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900000014

第14章 教育(6)

请用政治的高度,规定吃饭的营养含量

作为教育部直属大学的一名教师,我一向认为,教育部是中国最有创意的一个部门,经常提供给全国人民很多解闷的话题。这不,在教育部开展冬季长跑的通知中,我们发现,原来全国亿万学生长跑的里数,是按共和国的年龄60为基数的,小学生跑120公里,初中生180公里,高中和大学生240公里,为了完成这个指标,小学生每天得跑1000米。

这个消息,令网上哗然,让学校的校长窘然,因为大家实在不知道怎样逼学生跑完这个规定的里程。这个富有创意的通知,让我想到的是两个词,一是政治的高度,一是行政命令。

说实在的,这些年来大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是眼见的事实,20岁的儿子,爬山跟不上50岁的老子的事情,一点儿都不稀罕,但凡进入高中,不戴上一副近视眼镜,好像就无法从学校里走出来似的。教育部提倡一下体育锻炼,增强点儿学生的体质,显然无可厚非。但是奇怪的是,规定学生冬季长跑的里程,不是根据学生目前的体质状况,循序渐进,居然是建国多少周年,建国多少年,跟体育锻炼的强度,学生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吗?有没有高人能回答出来?按照这一逻辑,如果建国100年,那么小学生就得跑200公里,初中生300公里,高中和大学生就,导400公里。按我愚笨的理解,这种长跑里程的规定,是讲政治的结果,发文者,跟我辈平民百姓不一样,人家是站在政治的高度来看问题的,因此,一出手,立意就高。其实我们的学生得感到庆幸,如果教育部按照中国有国家的历史开始算,无论是5000年还是3000年,学生们都非得累吐血了不可。

好像记得是去年,教育部下令全国学生跳交谊舞,连怎么跳,什么姿势都规定好了。现在又下令要长跑,连里程都规定清楚,还好,没有规定跑步的姿势,穿什么服装。我们的教育部真是很累,他们看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国务院的职能部门,把自己当成全国大中小学校的总校了,事无巨细,全国统一步骤,统一行动,连跳舞、跑步这样的小事都要管,而且管得非常具体、细致,简直把所有的校长,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当成了自家的办事员。真难为他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学校,这么多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居然劳驾我们一个部这样的管法儿。

其实,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真正原因,是个人都知道,是因为我们的应试型的教育体制,打幼儿园起,学生就在赶考,频繁地排名,稍不留神,名次降下来,不仅自己受到羞辱,连家长一块儿跟着丢人。学生书包越背越重,练习越做越多,复习资料看不过来,各种补习没完没了。前些年,说是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制度不改,素质教育弄了半天,素质不知道在哪儿,反而给学校和学生增加了负担。现在可好,素质教育问题没解决,又加上了长跑,不知老师是否打算研究一种方法,让学生一边做题,一边跑步。

按我的理解,教育部真正该做的,是教育改革,实现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而不是今天让跳舞,明天让跑步,可惜,真正该做的,没人做,不该做的,一会儿一个令。一个教育主管部门的创造性都用在这上面,不仅我们的主管部门很累,底下的各个学校也很累。我在想,如果有一天舆论说我们的学生营养不够,那么,我们的主管部门是不是要出台规定,规定学生吃什么,怎样吃呢?

课堂上的戾气和杀气

在网上还在为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吃耳光争论的时候,殊不知全武行已经悄然升级,而且是血腥地升级。一位政法大学年轻的教授,在课堂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学生砍断了脖子。其实,这样的血腥,山西一所中学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已经上演过了,一位老师也是在课堂上被学生用刀捅死的。

为了什么呢?阎崇年挨打,据说是为了他的言论,而且打人和被打的,在话语权上不平等。杀人的中学生,说是恨一切老师。那位行凶之后,坦然打电话自首的法大学生,又是因为什么,现在还不清楚,有学生在网上发帖,说是因为恋爱纠纷,但消息未经证实。从来打人杀人,除了精神病之外,都有理由,但有理由就可以导致真的动手吗?尤其是杀人,在任何法律体系下,都不可避免地会招致严厉的惩罚,师生反目,乃至于挥刀相向,显然,不是一些什么凶手自陈的理由所能解释的。

在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师生,是伦理关系中仅次于父子和母子关系的核心成分,所谓“五达尊”天地君亲师,弑师,等于弑父。虽然说,现在传统已经崩解,但传统的观念不见得会连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学生杀老师,毕竟比起杀别的什么人来,理应多一点儿心理障碍。关系紧张到动刀子,还应该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

以我个人在大学的体验,感觉中国的师生关系,自“文革”以后,已经变得相当畸形,“文革”中为了革命,或者为了个人私怨假借革命打老师,甚至把老师活活打死的事情,其实过去还没多久。 “文革”后师生关系刚刚有所缓解,旋即赶上了高校大跃进的特快列车,近些年师生关系之恶化,其实并不逊于“文革”。在相当多的老师,尤其是一些特有权势的学官那里,师生已经基本上变成了赤裸裸的权力关系或者金钱关系。分数的多少,录取和毕业答辩的推荐,都变成了赐予和接受的奴役过程。师生间没有正常的辩驳和讨论,只有压服,老师的权威,不是建立在学识和以理服人上面,而是在官方授予的特权上一逞威风,学生服从老师,仅仅是因为他是老师,不服从,就意味着拿不到学位。带研究生的老师,很多人心安理得地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不仅让学生为其做课题,而且还拿不到多少报酬。导师成了老板,因此职场上员工对老板有多少怨恨,学生对老师就有多少。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至少有一个,是因为我们的大学,实在是比衙门更像衙门,一个具有超级垄断地位公司的衙门,一个充斥了铜臭味的衙门。在这个衙门强力的压制和规训下,一些学生变成了奴才和愤青,老师则变成了奴才和恶棍。双方的关系,比之官场上的上下级和商场里的老板和员工,兼有两者之恶,十分扭曲。

与此同时,无论师与生,心中的戾气都在弥漫。双方有不同见解,只要学生这方面跟老师没有直接的权力关系,就可能恶语相加,素不相识,只听了你一节课感到不合口味的人,就在网上破口大骂,把你贬得一钱不值。如果赶上其他的纠纷,涉及经济、男女,这种特别刺激的题目,出人命倒也一点儿不奇怪。学生似乎从小就学会了以暴力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一言不合,眼睛里兴许就冒出凶光,对手似乎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了。这也难怪,我们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压制和规训,羞辱和摧折,在养成听话和驯服的同时,也培育着暴戾,心理的扭曲,一旦不知碰到什么原因导致失控,悲剧就会发生。就像因医患和警民矛盾尖锐化导致的相应暴力冲突一样,不见得受害的人,一定是那个做得最差的人,那个直接导致事件的元凶,但这样的事件,早晚都会发生的。

课堂上应该有的是书卷气、书生气,可是我们却看到了戾气和杀气,但愿,法大的事件仅仅是个个案,一个偶发性的个案。但愿。

北大:大学乎,太学乎

这年头,北大是个出新闻的地方,一方面大家盯得紧,一方面人家自己也喜欢露脸。这不,有消息传出,北大自主招生,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孝道,凡不孝顺父母的孩子,不能被北大录取。

已经有些日子了,国学复兴,儒学复兴,连带着儒教、孔教一并都复兴起来,祭孔变成国家庆典,孔子立像高耸入云,以孔孟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城,听说也要兴建了,一个文化副都,就要出现的孔孟的故乡。已经有人在提倡小学生读经,而且有人在实践,也许,过不了多久,某部门真的会推出一个方案,小学教材就改成四书了。

这样的儒学或者儒教的复兴,能否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兴盛起来,我是不抱希望的,但却可以立竿见影地有些成果,比如生出国学的若干热闹,仿造道藏,编出一套儒藏,再就是入学标准加入孝道云云。

孝顺父母不是个坏事,但说孝道就比较麻烦。古今的孝,大有不同,古代才有孝道。所谓的孝道,是绝对而且单向的道德标准,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尺度。孝道,要求人子,绝对服从父母。古代的法律,忤逆不孝,是十恶不赦之罪,但凡人子,被父母或者其他长辈送官告日忤逆,无论事实怎样,都是死罪。父母打死儿女,不过是轻罪,反过来,哪怕是挨打不过逃跑,父母在追逐中跌倒,伤或者死,儿子都会因此而判死刑。自从清末新政以来,中国开始步入现代国家,法律体系进行改革,孝道在法律上的绝对标准,就开始松动。后来从北大发起的新文化运动,虽说未必像批评者说的那样, “覆孔孟,铲伦常”,但“打倒孔家店”,推翻旧伦理,旧道德,却是目标之一。从那以后,孝依然是国人的道德条目,但已经从绝对单向的生存尺度,变成了普通道德。在法律上,父杀子,一样有罪,在日常生活里,子要孝,但父也须慈,子女跟父母顶嘴,乃至吵架,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一种罪过,一种只要父母高兴,就可以置其死地的罪过。在今天,只要不是对父母态度十分恶劣,弃养,或者打骂,人们一般不会说子女不孝。反过来,说谁孝顺,也不必再如二十四孝那样,赤身喂蚊,卧冰求鲤,郭巨埋儿,或者如老莱子一般,七十多岁成天穿着儿童服装,弄个拨浪鼓耍,讨父母的欢喜。

所以,在孝仅仅是普通道德的情况下,要求人们行孝,无非跟遵守其他公共道德一样,就算中国人特殊,看重传统,可以把孝突出一点,但也不一定要高到哪里去,因为在其他民族那里,也都有要求孝顺父母的内容,圣经的十戒,不也有这一条吗?因此,在入学条件里,单单拿出孝道来说事,如果不是别有用心,似乎没有必要。现在公认不孝的孩子,其实跟打架斗殴耍流氓没多大的区别,任何学校如果知道了,都不会乐意要的。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的教育机构,却还真的不能因此而拒绝人家入学,严格地来讲,只要法律上没有证明此人有罪,需要刑囚入狱,学校就没有权力剥夺他的教育权利,道德上有缺失的孩子,也需要教育,甚至可以说更需要教育。

北大自主招生,作为特殊人才的选拔,排除有劣迹者,可以理解,但是单把孝道拿出来说事,还是不合适的。特别是这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以五四作为自己生日的大学(真的考证出来,绝对不可能是5月4号),做出这样的举措,实在具有讽刺意味。人们不禁要问,北大是大学乎,太学乎?如果是太学,当然没的说,孝道当先,理所当然。但是先得把学校的招牌上的“大”字,添上一个点才合适。

平民上升的渠道不能被阻塞

现年24岁的湖南浏阳沙市镇青年罗炼,2003年起南下广东打工,先后辗转深圳、珠海、中山、佛山,做过保安、油漆工,跑过太阳能和房地产生意。今年9月14日中秋节,正在佛山市南海区一家具厂做学徒的他留下一纸手写字条后,悄然出走,至今不知所终。他在字条里写道: “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我在看到评论者转述上述字条的内容时,第一个感觉是,虽有庄子的话在前能写出这么好文字的人,居然一直靠打粗工为活,而且大有活不下去的意思。说实在的,这样的文字,即使在重点大学的文科学生中,也很少见。据报道,罗炼2002年高三未参加高考,辍学读职中。工友说,“他的书我们看不懂,都是之乎者也。”罗炼的二姐介绍说,罗炼“心很高”,去年跑地产时甚至还写过一份计划,想象着几年后自己开几家分店,甚至未来自己的公司怎样上市, “很理想化的一个人,但真正做起来很难”。他生活在一个不属于他的圈子或阶层之中。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一个有才华的人身居下僚,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最终绝望。一两个人也许只是个案,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形成一种格局,在社会上层的人,永远在上面,世代嬗递,下面的人永远在下面,无论如何都翻不了身,等级、身份大体固化,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停滞,那么,这样的社会格局,如果在当代中国,那是相当危险的。

在我们很多人不齿的帝制时代,有人作过统计,北宋年间的进士,世族家庭出身者仅占12.8%,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却占87.2%;而明清两代进士大约有44.9%出生于从未有过功名的家庭。潘光旦和费孝通曾统计了清末915名科场中试者,发现41.16%的人来自乡村。 (参见杨齐福《科举与古代官僚制度》)

在古代,底层民众通过在商业或其他领域的成功取得社会地位,大抵很难。但是在科举考试这个渠道里,尽管“成功人士”凤毛麟角,但是在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上,还是比较可观的。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确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世族门阀对官职官位的垄断,将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官僚体系中来,背后的一个隐性担忧就是,有才华者沉居下流,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从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兴奋,到武则天“使人才流寓不偶,宰相之过也”的感喟,都有这个意思在。

今天的社会,目力所及,就我熟悉的教育这一个领域,城里的重点大学,却出现了来自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我所在学校和专业,连续几届,一个班级三十几人,居然一个来自农村的都没有。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剧,农村的孩子,只能上那些等级不那么高的学校,不那么好的专业,在今天这个就业很讲究所谓“名校”的情景下,这些农村孩子毕业后的前途可想而知。而且,一旦高考没有进个好学校,此后无论怎样努力,再考本科或研究生,上一个名校,也有可能无济于事,因为现在就业,很多用人单位要看第一学历,如果第一学历不好,就算你是北大清华的博士,也未必受欢迎。其实,罗炼这样文采斐然的农村孩子,如果不能进重点中学,没有经过魔鬼式的考试训练,即使参加高考,多半上不了所谓名校,在改变其阶层身份上难度仍然不小。

干部家庭出身的人更容易做干部,这是社会学家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书证实了的事实。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招聘,更多考虑的是第一学历好的学生。在走市场的企业里,按道理应该唯才是举,但是领域宽广的国企,其结构和文化,很类似官场,来头和出身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只有外企和民营企业好一点儿,但这些企业中做简单加工类的中小企业,更需要简单劳动的打工者,具有技术含量的企业,非受过良好教育,擅长外语者不可,吃香的还是“名校”学生。

同类推荐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由“世纪交响”、“长篇平台”、“绿野美卉”、“文坛撷英”。,曾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做编辑,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是其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小说文学评论的文集,担任过《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雷达,并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

    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走向梦中的远方》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
  • 红烛·死水

    红烛·死水

    《红烛》中的诗多创作于闻一多留美期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死水》中,诗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构思来凸显诗的神韵,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新诗的格律化,这一点对后起诗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热门推荐
  • 霸汉第三卷

    霸汉第三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块木板

    一块木板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洪荒之长耳定光仙

    洪荒之长耳定光仙

    曾经有只兔子,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长耳定光仙,他演绎了许多传奇,他颠覆了上古洪荒。定光欢喜佛?老子要欢喜何须入佛?修个长生仙道,活个自在逍遥,那才是老子的奋斗目标。老子的口号是:谁敢让老子活的不快活,老子就让他没得活!新书《位面武侠神话》上传,书号2715779,欢迎大家多多捧场(下面有链接)。
  • 无心插柳柳成荫

    无心插柳柳成荫

    情对她来说,本就奢侈。为情所伤后,她莫名其妙地来到了一个她不知道的异世。平凡如她,却遇到了他、他、他、他。他,夏韩洛,生得一张祸国殃民的脸皮,拥有无数家产,但他的眼里,只有她;他,上官翌,俊逸儒雅,却凉薄自持,只有对着她,才会展现真实的自己;他,上官冷渊,以冷酷狠戾闻名的他,只愿对她展现出自己仅有的温柔;他,雷潇,在朝廷与权术之间总是游刃有余的他,偏偏只有对着她,便会屡屡感受到无可奈何。而她,单诗诗,不知情为何物,不知自己心系何人,只会逃、逃、逃……
  • 爱上伪良民:我本无良

    爱上伪良民:我本无良

    她成绩优秀,但是却不是好学生,请假从不交假条,典型的霸王假,老师们总是拿她没有办法。他无良,可是却每次都让她得逞后功成身退,他觉得他上辈子一定欠了她什么,这辈子来还债的。当她爱上他,可是间歇性失忆的病症却让她忘了他,当爱已经降临,他们的命运将会被谁主宰……
  • 跳街舞的灰姑娘

    跳街舞的灰姑娘

    本书已出版。<br/>青春的战斗,原本就来的残酷些,那些对生活的渴望,对梦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往往就湮灭在一个如梦幻般绚烂的泡沫中。<br/>什么时候我学会了竞争,才发现了生命的意义,成熟的意义。<br/>那些流过的汗,流过的泪,在它们翩翩坠地迸裂时,盛着多少无奈的回忆。<br/>我曾抱怨,我曾愤怒,我曾嘲笑这世界,当现实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后,我才恍然大悟。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努力着的。努力才有希望,努力才能看见彩虹。<br/>这是关于她们的故事,蜓羽的容忍,若夏的逃避,小妖的混账,三个B-girl的成长故事。<br/>因为孤独,才会想要在一起,因为不想寂寞,才会想要手牵着手,一路走下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我的老婆是财神

    我的老婆是财神

    这是一部穷矮搓逆袭高富帅的奋斗史,也是一场普通男华丽战斗倒霉的周晓遇到落难的女财神之后,金钱入手,原来赚钱真的可以像吃饭一样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