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41

第41章 陈到隋——繁盛中的变异(3)

作结构助词的。如《春赋》:“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小园赋》:“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哀江南赋》:“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

上面的“之”字所处的位置也灵活多变,随感情的抒发而居不同位置:六字句中,处在三、四、五节奏点的都有,特别如“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雁空飞”,“之”字截断语脉,更觉得回肠荡气、凄然神伤,故国不再的绝望、凄怆之情扑面而来。

三、极于调声。清人许梿对徐、庾在调声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骈语至徐庾,五色相宣,八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而是篇尤为声偶兼到之作,练格练词,绮绾绡错,几于赤城千里霞矣。

选声练色,此造极颠。吾于子山,无复遗恨矣。

音简韵健,光采焕鲜,六朝中不可多得。

清澈之调,复有藻语润饰,故足凌跨一时。

之所以有这种音韵流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对诗歌韵律、平仄的把握:

徐孝穆、张见颐健笔标举,而古诗尽,近体成矣。

(阴铿、徐陵、江总)律诗之源。

五言律,阴铿,……徐陵已开其体。

自然,徐、庾会把这种诗歌上调适声韵的技巧用于文的写作,努力达到“五色相宣,八音迭奏”,声情流丽的效果。以许梿所评的语段来看,赋中夹杂的大量五七言诗歌句式,倍增了声韵谐畅、流动的美感。程章灿曾详尽地考察了赋的诗化趋势,认为“南朝赋在四言、六言句式之外,又开始大量试验并终于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五、七言句式,使赋的语言形式和辞采情韵向五、七言诗体靠拢,表现出一种诗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赋末乱辞、赋中系诗以及诗赋合一三个方面。大致说来,赋末乱辞与赋中系诗是赋的诗化的早期表现,可称为局部诗化阶段,而诗赋合一是赋的诗化的后期特点,亦即全盘诗化阶段。”如: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春赋》)

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合会,无胜比翼两鸳鸯。……拂荇戏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特讶鸳鸯鸟,长情真可念。许处胜人多,何时肯相厌。闻道鸳鸯一鸟名,教人如有逐春情。不见临邛卓家女,只为琴中作许声。(徐陵《鸳鸯赋》)

这些赋作,因五、七言诗句的夹杂,行文愈发流动、跳脱,情韵悠长。《六朝丽指》第3条认为骈文“纯任自然,方是高格”,第15条借“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论骈文“以气韵见长”,这是孙氏所认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徐、庾确实达到了这个高度。

$第三节 南北朝的交流与文风的融合及隋代骈文

在南北分裂对峙的两百年间,除了晋宋与北朝冲突较多、来往较少外,但即便在冲突中,也有文化的交流,曹道衡《读贾岱宗〈大狗赋〉兼论伪〈古文尚书〉流行北朝的时间》就从经学的角度,揭示出宋明帝初年,今山东及淮北一带并入了北魏,许多南朝士人入北,显然会带去不少典籍,其中当包括《古文尚书》和伪孔传,这实际上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齐梁两朝七十余年中,南北冲突较少,聘使往来较之刘宋时为多。南北皆妙选人才充使,以夸耀文化修养之高。”“酉阳杂俎记魏使入梁事”而且,北朝对此尤其重视。可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南北朝通好以使命为重”条。周一良把时间追溯到齐梁时期是很有道理的,具体说就是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进而掀起了在更广的范围内借鉴、学习南朝文化的浪潮,自然也促进、加快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孝文帝汉化改革时,南方正是一度繁盛的南齐永明时期。孝文帝本人的汉化水平较高。《魏书》卷七《孝文帝纪》:“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奥义。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魏收虽可能不乏溢美之词,但大体上确实如此。因此,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汉化政策时,孝文帝肯定会对南朝的典章制度、文化特意关注、收集,其对逃奔到北魏的琅邪王氏子弟王肃“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至“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器重礼遇,日有加焉”,竟一如“玄德之遇孔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之后,胡太后和孝明帝幸华林园,曾“令王公以下各赋七言诗”,显示出对诗歌的器重。这种情况虽后来一度受到六镇军人胡化逆流的冲击,但南北文化的交流不仅没有中断,反而比之以前更为兴盛,甚至“梁、魏通和,岁有交聘”,作为北人的薛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也说明了交流的频繁。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之后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治,都已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较深的汉化,对南朝文化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须臾不离的味道。普通民众有时也不再以异族为念,因种族压迫而逃往江南的人越来越少,就直接反映了北地民众对政权的认可和汉化程度的加深。这种情况也势必对文学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概括地说,南北间的交流,当然,更多的是偏重北朝对南朝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值得注意:

一、通使交流。但也应看到,毕竟南北悬隔,更广泛的南北文士直接交流并不容易,最好的办法就是通使交流。通使交流的情形,学界已有专门的探讨。除上面提到的赵翼、周一良外,还有张承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交往》,这里只看一下其间通使交流文学的情形。选派使者时,南北都妙选当时人才;对选什么样的人才,赵翼认为是:“择其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以充聘使”,周一良则认为是“南北皆妙选人才充使,以夸耀文化修养之高”。“《杂俎》十二《语资门》记梁人应接魏使事,凡五条,亦足见当时南北皆选文采之士互相酬答。”再结合这一时期的史料,应当说主要有三个条件:容止可观、应对敏捷和文学优赡;但这三个条件也并非一直不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容止可忽略一些,应对敏捷、文学优赡则不可降格以求。而且,随着遣使交往的日益频繁,使臣间即席赋诗、赠诗唱和也越来越普遍,甚至到后期还很可能是一个必需的日程。李谐、卢元明、李业兴聘梁,梁武使朱异觇客。及出,梁武目送之,对左右说:“朕今日遇勍敌,卿辈常言北间都无人物,此等何处来?”。而梁使到魏,“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陈使傅聘北齐,以薛道衡兼主客郎接对;傅“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一句话,也正如《北史》卷四十三《李谐传》所说:“既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矜,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梁使每入,邺下为之倾动,贵胜子弟盛饰聚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宴日,齐文襄使左右觇之,宾司一言制胜,文襄为之拊掌。魏使至梁,亦如梁使至魏,梁武亲与谈说,甚相爱重。” 北朝著名的文人魏收、邢劭、温子升、李骞、李谐、裴宣等都出使过南朝,其中大部分都有诗文传世。而南朝出使北朝的人,如庾信、徐陵等,也都是巧言善辩、能诗擅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通使交流,梁末到陈时更盛,甚至在承圣三年(554),西魏大军进攻江陵之际,庾信还奉命出使西魏。频繁的交流,特别是文才出众的人的交流,无疑能促进南北文风的转变。

二、熟习、研读南人的作品(或集)。当然,直接通使毕竟次数有限,在当日的交通条件下,也不甚便利,更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机会。对普通文士而言,最有效的恐怕还是熟习、研读南人的作品。很可能就是在使者往来的过程中,一些人的作品集因此得到了交流、仿效。

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

收每议陋邢邵文。邵又云:“江南任昉,文体本疏,魏收非直模拟,亦大偷窃。”收闻乃曰:“伊常于《沈约集》中作贼,何意道我偷任昉。”任、沈俱有重名,邢、魏各有所好。武平中,黄门郎颜之推以二公意问仆射祖珽,珽答曰:“见邢、魏之臧否,即是任、沈之优劣。”

晖业尝大会宾客,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诸贤皆赞赏之。河间邢邵试命文遥,诵之几遍可得?文遥一览便诵,时年十余岁。

(徐陵)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魏收、邢邵、元晖业等人研读、仿效的对象任昉、沈约、何逊,都是南朝公认的大家;魏收、邢邵甚至还以此相互攻讦,都看出了北人对南人文学的青睐。最典型的恐怕是高澄的事例,高澄曾“多集书人,一日一夜写毕,退其本(指《华林遍略》)曰:‘不须也。’”抄写复制,然后把书还给买书人,《北齐书》卷三十九《祖珽传》。手段虽有些不齿,但其喜爱南朝文化却由此俱见。要知道,《华林遍略》共六百二十卷,作为梁武帝特意纠集一班人马编撰以压倒刘孝标的《类苑》的大型类书,天下三教九流、六艺七略自然是无所不包了,有此一本,尽可囊括天下知识,高澄焉得不喜。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当南朝文士王褒、殷不害、庾信、徐陵等入北后,都受到了特别热情的礼遇。这一时期,北方对南方文化认可和吸收的程度都已很高,南北文化的交融已如东方地平线上的红日,光彩流溢、呼之欲出了。

三、召集南来文士共同吟诗作赋。如卢思道“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

但是,较为绮艳的齐梁文风要想在北地落花生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南北的文风实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刘注:支所言,但譬成孙、褚之理也。然则学广则难周,难周则识,故如显处视月;学寡则易核,易核则智明,故如牖中窥日也。)

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褚裒、孙盛、支道林都是东晋中期的人,这到隋朝初年,大约经历二百三十年的时光,南北学术、文风的差异仍旧明显。北地的文风较为质朴,在当时代表作家中,如魏收、阳休之、李骞等人都有明显表现。魏收认为“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那么作什么样的赋呢?魏收曾作《南狩赋》,“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这显然还是沿袭汉大赋“劝百讽一”的传统路数。再结合阳休之“博综经史,文章虽不华靡,亦为典正”,沈君游“文章典正,特为岿所重”李骞称其《释情赋》“犹潘生之《秋兴》,王子之《登阁》”等,严可均《全后魏文》卷三十三《释情赋序》。能看出典正确实是那一时代文士较为普遍的追求。为此,《周书》卷四十一《王褒庾信传论》概括说:“当时之士,有许谦、崔宏、崔浩、高允、高闾、游雅等,先后之间,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遗烈焉。”正是在这种追求典正的氛围中,才会出现苏绰建言以更典正的《大诰》来改革绮艳文风的举措。这种情形下要获得北方文士更多的认同感,转变文风也就势在必行;更何况,这些不得已羁留在北地的南方文士,受内心怆痛、坎坷的激发,也自会抛弃前日一味绮丽、旖旎文风,吐露内心无边的沉痛和孤苦。《颜氏家训?文章》载:

王籍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断绝,物无异议。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至怀旧志载于籍传。范阳卢询祖,邺下才俊,乃言:“此不成语,何事于能?”魏收亦然其论。

“此不成语”一句足见出反对的激烈。卢询祖作为“邺下才俊”,以及“北地三才”之一的魏收都不加认可,不能欣赏诗歌所传达特有清幽、细腻的意境,可看出北地文人的欣赏口味确实不同于南方,当然,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人对文学理解的水平还有待于提升。 同样,对“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时人未之赏也”,以及“卢思道之徒,雅所不惬”,都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因为摘句嗟赏的风气至少南朝刘宋时就比较兴盛了,如宋孝武帝嗟赏“云横广阶暗,霜深高殿寒”,王融叹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以及梁高祖称美“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等。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亦载一事:“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而《枯树赋》一定程度上是归于“典正”的作品了。这样,各取所长,自会融合出一种新的文风,即“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不过,这一历史进程到初唐时才茁壮成长,此时只不过暂露端倪罢了,融合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

自有晋之季,文章竟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

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曰:“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依靠一纸诏令来革易文风,肯定是行不通的;但也确实看出一些人反对骈俪文风的决心。与梁朝裴子野等人的反对比较,借助于政权的力量去干预,也是以前所没有的。不过,滑稽的是,李谔上书极力反对骈俪文风,文章本身却是不折不扣的骈文——这正看出骈俪文风浸润之深,自非一朝一夕所能革易。

同类推荐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改变历史进程之后,身遭恶运,历经半个世纪幽禁岁月的人生实录。 它交织着成功与牺牲,光辉与惨淡,感奋与忧郁,布满着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收入其诗歌,散文和诗论。其中《雨巷》以其优美、伤感、惆怅、朦胧而富于音乐美的特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刀剑封魔决

    刀剑封魔决

    异界中,一刚遭遇不幸的东方云巧得冥月刀,误食魔法元系果,脱胎换骨,成元素之体,习魔法与斗气皆事半功倍,瓢泊大陆,寻找仇人萧天昊,一个生活在奇幻修真年代的幼童,东方云,一个漂泊在玄幻魔法世界的孩子,两者之间会有怎么样的故事呢?神光剑和冥月刀中又有什么秘密呢?尽请期待!
  • 一眼看透人心

    一眼看透人心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从人的外在形象,生活习惯,穿着喜好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看透人的内心世界。读完此书,读者会从中学到很多看人技巧,这些识人技巧,将如清亮的河水,洗亮你的眼睛,使你具有一双雪亮的、能一眼看透人内心深处的眼睛,为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识别人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司机刘伟民的美好将来

    司机刘伟民的美好将来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重生之帝师难驯

    重生之帝师难驯

    商女重生归来,身怀驭兽之术,纯良只是表象,杀伐狡诈才是真面目!当心机女遇上风华绝代的美人帝师,腹黑对上腹黑,成功让两个不要脸的勾搭到了一起……
  • 小偏方治百病

    小偏方治百病

    偏方,指医疗价值极高,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它虽取自民间,却是历代相传,经久不衰的中华医学瑰宝。它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你相信吗?一根大葱就能治疗鼻渊,一块生姜就能防治感冒,一杯白开水就能止住打嗝,刚摘下的绿叶就能使痫证患者马上苏醒……可见,偏方虽“小”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功效,许多偏方甚至不花分文就能治好疑难杂症。本书收录偏方几百条,可治疗不同病证近百种。每种病证,均有数条偏方,无论你有无医学知识,一看就懂,一用就灵,人人读后都可成为“家庭养生保健师”。
  • 你情我愿

    你情我愿

    本书已出版上市,出版名《我也可以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当当,淘宝等均有售!年少的同桌时光,让她对他信任有加。男友出国深造,嘱咐他代为照顾她。他会对她冷言冷语,也会在得知她生病的时候心急如焚。一个猝不及防的吻,打破了他们之间纯净的“友谊”。之后他步步紧逼,她节节败退。她以为他只是一念成了魔,殊不知,他却早已情根深种。八年来,细细绵绵的时光里,她已成为他最缠绵的伤口。……三个月后,她“男友”归来,分明是同一张脸,却有着不同的温柔。当她渐渐的迷失,才发现这份温柔的背后,竟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仓皇而逃,而他,却拦住她的去路,微笑着说:“你看,其实我也可以变成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 办公室秘战:在细节中让自己价值百万

    办公室秘战:在细节中让自己价值百万

    职场无小事,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毫不起眼的细节,也许正是你职场生涯中的转折点。一个细节完全可以改变你的前途和命运,忽视细节将等同于忽视你自己的命运。反之,假如你抓住了每一个细节,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也许是现在,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使你价值百万。
  • 弃夫难甩

    弃夫难甩

    梧桐新文《总裁的代育禁宠》颜曼蝶,现代女子,婚礼前夕,她无意间撞见继母与未婚夫偷情而被推进大海致命一劫,她在赫连堡刚死的新娘身上重生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万劫不复他说:“你最好祈祷浅唱能活过来,否则我要你陪葬!”他说:“你不过是一棵棋子而已。在百里山庄是,在赫连堡亦是!”他说:“我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失身、失心、失子…让她再一次尝透爱情的苦当殷红的血从下身不断洇出,她才明白,她于他而言,永远只是棋子前世今生,古代现代,两段婚姻背后都是阴谋她,要如何逃出棋子的宿命?眼看她绝望的纵身跃下悬崖,他才彻底醒悟,她才是他生命之重仰天长啸,却悔之已晚逃妻难追,穿越时空来寻你站在车来车往的大街,汽车喇叭声不绝于耳迷茫的仰望她的世界,他态度坚决:“蝶儿,不管是前世今生,还是上天入地,我都要找到你!”★花絮★:某幢雄伟的大楼前,颜曼蝶在众多保安、职员的拥护下走出,他冲上去急切的呼唤:“蝶儿…”她回头,片刻的怔忡之后,勾唇冷笑:“先生,请问你哪位?”“我是你的夫…”“夫?不好意思,我未婚夫在这里!”随手一指,他看到一张和百里熙一模一样的脸孔,瞬间苍白了脸,“你到底,还是和他在一起了…”“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你要对我负责!”莫名其妙的一夜春宵后,床上古典美的男人腆着脸赖皮道。某女满头黑线:“赫连先生,你N百年前就不是处了,我负什么责啊?”“那,你的处是我破的,换我对你负责好了!”某男嘿嘿一笑,再次把她扑倒,心里暗暗发誓,“小女人,这辈子你休想再甩掉我!”《浅唱篇》——苏浅唱和百里熙的故事。江南苏家曾名盛一时。用父亲的话来说,平生得意之事,一是娶了个如花似玉的母亲,二是收着一部祖传的剑谱——虽然他没学成功,但在江湖上提起来,也是挺骄傲的。谁能想到,就这是两桩,成了苏家灭门的原因。五岁的苏浅唱,眼睁的看见着母亲被奸杀,那一刻,仇恨的火就燃烧了她。辗转多年,一场居心叵测的南北联姻,成全她复仇的心愿。可是,也毁了心上人的一生。悬崖边上,她抱着昏迷不醒的他,慢慢落下泪来。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她会不会还选择伤害他?郑重推荐梧桐的另一个文文《总裁的嚣张弃妇》(已完结)他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然而婚姻不是童话的结尾,却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谁人知道,这天作之合背后竟然是相敬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