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25

第25章 萧齐——骈文的转向与要素的完备(1)

$第一节 齐梁时的纵逸之俗及骈俪兴盛的社会背景

宋齐梁三朝,宋是骈俪观念完全形成的时期,齐梁则是极度兴盛时期。但也需进一步明确骈俪文风是在怎样的一个纵逸、享乐之风以及社会背景下产生,以此对骈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南齐书》卷四十二《王晏传附王诩传》:

晏弟诩,永明中位少府卿。六年,敕未登黄门郎,不得畜女伎。诩与射声校尉阴玄智坐畜伎免官,禁锢十年。敕特原诩。

据《宋书》卷三十九《职官志下》,黄门郎,“魏晋以来员四人,秩六百石”,官位第五品;又,“五营校尉(指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和射声校尉)秩二千石”,官位第四品;“诸卿、尹,第三品”。显然,射声校尉和少府卿无论在官品抑或俸禄上都比黄门郎高。王诩和阴玄智却因此限制免官,这只能用出身官中的清望官(与“浊官”相对)来解释——即时人看重的是清望官。陈朝的蔡凝就曾说:“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就是说,黄门郎属于出身中的清官,照例只是高门子弟才有资格做的。这实际上正是宋齐以来日益僵化的“士庶天隔”的反映。究其实,不过是高门才能享有的一种特权——即拥有伎乐等声色享受。王诩之所以被原,就很可能是因其兄王晏的缘故。王晏在齐武帝时权倾一时,备受恩宠:“荷武帝厚恩”,“晏既不能谦退,位处朝端,事多专断,内外要职,并用门生”,至于射声校尉阴玄智,可能因其家族声望不高而没有被原,宋、齐以来,高门中没有阴姓一族。射声校尉是武职,更为时人所鄙夷。这一时期的丘灵鞠“不乐武位”,甚至为此而愤慨不平,扬言“应还东掘顾荣冢”,就是一个明证。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为什么会有官品上的限制,它说明了什么?实际效果又是如何?

王诩和阴玄智遭禁锢的事,发生在齐武帝永明六年(488)。这一时期,据《南史》卷二十五《张兴世传》、《张欣泰传》,张兴世“历雍州刺史,……病卒”,雍州刺史的驻地在襄阳。因此,张兴世的父亲请求鼓吹,应当是宋后废帝元徽(473—477)前后的事。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田舍老公”竟侈求鼓吹,想“行田时吹之”,听起来颇可笑;但正说明当时伎乐享受的普遍,甚至下层人也想染指。二,兴世“素恭谨畏法”,再结合《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九引裴子野《宋略》“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如恐不及,莫为禁令” 的记载,刘宋时很可能已经有了伎乐的严格限制;否则,就称不上“禁令”。再者,《梁书》卷三十八《贺琛传》载:“歌娘舞女,本有品制。……今言妓(史书“妓”、“伎”不分)之夫,无有等秩。虽复庶贱微人,皆盛姬姜,务在贪污,争饰罗绮。”“本有品制”也充分说明官品的限制在梁前早已存在。这样,齐武帝时对“畜女伎”的限制就极可能是刘宋时的沿袭和重申。同样,齐武帝对“将家儿”张欣泰作士族之举严厉叱责,也表明武帝对这类事情的一贯态度。这与王诩遭禁锢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不允许庶人染指只有士族才能享受的伎乐和高雅。而张欣泰一旦解禁,就“恣情闲放,声伎杂艺,颇多开解”,有意无意地,也表明时人伎乐享受的普遍;这时还甚至出现了“今户口不能百万,而太乐雅、郑,元徽时校试千有余人,后堂杂伎,不在其数”的极端情形。为此,武帝不得不特意严加禁止。其实,武帝在次年,即永明七年(489)四月、十月又两次下诏禁止侈靡之风,试图对这种淫逸之风加以遏抑。永明中,又制诸王年未三十,不得蓄妾。因此,永明七年的诏书中,虽没有再次申明伎乐方奢侈方面的限制(大概是去年已明令禁止,今年已无需提及),但其本质是一致的。这种“坚毅”的态度一直持续到临终,“颇不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甚至临崩又下诏严加禁绝,务存节俭,不得有违准绳。齐武帝遗憾“未能顿遣”,正说明了这时的侈靡、纵逸之风确实是积重难返、不可救药了。

当然,这种伎乐享受,更多的是俗乐,即所谓的“郑卫之音”,而不是雅乐;因为晋宋以来,雅乐早已散逸殆尽了,“十数年间,亡者将半”。这一时期,俗乐在渐次兴起,已是无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明帝崩,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陶无大臣忠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

初,谢安爱好声律,期功之惨,不废妓乐,颇以成俗。

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及登台辅,期丧不废乐。王坦之书喻之,不从,衣冠效之,遂以成俗。

以上三例,至少能说明这种伎乐的兴起是源自世家高门的。陈郡谢氏的门第,自不用多言。梅陶任尚书,也说明了高门的性质。重要的是,《谢安传》和《王坦之传》都加以记载,可看出这类事在时人心目的重要地位。再者,这种俗乐风俗在东晋末年就当兴起了,而吴歌被上层人士接纳也在这个时期,这不是巧合,而是说演奏女伎、携带女伎等世俗享乐需求直接促使了对吴歌的接纳和认可。当然,伎乐和俗乐是两码事,歌伎自可演唱一些典雅的清商曲。至于俗乐,即当时所说的“委巷之歌”,无疑是伴随着伎乐的兴盛而渐次进入上层社会:

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

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藩王之第,而肆淫声,欲令群下何所取则!”石深衔之。

延之每薄汤惠休,“委巷中歌谣耳,方当误后事。”

桓玄在东晋后期。谢石任尚书令在东晋孝武帝时。至于颜延之鄙薄汤惠休一事,虽不能确考时间;但应当在元嘉中后期(颜延之的主要活动在元嘉时期;况且,鄙薄之事必在颜延之甚有声誉之后)。因此,至少能说从东晋末年到刘宋中期,虽然吴歌更普遍地受到了上层士人的喜爱;但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中,上层士人是不屑于委巷之歌的,甚至有时还不得不有所忌惮。至于以委巷歌谣写入本属雅正的诗歌,更是让人鄙夷的事。这种情况到了宋孝武帝大明(457—464)年间,就有了突破性进展。

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惠基解音律,尤好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辄赏悦不能已。

一般而言,史书“常事不书”,萧惠基喜好雅乐正声——魏三祖《相和歌》,之所以被记载,正说明这时雅乐的衰微甚至已到了“鲜有好者”的程度。宋顺帝升明二年(478),尚书令王僧虔上表请求兴复清平三调,即雅乐,也曾一度得到了实施:“僧虔上表请正声乐,高祖乃使侍中萧惠基调正音律。”但是,无论王僧虔、萧惠基等人怎样的努力,都不能挽救清商曲的衰亡。《隋书》卷十三《音乐志上》载梁武帝天监元年(502)下《访百僚古乐诏》:“魏晋以来,陵替滋甚。遂使雅郑混淆,钟石斯谬,天人缺九变之节,朝宴失四悬之仪。”也说明了雅乐的散佚是比较厉害的。萧子显作为亲历者,在编定《南齐书》时把时间界定在宋大明中,应当有充分的依据。我们推测其主要原因就可能是孝武帝鉴于雅乐的大量散逸,而直接把“杂舞”公然“施于殿廷”。王僧虔在宋顺帝升明三年(479)上表说:“十数年间,亡者将半。自顷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务在噍危,不顾律纪,流宕无涯,未知所极,排斥典正,崇长烦淫。”把时间上推十数年,正在大明年间;可见这一时期的确是一个转变的关键时期。

孝武大明中,以《鞞》、《拂》、杂舞合之钟石,施于殿庭。

这是委巷歌谣公然进入庙堂、得到最高层认可的一个显著标志。孝武帝之所以敢这样做,当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一,孝武帝确实贪婪,恣情于声色。“世祖闺庭无礼,与义宣诸女淫乱,义宣因此发怒,密治舟甲,克孝建元年秋冬举兵”,“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宫掖事秘,莫能辨也”,“殷淑仪,南郡王义宣女也。丽色巧笑。义宣败后,帝密取之,宠冠后宫。假姓殷氏,左右宣泄者多死,故当时莫知所出”,都表现了赤裸裸的贪欲和恣情声色。从宋明帝泰始五年的诏书“自大明积费,国弊民凋”,以及《宋书》卷五十七《蔡兴宗传》中“先是,大明世,奢侈无度,多所造立,赋调烦严,征役过苦”,也能看出孝武帝的贪婪和奢侈。二,重要的是,除了自己嗜好声乐外,当日的声色享乐之风早已弥漫上下。沈庆之“妓妾数十人,并美容工艺。庆之优游无事,尽意欢愉,非朝贺不出门”,徐湛之“贵戚豪家,产业甚厚。室宇园池,贵游莫及。伎乐之妙,冠绝一时。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之子,姿质端妍,衣服鲜丽。每出入行游,涂巷盈满”,在宋孝武帝驾崩,免于横死后,刘义恭与义阳等诸王、刘元景、颜师伯等恣情声色,竟“常相驰逐,声乐酣酒,以夜继昼”,都让我们看到那一时期恣情纵逸之风。就是在后废帝时,杜幼文“所莅贪横,家累千金,女伎数十人,丝竹昼夜不绝”,由此招来废帝的嫉妒,“听其弦管,积久转不能平”,最终带来杀身之祸。也可想见,徐湛之之流所好的绝不会是典雅的清商乐,只能是“烦淫”的俗调。所以,这一时期,史书中记载伎乐享受的人日趋增多;吟唱吴声、西曲,也逐渐成了上层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高门日益享受的必然结果。

随王诞在襄阳,造《襄阳乐》,南平穆王为豫州,造《寿阳乐》,荆州刺史沈攸之又造《西乌飞哥曲》,并列于乐官。歌词多淫哇不典正。

据《乐府诗集》卷四十八《襄阳乐》引《古今乐录》:“元嘉二十六年(449),(刘诞)仍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南史》卷十四《南平穆王铄传》载元嘉二十二年(445),“以铄为豫州刺史”;那么,刘铄造《寿阳乐》应在此时。《古今乐录》:“西乌夜飞者,宋元徽五年(477),荆州刺史沈攸之所作也。”显然,《宋书?乐志》所论的“列于乐官”、“多淫哇不典正”的乐府民歌,正是在孝武帝大明前后。这也粗略见出吴声、西曲迅猛发展的历程。或者能说,正是吴声、西曲迅猛的发展,引起了上层士人的拟作。至于这些“淫哇不典正”的歌曲,能列于乐官,也说明了时人已不介意于委巷歌谣的低贱了。

清商曲日渐衰亡的过程,其实就是吴声、西曲日渐兴起的过程。

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元嘉)盖宋世之极盛也。……(永明)十许年中,百姓无犬吠之惊,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

顺帝升明二年(478),尚书令王僧虔上表言之,并论三调哥曰:“自顷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务在噍危,不顾律纪……故喧丑之制,日盛于廛里,风味之韵,独尽于衣冠。”

据此,从元嘉时“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到顺帝时“家竞新哇,人尚谣俗”,再到齐武帝永明时“歌声舞节”,“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都清楚地显示了俗乐涌来的强劲势头。与此对应,这时的享乐、纵逸之风可谓甚嚣尘上、甚至空前:“是时,(齐)武帝奢侈,后宫万余人,宫内不容,太乐、景第、暴室皆满,犹以为未足。”还甚且为公主、皇后置面首,宋废帝曾为“淫恣过度”的山阴公主“立面首左右三十人”;齐郁林王甚至为文安王皇后“置男左右三十人,前代所未有也”。齐高帝建元三年(481)“诏王公卿上谠言”,刘思效为此上表陈言:“贵势之流,货室之族,车服伎乐,争相奢丽,亭池第宅,竞趣高华。”梁武帝天监元年放遣宫女时诏书也说,“宋氏以来,并恣淫侈,倾宫之富,遂盈数千”,都充分说明了逸乐之风的具体情形。为此,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一以两个特定的视角,即“宋齐多荒主”与“宋世闺门无礼”,淋漓尽致地透视出了那一时代的淫逸、恣情之风。这样,沈文季在齐高帝的宴会上公开歌唱吴声《子夜来》,就不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必然要出现的情形。民歌已公然挺进了朝廷的宴会。齐武帝“永明二年(484),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上表,“宜集英儒,删纂雅乐。诏付外详,竟不行”。之所以要“删纂雅乐”,就是因为这时雅乐几乎丧失殆尽;之所以“竟不行”,再结合上面萧惠基调正雅乐音律的事实,便能看出雅乐已非时人所好,一般人喜好的伎乐,恐怕都只是吴声、西曲等俗乐了。重要的是,《南齐书》以后,不仅有关这种俗乐的记载不多见,时人也不再对此批评了。其批评大多集中在刘宋一代——这正说明刘宋一代是雅、俗乐观念激烈交锋的时期。到了南齐,人们已习以为常、处之泰然了,也毋须论证了。

《南齐书》卷四十四《沈文季传》的记载也说明了这种过渡状态:

后豫章王北宅后堂集会,文季与渊并善琵琶,酒阑,渊取乐器,为《明君曲》。文季便下席大唱曰:“沈文季不能作伎儿。”豫章王嶷又解之曰:“此故当不损仲容之德。”渊颜色无异,曲终而止。

《明君曲》属于吴声。而“沈文季不能作伎儿”,一定程度上含有对歌唱《明君曲》的排斥。据《南齐书》卷二十二《豫章文献王传》,萧嶷建元元年(479)封豫章郡王,永明十年(492)薨。这样,这一事件在南齐初年,正好能说明这一时期民歌从排斥到接受的状态。

如果把现在保存在《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中的吴声、西曲跟汉乐府作一比较,就会发现,汉乐府尚不乏“观风俗,知厚薄”的政治意图;但到了吴声、西曲,这一传统几乎丧失殆尽了,余下的只是寻求一己的感官刺激和声色享乐——这也恐怕是南朝民歌多爱恋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只有这一内容的民歌,才能进入高门、富贾的关注视野,其他的则尽可删削和摒弃。萧涤非先生即说“南歌内容单调,几纯为男女相悦之情,画眉注口之事,绮罗香泽之态”。梁朝时鱼弘就经常对人说:“丈夫生如轻尘栖弱草,白驹之过隙。人生但欢乐,富贵在何时”,“于是恣意酣赏。侍妾百余人,不胜金翠;服玩车马,皆穷一时之惊绝。” 鱼弘的宣言和声乐嗜好在当时上层有很大的代表性。上面提到的一些民歌的作者,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这种嗜好:

(谢石)纨绮尽于婢妾,财用縻于丝桐。

质又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遂复携嫔拥姬,淫宴军幕。……质至寻阳,焚烧府舍,载妓妾西奔。

朝廷制度无所遵奉。富贵拟于王者,夜中诸厢廊然烛达旦,后房服珠玉者数百人,皆一时绝貌。

(刘)诞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多聚材力之士实之。

同类推荐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中国当代散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伴随着历史、时代、社会的源流脉络获得同步发展。因此,从纵向的、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态势,厘清来龙去脉,对整个中国散文史的建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历时的统照下,湖北散文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路。湖北散文始终以沉寂之姿努力地寻求新的发展前景,它的艺术生命力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审美拓展上顺应了时代需求,形成了色彩纷呈的局面。
热门推荐
  • 茅山诡谈

    茅山诡谈

    【“灵异大征文,鬼故事来袭”征文作品】一个普通白领偶得一本奇书,从此踏上了一段神秘而又诡异,曲折而又离奇的征途:蓬莱山上的藏宝洞苗疆地下的古坟冢这一切都代表着两个字:长生!骇人的越南幽魂,恐怖的埃及木乃伊,惊悚的欧洲吸血鬼,这一切的谜团都将被谁揭开?而那早已死去的师兄究竟是谁?但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这世界上最恐怖的不是鬼,而是人!!!
  • 撼天情道

    撼天情道

    修仙的大道上,人们变得冷血无情。是否,悟道就需绝情?是否,实力就是断情?情有万种,情亲,友情,爱情。难道当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就会得到万众敬仰?
  • 神禁时代

    神禁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众神的时代,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诞生!
  • 冷少恋上俏秘书

    冷少恋上俏秘书

    读者群:63450393苏莹是个乖巧的女孩子,在一次无故被公司解聘后在心情郁闷下跑到了酒吧,喝多的情况下被下了药带到了宾馆,下药的那却临时有事走了。伤心过去的苏莹在一夜间什么都没有了,但是生活还是要生活,调整好情绪后重新找工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霸爱总裁

    霸爱总裁

    酒吧,是醉生梦死的场所,而恰恰,这个酒吧,名叫“沉沦”。酒吧中,各色灯光打在沸腾的舞池之中,营造出一种极其奢靡,却又寂寞的氛围,舞池中的人,疯狂而热烈,一个个,就像是深夜潜行的妖精一般的!在吧台的角落里,有一片纯白特别引人注目,舞池中不小心泄过去的光,笼罩在她的身上,让她变得恍然而不真实!是啊,她的确不该出现在这里的!有谁是穿着运动T恤便进了酒吧的?她是!有谁是一进酒吧,甚至都不知道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网游之攻防无敌

    网游之攻防无敌

    被公司辞退的剑逸,幸好交了三个月的房租,要不然就要睡公园了!!正好碰见由世界七大强国联手设计的虚拟网游,号称第二世界的“天启”问世!拿仅剩的钱买了游戏头盔,摸着兜里的二百五十元,剑逸脚踏大地、捏拳怒吼,誓要闯出赫赫威名!!我剑逸终于一天不吃那万恶的泡面!吼!吼!吼!
  • 禁闭校园

    禁闭校园

    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降临阴都,使得数个高校片刻之间成为空城,仿佛里面的人都被凭空抹消。当这个力量再度来临之时,人们如何发现它的真正面目,学生又如何逃过劫难获得生还?看腻了厉鬼凶杀侦破?翻开本书,小宗邀请你一起挑战想象力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