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04

第4章 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1)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一般是指建安到魏初。考虑到骈文的实际发展,应当以魏明帝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根据之一,“是公认为建安文学主力的三曹七子以及蔡琰、杨修、邯郸淳、繁钦、丁仪、丁廙、吴质等人除曹植(卒于公元232年)、吴质(卒于公元230)外,在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前皆已谢世(原注:据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说)”而此后活跃的作家,如阮籍、嵇康、钟会、缪袭等,其成年时期受正始以后急剧变迁的政局影响,创作思想和艺术精神都明显地发生了大的转折。特别是魏明帝曹睿时期,曹睿不仅承袭了父祖的功业,社会安定;重要的是相当重视文化事业:太和二年(228),曹睿令各地贡士“以经学为先”, 青龙四年(236),又曾下诏求“才智文章”之士,同年,“置崇文观,使善属文者以充之”。而《太平御览》卷五八七引《文士传》载青龙元年(233)诏何桢:“扬州别驾何桢,有文章才,试使作《许都赋》,成上不封,得令人见”;又,“(刘)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赋》、《洛都赋》”,都具体见出明帝对文学之士的褒扬、推崇。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曹睿本人文学实绩远逊于其父其祖;但其对文化事业的极度重视却一脉相承——这无疑给当日的文士提供了一个能继续驰骋、一展身手的绝大空间。这一时期的文士之多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属车者,盖将百计。

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透过“盖将百计”、“俊才云蒸”等字眼,足以看到这一时期邺下文人集团队伍的壮观;但也显然,一些人活到了明帝时期,如吴质、缪袭、应璩等;重要的是,另一些人的少年时代正是在这承平、尚文的环境中成长,如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等;也正是这一批人,构成了曹魏后期文士的主力。而嘉平元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也能侧面看出文士之多。因此,《诗品?序》把他并称为“魏之三祖”,从培养文士、孕育文化氛围来说,曹睿确实当之无愧。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硬生生地阉割了这个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果以嘉平元年(249)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曹魏政权开始出现动荡的征兆算起;那么,仅仅经过十六年,一个经魏武帝曹操南征北战、浴血疆场而建下的基业,似乎在一夜间灰飞烟灭,换了姓名。这期间,交替着士人的血泪,腥风恶雨、诛夷三族的悲剧一再上演。翻开史书,透过纸背,看到的是那个时代一幕幕凄惨的哀歌,多少鲜活的生命瞬间化作游魂,惨死在无情的刀斧之下。时隔千年,谁夺得天下,早已无关紧要;然而,其间士人的血泪与悲歌,仍让人感到相当的沉重与压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高层政争的残酷,士人不得不抉择何去何从;心灵也失去了往昔的平静——情感的天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震荡:本来,好不容易刚从汉末战乱中颤巍巍地站起,但似乎还未来得及静观、调整一下心态,就又被一股激流挟裹、卷抛到无底的深渊。这样,发抒为心灵的吟唱,自然是另一种情形、另一种格调了。政治事件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分界线。而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追本溯源,则不得不先对影响建安文学至巨的鸿都门学和蔡邕的作用略作考察。

$第一节 从鸿都门学、蔡邕到建安文学

范晔在《后汉书》中概述东汉末年的儒学情形时说:

本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

受儒学浸润较深的范晔可能痛心于经学的衰落,而以“浮华相尚”来评价这一历史现象;实际上,这却正是重视文学的一个重要契机,也只有在“章句渐疏”、儒学被疏离的条件下,才可能较多地从事“童子不为”的雕虫小技。这在实践层面上,恐怕不得不归功于汉灵帝:

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势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喜陈方俗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又市贾小民,为宣陵孝子者,复数十人,悉除为郎中、太子舍人。

大约是因“党人既诛,其高名善士多坐流废”,一时间文士几乎断层,汉灵帝招集才艺之士,置鸿都门学。也显然,经学被轻轻地搁置在一边,诗赋、尺牍及鸟篆(书法)等技艺的位次则急遽上升;这自然引起了久久浸润儒学人士的强烈不满:当日的名士蔡邕、王符,家族曾出现“四世三公”的贵戚杨赐,甚至酷吏阳球,都曾上疏反对鸿都门学。在蔡氏看来,书画辞赋,是“才之小者”,不能够匡国理政。如果说,听政之余,“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弈”,尚可理解;但是,一旦拔擢,并“使理人及仕州郡”,则万万不可。如确实想加以恩宠,那么给一些俸禄,就“于义已弘”。作为身居高位的杨赐,首先定性鸿都门下“群小”的地位,进而凸显“旬月之间,并各拔擢”,待以不次,并举乐松、任芝、郄俭、梁鹄四人为例,说明这样做只能带来“搢绅之徒委伏畎亩,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的恶果。一句话,“冠履倒易,陵谷代处”——整个世界颠倒了。至于阳球,则从“图象立赞,以劝学者”的角度加以谏阻。所谓象赞,即是在宫廷、郡守办公的庭壁上画以有德、才者,或声誉甚高者的像,附以赞语。东汉末的应劭《汉官仪》即载“郡府听事壁诸尹画赞,肇自建武(光武年号,25—55),讫于阳嘉(顺帝年号,132—135)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叙事之实。”显然,能图像画赞,是一项莫大的荣耀。而现在,这些“出于微蔑,斗筲小人”,不仅越次拔擢,而且还图画庭壁,正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并进而带来假手他人来冒领恩宠、“妖伪百品”的恶习。是以“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在当日,这三人地位,蔡邕为参与朝政的议郎,杨赐为仅次于太师的太傅,阳球为总揽一切政令的尚书令,都炙手可热。这些人的上疏可以想见反对的普遍和强烈。这些反对集中在两点:一、鸿都门下“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即以先前游离于主流以外的诗赋、虫篆等才显耀一时;但为正人所不齿,“有识掩口,天下嗟叹”;二、这些“微蔑,斗筲小人”竟被“擢以不次”,“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反对者的意见往往更真切地反映出事情的真相,即“诗赋小道”的地位因为灵帝的奖掖而迅速膨胀,尽管士君子耻与为列,尽管存续时间不长;鸿都门学还是建了起来,至少能让人看到——这些平日里被视为琐屑之才的“尺牍及工书鸟篆”等,是有价值的,并能够在社会上一时间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作用显然不可小觑,刘勰即认为,“降及灵帝,时好辞制”正是“造羲皇之书,开鸿都之赋”的直接结果;刘师培在《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中也极力肯定了鸿都门学的作用:“汉之灵帝,颇好俳词,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范文澜在《文心雕龙》的注释中引《时序》的话后也说:“东汉辞质,建安文华,鸿都门下诸生,其转移风气之关键欤。”这样,灵帝光和元年(178)置鸿都门学,到灵帝去世,共持续了十二年。在这不甚短的时间,自然会加深、扩大它的影响。这种影响,自不应轻易地加以否定。而这之后再过六年,就到了建安时期。

如果说,鸿都门学的意义对于扭转东汉以来“一说经至万言”的繁琐、浮华风气,蕴育出重视诗赋,甚或小文的整体社会风尚;那么,一代饱学之士蔡邕则以一己人格、授业及其创作充当了建安文学的直接示范。程章灿曾较详细地考证了这种影响,他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后汉书?列女传》云:“(曹)操素于邕善。”这对曹操的文学态度、对三曹的赋体创作不可能没有影响;二、建安作家中,孔融本与蔡邕有雅故,路粹、阮瑀皆曾师事蔡邕。王粲初到长安,即为蔡邕称赏;三、从蔡邕现存的作品看,他的赋与建安赋体格尤其相近,“在题材取向、体制特点上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程先生敏锐地看到蔡邕不可忽视的直接作用;不过,似乎还可略作补充:蔡邕以博学著称,《后汉书》本传即载其“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而七子也都以博学著称,《典论?论文》即说“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征之史传,曹丕说的就是实情:如《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载其“性好学,博涉多该览”;《中论?序》载徐干“志在总众言之长,统道德之微,耻一物之不知,愧一艺之不克”。这种博学的追求似乎可说是对蔡邕的一种仿效,或者说时代博学风气影响下的产物。因为,蔡邕的文章逞才使气,征引浩繁,“体奥而文炳”;而邺下文人集团在同题共作,在相近题材的写作方面,要超越前人,或对方,势必不得不在这种博学上下工夫(见下文论述)。

蔡邕的文章正是以骈体著称的。刘勰在赞扬蔡邕碑诔文“才锋所断,莫高蔡邕”之后,又具体评价其诔文写作特色,“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辞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显然,“缀采”、“清辞”、“巧义”都强调了蔡文谋篇构思修饰语言的特色,这是一种骈文的写作方式。瞿兑之即肯定骈文的写作方式可以追溯到蔡邕。姜书阁则说“都可视为骈体”。尽管,姜氏所说未免宽泛了些——其行文精神、风貌,有浓厚的骈俪成分,委实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但还需要深入地具体分析。蔡邕的文章,主要为章表书疏、碑文等;特别是碑文,盛名一时,“表墓之文,中郎为正宗”。然而,碑文因受人所托,难免会身不由己地写些言不由衷的颂扬之语,即谀墓。蔡邕为郭泰写碑文,就曾对涿郡卢植坦言:“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惟郭有道无愧色耳。”其“皆有惭德”的感慨,就说明蔡邕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显示此篇为蔡邕所矜持,是无愧的得意之作。《文选?碑文上》所选也正是这一篇。为此,可以此为代表,窥其行文章法:一、对句明显增多;刘师培曾纵论过汉魏对偶特色:“西汉之文,虽属韵文(按:碑诔属有韵之文,即南朝时所称的“文”,与“笔”相对)而对偶之法未严。东汉之文,渐尚对偶”,只是到了曹魏,“又以声色相矜,以藻绘相饰,靡曼纤冶”,才更着意讲求藻饰、偶对。此大体近于实情。这样看来,蔡文只不过是独出众俗,有其引领意义;但并不足以说明其时偶对文风的普遍。二、隶事范围拓宽。“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护,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在刘勰看来,蔡邕的用典,显然已溢出经书的范围,旁衍到史书、子书。这一点,从《文选》所选蔡文,如《郭林宗碑文》、《陈仲弓碑文》等,李善的注释中能清楚地看出。这很正常,蔡邕以博学著称,又喜好辞章,发而为文,自然能有这种表现;这种偶对、藻饰情形,在蔡邕的章表上疏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几乎悉用骈对。不过,整个看,这种极度骈俪的文风,蔡邕只是一个特列,并不普遍,“盖东汉之文,虽多反复申明之词,然不以隶事为主,亦不徒事翰藻也”。

当然,一个还称不上严格意义的学派以及一位大学者,并不足以给建安文学很多的影响,但却足以形成一种重文的氛围,建安文学就是在这种与往日不同的氛围中发展,它至少在两个方面表现出继承和发展:一、文学观念的扭转和高扬。曹丕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又说,“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而据曹植《与杨德祖书》所载丁敬礼尝作“小文”,曾让曹植帮助“润饰”。之所以这样,就是说明时人借“小文”以垂世的强烈愿望。桓范《序作》亦强调“古来富贵而名贱废灭,不可胜记,唯篇论俶傥之人为不朽耳”。显然,这些追求以文垂世的人,势必会极大地促进文学的自觉,以及调动各种手段去写作“小文”,或篇籍。这一点,当直接导源于汉末以来所蕴育的重视诗赋的社会氛围;因为一种观念的提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或一蹴而就,而有其现实的氛围和需求。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观念,也只有在这种观念下,才可能更多的倾意于作文来求得一种不朽、一种功名。就是在这种观念下,我们能看到时人对强烈、激荡情感的追求。后汉时,人们多喜欢听哀婉激越的挽歌,“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酒酣之后,续以挽歌。”所谓挽歌,即相和歌中的《薤露》、《蒿里》两曲。《后汉书》卷六十一《周举传》即载永和六年(141)三月,“(大将军梁)商大会宾客,宴乎洛水。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大概是汉末战乱以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所带来的对哀婉凄艳的挽歌的偏好。曹操就写过《蒿里行》、《薤露》。缪袭、陆机也都写过《挽歌诗》,被选入《文选》“挽歌”类。曹植《正会诗》“悲歌厉响,咀嚼清商”、繁钦《与魏太子笺》“清激悲吟,杂以怨慕,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是时日在西隅,凉风拂衽,背山临溪,流泉东逝。同坐仰叹,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殒涕,悲怀慷慨”等,泫然殒涕中流露出悲歌慷慨对时人的激荡,都见出时人对这类诗作的欣赏、偏好。而阴阳阻隔,闭骨幽泉,“广霄何寥廓,大暮安可晨?”“朝发高堂上,暮宿黄泉下”,“ 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这种人生的剧痛自是感荡心灵、久不能已,激起慷慨悲壮之感。为此,一定程度上正促成了《文心雕龙?时序》所言的“雅好慷慨”、“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的创作风貌。

《宋书》卷五十五《臧焘传》载“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也说出了时人重视诗赋、家弃经书训诂之学的历史进程。

二、从现存的作品看,蔡邕与三曹七子的作品,“在题材取向、体制特点上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可真切地见出建安文学委实受到了蔡邕的影响。此处,不妨以蔡邕《青衣赋》、《协和婚赋》与同类型的曹植《感婚赋》、《愍志赋》、《静思赋》,王粲《闲邪赋》、陈琳《止欲赋》、应玚《正情赋》、阮瑀《止欲赋》繁钦《弥愁赋》,曹植《感婚赋》、《愍时赋》,陈琳、王粲、杨修等人的《神女赋》等比较。这么多人拟作,可见这一题材的兴盛,大约也是魏晋人重情风尚下的一个产物。这一类“闲情”之作,据陶渊明《闲情赋?序》的记载,“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最早发端于张衡、蔡邕,之后“缀文之士,奕代继作”。至于蔡邕《协和婚赋》的内容,一如标题“协和”所示,肯定婚姻为“人伦之肇始”,“男女得乎年齿,婚姻协而莫违”,由此铺叙嫁娶、到门、入洞房的情形。《青衣赋》中,则铺叙一“产于卑微”,却“盼情淑丽,皓齿蛾眉”的美丽女子,“宜作夫人,为众女师”;然后转写“予”对女子的思恋,“河上逍遥,徒依庭阶。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维。思尔念尔,惄焉且饥”。而建安时期的拟作,可以说从命意、用词、结构上都显示出模拟的性质。透过这些拟作,实可看出曹植等人对蔡邕赋作的神往、敬仰,或情感上的共鸣;否则,就不大可能这么集中拟作了。这正表现了蔡邕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通脱与言情

刘师培在《中古文学史?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中概括建安文学有四个特点,即清峻、通脱、骋辞和华靡:

同类推荐
  • 解放沈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沈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沈阳的战役中,前苏联红军不但把东北交给了国民党军队,而且还向中共发出了最后通牒。抢地盘蒋介石空降十几万大军,摆脱逆境毛泽东转攻东北中小城市。三年磨砺解放军终于强大起来,林彪最终打败了杜聿明……
  • 林下云烟

    林下云烟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美味主食花样600款

    美味主食花样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主食花样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村民组长的五月

    村民组长的五月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 田园五兄妹

    田园五兄妹

    现代白领丽人,穿成男尊女卑时期的古代农家受气女,面临非人的折磨,衣食无着的困境,濒临猪仔一样的下场,小小的身躯,悲惨的命运,一个极卑微的身份。怎样才能化险为夷,摆脱被人鱼肉的命运,挽救自己的人生,自立自强,发家致富。女主性格坚毅,智慧璀璨,勤劳简朴,步步为营,和各路的牛鬼蛇神周旋,维护自己的财富,坚守巩固自己的劳动成果。
  • 冥王的鬼妃

    冥王的鬼妃

    一年前被黑白无常错勾魂魄,一年后在地府任孟婆一职的林微微,在申请的假期获得批准后便到阳间游玩,无聊中看到一具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身体,亦是自己的前世,却没了魂魄,从黑白无常口中得知这身体中了永生之术,了解到永生之术乃是一种失传已久的禁术,中了此术者的魂魄将永远被关在那无天日的地方,不得投胎转世,为了不让自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林微微踏上了重生之路,她必须去救她前世的魂魄,同时也揭开了背后一段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 残暴王爷溺宠冷血妻

    残暴王爷溺宠冷血妻

    【极宠女强1V1,男女主身心干净】一个女子,冒天下之大不韪,抛头露面开办武馆,世人却不知她内藏剧毒,隐于黑暗,双手血腥,冰冷无情;一个男子,开历史之先河,前朝遗孤居然封王,世人却不知他身藏秘密,隐忍数年,深不可测,冷血残暴;机缘巧合亦或是阴谋使然,她嫁入了王府,他们在王府各自隐藏真实冷血的一面,当两颗冰冷封闭的心一旦打开,不知会爆发出怎样的热焰……天雷滚滚,大雨滂沱,她掐着他的脖子,面色冷厉:“别背叛我,否则你不会想知道背叛的后果。”看着她被冰冷包裹的几乎要毁天灭地的坚决,忽略快要窒息的感觉,他笑的温柔,宠溺的摸着她柔软的发丝:“如你所愿。”但见那冰冷的双眸璀璨一笑,誓要这天雷这暴雨作他们的见证,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唯有此人,誓死不放!洛儿新坑异界女王,妖孽的宠后【强强宠文1V1,身心干净】前生今世,被弃,被抛,天,这样耍她,好玩么?好玩么?!你妹的!被抛弃也就算了,为毛有野兽?她还是个婴儿好吧?野兽也就算了,还有被雷劈来的追杀者,她还是个婴儿,好么?!要吃她?要杀她?机会,给不珍惜?不好意思,机会只此一次身世成谜,她是这片大陆多余的存在?嘿,她还就不信邪,抢,也要抢出自己的地界……更多精彩请戳新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不死灵神

    不死灵神

    这个世界,有着强大的战技,顶级的战兽,还有着强大的五行修炼者。传说中的洪荒战兽,逆天的战荒境强者,当强大的魔灵师到来时,身怀至宝的主角该如何自处?当黑暗之主的锋芒遮蔽了苍穹时,水火本源力临身的主角,如何一步步打破禁忌,率领着众多强者杀伐天下?弹指间,翻天覆海,转瞬间,灰飞烟灭!光怪陆离的异世界,灵识不灭,灵神不死,且观一个凡人如何走上恒古的巅峰,抱得美人入怀,成就那不死之灵神,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