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04

第4章 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1)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一般是指建安到魏初。考虑到骈文的实际发展,应当以魏明帝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根据之一,“是公认为建安文学主力的三曹七子以及蔡琰、杨修、邯郸淳、繁钦、丁仪、丁廙、吴质等人除曹植(卒于公元232年)、吴质(卒于公元230)外,在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前皆已谢世(原注:据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说)”而此后活跃的作家,如阮籍、嵇康、钟会、缪袭等,其成年时期受正始以后急剧变迁的政局影响,创作思想和艺术精神都明显地发生了大的转折。特别是魏明帝曹睿时期,曹睿不仅承袭了父祖的功业,社会安定;重要的是相当重视文化事业:太和二年(228),曹睿令各地贡士“以经学为先”, 青龙四年(236),又曾下诏求“才智文章”之士,同年,“置崇文观,使善属文者以充之”。而《太平御览》卷五八七引《文士传》载青龙元年(233)诏何桢:“扬州别驾何桢,有文章才,试使作《许都赋》,成上不封,得令人见”;又,“(刘)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赋》、《洛都赋》”,都具体见出明帝对文学之士的褒扬、推崇。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曹睿本人文学实绩远逊于其父其祖;但其对文化事业的极度重视却一脉相承——这无疑给当日的文士提供了一个能继续驰骋、一展身手的绝大空间。这一时期的文士之多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属车者,盖将百计。

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透过“盖将百计”、“俊才云蒸”等字眼,足以看到这一时期邺下文人集团队伍的壮观;但也显然,一些人活到了明帝时期,如吴质、缪袭、应璩等;重要的是,另一些人的少年时代正是在这承平、尚文的环境中成长,如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等;也正是这一批人,构成了曹魏后期文士的主力。而嘉平元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也能侧面看出文士之多。因此,《诗品?序》把他并称为“魏之三祖”,从培养文士、孕育文化氛围来说,曹睿确实当之无愧。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硬生生地阉割了这个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果以嘉平元年(249)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曹魏政权开始出现动荡的征兆算起;那么,仅仅经过十六年,一个经魏武帝曹操南征北战、浴血疆场而建下的基业,似乎在一夜间灰飞烟灭,换了姓名。这期间,交替着士人的血泪,腥风恶雨、诛夷三族的悲剧一再上演。翻开史书,透过纸背,看到的是那个时代一幕幕凄惨的哀歌,多少鲜活的生命瞬间化作游魂,惨死在无情的刀斧之下。时隔千年,谁夺得天下,早已无关紧要;然而,其间士人的血泪与悲歌,仍让人感到相当的沉重与压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高层政争的残酷,士人不得不抉择何去何从;心灵也失去了往昔的平静——情感的天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震荡:本来,好不容易刚从汉末战乱中颤巍巍地站起,但似乎还未来得及静观、调整一下心态,就又被一股激流挟裹、卷抛到无底的深渊。这样,发抒为心灵的吟唱,自然是另一种情形、另一种格调了。政治事件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分界线。而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追本溯源,则不得不先对影响建安文学至巨的鸿都门学和蔡邕的作用略作考察。

$第一节 从鸿都门学、蔡邕到建安文学

范晔在《后汉书》中概述东汉末年的儒学情形时说:

本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

受儒学浸润较深的范晔可能痛心于经学的衰落,而以“浮华相尚”来评价这一历史现象;实际上,这却正是重视文学的一个重要契机,也只有在“章句渐疏”、儒学被疏离的条件下,才可能较多地从事“童子不为”的雕虫小技。这在实践层面上,恐怕不得不归功于汉灵帝:

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势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喜陈方俗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又市贾小民,为宣陵孝子者,复数十人,悉除为郎中、太子舍人。

大约是因“党人既诛,其高名善士多坐流废”,一时间文士几乎断层,汉灵帝招集才艺之士,置鸿都门学。也显然,经学被轻轻地搁置在一边,诗赋、尺牍及鸟篆(书法)等技艺的位次则急遽上升;这自然引起了久久浸润儒学人士的强烈不满:当日的名士蔡邕、王符,家族曾出现“四世三公”的贵戚杨赐,甚至酷吏阳球,都曾上疏反对鸿都门学。在蔡氏看来,书画辞赋,是“才之小者”,不能够匡国理政。如果说,听政之余,“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弈”,尚可理解;但是,一旦拔擢,并“使理人及仕州郡”,则万万不可。如确实想加以恩宠,那么给一些俸禄,就“于义已弘”。作为身居高位的杨赐,首先定性鸿都门下“群小”的地位,进而凸显“旬月之间,并各拔擢”,待以不次,并举乐松、任芝、郄俭、梁鹄四人为例,说明这样做只能带来“搢绅之徒委伏畎亩,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的恶果。一句话,“冠履倒易,陵谷代处”——整个世界颠倒了。至于阳球,则从“图象立赞,以劝学者”的角度加以谏阻。所谓象赞,即是在宫廷、郡守办公的庭壁上画以有德、才者,或声誉甚高者的像,附以赞语。东汉末的应劭《汉官仪》即载“郡府听事壁诸尹画赞,肇自建武(光武年号,25—55),讫于阳嘉(顺帝年号,132—135)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叙事之实。”显然,能图像画赞,是一项莫大的荣耀。而现在,这些“出于微蔑,斗筲小人”,不仅越次拔擢,而且还图画庭壁,正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并进而带来假手他人来冒领恩宠、“妖伪百品”的恶习。是以“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在当日,这三人地位,蔡邕为参与朝政的议郎,杨赐为仅次于太师的太傅,阳球为总揽一切政令的尚书令,都炙手可热。这些人的上疏可以想见反对的普遍和强烈。这些反对集中在两点:一、鸿都门下“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即以先前游离于主流以外的诗赋、虫篆等才显耀一时;但为正人所不齿,“有识掩口,天下嗟叹”;二、这些“微蔑,斗筲小人”竟被“擢以不次”,“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反对者的意见往往更真切地反映出事情的真相,即“诗赋小道”的地位因为灵帝的奖掖而迅速膨胀,尽管士君子耻与为列,尽管存续时间不长;鸿都门学还是建了起来,至少能让人看到——这些平日里被视为琐屑之才的“尺牍及工书鸟篆”等,是有价值的,并能够在社会上一时间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作用显然不可小觑,刘勰即认为,“降及灵帝,时好辞制”正是“造羲皇之书,开鸿都之赋”的直接结果;刘师培在《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中也极力肯定了鸿都门学的作用:“汉之灵帝,颇好俳词,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范文澜在《文心雕龙》的注释中引《时序》的话后也说:“东汉辞质,建安文华,鸿都门下诸生,其转移风气之关键欤。”这样,灵帝光和元年(178)置鸿都门学,到灵帝去世,共持续了十二年。在这不甚短的时间,自然会加深、扩大它的影响。这种影响,自不应轻易地加以否定。而这之后再过六年,就到了建安时期。

如果说,鸿都门学的意义对于扭转东汉以来“一说经至万言”的繁琐、浮华风气,蕴育出重视诗赋,甚或小文的整体社会风尚;那么,一代饱学之士蔡邕则以一己人格、授业及其创作充当了建安文学的直接示范。程章灿曾较详细地考证了这种影响,他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后汉书?列女传》云:“(曹)操素于邕善。”这对曹操的文学态度、对三曹的赋体创作不可能没有影响;二、建安作家中,孔融本与蔡邕有雅故,路粹、阮瑀皆曾师事蔡邕。王粲初到长安,即为蔡邕称赏;三、从蔡邕现存的作品看,他的赋与建安赋体格尤其相近,“在题材取向、体制特点上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程先生敏锐地看到蔡邕不可忽视的直接作用;不过,似乎还可略作补充:蔡邕以博学著称,《后汉书》本传即载其“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而七子也都以博学著称,《典论?论文》即说“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征之史传,曹丕说的就是实情:如《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载其“性好学,博涉多该览”;《中论?序》载徐干“志在总众言之长,统道德之微,耻一物之不知,愧一艺之不克”。这种博学的追求似乎可说是对蔡邕的一种仿效,或者说时代博学风气影响下的产物。因为,蔡邕的文章逞才使气,征引浩繁,“体奥而文炳”;而邺下文人集团在同题共作,在相近题材的写作方面,要超越前人,或对方,势必不得不在这种博学上下工夫(见下文论述)。

蔡邕的文章正是以骈体著称的。刘勰在赞扬蔡邕碑诔文“才锋所断,莫高蔡邕”之后,又具体评价其诔文写作特色,“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辞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显然,“缀采”、“清辞”、“巧义”都强调了蔡文谋篇构思修饰语言的特色,这是一种骈文的写作方式。瞿兑之即肯定骈文的写作方式可以追溯到蔡邕。姜书阁则说“都可视为骈体”。尽管,姜氏所说未免宽泛了些——其行文精神、风貌,有浓厚的骈俪成分,委实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但还需要深入地具体分析。蔡邕的文章,主要为章表书疏、碑文等;特别是碑文,盛名一时,“表墓之文,中郎为正宗”。然而,碑文因受人所托,难免会身不由己地写些言不由衷的颂扬之语,即谀墓。蔡邕为郭泰写碑文,就曾对涿郡卢植坦言:“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惟郭有道无愧色耳。”其“皆有惭德”的感慨,就说明蔡邕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显示此篇为蔡邕所矜持,是无愧的得意之作。《文选?碑文上》所选也正是这一篇。为此,可以此为代表,窥其行文章法:一、对句明显增多;刘师培曾纵论过汉魏对偶特色:“西汉之文,虽属韵文(按:碑诔属有韵之文,即南朝时所称的“文”,与“笔”相对)而对偶之法未严。东汉之文,渐尚对偶”,只是到了曹魏,“又以声色相矜,以藻绘相饰,靡曼纤冶”,才更着意讲求藻饰、偶对。此大体近于实情。这样看来,蔡文只不过是独出众俗,有其引领意义;但并不足以说明其时偶对文风的普遍。二、隶事范围拓宽。“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护,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在刘勰看来,蔡邕的用典,显然已溢出经书的范围,旁衍到史书、子书。这一点,从《文选》所选蔡文,如《郭林宗碑文》、《陈仲弓碑文》等,李善的注释中能清楚地看出。这很正常,蔡邕以博学著称,又喜好辞章,发而为文,自然能有这种表现;这种偶对、藻饰情形,在蔡邕的章表上疏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几乎悉用骈对。不过,整个看,这种极度骈俪的文风,蔡邕只是一个特列,并不普遍,“盖东汉之文,虽多反复申明之词,然不以隶事为主,亦不徒事翰藻也”。

当然,一个还称不上严格意义的学派以及一位大学者,并不足以给建安文学很多的影响,但却足以形成一种重文的氛围,建安文学就是在这种与往日不同的氛围中发展,它至少在两个方面表现出继承和发展:一、文学观念的扭转和高扬。曹丕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又说,“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而据曹植《与杨德祖书》所载丁敬礼尝作“小文”,曾让曹植帮助“润饰”。之所以这样,就是说明时人借“小文”以垂世的强烈愿望。桓范《序作》亦强调“古来富贵而名贱废灭,不可胜记,唯篇论俶傥之人为不朽耳”。显然,这些追求以文垂世的人,势必会极大地促进文学的自觉,以及调动各种手段去写作“小文”,或篇籍。这一点,当直接导源于汉末以来所蕴育的重视诗赋的社会氛围;因为一种观念的提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或一蹴而就,而有其现实的氛围和需求。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观念,也只有在这种观念下,才可能更多的倾意于作文来求得一种不朽、一种功名。就是在这种观念下,我们能看到时人对强烈、激荡情感的追求。后汉时,人们多喜欢听哀婉激越的挽歌,“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酒酣之后,续以挽歌。”所谓挽歌,即相和歌中的《薤露》、《蒿里》两曲。《后汉书》卷六十一《周举传》即载永和六年(141)三月,“(大将军梁)商大会宾客,宴乎洛水。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大概是汉末战乱以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所带来的对哀婉凄艳的挽歌的偏好。曹操就写过《蒿里行》、《薤露》。缪袭、陆机也都写过《挽歌诗》,被选入《文选》“挽歌”类。曹植《正会诗》“悲歌厉响,咀嚼清商”、繁钦《与魏太子笺》“清激悲吟,杂以怨慕,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是时日在西隅,凉风拂衽,背山临溪,流泉东逝。同坐仰叹,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殒涕,悲怀慷慨”等,泫然殒涕中流露出悲歌慷慨对时人的激荡,都见出时人对这类诗作的欣赏、偏好。而阴阳阻隔,闭骨幽泉,“广霄何寥廓,大暮安可晨?”“朝发高堂上,暮宿黄泉下”,“ 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这种人生的剧痛自是感荡心灵、久不能已,激起慷慨悲壮之感。为此,一定程度上正促成了《文心雕龙?时序》所言的“雅好慷慨”、“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创作风貌。

《宋书》卷五十五《臧焘传》载“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也说出了时人重视诗赋、家弃经书训诂之学的历史进程。

二、从现存的作品看,蔡邕与三曹七子的作品,“在题材取向、体制特点上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可真切地见出建安文学委实受到了蔡邕的影响。此处,不妨以蔡邕《青衣赋》、《协和婚赋》与同类型的曹植《感婚赋》、《愍志赋》、《静思赋》,王粲《闲邪赋》、陈琳《止欲赋》、应玚《正情赋》、阮瑀《止欲赋》繁钦《弥愁赋》,曹植《感婚赋》、《愍时赋》,陈琳、王粲、杨修等人的《神女赋》等比较。这么多人拟作,可见这一题材的兴盛,大约也是魏晋人重情风尚下的一个产物。这一类“闲情”之作,据陶渊明《闲情赋?序》的记载,“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最早发端于张衡、蔡邕,之后“缀文之士,奕代继作”。至于蔡邕《协和婚赋》的内容,一如标题“协和”所示,肯定婚姻为“人伦之肇始”,“男女得乎年齿,婚姻协而莫违”,由此铺叙嫁娶、到门、入洞房的情形。《青衣赋》中,则铺叙一“产于卑微”,却“盼情淑丽,皓齿蛾眉”的美丽女子,“宜作夫人,为众女师”;然后转写“予”对女子的思恋,“河上逍遥,徒依庭阶。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维。思尔念尔,惄焉且饥”。而建安时期的拟作,可以说从命意、用词、结构上都显示出模拟的性质。透过这些拟作,实可看出曹植等人对蔡邕赋作的神往、敬仰,或情感上的共鸣;否则,就不大可能这么集中拟作了。这正表现了蔡邕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通脱与言情

刘师培在《中古文学史?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中概括建安文学有四个特点,即清峻、通脱、骋辞和华靡: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本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热门推荐
  • 悍女修仙

    悍女修仙

    男人婆一朝穿越到古代,终于实现想要变成淑女的念头。可素……穿墙咒是什么东东?什么?你这里的东西要用灵石买?有没有搞错,老娘只有银子啊银子!
  • 殿下独占小狐妃

    殿下独占小狐妃

    总之,这是一只雪狐一心成人,却被某殿下坑蒙拐骗的故事。一朝穿越,她由人变成了一只通体雪白的雪狐,梁慕熙觉得没有谁比她更悲催了。努力修炼成人,可是却欠了某人一个大恩情,于是乎,开始了悲催的宠物生涯。“真没想到,原来雪狐的传言是真的,你说,如果世人知道你可以治愈任何的伤口,也不知道你出了这道门会怎样呢?”报了恩想要离开的梁慕熙,就那么生生的止住了自己的脚步,心里不断腹诽,最终还是乖乖的回到了男人的身边,全身缩成一团雪白,将自己全部给埋了,不理会男人。“这才对嘛,乖乖的呆在我的身边,这样才有保障!”修长的手指抚摸着眼前这只闹脾气的雪狐,男子的脸上,满是温柔。于是乎,某雪狐开始了它报复性的闯祸生涯!“王爷,不好了,你在后院种的梅花全部被肉团子毁了!”“哦,是吗?”男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无奈的笑了笑,“没事,它喜欢,多种一些就是!”“王爷,不好了,肉团子弄脏了丽妃新制作的霓裳羽衣,这会儿正在咸福宫受罚!”“谁敢伤害我的东西!”风吹过,那道身影早已消失无踪。“王爷王爷,肉团子打碎了祭祀的神像,性命不保啊!”“谁说的?”他的东西,谁可以决定生死!“但是……”那可是皇上啊!“来人,进宫!”反正每一次闯祸都有人擦屁股,某雪狐几乎可以横着走都不看路了。然而,在某天,某个夜晚,某个房间……“你说,你看光了本王的身子,可怎么办呢?”终于,某雪狐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得意忘形,自投罗网了!
  • 人性与人生

    人性与人生

    这是一本向世人提供人生智慧,启发人从解读人性、顺应人性入手,精于做人、应世、处世,以谋取一己之私利的书籍。读着读着,我不禁为本书视角的独特,观点的鲜明,论述的精辟所感动,萌生了想写点什么的感想。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境界:远离浮躁,淡然处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在跌倒时看到风景;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即使目标模糊也能在转角处继续前行;释怀过去,豁达大度,即使红尘纷扰也能在浮沉中延伸幸福。
  • 花美男恋人租赁社

    花美男恋人租赁社

    当穷到掉渣的贫民女生和有着王子病症候群的五大美男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你敢相信有着美丽外表的贫民女生成为五大美男的狩猎目标么?恋人租赁,情书大使,美男花茶。神秘事件背后是谁在操作?丘比特之箭会降临她与谁?是腹黑到极致的他,还是摘下眼镜就变妖孽的他?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奇人怪谈

    奇人怪谈

    令人生畏的生物馆趣闻、让人惊叹的超人能量、错综复杂的历史真相,如梦如幻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妖后邪皇

    妖后邪皇

    女强男强,强强联手;女黑男黑,黑的一塌糊涂...入异世,偷神药,她是绝迹的九尾银狐进相府,寻真凶,她是冷情的相府九小姐万魔窟,噬巨蟒,她是嗜血的越级唯一玄者闯沧海,得经卷,她是邪佞的举世无双第一人行鬼府,踏古墓,她是神秘的千面玉狐楼外楼主嫁王府,斗妾嫔,她是娇憨的天真无邪扮猪吃虎妃登后座,上朝堂,她是妖媚的宠惯六宫迷惑君主妖后玄镜大陆,武者为强,玄者为尊!各族各派为追逐万年前留下的绝世经卷争夺不断妲姬,九尾狐族的正统血脉,天赋异禀,举世无双的存在!为替惨死的姑姑报仇,她放弃千年修为来到这片陌生的大陆从头再来又何惧,终有一天她会把触及她逆鳞之人,践踏于脚下!入世为狐,偷神药化人形,再进相府,寻找幕后真凶阴差阳错,嫁给了五王爷——百里扶汐,那个面似谪仙,心如狂魔的腹黑男人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他,雪衣‘第一战神’?墨裳‘银面邪君’?而他将如何虏获傲视狐女的芳心驯魔兽,闯古墓,入沧海,游古墟,踏平原,渡灵岛,登蛮古,行雪原……北斗诀,六字咒尽敛囊中……静观一代妖后的崛起!且看她如何以玄镜之像,遮天蔽日!“女人,他们说我是昏君邪皇,你是祸水妖后,魅惑君主祸乱朝纲呢!”“红颜不祸水,对不起自己!我就要你宠着我,把历史统统改写,谁耐我何!”◆◇◆◇◆◇◆◇◆◇◆◇◆◇◆◇◆◇◆◇◆◇◆◇雍容华贵的百里卿静看着妲姬那一张似曾相识的容貌,脸色瞬间惨白,双目睁大,汗如雨落。“你、你、你是人是鬼......”“娘你放心,不管她是人是鬼,今天惠儿就让她灰飞烟灭!”千夜惠把其母百里卿静护在身后,不屑地轻瞥着妲姬,高傲道。“哦?灰飞烟灭?好大的口气!”妲姬慵懒邪魅的斜依在软榻之上,本来闭目养神的她缓缓的睁开了那双紫红媚眼,光如利剑,“不管你是神魔鬼怪妖佛仙,还是相府千金小姐,记住一句话!”“宁被恶鬼怨灵缠身,也不要惹到我妲姬!”◆◇◆◇◆◇◆◇◆◇◆◇◆◇◆◇◆◇◆◇◆◇◆◇洞房花烛夜。“娘子可是等心急了?”随着开门声,男子的邪肆一笑也随之传来。妲姬本在洞房内独自享受花烛美酒,盖头早已不知去向,一身艳红更衬的她妖媚惑人,沾着酒水的粉唇发出诱人的晶莹。“怎么是你!”早知道当初与她有‘一见之仇’的男人身份不简单,没想到他就是百里扶汐,当初她可是为了修玄报仇把他王府的宝贝洗劫一空啊!这不是自投罗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