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800000023

第23章 行走

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三木老师为我题的一幅书法作品,立轴,草书,五个潇洒狂放的字——天地一沙鸥。七年了,一直就挂在那里。当初洁白的纸张已被熏染成了老旧的暗黄,浓郁的墨迹仿佛也柔和飘逸起来,只有赤红的两方印章依然鲜艳。挪开画轴,墙上有雪白的痕迹,是再也消弭不了的时间之痕。墙上的纸已经泛黄了,纸背的墙完好如初,时间就在如此平淡的张贴之中露出了行脚。再看这五个字——“天”字浓墨重彩,是结结实实的一方穹庐:“地”字纤巧秀丽,有些像一块晶莹的“顽石”,闲倚在海天一色当中:“一”是轻松的一个点儿,起笔落笔全没费心思,但折回来的“沙鸥”已是枯毫渴墨,自上而下,天地全然不见了,只有一双豪迈的翅膀,是笔触极深的——懂得。若非了解,老师不会题赠这五字给我的。若非爱惜,我也不会一读就是七年。这幅书法,几乎可以代言我对行走的期盼——天地一沙鸥,有一点儿孤单,更多的是自由。在沙鸥的目光里,天地任我行,在天地的怀抱里,全是本色和性情的体现,一展一合,一动一静,所谓天地的大美,尽在行走之中了。这几个字挂在北墙上,稍一侧身我就能看见它,空闲时,我就看一会儿字,已经没有什么感触了,是习以为常的一个场景。南窗的阳光照不到它,反而在阴霾的雨季,这几个字尤为皎洁。这字、这窗形成一种经年的对视,我坐在中间,一边是理想的或者说曾经的天地,一边是熟稔的现实的四季。窗外,就是我的西山了。遇见天气晴好的日子,我一遍又一遍用目光勾勒那一笔温婉的曲线,起落处是树、是楼,它们都在不断地生长,向蓝天和白云索取空间,我的西山越来越矮了。原来,我坐着看山,现在只能站起身来,才刚刚够着那一抹快要被覆没的山脉。用不了多长时间,山注定会被掩埋于钢筋丛林之中的,这里坐着的,也肯定不会是我了。关于离开,倒没有过多的想与不想这些主观的方向,该走的时候那就走吧——也是一种行走,在九月的风,四月的雨里。我又看了看山,今天浓雾紧锁,我看不到山,但是我知道,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几乎是所有远行者的铮铮之言,成了淡定中的一种信念。山不再只是山,诸如前路、明天、抵达、经过、回忆、永远等等代表时光或时间的词语均可落座,它们会奠基成一个人的山脉,那个地方,我们知道它——存在。即使永远不能抵达,也是一种肯定会有的经过,在时间里,在生命中。我没有机会或奢望遇见许多山,仅此一座,也就足够了。前路的山水不曾许诺谁的约期,明天的晴朗或阴雨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那么,走吧。在行走之中,我想告诉你,抵达只是一段插曲,有则更好,没有也不必遗憾。在途中你会读到许多值得记取的地方——山穷水尽处的一块碑石,镌刻着一个人曾经在这里挺立和安息;茫茫戈壁的一棵胡杨,让人在无人之境看见了绿色的生命的象征;寂寂渔村外的一条破船,用疲倦的身躯展览破浪的历史;竹林深处的小楼,艳粉色的一角儿衣裙转瞬不见;冬日的海,是个肃穆的长者,与老一辈的灯塔喃喃叙说,悠长而细软的沙滩上是字字句句的沙砾,涌上来,退下去,一夜一夜来来往往……类似的印象和片段,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回忆行走的历史,我将其归结为血脉里的动荡因子。做一个纯粹的浪荡子曾经是我长久的梦想。从上路开始,我就接近了远行的真谛,用心、用目光去爱一路的“种种”——这两个字可将其视为空格,可以自由填写由心而生的字句,可供选择的有:风光、民俗、历史、人文、气候、猎奇、眼界和心胸。通过行走而改变的视野,通过心胸而拓展的世界,相比之下,我看重后者,后者不仅仅是一个字词,而是随时随地涌现地“敞开”,几乎可以细化到以厘米为单位,我能用内心的标尺去衡量,在某一瞬间似乎可以达到完全敞开,那,也许就是“天地一沙鸥”的感觉了——你相信自己张开双臂就可以飞翔,你相信自己能用双脚丈量世界——世界在此仅仅是一条首尾相牵的长路,只要走,哪儿都可以走到。看看脚下,你也许仍在原地,可是会飞的心却在高处俯瞰大地,那里有翅膀的影子,也有路过的一块石子。

影子和石子,虚实如此和谐统一。在路上,你所要的是影子还是石子呢?如果说追求影子的是理想主义者,寻找石子的就是现实主义。我没有两全的答案,也不会自作聪明地说两者兼得。在家是梦想者,出门是实干家,也许是最理智的结合。我更希望留下的是石子,带走的是影子——影子和石子都是记忆。我还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连石子都不要了,那是真正完成了行走之后的放心,不是时间的缘故,而是更轻松的看山、看云、看海,这些凝固的往事,往事如烟。

相对行走而言,我已留下太多的文字,几乎躲之不及。但是在这篇长长的文字里,行走是不可或缺的一章,为此我很犹豫。当然,我想记录的不仅仅是至爱的事物,而是生活的某一部分。关于行走中的目光已经在所有的文字中澄清了,在某段旅途有过如何感受也成了确凿,我没有一个更高的角度纵览小半生的痕迹,那么,权当是一纸索引吧。让我引以为荣的旅途文字是《西行漫记》,十一章,时间、地点、目光所及。现在想来,那几乎是为了文字而走的一条长路。在颠簸的车里,细沙呜咽的苍原,阴云密布的草原上一束圣洁的光,百年沉睡的胡杨林得到的那一篇是豪华至极的写作,在小城微笑的眼睛里微笑,在西域亘古的城池里漫步,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声不息。心底却没有任何感慨,走了,就不再回来,每一站都是结局,文字就是结局之后的空白。

不知怎么回事儿,在许多陌生的地方都有人向我问路,在云南有人向我打听西山的景区,在海南有人问我港口在哪里,在威海有人问我韩国城的方向,在内蒙有人问我九道桥的位置,在缅甸还有人问我金殿怎么走……我从背包里拿出地图说,我们一起找吧。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经常在路边席地而坐,并且我从不带大大的背包,或者仅仅出于我安静的神情。不论去哪儿,都是一个深蓝色的自由马的帆布包,我不需要背负什么,在路上,什么都可以自行解决。我欣赏的行走是一种放逐,自我放逐。我的祖先逐草而居,我连草都不要,是一心一意地行走。已近中午,虽说雾散了,天色依旧。

你看见过如此昂扬的行走吗?昂扬,没有其他字句来替代它。他的脸映着高原的阳光,双臂在缓缓舒展,似乎借着一阵风就可以逃脱地心的引力,那是比“飞翔”还要自由的状态,飞或不飞都不再需要某一个理由。他的脚步坚定而轻飘,走得很快,却不是为了奔向哪里,只有行走——才是《行走》的主题。他的身影被牵扯得细细长长,路过的土墙和他一起浸润在纯净的阳光中,是和草一样的坚强。

行走,更多的时候不是“看见”,而是“想见”。同一个人,同一种心思或目光,把不同的山水看成一样的风光,一样的平静和坦荡。他还在行走,在内心行走。

这不是行走中的某个段落,是终极。

如果说那幅书法作品是开篇,是结局之后的留白,那么现实中的行走应该多一些断定了。真正的旅行是精神上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不需要归属感,也许,连“记得”也不要——这是我听见或感受到的——关于行走最“冷酷”的断言——连“记得”也不要的旅行,那么只剩下走了吧。

也许对每个真正的行者而言,旅行的唯一通途就是不断前往,他只有“出发”,没有“回来”,不存在通常意义上存在的这个圆。

精神上不懂得放弃的人也许根本不懂得旅行。如此想来,一次旅行有了些许“悲壮”的意味。但是能够发现这种视角,却不是一次旅行所能达成的,或者可以说,这是一种另一层面或另一高度上的旅行,可以引入哲学的意境。

在当今旅游繁荣,温情款款的行列中,一个不要归属,不要记得的人显然是另一个疏离、异端的存在。那个正在前往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原乡。

在“旅行,怎能没有这温柔的心意”或类似的软语呢喃中,如果完全接受这种“真正的旅行”还真的不容易,那是需要阅历、胸襟和性情衬底的。

为什么酷爱行走呢?我想是为了获得或体会一种最大程度上的自由。从起初的见山见水,到后来成为一种日子,一种如约而来的节气。人在旅途,应该是一种敞开的状态,因为陌生,所以能尽情吸收,因为融合,所以能达到如鱼得水的宽阔的快乐。

我们不断地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更”字既是源泉,也是动力——热闹的、安宁的、需要许多诉说和聆听的、需要许多陌生的地方来敞开内心的、富足的、知足的……不一而足。反正都是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的生活方式。

你找到了吗?期待变化是一种本能,当然这种变化更多时候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授意于我们的。有时干脆想,其实改变我们的仅仅是时光。

《春——夏——秋——冬——春》……这部电影被译成了《春夏秋冬又一春》,虽说朗朗上口,可毕竟少了一些韵味,少了一些过程渐变带来的停顿和畅想。从前,常常去扫院子里的落叶,它们甚至都变成白色了,仿佛已经吐尽最后一抹绿意,变得轻脆而短促,它们窸窸窣窣地聚成一堆儿,随后被清理干净。我经常把落叶埋在土里,当然这比倒掉麻烦一些,是想让它们继续生存,用另一种方式。

当落叶化作泥土时,才完成了真正的使命,可是它们的心里还会有花儿吗?一直在寻找,生活因此多了许多意味,你找到了吗?找到的人应该庆幸找到了,还在寻找的人也应该欣慰找过了。

我的生活方式我希望定格在路上,我喜欢在异地的街上游走,透过一扇扇小窗打量另外的生活。窗子是必要的,正因为深知这里不属于自己,所以才多了一些肆意和松懈。人在异乡,更容易发现自己——不被人知的,自己也不常追究的,或者视而不见的——坚强和脆弱。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那么至少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个“宽”字,既是眼界,也是心胸。走的地方多了,自然也就增强了面对困难的韧性。人这一辈子,仅仅在大平原上纵横是不够的,还应该置身一种生命的高度,放眼望去,云海一色,那时候我想应该能放弃困扰你的小恩小怨,潜心体验无风无浪的平静。

这种寄望追求宽阔和体验的过程,是旅行的前提。真正走在大地上也只有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一个不要“记得”的人一定会完整地投入到当下的行走之中,因为深知不可重复,不可描摹,甚至连记录都是可有可无的,我能想象到他的宁静——更远,更行,还生——的觉悟。

同类推荐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情景融汇、可读性强的游戏散文。《西游漫记》作者缪俊杰长期在新闻岗位工作,访问和游历过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埃及、加拿大,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的部分二十多个国家,遍览各国名胜,访及上至政府首脑、财团领袖,及至异国民众、山寨土著,将所得第一手材料,汇于一炉。读者将同作者一起回望历史风云,欣赏世界之精彩。
  •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除了适用于旅游专业学生和英语导游,还可以成为外企员工、涉外工作者和高校学生的工具书,读者可以此书来学习如何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的内容来练习英语口语。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 时光里的欧洲

    时光里的欧洲

    雅典的文艺与民主,罗马的教会和共和,米兰关于信仰的扩散,巴黎经典的哥特风格,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维也纳的古典主义……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从英、法、意到西班牙、奥地利,整个欧洲的脉络在大地上勾勒。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书,为所有准备前往欧洲的人介绍城市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是《中国企业培训大系?高管实战手册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套丛书作为企业高管走向职业化、提升领导力的实用型图书,立足中国企业实际,充分借鉴东西方成功企业与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剖析企业管理精髓,灵活体现“管理理念+实用案例+操作要领”的思路,全面阐述了各高层管理职位的基本素质要求、工作职责和管理技能,解答了管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技巧或行动指南,是一套集操作性和指导性为一体,颇具指导价值的管理经典丛书。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独宠田园蛮妻

    独宠田园蛮妻

    一觉醒来,穿越了,不但穿越还直接嫁人了。嫁人就嫁人了,可是为什么嫁的还是一个土匪头子。好吧!土匪头子就土匪头子吧!可是为什么土匪头子竟然长得像一头熊。她能不能退货不要啊!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有点野蛮,有点小腹黑的小女子被沦为土匪头子压寨夫人之后的悲催改造故事。情景一“你们到山下开荒去?”某小女人淡定的指挥。“娘子,我们是强盗!”某男好心的在旁边提升,强盗该干的事不是打家劫舍吗?“你有意见?”某小女人淡淡的撇了一眼旁边的高大挺拔的“熊”道。“没,娘子继续!”某男蔫了。情景二“这些果树,今天之前种到我们后山处!”某女子看着刚刚买来的果树道。“娘子,今天我们有一单买卖!”其实就是今天某男想要出去打劫。“嗯!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楚!”某小女人看向一脸讨好看着自己的“熊”道。“没有,刚刚为夫什么也没说!”看着娘子那漂亮的眼眸,某男没出息的收回了刚刚的话。“!”山寨内众强盗。情景三某日。某个小女人巡查自己的“农庄”。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对面走来一个五官深邃,面容俊逸非凡的男子。“公子,你好,芳龄几何?可否婚配?”某女眼里冒着狼光问道。俊朗男子本来笑这脸立刻阴沉了下来,看着眼前的小女人。“啊!你干什么?”某女还想说什么,忽然身体一轻被俊逸男子给抱了起来。本文结局一对一,坑品良好,欢迎大家跳坑。
  • 姐要嫁人:前夫不要搞破坏!

    姐要嫁人:前夫不要搞破坏!

    我一直不明白我前夫为什么要和我离婚,我长得漂亮,会做家务,而且温柔体贴,还很听话,孝敬公婆,几乎是面面俱到,可还是离婚了。直到昨天我才知道我错在哪里,我前夫为什么和我离婚。我不是狐狸精。前天下午我下班,路过常去的那家咖啡厅只是那么不经意的看了一眼,结果就看到了我前夫。一样的英俊帅气,一样的温润如玉,一样的谈笑风生,只是对着的人不一样了。我好奇的推开门走了进去,然后……
  •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为寻找丢失的玉插屏,唐风等人来到了彼得堡。在联邦安全局的追捕下,韩江和徐仁宇两人躲进了彼得堡庞大而复杂的下水管道中,遭遇了恐怖“幽灵”;唐风和梁媛则在俄罗斯学者季莫申的帮助下藏进了冬宫,不经意间也发现了深夜冬宫里的点点幽光。当众人最终在冬宫相遇时,这才得知对方均可能是在“幽灵”的刻意引导下进入的冬宫。这个“幽灵”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帮助自己?冬宫里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为破解这些谜团,韩江等人搜寻一切可能,而最终线索显示,这个“幽灵”很可能是当年科考队的年轻学者米沙,但找到的联邦安全局档案文件却独独缺少了1964年的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