去的私刑。私刑不见得都不地道,无论是负屈含冤者手刃仇家,子弟为父兄报仇,还是宗族将奸妇奸夫游街示众,在当时的道德氛围中,很多案例都有相当的正当性,可以博得大众的同情。(历史上很不地道的私刑的确有,但不见得占很大的比例。)

今天的人肉搜索与过去的私刑一样,都是法制不健全的产物。一个正常的国家是不应允许私刑存在的,私刑意味着个人可以自己执法,显然,如果个人或者小范围的社会群体成为执法者,那么国家的权威就会因此受到损害,轻则秩序混乱,重则危及国家安全。因此,任何一个政府,只要当政者头脑清醒,都会用强力制止私自执法,无论这种行为有多么充分的道德借口。

可是中国是个长期以来道德大于法律的国度,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又有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政策代替法律,以群众运动替代法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私刑泛滥,恰是我们这个国家前现代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即便社会的技术进步已经达到了跟发达国家相近的水平,互联网普及度几乎跟美国处于伯仲之间,这种现象依然会存在,而且人们似乎对此并不反感。

政府要想制止私刑,或者人肉搜索这种变相的私刑,唯一的途径是健全法制,像虐猫、花心导致妻子自杀的行为,虽然未必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估计是逃不掉民事责任的。网民举报,充分合理。但如果聚众打上门去,闹得他们鸡犬不宁,就过了,变成了私刑。

有充分的道义理由,可不可以启动私刑?如果是械斗打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我相信多数人不会同意。但是,人肉搜索这种变相的私刑,一时半会儿危及不到搜索对象的生命,大家又可以解气开心,一定会有很多人乐意相从。但是,私刑的危害,无论真刀真枪,还是众口相啐,其实只有程度的不同,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对法律秩序的一种伤害。这种行为,不仅损及国家法律的权威,而且对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也不是好事。

首先,这种行为的泛滥,有时候会伤及无辜,毕竟,大众不是执法者,没有具备执法机关所有的调查本领和手段,弄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次,这种行为,容易被居心不良者利用,作为挟私报复的工具,真要是有人这么做了,又有很多满怀正义感又很热心的网民跟风,最后酿成大祸也说不定;最后,我们看到目前存在的人肉搜索,有的已经演变成了具体的攻击,比如把搜索对象的电话打爆,让他们无法正常生活,往人家门上涂粪,刷辱骂的标语,甚至全程跟踪辱骂,等等。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违法。

无论国家是否应该立法制止人肉搜索,这种行为都不应该被提倡。像我们这种有着道德压倒法制传统的国度,在走向法制的道路上,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严禁私人自行执法。

犯了错的小人物也有尊严

报载,厦门整治街头小广告出狠招,江头社区的治安巡逻队抓了四个贴小广告的“现行”,随即用他们身上带的小广告贴满了他们的全身,然后逼着他们去清除小广告。新闻图片上那几位“现行”,连脸上都贴满了“膏药”,一脸的无奈。

按中国的传统,百姓犯了错,必须接受惩罚,惩罚不仅是肉体上的,也包括精神和人格上的羞辱。比如抓到衙门去褪了裤子打屁股,在站笼里罚站,判死刑要插上牌子游街。不见官的民间惩罚也类似于此,在祠堂里当众用荆条抽打属于小意思,重的作奸犯科者,抓来,大抵要剥光了衣服示众(如果女的比较有姿色,大家剥衣服的积极性更高),然后再沉潭。总的来说,凡是惩罚,羞辱是免不了的,属于惩罚内涵中的应有之义。

在中国这个地方,无论如何反传统,但传统却总是阴魂难散。没秩序的时候,上下各色人等互相惩罚、一起羞辱,有秩序的时候,则惩罚中的羞辱,就专门留给下等人。总而言之,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人权的理解依然一片茫然,似乎不知道,即使再卑微的人,也一样是有人格和尊严的,而且要尊重人家的人格和尊严。

我们的文化里,“人格”或者“尊严”这样的概念,在以前是没有的,类似的东西只有“面子”。中国人之爱面子,曾经让初来乍到的西方人很是大惊小怪,总是在书里写来写去,但也总是写不明白。不错,中国人是很在乎面子,如果一件事让他在实利上吃了亏,但却有相应的精神上的好处,即有了面子,那么他大抵是会高兴的,反之也是一样。

中国人的面子有很多层面的内容,被人看得起叫有面子,替人说项成功叫有面子,做事做成了同样是有面子,甚至被官府抓了很快被放出来也是有面子。最重要的是,面子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人,面子的概念是不同的,面子也是有运用范围的,如果一个人的面子可以遮住有权施加惩罚的人,那么羞辱就不容易落到他的头上。一般说来,等级高的人面子大,遮蔽范围大,等级低的人面子小,遮蔽的范围也小。无论面子大小,只要伤及面子,总是令人难堪的事情,往往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不舒服,除非此人是浑不论的滚刀肉。

从实施惩罚的效果角度,凡是需要惩罚的时候,往往要触及对方的“灵魂”,羞辱其人格,为的就是让这个人和其家人没面子,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如是,效果才好。只是这种羞辱性惩罚的运用,往往强化了人们的暴虐心态,只要有机会,大家都乐于表演羞辱别人的闹剧,或者观看羞辱人的表演。过去的县太爷不会当众打缙绅先生的板子,那是因为相对于县太爷而言,缙绅的面子足够大。如果换成皇帝,而这个皇帝又足够暴虐的话,管你是谁照样打,明朝不是有廷杖吗,意思就是即使贵为大臣,惹恼了皇帝,照样当众打屁股。那个被文人捧得很红的雍正皇帝,还干过这样的事,不打也不杀,赐块“名教罪人”的匾,叫某大臣(钱名世)挂在自家的堂上,就是要羞辱你和你的全家,宗族里游街或者沉潭,都轮不到族长老爷,即使他老人家也不免偷香窃玉,不过一旦落到绿林好汉的手里,族长老爷的面子就不一定能保得住。

只要面子遮蔽不到的地方,羞辱就有可能发生。无论你官当得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上级领导发了话,羞辱就免不了。清朝皇帝经常发动群臣对某个人搞大批判,群臣无不乐于响应。明朝的永乐帝将建文帝的忠臣家眷发往教坊为娼,众军汉特别踊跃地前往蹂躏。总之,羞辱发生的时候,往往是众闲人狂欢的时刻。文革时,无论给大人物戴高帽子游街,还是给村里的破鞋挂上真的破鞋示众,参与的人都一样地兴奋。

不过,在正常年景,最易发生的惩罚性羞辱,还是在最底层的人们身上。一个社区,往往是边缘的人最倒霉,只要有点事,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但是他们也比外来的同类处境好些,因为那些外来的人,地位既低,又没有熟人的情面,所以,只要他们犯了事,肯定是全区共讨之,羞辱自然是无法避免。

回顾厦门发生的事情,如果那几个贴小广告的人与治安联防队员是一个社区的,可能命运未必会如此惨,但是,这些看上去民工一样的外地人,有谁会在意他们的感受呢?

一个不懂得尊重人的社会,人是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今天落在外地民工头上的羞辱,只要机会成熟,同样会落在另外的人头上,无论你地位多高,活得多体面。从本质上讲,对犯错甚至犯罪的人的羞辱,如果说对这些人有什么改变的话,那么更可能的是让他们变得更加暴虐,仇恨心理更加恶化。

庙会的“皇帝”

京城的庙会,从来不缺人气,一年比一年人多。光门票的收入,主办单位就赚了个满盆满罐,遑论摊位收入。

为了争人气,京城的各大庙会,还争相请来了皇帝。今年京城的庙会花样翻新,天坛、地坛、北海等著名旅游景点纷纷上演祭天、祭地、祈福等“皇家大戏”,“‘皇帝’成了庙会的主角,呈现一道华丽的风景”。 (2009年1月28日新华网)

这样的皇家大戏,十多年前,我就在地坛庙会上见识过一回。不过,今年的“皇帝”祭地仪式可是今非昔比,文武百官、侍卫仪仗浩浩荡荡,皇帝也高大气派,衣衮华丽,整个祭地仪式像模像样,三跪九叩,煞有介事。

年节的庙会,是老百姓扎堆找乐的场合,把个“皇帝”弄出来,排上阵势,三跪九叩地给大伙演一场,倒也没什么。只是我有两个地方不太明白,一是干吗出山的皇帝都是清朝的打扮,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难道只有满清王朝的皇帝才配出来祭天祭地吗?二是庙会上演戏,无论曲艺还是杂耍,无论扮演村姑还是小丑,大家都是平等的,怎么单单皇帝成了主角?

所以,庙会里的皇帝,不仅仅是一个戏里的角色,一个好玩能吸引观众眼球的角色,明显还有其他的意蕴。

地坛庙会上“皇帝”早就现身了,但为什么近年才变得风光鲜亮,而且招引得其他的庙会也跟风效法?这是因为近年来的皇帝,已经全面吃香了,在传统儒学复兴的大潮中,甚至在此之前,皇帝已经悄然占了先。当然,最走红的,还是离我们最近的满清皇帝,铺天盖地的满人皇帝戏充斥了电视屏幕,以至于人们只要想到皇帝,就是红顶兽毛大帽子的满人皇帝形象,一说到公主,就是满人的格格,太监,也只能想到李莲英的尊容。

传统复兴,难道是帝王意识的复兴,是三跪九叩的皇家礼仪,是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在原本就没有清理干净专制意识的中国社会,即使是游戏和演戏,只要大家耳濡目染多了,等级观念、权力意识、尊卑格局不难复制。

皇帝梦

古代中国是个身份不固定的国度,不像中世纪的欧洲,贵族是贵族,农民是农民,怎么也颠倒不过来。中国的平头百姓,有时候连皇帝之尊都敢觊觎。种地的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小亭长(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说:“大丈夫当如是焉!”

同类推荐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的解读中国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 大元王朝4

    大元王朝4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热门推荐
  • 明朝好女婿

    明朝好女婿

    这里是大明弘治末年,宽厚的弘治皇帝,飞扬跳脱的正德,精彩纷呈的官场现形记,看一个普通现代人如何玩转情场官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乘风蹈海

    乘风蹈海

    当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当我们走向宏伟壮阔的世界,我们是否想过回到过去?但过去真的能回去吗?人活于世,往往生不由己。文峰、文东两兄弟生活在海边牛家村,一次兽军浩劫,让得他们安宁的生活不再,父母大劫,两兄弟也由此失散,文东被母亲保护,得以修行,文峰虽天资优越,却不知所踪。
  • 跟奥巴马学做人做事:草根总统的成功哲学

    跟奥巴马学做人做事:草根总统的成功哲学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下,不管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奥巴马能否拯救那个超级大国,不管以后的路怎么走,从他入主白宫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赢了。作为美国政坛上有史以来最黑的一匹“黑马”,奥巴马从一个被父抛弃的混血儿、一个放浪形骸的不良少年、一个毫无背景的政界菜鸟,到一个风光无限的大国总统,无论如何,他都是成功的。有人说,奥巴马的成功是占尽天时,这场金融风暴让他的变革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有人说是网络的巨大力量帮他赢得了竞选资金和草根阶层的支持;有人说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美国梦”的影子,所以愿意将选票给他;还有人说妻子是他的秘密武器……我们当然知道。这每一个因素都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 爱上霸道冷大叔

    爱上霸道冷大叔

    一次意外的打工经历,让展天玲认识了一个奇怪又偏执的男人,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颠覆性的巨变!他霸道、冷漠、强势、无情,却又扮无赖扮可怜的引她一步步深陷,直至最终,芳心暗许!她是单纯的如一张白纸的女大学生,他是隐藏在暗夜之中最强大的存在,可却遭遇最亲的人背叛,差点终身残废,直到认识了她,他的生命才出现了一道生的曙光!其实这是一个小女人被一个变态冷漠男改变成为腹黑大女人的甜蜜心酸史,且看她如何在无形之中一步步收腹那个霸道的大龄男。片段一“滚!给我滚出去!!”男人冷洌如冰,他真是要被这个女人气死了。“又来了,你除了会叫我滚,还会什么?有本事你就站起来啊,坐在轮椅上赶人有什么意思?”女人故意气他,叫你嚣张,我偏不,看你能拿我怎样!“滚、出、去!”沉冷的声音再次传来,隐隐带着颤抖。“哈!你真可怜,大好的人生就这么毁了,而你还心甘情愿的这么活着,真是让人同情!放心,不用你赶,从明天起你就不会再看见我了,再见!”女人说完扭头就走。“谁可怜了?你站住!给我说清楚.....给我回来!!”男人大吼着,却终是没唤回女人的回头。片断二“陆先生,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女子万般风情的跟面前的男人打着招呼。“你叫我什么?”“呵呵,陆先生,你还真见忘啊!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记忆是越来越退步了嘛。”“那个男人是谁?”“哪个男人?…他吗?...喔!我想想…好像是…”某女一边瞟着男人越来越黑沉的脸,一边故做思考。“该死的!你想让我掐死你吗?…走!”“姓陆的,你放开我!”她一边说,一边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勾起嘴角。“展天玲!你给我记住了,这一辈子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死人,别的男人,谁他妈也别想碰你!”................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完美,但也就是这种不完美才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千年前的唐朝,万邦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优越的物质生活,多样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点上一盏烛灯,开始写鬼怪故事。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楚汉传奇

    楚汉传奇

    热播大戏《楚汉传奇》同名小说!暴秦末年,秦失其鹿,群雄逐之,一时间机诡百出,兵戎遍布。沛县刘邦出自乡野,然知人、善用;枭雄项羽勇武盖世,然刚愎自用。巨鹿一站项羽少年得志,成为反秦盟主。不想,刘邦意外轻取光中,自此兄弟反目,鸿门宴前生死相搏。时势造英雄,是世事莫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成仓”还定三秦,彭城大战,荥阳攻守、十面埋伏,最终项羽败亡,刘邦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全书以《史记》为纲,思想为经、艺术为纬,还原两千多年前那场最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解读楚汉争霸玄机。
  •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本书融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全面介绍了儿童心理学知识,书中援引了大量典型的故事和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将晦涩的专业知识寓于轻松的故事中,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快速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