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21

第21章 北大任教(上) “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1)

胡适于1917年7月10日到达上海,当天就写信向母亲问安,并报告行止说:“今天上午十一时安抵上海。有二哥与节公及聪侄来迎。闻北大文科长陈独秀先生可于一二日内到上海,且俟他来一谈,再定何时归里。”这时,胡适归心似箭,顾不得许多,故只在上海稍事停留,便启程回家了。16日至芜湖,旋即到该市长街科学图书社拜访汪孟邹。此人家住绩溪,与胡适是同乡,并有朋友之谊,胡适美国留学时,在《甲寅》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代售《甲寅》,都是由他联系的。1913年汪在上海四马路开设亚东图书馆搞出版事业,与章士钊办《甲寅》有业务关系,而且汪之兄长汪希颜与章士钊早年在南京陆师学堂是同学,因此关系更进一层。再者,当初,陈独秀办《安徽俗话报》就是在芜湖借科学图书社办起来的,所以他们关系来往比较密切。这回胡适路过芜湖,当然要专程拜访了。胡在汪处见到北大催促到校的信,没住几天,也就赶路回家了。从芜湖到绩溪,当时走旱道,跋山涉水,有好几天的路程。胡适离家多年,生活不惯,辛苦总是难免的,但想到分别11年的老母,似乎又忘掉了行路的艰难,最后终于在7月27日到家了。家人团聚,自有说不尽的天伦之乐趣。

胡适到家后才知道江冬秀病了。他想到旌德县江村去看望一番,但因她叔父及哥哥都外出未归,觉得不便,于是打消这个念头,写了一信去慰问,并述其已到家,准备“俟子携丈与仁甫兄归时,当再约期来游江村”。胡适这次回家一心想亲自看一看冬秀,然后再定娶亲的事。他说这是最低限度的条件,家里各方面都同意了。但等了一个时期不见回音,故于8月18日又去一信,说自己已经决定8月27日左右出门,希望她能来舍间小住二三日。结果左等右等,请人去邀,冬秀还是不肯来。最后,胡适只得亲自登门拜访了。而江冬秀因为误听传言,以为胡适在外已经有了女朋友,有的说是已经结婚了。所以当胡适到她家时,竟躲在屋里不肯出来相见。这一幕后来胡有回忆,他说:“我亲自到江村,她家请我吃酒,席散后,我要求一见冬秀。她哥哥耘圃陪我到卧房外,他先进房去说,我坐在房外翻书等着。我觉得楼上楼下暗中都挤满了人,都是要‘看戏’的!耘圃出来,面上很为难,叫七都的姑婆进去劝冬秀。姑婆出来招我进房去,冬秀躲入床上,床帐放下;姑婆要去强拉开帐子,我摇手阻住他,便退出来了。”但据当地老人说,胡适拉开帐子,对她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说,你安心地治病;第二句说,决定寒假来家结婚。之后,冬秀疑症全消,身体也逐渐好起来了。胡适回到了家,人们问他见着新人没有?他只说见过了,很好;或是笑而不答。其实他心里是很不满意的,作了很大的克制。他说,当时我若闹起来,他们固然可强迫冬秀见我,但我的面子有了,人家的面子何在?他认为此事并非冬秀之过,乃旧家庭与旧习惯之过,所以他回到家里,绝口不再提起此事。

胡适在家住了大约一个月,将婚期略事安排,便匆匆忙忙与母亲分别出门了。9月5日到上海,他写信告诉母亲说,准备住上两天就启程北上,大约9号可到。胡适到达北京后,便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9月4日签发的聘书,聘请他为文科教授。月薪260银元。当时学校尚未开学,他住在北大教员宿舍,吃大锅饭,每月饭钱9元,每餐两碟菜、一碗汤。他说,“尚可吃得。”但不过一月余,他就搬出校外,到朝阳门南竹竿巷与高一涵同住一个小院。他说,高君也好学之士,房钱每月不过6元,每人仅出3元。合他种开销,算起来,不过每月四五十元之谱。由于胡适同时任课几门,教学时间又较多,北大很快给他增加了20元的工资。于是他在这年9月重九后一周,写信告诉他母亲说:上月所得薪俸为260元,本月加至280元。此为教授最高级之薪俸。适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

胡适原来计划是寒假回家结婚的,但因教学工作繁忙,不能离开。尤其是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准备在假期里召开会议,讨论修改大学章程事项。胡适因建议在大学里废除当时所行的分年制,而改用选科制,所以被邀请参加。他是此制创议人,当然不可缺席。为此,他写信回家想把冬秀接到北京来结婚,问母亲同意与否?后来母亲不同意,于是他也只好顺从母意,寒假回家结婚。但在办婚事上,与母亲又发生了矛盾。胡适要除旧布新,改革婚礼。尤其是要弃掉那些迷信的东西,比如:请算命先生择吉婚期之事,胡主张废除,胡母坚决反对,在一封信里她说:“择日之事,虽近迷信,但此事关系终身,究不宜潦草。如草草抉择,予必不依。”胡适无奈,只得采取一个折中办法,将婚期定在自己生日那天,这样(一)不用算命先生,(二)又是吉庆良辰,岂不是两全其美。后来以此再征求母亲意见。胡母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来,回信说,“吉期定在尔诞日12月30日(十一月十七日旧历)不用阴阳家拣择,虽不为予意所喜,但徇尔之意,只得勉如所请。至合婚仪节,予当一概依尔。”经过书信来回商量,诸事皆已齐备,只欠“东风”了。

胡适将母亲说服后,便积极准备回家结婚,12月1日他写信告诉母亲:“各事料理清楚,即日动身。儿现为哲学门研究所主任。研究所为本大学毕业生继续读书之所,因系初次创办,故事务甚繁。现本所决定12月3日开办,开办后一星期,一切稍有头绪,儿便可抽身矣。”在他动身前,北大同事,集体送礼一份,也非常别致。礼单及签名者如下:

谨奉银杯一对,银箸两双,桌毡一条,手帕四条,以祝

适之先生结婚之喜

沈尹默 刘文典 陈大齐 马叙伦 夏元瑮 程振钧

杨庆荫 马裕藻 蔡元培 章士钊 朱家骅 朱宗莱

陶履恭 王星拱 刘 三 周作人 钱玄同 朱希祖

刘 复  陈独秀

同拜贺 11月

(编者按:无日期,笔迹是陈独秀的,他签名也在最后)

是年冬大约于12月16日胡适离京返里结婚。同月30日(旧历11月17日即胡的生日)在家举行文明婚礼。他自己写了两副对联:其一曰,“旧约十三年,环游七万里”;其二曰,“三十夜大月亮,念七岁老新郎。”挂在堂上,表示喜庆。这也算是改革的一项,显然是旧形式新内容了。行礼时,主婚人是江冬秀的哥哥江耘圃;另外还请了一位老乡亲胡昭甫做证婚人。那时胡适穿的是西装礼服,戴礼帽,着黑皮鞋;江冬秀穿花袄,花裙,两人相对,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胡适发表一通演讲,说如何改革旧礼节等等。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乡亲们纷纷议论,一时传为笑谈。在此新婚期胡适还写了几首白话诗,记闺房之情趣,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十三年没有见面的相思,

于今完结。

把一桩桩伤心旧事,

从头细说。

你莫说你对不住我,

我也不说对不住你——

且牢牢记取这十二月三十夜的中天明月

可见,他们虽然有过一点误会,但话明气丧,新婚的蜜月还是相亲相爱的。胡适在家40余日,新婚应酬,总是要忙一阵子的。但在“百忙中居然还做一篇《惠施、公孙龙的哲学》,预备送与《东方杂志》,赚几个钱来请喜酒”。胡适喜欢“杜康”,虽谈改革,但酒还是要吃的。

1918年1月胡适离家返校,并作《别妻》一首,记其事,诗云:

十几年的相思刚才完结,

没满月的夫妻又匆匆分别。

昨夜灯前絮语,

全不管天上月圆月缺。

今宵别后,

便觉得这窗前明月,

格外清圆,

格外亲切

你该笑我,

饱尝了作客情怀,

别离滋味,

还逃不了这个时节

胡适因老母在家,不便将妻子带走,所以这次江冬秀仍留在老家,侍奉母亲。他自己顾不得在家过年,于腊月中旬便匆匆离家上路了,沿途都有书信,寄家报平安。2月3日(旧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凌晨到北京。因火车在凌晨两点多钟才到,城门已关,故在客店中睡了,天明才得入城。此次胡适离京前后共49日(7个礼拜)。2月17日(大年初七)他母亲回信告诉他说,尔沿途发信片并函奉,切已阅悉,冬秀纳食亦较多于前,远人尽可放心云云。12月16日江冬秀也有回信慰勉,并希望他不要把“新婚诗”拿给人看,她说:“适之足下,新婚别后,心中挂念。接到一路来函、诗收到。今日又接到京二函收到,深为欢喜。此诗从头细看一遍,再又看一遍,笑话。此诗只有夫妇,说说笑话。千万不可与别人看。不可与近人、老友看见。不过四五个月,又要相见,何必挂念。你我不必挂念。夫妇同到北京,日夜相见,可多多说说笑话。你到京一路辛苦,望你保重,身体要紧,千万不可大意。”冬秀信中说的诗,不知是指哪一首,因为胡适的“新婚诗”有的是秘而不宣;后来有的可能失传了。

同类推荐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座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座

    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热门推荐
  • 不朽战尊

    不朽战尊

    强者辈出的时代,谁会站在武道巅峰?牧云,出身微末的少年,偶得无上神器,开启至高武印,修行至尊武学,决战上古大家族,以武道极限,破碎虚空,傲战八方。在波澜壮阔的宗门战争里,崛起于乱世之中,以一人之力,重启宗族荣耀之路。
  • 那些破鬼事儿

    那些破鬼事儿

    恐怖的是,尸体的指甲见长啊,太惊悚了,不知道会不会跳呢。这不,死者的家属他们就请人来剪了。整体的看起来真的很恐怖,很象魔鬼。怎么这么说呢,相信大家见过木乃伊吧,有点像,我是说形状,只是那僵尸更饱泽些。
  • 冷面骑士专宠俏丫头

    冷面骑士专宠俏丫头

    她,活泼温柔他,冷漠帅气他从始至终都对她情有独钟,从刚开始的暗自倾心,暗恋,到后来的真情告白,而她对他的爱慕却毫不知情,和别人拍拖起来面对她的决定,他选择祝福在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他竟然坐怀不乱,白白浪费一夜春宵在她遭遇困难时,毅然站出来给她排忧解难,共同进退她慢慢地被他的魅力所征服,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了他好事多磨,她的情敌出现了经过一番的波折甚至离家出走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俩人终于走到一起
  • 修邪

    修邪

    一道白色遁光飘然降至城主府外,落下一个白发白袍的老者,老者手持拂尘,仙风道骨,一身卓然仙气,望之犹若……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讲述了枪王之王——AK-47突击步枪的传奇故事。AK-47是前苏联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在26岁时设计的突击步枪,到2012年,AK-47产量超过1.5亿支,地球上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把AK-47。本书从AK-47诞生的战争背景入手,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数十场重大战争,进而引出AK-47枪系的发展、演变,并进一步挖掘AK-47战争内涵:它是民族之枪,是正义之枪,是自由之枪……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