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400000009

第9章 顾鼎臣与嘉靖初年的经筵(2)

如果说世宗此举,仅仅是所感而发,并无诸多深意。而张璁则敏锐地抓住了世宗的心理,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付工刻石,并上程子《视听言动四箴》,请世宗一并注释。此举令世宗感到多少有些突然,在接下来的圣谕中,他说:

辅臣张璁午间得卿录来《视听言动四箴》,朕甚喜悦,朕前日因讲官讲《心箴》,回宫深加爱尚,欲释其义不能,欲己之心未放过,只勉强注略,仍咨于卿等欲为藻润以成所作,卿何可便付工刻石,岂不取人笑乎?朕自念上荷天命为人君,长当务学,以致其知,待粗有领会之时,再注《四箴》,须卿等赞之,故谕。

尽管表示需要仔细思考,但世宗仍明白了张璁的用意,他以很快注释了《程子四箴》,十余天之后,张璁等又题请世宗将《心箴》、《程子四箴》及之前所著《敬一箴》刻石,在翰林院及各府州县学设亭树立:

嘉靖六年十二月初三日,臣杨一清、臣谢迁、臣张璁、臣翟銮谨题皇上所注范氏《心箴》及程颐《视听言动四箴》,已刻石,乞敕工部于翰林院后堂空地盖亭竖立,以垂永久,仍敕礼部通行两京国子监,并南北直隶十三省提学官,摹刻于府州县学,使天下人士服膺圣训,有所兴起,荷蒙采纳,但亭宜有名。伏乞圣明敕定颁示内外一体遵行,臣又仰思皇上前所著《敬一箴》,发明心学,甚为亲切,宜与前五箴并传,合令工部将《敬一箴》重刻一通,设于亭中,五箴并节奏圣谕共六道,分列左右以成一代之制。其风化良有裨益。谨题请旨。

嘉靖七年二月二十二日

奉敕旨卿等所言都依拟行,名与做“敬一”,礼工二部知道。

(二)《心箴》刻石的深意

从表面看,此次对世宗注《心箴》的刻石,无非是顾鼎臣引发,张璁促成的谄媚事件。然而,从顾鼎臣进讲,到刻石建亭,仅仅用去二十日,如此快的速度,其实并非世宗沽名钓誉,好大喜功,而是确有深意。

《心箴》为宋代大儒范浚所作,其全文采用四字句式,非常简短,但却因为受到朱熹的推崇,因在《孟子集注》中全文收入,使《心箴》广为流传,成为儒家经典。在明朝,《心箴》也成为讲筵的常选篇目,据明实录所载,至少有三位君王曾经听儒臣讲授过《心箴》。世宗因听讲《心箴》,深加爱尚,最终亲注刻石,究竟是什么让他有如此的感叹?而刻石于翰林院并天下学府,《心箴》的价值又何在呢?

对比三位君王及进讲官对《心箴》的不同解读,将有助于进一步之分析。早在太祖朱元璋时,文渊阁大学士朱善就曾讲过《心箴》,进讲完毕,太祖感叹人要常持道心,才能不被外界的纷繁事物所困扰,其原话为:

人心,道心有倚伏之几。盖仁爱之心生,则忮害之心息;正直之心存,则邪诐之心消;羞恶之心形,则贪鄙之心绝;忠慤之心萌,则巧伪之心伏。故人常持此心,不为情欲所蔽,则至公无私,自无物我之累耳。

在世宗之后,大学士申时行也曾向神宗进讲《心箴》,同样也强调了人需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修养,他是这样阐释的:

愿顾于庭户,省心斋箴,道心惟微,人心惟危,讵云三省,厥有万几。既省其几,又省其康,休咎省岁,率作省成。是犹省事,未若省心,人惟此心,易佚难伏,辨之在早,慎之在独。内省不疚,闇然而章,其究千里,其端毫芒。防於未萌,察于方朕,克艰厥后,克念乃圣。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若终日言,退省其私。无有作好,无有作恶,若虞机张,往省于度。听讲则肃,视朝则严,相在尔室,不遐有愆。无有师保,如承宾祭,此心何如,操之弗替。

可以看出,朱善与申时行都是通过人心乃道心之依托,人需要时刻省视其心,毋使堕落的角度出发,讲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而世宗的角度则明显不同,他对顾鼎臣的讲解进行发挥,注为:

宋儒范氏浚作《心箴》,说道茫茫然天地广大,无有界限。而人居其中,便似太仓中一粒粟米。天地这般大,人身这般小,人与天地参为三才者,非以形体而言,惟其心耳。盖心为一身之主,吾心克正,则百体四肢,莫不听其使令。若心有一毫不正,则被声色所移,物欲所攻,便动与理反,岂不于人道违哉?故范氏之作箴,虽是常言,西山真氏特录于大学衍义之中,以献时君。宋君虽未能体察,而为后世告,其致意也深,其用功也至。是予所嘉慕,而味念之箴之作,本于范氏,非真西山发扬,其孰能之哉?呜呼念哉。

在其中,世宗强调了心为一身之主的地位,认为心只要端正而坚定,则能号令百体四肢。而假使心若有一丝游移,则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从而导致做出有违人道的事情。结合当时的实际,世宗正因为“议大礼”而受到来自朝臣,特别是翰林院的巨大压力,不能不有所犹豫怀疑,而此时顾鼎臣讲述的《心箴》,恰好在这些方面给予世宗以共鸣,进而让世宗有了较强大的理论支持,坚定了其信心。

而世宗在将张璁所上《四箴》注释完毕,请张璁“藻润停当”时的告谕则说明世宗的想法已经固定下来:

卿前日所录来程氏《四箴》,昨勉强解注。复思之,程氏见道分明,慎敬如此,以教后人,其功至矣。但于濮议之中,未免倒置,力争邪说,诬君夺子,故朕又述数语于末云。

看到世宗的告谕,张璁显然明白世宗之所指,于是上疏鼓励世宗以天心为己心,不必在意外界的困扰:

汉董仲舒有言,人君所为必求其端于天,今极阳生宝,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也。在《易》之卦为《复》,曰复见天地之心,自非圣人心学得之天,其能体悉发明如此。

而后,张璁请世宗将《心箴》刻石立于翰林院,其所指代的含义更加表露无遗。

(三)既成事实后的表态

顾鼎臣也没有料到,这一次《心箴》的进讲,竟然能引发如此大的声势。尽管没有直接资料表明,顾鼎臣是世宗的“大礼仪”的支持派或反对派。但从顾鼎臣对待“大礼议”的态度来看,他不希望世宗过分关注此事,而希望其能打破个人的偏执,从大局考虑。因此,也可以预料,世宗对《心箴》进行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文意引发,至于顾鼎臣的讲解,倒在其次。

但既然事已如此,本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原则,顾鼎臣仍表示了对世宗的大力支持。在张璁请将刻石立于翰林院之时,朝廷的大臣出于明哲保身的考虑,大部分都显示出蛇鼠两端的态度,推诿延迟,不愿参与到此事之中。对此,顾鼎臣在之后的上言中,希望世宗能以命令的形式推动此事进展,他说:

古帝王授受不越乎精一执中之旨,三代以还,时君世主,未有知者。皇上以生知至圣,而缉熙敏学,万几之暇,制敬一箴及注心箴视听言动四箴,亲洒宸翰,勒诸贞珉,建亭翰林院,臣愚谓儒臣宜骋雄辞、纪钜典,咸谓事体重大,谦让未遑。幸皇上谕之使言,以昭示无极。上命内阁首臣撰文立石。

三、《洪范》:辨明君臣之道的努力

从嘉靖六年(1527)进讲《心箴》开始,至嘉靖十五年(1536),顾鼎臣升为太子太保,这段时间,他一直担任着经筵讲官的任务,在其中,他向世宗进讲了包括《尚书?洪范》、《中庸首章》、《尚书?无逸》等儒家经典。

《洪范讲章》实际上也是现存顾鼎臣最早的经筵讲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顾鼎臣努力帮助世宗在纷乱的朝政中,寻找出一条“君君臣臣”的准则。

(一)中正:为君之道

在顾鼎臣看来,作为一个君王,最基本的标准便是“大中至正”,这便是帝王所要建的“极”。从人君的地位上看,本身就应该是“中天下而立,为四方所取正”,如同“天之北枢,在中央最高处,日月星辰四面旋绕,归向之”,所以必须要在自身的道德上做到中正。如果做到这一点,君王自身及其所管辖的人民,都将获福。即:

君能建极则五福咸萃于身,若有以收而敛之,是即诗之所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者也。然不但获福于己,又推之以敷锡于庶民。盖庶民皆感发兴起于维皇之极,则保佑自天五福之来,寔吾君之所赐也。

“大中至正”不仅是道德目标,同时也是君王行事的依据,刑威、智术都有不尽之处,但如果各种法度、政策建立在中正之上,那么“天下庶民,皆守法奉公,不立淫邪之党,在位之人皆同寅协公,不以私相比附为德”之类刑威、智术所不能获得的局面将会出现,天下臣民也将“皆兴起于善,而不敢为恶”。

因此,对一个君主来说,“大中至正”是不得不修养的道德和运用的方式,惟其如此,才能使自己的心既义且仁,而“此心之义,推之可以正百官。此心之仁,廓之可以育万民而治天下,犹运之掌矣。”

有了“大中至正”的行事准则,人君还要注重法度的制定。顾鼎臣十分强调法度的重要,他认为:

古先圣王所以足民之食,阜民之财,安民之居,与夫格神人,和上下,治内外,使善者劝而恶者戒,近者说而远者来,莫不有纲纪法度之施为焉。

法度的制定要求帝王“声为律,身为度,体天德,尽人伦,行王道,树立个标准,以为天下臣民法则”,同时,法度又“贵乎严”,若执法不严,则不能达到制定的目的。

(二)分:为臣之道

在强调为君之道的同时,顾鼎臣也用了较大的篇幅论述为臣之道。按照顾鼎臣的认为,为臣之道重在一个“分”上。人臣要按照自己所处的“臣”的地位思考行事,不能过分,否则就是僭越,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他说:

为人臣者不守其当然之分,作威作福以穷大君生杀予夺之柄,玉食以享大君珎奇贵重之奉,则为大夫者必害于而家不能有其家矣!为诸侯者必凶于而国不能有其国矣!凡在位之人,固将反侧颇僻,而不安其分,虽庶民之微,亦必陵僭差忒,而不守其常矣!盖诸侯僭天子,则大夫僭诸侯,士庶人僭大夫,上行下效,势所必至,无足怪者。

人臣所要遵守的这个“分”,在于“遵王之道”,辅助君主,帮助君主完成所规划的治国之路,而不因为其心中的好恶而有所偏私,有违王道:

君有道以率天下,须要循之而弗违。人若偏倚而行私,比周以为党,便狭隘不广远,险阻不坦夷,王道岂容有此。人若倍其常道,逆其正理,便颇僻不端方,雅曲不洞达,王道岂容有此。

顾鼎臣对臣道的重视,特别是对“分”的强调,颇为耐人寻味,事实上,世宗是没有机会践行为臣之道的,而结合当时的现实,可以看出顾鼎臣对朝臣未尝没有批评。

另一方面,顾鼎臣也希望借讲述为臣之道,使世宗了解君臣之分,为此他还借用了一个医学典故:“故医经云,天明则日月不明,此虽以喻人身造化,而人君为治之要,不越乎此也。”而他借解经之口,发出“他虽有权力,皆吾之臣子,勿以其可畏而姑息之”的劝解,也有明显似有所指。

四、《中庸》:经典时代性解读的典范

尽管经筵中的发挥具有如此大的风险,但顾鼎臣却不愿照本宣科的解读。在他看来,一个好的经筵讲官应该引导帝王入正道。在《中庸》进讲之时,顾鼎臣终于将对时代的批评和对帝王的期待,统一于程朱经典之讲义中。

《中庸首章讲义》依次由字词训诂、大意疏通、义理阐释三方面组成。

(一)传承经典的训诂释义

(第一部队)分主要是字词的训诂:

命犹令,率是循,修,品节之也。理畀于有生之初而具于心曰性,理行于事而为人物所共繇,曰道。圣人因人物所当行而裁制之,以垂训作则,曰教。须臾是少顷。戒慎、恐惧是敬畏不敢放肆骄惰的意思。隐,暗处。微,细事。独者,人所不知而已,独知之地也。致是推而极之,位者,安其所,育者,遂其生也。

上文的顾鼎臣对于《中庸》字句的疏通,可以看出,顾鼎臣在对“命”、“率”、“修”、“隐”、“微”、“独”、“致”、“位”、“育”等字词的解释上,依循《中庸章句》,中规中矩讲述,与朱熹别无二致。在对于“性”、“道”、“教”三字,则对《中庸章句》的解释稍作精简,减少了哲学思辨的色彩,使之更加明白易读。同时,基于世宗年龄较小,理解力尚弱的原因,将古语“须臾”,解释为当时的口语“少顷”,而将较文言的“戒慎、恐惧”用随文释义的方式解释成“敬畏,不敢放肆骄惰”,更便于世宗理解经典字面上的含义。

而后,顾鼎臣对《中庸》首章大意进行疏通,与《章句》相比,尽管形式稍有变动,但仍是在其基础上,将《章句》的释义,征引其他经典释义结合起来,并贯以当时的口语,使之更加通俗,容易读懂。如对前两句的通讲中,他说:

子思之意,说道天以阴阳五行之气化生万物,而健顺五常之德,亦随以赋焉。古今圣愚均禀而弗违,如命令一般,是之谓性。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而于日用事物之间,各行其所当行,是之谓道。圣人继天立极,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后世,是之谓教。夫是道也,乃性之德,具于心而行诸应事接物之间,非自外至。故虽须臾之顷不可得而暂离也。若使可离于须臾,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繇教入道之君子,戒慎于目所不及睹,恐惧乎耳所不及闻,不待闻见而后敬畏,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

在此段中,除了“古今圣愚均禀而弗违,如命令一般”征引了《孟子章句》中“孟子知之,故但告之如此,以明古今圣愚本同一性”;“继天立极”征引《大学章句序》中“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的解释以外,其他释义仍本于《中庸章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此不再赘述。

在《中庸首章讲义》第二部分,顾鼎臣对于《中庸》进行了大意疏通。对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释为:

子思之意,说道天以阴阳五行之气化生万物,而健顺五常之德,亦随以赋焉。古今圣愚均禀而弗违,如命令一般,是之谓性。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而于日用事物之间,各行其所当行,是之谓道。圣人继天立极,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后世,是之谓教。

在《中庸章句》的基础上,顾鼎臣又增加了“古今圣愚均禀而弗违,如命令一般”概念,此出自“孟子知之,故但告之如此,以明古今圣愚本同一性”,可知,顾鼎臣对于《中庸》的阐释仍没有跳出朱熹《四书章句》范畴。

而对于第二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顾鼎臣释为:

夫是道也,乃性之德,具于心而行诸应事接物之间,非自外至。故虽须臾之顷不可得而暂离也。若使可离于须臾,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繇教入道之君子,戒慎于目所不及睹,恐惧乎耳所不及闻,不待闻见而后敬畏,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然幽暗得肆之中,似乎隐矣。乃大著见而不可掩,事几方萌之始,似乎隐矣。乃甚明显而不可匿,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隐微独知之地,尤加谨焉。

《中庸章句》中释为:

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

其中,顾鼎臣沿用了“道乃性之德而具于心”、“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等概念,加上了“行诸应事接物之间,非自外至”、“然幽暗得肆之中,似乎隐矣。乃大著见而不可掩,事几方萌之始,似乎隐矣。”等进一步的阐释,使之语义更加通俗明白,更加符合当时世宗的理解力。

同类推荐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热门推荐
  • 霸汉第二卷

    霸汉第二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高考零分作文精选大全

    高考零分作文精选大全

    从这些年流传出的零分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愤世嫉俗型。此类作文切合题意,但是思想消极、偏激。它常常以激烈的言辞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不满。二是玩世不恭、恶搞型。这些作者才华横溢,但却违背了出题人的意愿,它常常以调侃社会、调侃高考为乐,本着娱乐至上的大无畏精神将“严肃”的高考活动戏弄一番。三是挑战高考型。四是严重跑题型。此类作文文采飞扬,言辞犀利,但却严重地跑题。无论是以上四类中哪一种类型的零分作文,都普遍反映出现在的学生因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产生的逃避态度和抵触情绪,并致使他们不能从容应战。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考制度的不完善。
  • 莽荒第一神

    莽荒第一神

    本文结合修真、洪荒、山海经、西游记等四大元素进行创作,有修真的绚,有洪荒的强,山海经的怪,西游记的回忆。胸中之书酝多年,此朝方才写成文。不求富贵功名,只为做完一梦。
  • 异大陆奸商

    异大陆奸商

    很意外的成为穿越人选!那么他将经历些什么那!异大陆奇异的生活,变态的魔兽和人类!
  • 狂阎少主的万有引力

    狂阎少主的万有引力

    【此文现属于5折VIP】血腥世界的恐怖,黑暗笼罩的人生,背叛的痛苦,是他的人生。高高在上,不可触摸,是他的世界,而不是她。她是平凡的小女子,渴望得到的只是一份心的平静。无意之间的相遇,交缠的世界。被神背弃的两个人,到底是他的骄傲和阴冷恋上了她的温柔和平凡还是她的平凡和温柔得到了信赖。喋血的温柔,到底心是谁的归属?*他对她说,“女人就像钱一样的肮脏,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择手段。”她对他说,“男人就像地狱的恶魔,从来只为自己着想,不顾别人的想法。”他对她说,“你不要爱上我,因为爱上我的女人都会死的很惨。”她对他说,“我的世界没有爱,只有死亡。”******************同类文文推荐:叶子的味道:《诱惑小阿姨》:转身:《变身灰姑娘》:静海深蓝:《诱惑总裁之叛情》:芸莎:《掠情酷总裁》:焰夜:《捡个杀手当情人》:
  • 是妃之地:王爷,慎入!

    是妃之地:王爷,慎入!

    ◇◆◇传闻,他睚眦必报,左手翻云、右手覆雨;传闻,他一抹柔肠,独独只对那个曾是宫女出身的女子。*她本是现代的一名杀手,一朝穿越,成了亡国的公主。他抓住她的皓腕,邪魅一笑:“割腕?你割得太没创意了,本王教教你,像你这种人理应哪般割?”手起、刀落。*他有仇深万丈,使出天下最卑劣的手段,只为了提醒她前世的记忆。她有万般委屈,用尽世上最伤最痛最苦的方法,不过只想告诉他自己是缕异世孤魂。*“本王食了雄蛊,你食了雌蛊,这辈子,你能逃出的安全距离是一千丈,超过一千的一分一毫,你都会生不如死!”再次相见,她站在亡国的城楼上,一身霓裳、铿锵起舞,气度高洁,绝艳倾城。他一身戎装,脚尖点地,飞身跃出,踩着万千士兵的头盔,翩然落在她的身后,“怎么是你?”女子回头,巧笑倩兮:“只要心中无蛊!身子吃蛊,又有何惧?”
  • 智力比拼

    智力比拼

    经典智力大比拼,看看你的智商如何,没个简短的问答里都藏有大智慧,快来开启你的智慧之门吧!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道狂歌

    天道狂歌

    天道漫漫,浮沉人生,命如草芥。谁比谁更懂得天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奋斗不休。一将功成万骨枯!传奇般的大陆,迷一般的国界;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大陆,生命只不过是蝼蚁般的低贱。千年不息的反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物竞天择,强者为尊。只有绝对的强者才能铭刻在历史年轮之上。一个帝国在开始走向属于它的最终归宿,老迈的它已经不堪历史车轮的碾压,发出了最后时刻无力的嚎叫。最终的它依然只能认命。这就是天道!新的统治者正在通过奋斗走向属于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