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400000011

第11章 顾鼎臣与江南赋役改革(1)

第一节 江南赋役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江南重赋问题

(一)江南重赋由来已久

江南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商业繁荣,人民富裕,向来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至明代,国家税收对其地区的仰重,更到了惊人的程度,苏松常镇地区作为江南财富的中心,重赋在所难免。

有关明代苏松地区重赋的问题,早已得到包括时人在内的大部分共识。如历任景帝、英宗、宪宗、孝宗四朝的明朝名臣丘濬在其《大学衍义补》中说:

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

张居正的同僚赵用贤,在对苏松地区赋税情况进行考证之后,也说:

臣考天下财赋,东南居其半。江南财赋为天下剧,详其利害,别其标本,大概在于此疏中矣。而嘉、湖、杭、苏、松、常此六府者,又居东南之六分;它舟车诸费又六倍之,是东南固天下财赋之源也。

同时,有说法认为,张士诚据吴时骄奢无度,加之战争的耗费,使得其不断加征赋税。其时,苏州府的税粮就曾达到一百万石。而明太祖朱元璋围困九余月才破苏州城,破城后,太祖愤慨于吴人对张士诚的归附与支持,于是定下重税,以责罚他们。

这种说法广泛存在于各种正史与时论中,《明史》载:

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

“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曾在《野记》中也写到:

太祖愤其城久不下,恶民之附寇,且受困于富室而更为死守,因令取诸豪族租佃簿历付有司,俾如其数为定税,故苏赋特重,盖惩一时之弊,后且将平之也。

尽管将苏松地区重赋归罪于太祖迁怒一说多为现代学者所质疑,但其所表现出一个事实:苏松地区繁重的赋税一直以来都呈上升趋势,即使在较轻的明初,即已经达到了一个巨大的数额。故而明代昆山人叶盛在《水东日记》中说:“苏在元,粮三十六万,张氏(张士诚)百万,今二百七十余万矣。”另外,籍没豪族富民田为官田应该也属事实,在下文将详细阐述。在苏松地区的赋税上,又“大抵苏最重,松、嘉、湖次之,常、杭又次之”,根据梁方仲的统计数据,即使在洪武时期,苏州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1.1%,而所纳税粮就占全国税粮的9.5%;按照每亩纳税粮数额来计算,苏州每亩田所缴纳的赋税是全国平均数的8.54倍,清代学者沈彤不无感叹地说:“苏州之田约居天下八十八分之一弱,而赋约居天下十分之一弱也。十分之一弱即八十八分之八强。”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也引丘濬的话说:

苏州一府七县,其垦田九万六千五百六顷,居天下八百四十九万六千余顷田数之中。而出二百八十万九千石税粮,于天下二千九百四十余万石岁额之内。其科征之重,民力之竭,可知也已。

(二)官田与民田

重赋问题,虽然是整个江南地区的赋税表现,但并不是每一亩田地都要缴纳非常高额的赋税。江南田赋的征收,又要分官田和民田两种情况。关于这两种情况,《明史》有这样的说明:

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余为民田。

官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不能买卖,只能由国家租给农民耕种,并收取一定数额的地租。尽管官田的种类繁多,但江南官田的来源大体主要有两种,即前代遗留和明初籍没。后者即如上节曾提到太祖籍没苏州富豪田土,苏州官田如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引《松江府志》说:“国初,有因兵燹后遗下土田无主者,有籍没张士诚者,有籍没土豪虐民得罪者,此之谓官田。”

民田,则是私人通过继承、垦荒等形式占有的土地,所有权属于个人,可以买卖,要按时向政府缴纳田赋。

官田与民田虽一字之差,但其租税差额悬殊是巨大的。尽管明代曾有明确规定官田和民田的税收比重,却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实施。实际上,明初民田每亩大概收税三五升,土质差的下田甚至不足一升,而官田则会达到四五斗至一石,甚至有二三石。可以说,官田的赋税是民田的十几倍,甚至是百倍。在土地以官田占大多数的苏州地区,赋税主要是由官田承担。故《明史》载:“时苏州一府,秋粮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余石,自民粮十五万石外,皆官田粮。”至顾鼎臣时期,情况依然如此,主持江南改革的欧阳铎就曾亲眼目睹过高的官田租税,他说:

民田每亩正米五升,官田重者每亩正米五斗,是官田一抵民田十。而又从粮起耗,每升一合,则官田一抵民田十一矣。就使东乡田瘠亦不应若是,其悬绝者而不令作区处。

同时,对民众来说,官田税虽重,但是在租种后缴纳,且容易租到。而赋轻的民田则卖价高,是一般农民所不能承担得起的。因此,贫苦的农民只能租种官田,一遇收成稍减,即变得更加穷困。嘉靖时刑科给事中徐俊民曾描述过这种现象:

夫民田之价十倍官田。穷民既不能置,而官田粮重,每病取盈。

(三)耗米

农民的负担除了赋税之外,还有一项不可忽视,即为耗米。最初江南的税粮是由粮长征收运往南京,永乐迁都北京后,由于路途遥远,采用了民粮军运,由军船代收粮户的税粮运输,而粮户则需要支付运费和耗损,称为“耗米”。耗米最初根据运送的远近决定,“远者不过六斗,近者至二斗五升”,宣德五年(1430),曾有规定耗米“每石不过加一、加二、加三,多者坐赃论罪”,尽管如此,已经给人民加重了负担,诚如嘉靖时霍韬曰:

苏州赋额之定于初,因贼虏张士诚之旧,固已过重矣。后以漕运之费正粮一石复加耗五斗,是重中又加重也。乃于交纳细粮,复需二石或二石八斗,乃纳一石,是加重之中,又倍加重也。故凡粮长之私取夫民也不知几倍,小民所以益困也。

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在宣德周忱改革前,大户是不缴纳耗米的,周忱谓“大户及巾靴游谈之士,皆不肯纳粮,纵纳亦非白粮,且无加耗,不肯远运”。他们的消耗,只好从小户平民身上找补,进一步加重了平民的负担。另外,霍韬所说私取的问题更是耗米的弊端,由于数量无法统一规定,就给贪官污吏以可乘之机,纷纷往上抬高。耗米实际缴纳之数,早就超过了规定,甚至有超过正米征收的情况出现。时人陈士元曾谓“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如弘治、正德时松江人顾清家有田四十四亩,山地十六亩,总共应该缴纳正粮一石六斗二升,但加耗甚至达到了十二石九斗,因此他说:“是正税一石,而征八石有奇,从古及今,未闻有此制也。”顾清为弘治六年成进士,授庶吉士编修,并曾为侍读。官员家庭尚且有如此的赋税,更遑论贫民。

(四)租税逋欠

由于各种沉重而不均衡的赋税政策,已经大大超出了人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人民往往饿着肚子也不能缴纳足额,因此,尽管朝廷频频为江南减负,并派出官员催征,但逋赋现象还是广泛存在。以苏州府为例,从考成严格的洪武初期就开始拖欠税粮,自后拖欠的数额更加巨大,顾炎武曾描述过这种现象:

愚历观往古,自有田税以来,未有若是之重者也!以农夫蚕妇冻而织、馁而耕,供税不足,则卖儿鬻女;又不足,然后不得已而逃,以至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向蒙恩赦,自永乐十三年至十九年,七年之间所免税粮不下数百万石;永乐二十年至宣德三年,又复七年,拖欠、拆收、轻赍,亦不下数百万石。折收之后,两奉诏书敕谕,自宣德七年以前,拖欠粮草、盐粮、屯种子粒、税丝、门摊、课钞,悉皆停征。

可以看出,短短的十几年间,拖欠的税粮已经超过数百万石,面对此种情况,朝廷也往往无计可施,只好宣布将拖欠的税粮减免。最终只好是地方“徒有重税之名,殊无征税之实”,朝廷“空负取盈之名,而终无取盈之实”。

不仅如此,大量拖欠还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由于去年尚未缴完,又该缴纳今年的税,新旧税款往往会混为一谈,长此以往,无论纳粮者还是征收者都无法准确知道该缴纳的数额,形成了“小民之膏血无存,则有司之智勇俱困,甚至挪垫以塞责一时,此盈而彼缺,旧补而新亏。在民之拖欠依然,在官之支收反混”的情况。而这种混乱,又给了各种贪官污吏浑水摸鱼的机会,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出,江南特别是苏松地区的重赋现象,是由各种复杂的原因造成的,重赋的主体主要是官田,而耗米更是不少于赋税主体的存在。对于贫户来说,因没有能力购买田产而不得不租种官田,而重赋和耗米则更加剧了其贫困加剧。同时,他们还是混乱税收政策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长此以往,贫者益贫。总之,江南的重赋使得地区发展受到阻碍,人民困苦,朝廷也空背负了暴敛的罪名,实际上并未得到太多的好处,反而破坏了赋税政策,并提供了各种贪腐适宜的生长条件,滋生了各种舞弊现象。无论对朝廷还是对地方,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江南的重赋引起了各时期官员的重视,在明代顾鼎臣之前,就已经有了不少有关江南赋税改革的举措。

二、嘉靖前江南赋税改革

由于江南赋税对于全国的重要性,明政府对江南地区的赋税问题十分关注。一方面,要保证江南税收的正常收取,另一方面,又要兼顾江南百姓的压力,不使其因重赋而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有明一代,在江南地区进行了多次赋税改革,由于本书主要研究对象为顾鼎臣,所以仅提出两项改革进行分析:

(一)周忱赋役改革

宣德五年(1430)周忱的改革,可以说是在嘉靖之前,江南地区赋役制度改革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项,其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米法

平米法主要针对的是耗米无法统一定额、并主要由平民承担的弊端。宣德八年(1430),周忱推行《加耗折征例》,规定户无论大小,田无论官民,均得加耗,方式为论粮加耗。或者“每秋粮一石加耗六斗七升”,或者正粮“每石征平米一石七斗”,多者“至一石九斗”。

相对于之前的大户不缴纳耗米的情况来说,平米法使得小户不再承担大户的耗米,相对拉平了官田民田之间的差距,在不影响国家税收的情况下,对租税苛重的官田,有所减轻。在当时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此,赵用贤评论道:

知官田系国初抄没,其税至重,民力不能办。民田起科止于五升甚轻,又其时大户恃强不出加耗,偏累小户。故将民田每亩例加耗米一斗有奇,以通融官田之亏欠。

推行了平米法后,国家税收甚至一度有大幅度增加:于是苏州一府,增粮一百余万石。通杭嘉湖苏松常镇,共增粮四百余万石。

但平米法推行的基础仍是现有的赋税量,上文说过,官田本身较之民田的赋税要高数十倍,其征粮的数额本身就很大,在此基础上论粮加耗,租种官田者本身的负担并没有降低太多。从国家税收有大幅度增加就可以看出,平米法只是增加了大户纳粮的数额,并没有过多地削减平民的粮租,因此大户及朝中反对者以多征和滥用耗米的说法来攻击周忱。

2.济农仓

由于周忱对当时混乱的税收和漕运政策做了改革,使之能行之有效的管理。这样,每年的税粮能正常缴纳,还能有所节余,周忱将节余部分统一起来,建立“济农仓”。“济农仓”有效弥补了里甲支费的不足,减轻了农民的各种杂税负担,赵用贤同样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有余则入济农仓以备赈济,谓之余米。遇农民缺食,及运夫遭风被盗,修岸导河不等口粮,凡官府织造供应军需之类,均繇里甲杂派等费,皆取足于此。又属郡有荒歉,亦拨余米以补不足。盖其时粮虽加于民,而其补助余积之利,悉归于民。民自征赋一石五斗之外,漠然不见他役之及。官府亦无科索之扰,故甚便之。其后户部以济农余米失于稽考,奏遣曹属尽括而归之官,于是征输杂然,逋负始积矣。

3.折色

为进一步达到赋税均平,减轻粮长负担,周忱还规定,在征收田赋时,“七斗至四斗则纳金花、官布,轻赍折色;二斗、一斗则纳白粮、糙米,重等本色。因田则轻重而为之损益”。税粮折银价格固定,且往往低于市场价格,所以使缴纳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又由于缴纳高田赋的,都为官田的租种者,此做法,进一步使官田民田的差额缩小。

(二)朱瑄改革

弘治八年(1488),巡抚朱瑄在松江府华亭、上海实行“分乡论田加耗”,其主要内容是在正米的基础上,区分以不同的地区,来进行耗米的征收,比如在华亭县的加耗原则为:东乡每亩加耗一升,中乡斗三升,西乡斗五升。随后,又将是否沿海纳入考虑范围,规定:华亭县东乡每加耗斗一升,中乡斗三升,西乡斗五升。后中乡亩加斗四升,西乡加斗五升。东乡又分沿海不沿海,沿海亩加一斗,不沿海加斗一升。

上文说过,周忱平米法仍基于官田与民田的差异,对大户的限制重,对平民的优惠少,况其规定无论是论粮加耗还是论土地数量加耗,对贫瘠土地的租种或所有者来说,是雪上加霜的打击。而朱瑄的做法则不再着眼于官民田差异,而是将土地的肥沃贫瘠作为征收多寡的标准,这样,租种贫瘠土地的贫困者的赋税数额将有所减轻,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者的生活压力。

然而朱瑄的做法,则失在过于简单,因为土地的肥瘠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对地形复杂的江南地区来说,更是无法一概而论。仅在两个县执行,就已显得困难重重,更无法在大范围内推广。同时,朱瑄淡化官民田差异的做法,显然也得不到朝廷自上而下的支持,因此,朱瑄的改革,很快就以失败告终。

朱瑄的改革,本来是江南赋役改革中的一个小插曲,本书将其特地提出说明,是因为朱瑄与顾鼎臣有着特殊的关系。事实上,朱瑄是顾鼎臣夫人朱氏的父亲,即顾鼎臣的岳丈。朱瑄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他对于土地实际情况的关注显然影响到顾鼎臣,在之后顾鼎臣关注的改革中,贫瘠土地也能享受到赋税的减轻,这不能不说受朱瑄的影响。

三、嘉靖间官员对江南赋税积弊的认识

江南地区繁重不均的复杂赋税情况,加之明王朝管理的混乱,监管不力等情况,江南地方豪强狡吏得以上下其手,利用政策的漏洞,不断倾轧贫民,为自己牟利。而江南农民的贫苦生活,也不断得到众多朝廷官员的关注。在顾鼎臣之前,就有许多官员就江南赋税积弊提出自己的担忧,顾鼎臣则对此更加深有体会。

同类推荐
  •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中外名人传记:安徒生(1805-1875·青少版)》内容简介:安徒生认为:他自己的一生堪称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入入胜。他永远怀着对远方的渴望,有着一颗永不停歇的驿动的心。他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踏歌人生。贫穷和孤独,繁华和绚丽.痛苦与泪水,收获与喜悦,误解与抛弃,接纳与回归,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一一品尝。他留下的每一串脚印,他走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值得人们久久回味。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他耀眼的光芒,时刻照亮前行的人们。他留下的不仅是童话,更是他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留下了闯劲,留下了勇敢,留下了毅力。他百折不回的坚毅脚步声,仍然在世界各地响起。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热门推荐
  • 他亦有爱

    他亦有爱

    当年,简莫璃十八岁的时候,为父还债,她成了礼物。作为礼物,她成了恶魔的猎物,只有任他宰割。他既邪恶又冷血无情,明明不喜欢她,却又……可就是这样一个魔鬼,却忽然有一天对她说:他爱她?简莫璃听后却止不住的笑了,只是轻轻的问:“所以呢?”“所以呢?”男人习惯的挑眉,俊美的脸上却荡起了霸道的笑:“所以你简莫璃唯一的男人必须只能是我,而你也只能是我的女人!”
  • 傻王追妻:神偷废柴妃

    傻王追妻:神偷废柴妃

    顶级神偷穿越成为代嫁他国的礼物,而且还是送给一个傻子。胆小?废物?笑话,本小姐可是顶级神偷外加修玄天才,左牵契约神兽,右带随身空间,敛财练术,霸道非常,欺她之人生不如死,生活欢乐好不快活。可是……面前这个张着大眼睛躺在床上的男人是肿么回事?傻王“娘子,我冷。”N年后……某女看着自己鼓起的肚子悲催怒吼:混蛋!这是一只神偷母老虎被一只绵羊反扑的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算尽仙缘

    算尽仙缘

    少年道士“魔隐命”,机缘之下入灵门。被放养,遇狐妖,强抗天道命劫。踩天才,借法宝,笑傲修炼群雄。能装疯,会卖傻,更懂忽悠骗仙人。天机之术窥天道,借机缘,断人生死,抢法宝。什么“魔隐命”?十五岁天道不容,天雷斩杀。什么天才?在本道士面前都是浮云。什么上坑货?看到貌美女修,不管是敌是友,哭着喊着求带走。什么天机之术?算人命理,断生死,求得仙缘,踏大道。这是一个道士的故事,这是一愈来愈残酷的修炼世界,且看小道士如何不断突破,踏血前行,俯视苍生,打开陈封已久的仙道之门……
  •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 妈咪情人(全本)

    妈咪情人(全本)

    天啊,离奇的一夜,孕育了两颗种子,为日后又一段爱埋下了炸雷。江若非和江小雨,一对离奇的母女,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几个酷酷多金男。爱,被爱,千百年来被多少人描来写去,本文也难免俗套,到底是灰姑娘和王子是一对儿呢?还是注定门当户对才是正确的呢?看看女主笔下那些帅哥美女是怎么抉择自己的爱情吧。新坑也开始填了,喜欢小白文的同学,别忘记了收哦。http://m.pgsk.com/a/106948/喜欢的tx可以加群:60595721霉运还是霉运为何倒霉的总是汤家二女小洛原本可以嫁入豪门享受一世荣华的儿沦落陪酒女好歹熬得云开见月明了却不想再次被逼成为契约情妇为了老爸老妈老姐她都可以忍了。是可忍熟不可忍居然小算盘打到她肚子里的宝宝头上这世道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天理大冰块受死吧小洛我现在可以是有人撑腰三岁的宝宝小迷糊给我上哇谁敢欺负我妈咪哼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碎裂天宇

    碎裂天宇

    浩劫降临,人心惶恐,神秘上天即将降临而下,出手灭亡放逐之地之人,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在这大劫降临之时,一位从禁区末日峡谷之中走出的神秘少年开始了他踏上巅峰的路途!横扫四域!战龙谷!灭亡灵!踏碎天空!联合精灵!混乱一统!手握天下,征战上天,成就不朽传奇!
  • 重生复仇:盛世毒庶女

    重生复仇:盛世毒庶女

    前世,她全心全意的付出,却换来了夫君的无情折磨跟嫡亲妹妹的背叛拔舌,断指,都不及他亲自下旨赐死她亲生孩儿来的痛不欲生五马分尸,是她最终的结局……满心的怨愤,化为恶魂,重生归来嫡母恶毒,施计送你上黄泉嫡妹伪善,毁你清白,断你锦绣前程庶妹阴险,让你过的生不如死既然你们不给我活路,那就把你们一个一个都送进阴曹地府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