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700000026

第26章 回国办报(6)

对于个人来说,对立双方应彼此尊重对方的思想;对于社会来讲,由对立的思想形成的对立势力也应彼此容忍对方的存在。从这个意义来说,调和之事能否顺利实现首先要看当事者自己的涵养如何,自居一势力者,能遵调和之理,“涵纳其他之势力”,这是“有容”。其次要看对立的双方能否形成对抗之局,如果双方不能在对等的条件或同一层次上进行争论,例如在国会或政权机构中只有一派,而将另一派排斥于外,或者一方势力过强而另一势力过弱,那就无调和可言,这是“有抗”。真正的调和是在此对立双方有容、有抗的状态之中进行的,决不需要第三者调停于其间。

其四,应当知道调和既然不容第三者调停于对立双方之间,那么,以调和自任者便不要超然局外,而应在新旧二者之中选择一方加入进去。如果超然局外,既不属于新的一方,也不属于旧的一方,不但不能收调和之功,反而有投机挑拨之嫌,这是调和最忌讳的事。

不过这一条也有特殊的例外,就是极少数的“先觉之政治家”为平衡对抗双方之力,可以给较弱的一方以较多的同情支持,以使双方力量趋于平衡,为调和的实现创造条件。但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了的,因而只是调和的变态而不是常态。

***这篇《调和之法则》和李剑农的《调和之本义》事实上都是针对研究系中人的表现而发。

当袁世凯死后,国会刚刚恢复之际,梁启超就对报界表示“凡政治之所用,当许容异种之势力同时并存,且使各得相当合法之发展机会”是一条不灭的原则。并提出解决新旧势力矛盾的两条办法:其一,“在轨道内自由竞争”,使劣败者自归淘汰;其二,“互相容纳互相接触”,使双方除去各自的“性质”而彼此接近。

这里虽未谈到调和,却已带有了调和的意思。但后来,研究系实际上采取了早年进步党依附袁世凯打击国民党的故伎,支持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仍与国民党人展开激烈斗争。终而形成了国会被再次解散和张勋复辟被推翻后研究系同北洋军阀联合把持政权的局面。这是***撰写《辟伪调和》的背景和原因。

《辟伪调和》一文的内容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再次阐明调和之理,后一部分是对研究系的批评。

***写道:

宇宙万象,成于对抗,又因对抗,而有流转。由是新旧代谢、推嬗以至于无穷,而天地之大化成矣。政治之理,亦与物通。故政治上调和之旨的,即在解决此蜕演不断之新旧问题。

在他看来,“政治不可一日无对抗,亦即不可一日无调和。”

如果政治上代表不同思想的不同派别所形成的势力之对抗不平衡,即一方过强,一方过弱,那只能是强的一方压制弱的一方,不会出现调和;如果对抗的两种力量达到平衡状态,“则相安相守之道,又舍调和而无所归宿”,这是国内外主张调和论者共同信奉的原理。

然而,一些人歧解调和之义,多数人误解调和之义,更有人以调和当成假面具而掩饰其挑拨离间行为,以至于调和之局不成,调和者亦为世所唾骂。

其实,当受指责的不是调和,而是伪调和;不是调和论的提倡者,而是误解调和的政治团体。

他引述斯宾塞、穆勒、莫莱、古里天森(Chrestensen)的论述证明:进化是新旧各半的“常沿常革、方生方死”;调和是在“天然适当之域”完成的,无须有人立于对立双方中间妄施人为之力,那样做只会加剧矛盾,破坏调和。合理的调和是自己坚持自己所认定的意见,同时容忍不同于自己的意见,不合理的调和是放弃或隐藏自己认定的正确的意见而迎合自己认为不正确的意见。

人的世界观或政治信念大体区分为进步、保守二类,二者的并立对抗是世界进化的必要条件,任何一方不得有压服消灭他方之念。基于此,***给调和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调和云者,即各人于其一群之中,因其执性所近,对于政治或学术,择一得半之位,认定保守或进步为其确切不移之信念;同时复认定此等信念,宜为并存,匪可灭尽,正如车有两轮,鸟有双翼,而相牵相挽以驰驭世界于进化之轨道也。

这里所强调的调和是进步与保守二者之间的直接对抗交流,而不是摇摆于二者之间的左右逢源。摇摆于二者之间的所谓“间接之调和”不是真正的调和,而是一种伪调和,他的这篇文章正是要批判这种伪调和。

***所说的“间接之伪调和”者就是指进步党及由其演化的研究系,即所谓缓进派。

从世界观与政治观念大别为进步保守两派的认识出发,他在重申二者之间只有对进步或保守所要求的量不同,而无质的差别的同时提出进步与保守二者亦绝无褒贬善恶之意。后者在于使缓进派不必因为被指为保守而产生道德上遭到贬斥之感;前者在于说明进步与保守是相对而言的,某种观念或主张中有进步的成分并不能说明该观念或主张就一定属于进步者一方。

由此,***断言,在当时的“特殊势力”即旧的军阀官僚势力、缓进派即研究系、急进派即国民党人三者之间,缓进派的政治信念与急进派截然不同,而与“特殊势力”相接近。缓进派是“特殊势力”的“指导者”,而与急进派相对立。因此,缓进派和“特殊势力”同属于保守派。这和李剑农把缓进派和急进派之间之争视为新与新之争的看法显然不同,从而更加重了对研究系与特殊势力相依傍相勾结加以批判的意味。

接下来,***回述了民国以来政争历史,批评缓进派先后趋承缘附袁世凯和袁死后国中的“特殊势力”,以抵制急进派,极尽挑拨之能事的事实。

他指出:民国之初,急进派既无打算也无能力推倒旧势力,而是与其谋求调和,倒是旧势力不能容纳急进派。在此情况下,缓进派表面上以调和自任,实际上没有对特殊势力建一言陈一议以促使其对急进派给予一点宽容,反而时时提醒特殊势力让其警惕急进派的破坏举动,从而“调和之声愈高,猜疑之念愈启,纵无挑拨之心,亦有利用之迹。卒至政潮所趋,日即险恶,潜伏于外交,暴发于干宪,披昌于群督称兵,糜烂于张康复辟,而民国不国矣”。

在国会解散,总统去位,“强力迸发,叛国毁法”之时,国民均应起而护法。此时,只有法律是非问题,而无政治调和问题。缓进派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政团,亦应仗义执言,将其原来拥护特殊势力的诚心转而拥护国家、拥护法律。然而结果适得其反:缓进派不仅参与了对制宪的干涉,而且参与张勋“辫子兵”“兵谏”总统黎元洪,要求解散国会的秘议。“兵谏”发展为复辟,缓进派难辞其咎。但是他们却委过于他人,极力挑拨;把所谓苦心调解的功劳全归自己。而当“缓进派魁俊”据得北京政治舞台上半数席位,和特殊势力一起“庆再造之丰功,赞光复之盛业”之时,梁启超把法律比作死亡囚犯,汤化龙说“旧民国已经灭亡”。于是在他们眼中,“约法可以任意弃之,参议院可以自由召之”,改组政党之事有利,便可以牺牲不党主义;平分政权有利,则可以同官僚分子共处。

缓进派以为,除去急进派一类“暴民”,其理想便可以实现了,却不曾想到“暗潮潜滋、钩心斗角以与之争者,正复大有人在”。

或许缓进派也不愿意出现“国家体制全颠覆于暴力之下而不复存”的局面。而事实所以发展到如此地步,“急进派之不知自蓄其力,浪用抨击,不能奏效,徒召恶感,其过诚无可掩;而缓进派与官僚武人相结,附敌同攻,助纣为虐,而一而再,不自悛悔,咎固亦居其强半,虽百喙而莫可辞也”。

基于以上分析,***认为:民国以来政争迭起的真正原因固在新旧思想冲突、官僚和非官僚之间的暗斗,而首当其冲者不在急进派与特殊势力和官僚之间,而在急进派与缓进派之间。

缓进派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们一直有着与民政不容、与国体不通的“开明专制”和“贤人政治”梦想。有此梦想,便总想依靠特殊势力利用强力来实现,至于其所用强力是否出于正义并不加考虑。由于这个原因,其所有举动都“以势力为重,以情理为轻,以成败为重,以是非为轻。久而久之,积习成癖,依傍而外无生活,趋承而外无意思,反覆而外无举动,挑拨而外无作用”。这样,缓进派在权利之争方面与官僚不相容,在主义之争方面与民党不两立,因此它既为新者所弃,又为旧者所屏。这正是它采取伪调和的政治举动,作为伪调和派的集中表现和后果。

***文中也谈到自己对缓进派态度的变化。

他说,自己先前曾与缓进派中部分人过从甚密,曾希望他们与急进派合作,抵抗“固陋之旧者”,而不作相争的鹬蚌,叫旧势力得利。当他离开《晨钟报》时,还曾留下临别赠言,以为讽劝。而在此时,他已毫不指望缓进派站到急进派一方,唯希望其不要再作伪调和派,确立于旧派一方,与急进派在政治轨道内对抗,而消除在轨道外铲除急进派之念。

***对于缓进派的揭露是一针见血的,但他的沉痛心情却没有因其犀利的言词得到淋漓的释放。因为在他看来,伪调和在当时风行国中,已经发展到人人虚伪、事事颟顸的地步。“全国之内,无上无下,无新无旧,无北无南,无朝无野,鲜不怀挟数副假面。”以至“举国无一真人”,“举人类之精灵、血气、理性、感情,全沦于不痛不痒之天”。

他认为这真是“亡国灭种之象,万劫而不可复”之时。他的伤世悲观正原因于此。所以当他寄出这篇文章后,一度感到懊悔。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谈道:

发表言论,今已全非其时……以今日人心之沈溺于利欲,逆耳之言,庸何能入……诚不如缄默自守,徐俟劫尽之期,听其自忏之为愈也。

不过,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两个月后,人们又在《太平洋》杂志上看到他的文字。

论“自由”政治

***发表于《太平洋》一卷七号上的文章题为《暴力与政治》。

从某个角度看,这篇文章既可以说是《辟伪调和》一文的继续,也可以说是***在循政理论政时对自己以往的非暴力主张和民彝政治观的重申。

在《辟伪调和》中,***已经指出缓进派利用调和的假面,依附特殊势力,形成一种强力,企图以此强力压制急进派,实现其与旧势力分掌政权的局面。在这篇文章中,他反复论证“今日之政治与强力不相容”、政治上暴力横行的结果只能是革命。

***在这里所说的“强力”,按照他后来答复北京法政学校学生高元《论强力与武力》一文时的解释,是指“强制以屈他人意思之力”。他所说的暴力是指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强力。

借用李剑农所引的美国学者伯吉士的论述。***指出:国家与主权实为一体,“宪法上有创造或变更政府之最高权能者,即为主权者,即为国家”,在实际政治机构中,国家与主权的代表就是国会。

以此理论分析现实,他认为:“自督军团肇变以还,强力迸发,集矢国会”,国会被迫解散,国家主权不复存在,合法的国家和政治随之不复存在,此时控制国家与政治的只是非法之暴力而已。暴力横行,国家失去法律权威,不同势力之间不再依法以理争论、调和,只会倚仗强力,“如鸷鸟暴兽之相争相搏”,社会生活陷入危险之境,国家民族被引向灭亡之途。

***重申自己过去曾提出过的观点:专制时代国家建立基于强力,立宪时代国家建立基于民意。并且指出:

政象天演,至于今日,自由思潮,风起云涌,国于大地者,群向民治主义之的以趋,如百川东注,莫能障遏,强力为物,已非现代国家之所需,岂为不需,且深屏而痛绝之矣。

他征引亚里士多德、卢梭、穆勒等人的理论反复论证这一观点。

亚里士多德在其为后世政治学理论奠基的名著《政治学》中,将政治分为善政、恶政两类。按***理解,善政就是政治与国家利益相调和的政治,恶政反之。善政下的官吏把自己当成政治体中普通一分子,只谋公益不谋私利;恶政下的官吏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普通公民,利用官职谋取私利,政治的运作依靠强力而行。

亚里士多德又把政体分为6种:君主政治、贵族政治、民主政治、暴君政治、寡头政治、暴民政治。前三者为善良政体,后三种分别是前三种善良政体的变态,即恶厉政体。

***指出二点:

其一,亚里士多德论政精要之处在于其区分善恶政体的依据是看政治是否依强力来实施。

其二,亚里士多德所处时代是多数人认可奴隶制度合法性的时代,因此即使依照他的标准说是最善良的政体,今日看来也不能说是善的。因为在这样的政体中也还存在着自由人与奴隶之间阶级的差别,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自然是靠强力来维系的。

***认为,近代以来奴隶制在进步国家已被废除,因此现代的民治主义可以说是具备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三种善良政治之长,其基本特征就在于从根本上消除了强力。

这种民治主义从精神上来看,“不外使政治体中之各个分子,均得觅有机会以自纳其殊能特操于公共生活之中,在国家法令之下,自由以守其轨范,并进以尽其职分,而赴共同之志的。官吏与公民无殊,同为国家之公仆,人人皆为治者,同时皆为属隶,其间无严若鸿沟之阶级。国家与人民,但有意之关系,绝无力之关系,但有公约之束制,绝无强迫之压服。所谓政府者,不过其主要之机关,公民依之以为其实现自己于政治之具耳”。

***对民治主义精神的这一概括带有显著的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理想的平等主义色彩。

曾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运动提供理论纲领的《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一书为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些政治观念: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人人又无时不处在被奴役的状态之下。奴役来自奴隶制度和专制制度,而奴隶制和专制都是不合理的。

人们应当认识到,社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其最初的原因在于:当任何人无法依靠个人的力量排除其生存中的障碍时,许多个人便感到结合起来的需要。

为了这一结合,每个人要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这个结合的群体,靠着群体共同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

由于每个加入共同体的人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给共同体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人,每个共同体内的成员便是平等的。

这个共同体是一个有生命、有意志、有公共人格的“大我”。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它的主权者,也是它的臣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同时平等地尽其义务。

民主共和国就是这种共同体的代表形式,共和国的法律成为公共意志的体现,它保护其成员的平等权利,同时遵守法律又成为平等的唯一标志;而多数表决则是共同体成员“约定”的一种议事“规则”。

同类推荐
  •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讲述了在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最具多面性。他是一个以吃亏为福,三置晋君。甚至助其对手登上霸主之位的大智若愚的君子:是一个打破禁锢。以五羊皮举百里奚于奴隶之中,君臣戮力,一统六合的霸主:是一个超越一己之私情,对曾经背叛过他的女人姚圆圆信任如初的伟丈夫:是一个大赦农民之过。赐其马肉调料的和蔼长者……《春秋五霸秦穆公传》由秦俊著。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福布斯商业五巨子

    福布斯商业五巨子

    美国商界向来以狂乱竞争和高风险著称,只有极少数不遗余力的人才有望登上成功顶峰。本书所述的五位杰出人士是:安德鲁·格罗夫--英特尔公司精力旺盛的首脑;弗莱德·史密斯--拥有联邦快递公司;彼得·林奇--投资巨人、投股天才;普莱森特·罗兰德--普莱森特公司和美国姑娘收藏品公司的发起人;保罗·沃尔克--美联储无可争议、最出名和极具影响力的主席。他们分别与福布斯杂志的资深编辑和记者格莱金·摩根森交流了积压自的洞见和成功体验。本书就是这些精彩无比的对话记录 。
热门推荐
  •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好的记忆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端正记忆的态度,树立信心。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不断的应用各种精彩的记忆方法到记忆中去,才能真正的提高你的记忆力。再次就是创新的精神和习惯。
  • 傲娇兽妃:转世成凰

    傲娇兽妃:转世成凰

    揍神兽,【正文已经完结,请放心阅读】穿越成废材?这又算得了什么?只是麻烦作者穿越编的有水平点好不好,钓美男,作者你是想肿么样?女鬼还好,那么为毛又中毒了?至毒紫鸢花?我还真的和你有仇啊?被神魔兽追杀,还担了一揽子罪名!吐槽女王终于忍不住了,笑看浮云望苍生,作者你也得给点尊严啊!诶,那边那个王爷又是怎么回事?喜欢我?大哥你有点水平好吗?眼睛瞎了吧!试看半吊子杀手如何戏魔兽,回眸一笑百媚生!,就算是一个不称职的杀手,一穿来就来个女鬼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封清英烈传

    封清英烈传

    千古奇耻剃发辱,泱泱华夏民族恨。可叹世人多健忘,亡国犹唱后庭花。屠戮千万同胞仇,篡改历史太欺人。奸淫掳掠无不做,富贵荣华却逍遥。试问天理何处在,公道真理何处寻。愿梦手提九龙剑,诛灭满妖驱鞑虏。千古奇耻凭空悼!这是一场尊严之战动乱的时刻,屠戮千万炎黄子孙,践踏民族尊严,篡改历史,罪恶罄竹难书。这是一场尊严之战!
  • 明星难降:妖妻撞进怀

    明星难降:妖妻撞进怀

    小时候,她觉得自己最大的不幸就是拥有一双能够看到别人无法看到东西的手,她不禁一次想过,是否她的父母将她遗弃,就是因为她的双手,小伙伴的咒骂、害怕和孤立,让她明白,不能让别人知道她的与众不同……而今,她的心愿小小的,只希望赚钱养活孤儿院的一家子,找一个好男人,平平淡淡的生活着,然而老天好像并没有听到她的祈祷,慢慢的,她发现,除了赚人钱,她还能赚吸血鬼、皇帝僵尸、狐女、猫妖的钱……他说:“笨女人,你怎么能笨的这么无可救药。”他说:“笨导游,不要每天都用刘海遮住你的眼睛,这样会看不到路。”他说:“第一次撞进我怀里,就把我的心撞伤了。”她说:“我不是你家养的小狗,需要时逗逗,不需要时扔在一旁,陪伴对于我而言是最重要的。”她说:“不是心甘情愿给的,我宁可不要。”她说:“爱情还你,骄傲还我。”她说:“你一直说爱我,可是却从未用心待我,我从不说爱你,做的点滴都是为了你。”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龙血鼎

    龙血鼎

    吾本凡人,奈何天意弄人;为掌命运,踏入飘渺仙途。破苍穹,寻仙缘,掀起浩瀚风云!极限道,修本源,吾当逆天成神!蛟化龙,掌混沌,我自武动乾坤!
  •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沉浮为背景,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小说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堪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作品对封建社会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进行了深刻反思,歌颂了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和自由美好、违反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