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400000011

第11章 顾鼎臣与江南赋役改革(1)

第一节 江南赋役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江南重赋问题

(一)江南重赋由来已久

江南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商业繁荣,人民富裕,向来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至明代,国家税收对其地区的仰重,更到了惊人的程度,苏松常镇地区作为江南财富的中心,重赋在所难免。

有关明代苏松地区重赋的问题,早已得到包括时人在内的大部分共识。如历任景帝、英宗、宪宗、孝宗四朝的明朝名臣丘濬在其《大学衍义补》中说:

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

张居正的同僚赵用贤,在对苏松地区赋税情况进行考证之后,也说:

臣考天下财赋,东南居其半。江南财赋为天下剧,详其利害,别其标本,大概在于此疏中矣。而嘉、湖、杭、苏、松、常此六府者,又居东南之六分;它舟车诸费又六倍之,是东南固天下财赋之源也。

同时,有说法认为,张士诚据吴时骄奢无度,加之战争的耗费,使得其不断加征赋税。其时,苏州府的税粮就曾达到一百万石。而明太祖朱元璋围困九余月才破苏州城,破城后,太祖愤慨于吴人对张士诚的归附与支持,于是定下重税,以责罚他们。

这种说法广泛存在于各种正史与时论中,《明史》载:

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

“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曾在《野记》中也写到:

太祖愤其城久不下,恶民之附寇,且受困于富室而更为死守,因令取诸豪族租佃簿历付有司,俾如其数为定税,故苏赋特重,盖惩一时之弊,后且将平之也。

尽管将苏松地区重赋归罪于太祖迁怒一说多为现代学者所质疑,但其所表现出一个事实:苏松地区繁重的赋税一直以来都呈上升趋势,即使在较轻的明初,即已经达到了一个巨大的数额。故而明代昆山人叶盛在《水东日记》中说:“苏在元,粮三十六万,张氏(张士诚)百万,今二百七十余万矣。”另外,籍没豪族富民田为官田应该也属事实,在下文将详细阐述。在苏松地区的赋税上,又“大抵苏最重,松、嘉、湖次之,常、杭又次之”,根据梁方仲的统计数据,即使在洪武时期,苏州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1.1%,而所纳税粮就占全国税粮的9.5%;按照每亩纳税粮数额来计算,苏州每亩田所缴纳的赋税是全国平均数的8.54倍,清代学者沈彤不无感叹地说:“苏州之田约居天下八十八分之一弱,而赋约居天下十分之一弱也。十分之一弱即八十八分之八强。”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也引丘濬的话说:

苏州一府七县,其垦田九万六千五百六顷,居天下八百四十九万六千余顷田数之中。而出二百八十万九千石税粮,于天下二千九百四十余万石岁额之内。其科征之重,民力之竭,可知也已。

(二)官田与民田

重赋问题,虽然是整个江南地区的赋税表现,但并不是每一亩田地都要缴纳非常高额的赋税。江南田赋的征收,又要分官田和民田两种情况。关于这两种情况,《明史》有这样的说明:

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余为民田。

官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不能买卖,只能由国家租给农民耕种,并收取一定数额的地租。尽管官田的种类繁多,但江南官田的来源大体主要有两种,即前代遗留和明初籍没。后者即如上节曾提到太祖籍没苏州富豪田土,苏州官田如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引《松江府志》说:“国初,有因兵燹后遗下土田无主者,有籍没张士诚者,有籍没土豪虐民得罪者,此之谓官田。”

民田,则是私人通过继承、垦荒等形式占有的土地,所有权属于个人,可以买卖,要按时向政府缴纳田赋。

官田与民田虽一字之差,但其租税差额悬殊是巨大的。尽管明代曾有明确规定官田和民田的税收比重,却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实施。实际上,明初民田每亩大概收税三五升,土质差的下田甚至不足一升,而官田则会达到四五斗至一石,甚至有二三石。可以说,官田的赋税是民田的十几倍,甚至是百倍。在土地以官田占大多数的苏州地区,赋税主要是由官田承担。故《明史》载:“时苏州一府,秋粮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余石,自民粮十五万石外,皆官田粮。”至顾鼎臣时期,情况依然如此,主持江南改革的欧阳铎就曾亲眼目睹过高的官田租税,他说:

民田每亩正米五升,官田重者每亩正米五斗,是官田一抵民田十。而又从粮起耗,每升一合,则官田一抵民田十一矣。就使东乡田瘠亦不应若是,其悬绝者而不令作区处。

同时,对民众来说,官田税虽重,但是在租种后缴纳,且容易租到。而赋轻的民田则卖价高,是一般农民所不能承担得起的。因此,贫苦的农民只能租种官田,一遇收成稍减,即变得更加穷困。嘉靖时刑科给事中徐俊民曾描述过这种现象:

夫民田之价十倍官田。穷民既不能置,而官田粮重,每病取盈。

(三)耗米

农民的负担除了赋税之外,还有一项不可忽视,即为耗米。最初江南的税粮是由粮长征收运往南京,永乐迁都北京后,由于路途遥远,采用了民粮军运,由军船代收粮户的税粮运输,而粮户则需要支付运费和耗损,称为“耗米”。耗米最初根据运送的远近决定,“远者不过六斗,近者至二斗五升”,宣德五年(1430),曾有规定耗米“每石不过加一、加二、加三,多者坐赃论罪”,尽管如此,已经给人民加重了负担,诚如嘉靖时霍韬曰:

苏州赋额之定于初,因贼虏张士诚之旧,固已过重矣。后以漕运之费正粮一石复加耗五斗,是重中又加重也。乃于交纳细粮,复需二石或二石八斗,乃纳一石,是加重之中,又倍加重也。故凡粮长之私取夫民也不知几倍,小民所以益困也。

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在宣德周忱改革前,大户是不缴纳耗米的,周忱谓“大户及巾靴游谈之士,皆不肯纳粮,纵纳亦非白粮,且无加耗,不肯远运”。他们的消耗,只好从小户平民身上找补,进一步加重了平民的负担。另外,霍韬所说私取的问题更是耗米的弊端,由于数量无法统一规定,就给贪官污吏以可乘之机,纷纷往上抬高。耗米实际缴纳之数,早就超过了规定,甚至有超过正米征收的情况出现。时人陈士元曾谓“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如弘治、正德时松江人顾清家有田四十四亩,山地十六亩,总共应该缴纳正粮一石六斗二升,但加耗甚至达到了十二石九斗,因此他说:“是正税一石,而征八石有奇,从古及今,未闻有此制也。”顾清为弘治六年成进士,授庶吉士编修,并曾为侍读。官员家庭尚且有如此的赋税,更遑论贫民。

(四)租税逋欠

由于各种沉重而不均衡的赋税政策,已经大大超出了人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人民往往饿着肚子也不能缴纳足额,因此,尽管朝廷频频为江南减负,并派出官员催征,但逋赋现象还是广泛存在。以苏州府为例,从考成严格的洪武初期就开始拖欠税粮,自后拖欠的数额更加巨大,顾炎武曾描述过这种现象:

愚历观往古,自有田税以来,未有若是之重者也!以农夫蚕妇冻而织、馁而耕,供税不足,则卖儿鬻女;又不足,然后不得已而逃,以至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向蒙恩赦,自永乐十三年至十九年,七年之间所免税粮不下数百万石;永乐二十年至宣德三年,又复七年,拖欠、拆收、轻赍,亦不下数百万石。折收之后,两奉诏书敕谕,自宣德七年以前,拖欠粮草、盐粮、屯种子粒、税丝、门摊、课钞,悉皆停征。

可以看出,短短的十几年间,拖欠的税粮已经超过数百万石,面对此种情况,朝廷也往往无计可施,只好宣布将拖欠的税粮减免。最终只好是地方“徒有重税之名,殊无征税之实”,朝廷“空负取盈之名,而终无取盈之实”。

不仅如此,大量拖欠还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由于去年尚未缴完,又该缴纳今年的税,新旧税款往往会混为一谈,长此以往,无论纳粮者还是征收者都无法准确知道该缴纳的数额,形成了“小民之膏血无存,则有司之智勇俱困,甚至挪垫以塞责一时,此盈而彼缺,旧补而新亏。在民之拖欠依然,在官之支收反混”的情况。而这种混乱,又给了各种贪官污吏浑水摸鱼的机会,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出,江南特别是苏松地区的重赋现象,是由各种复杂的原因造成的,重赋的主体主要是官田,而耗米更是不少于赋税主体的存在。对于贫户来说,因没有能力购买田产而不得不租种官田,而重赋和耗米则更加剧了其贫困加剧。同时,他们还是混乱税收政策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长此以往,贫者益贫。总之,江南的重赋使得地区发展受到阻碍,人民困苦,朝廷也空背负了暴敛的罪名,实际上并未得到太多的好处,反而破坏了赋税政策,并提供了各种贪腐适宜的生长条件,滋生了各种舞弊现象。无论对朝廷还是对地方,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江南的重赋引起了各时期官员的重视,在明代顾鼎臣之前,就已经有了不少有关江南赋税改革的举措。

二、嘉靖前江南赋税改革

由于江南赋税对于全国的重要性,明政府对江南地区的赋税问题十分关注。一方面,要保证江南税收的正常收取,另一方面,又要兼顾江南百姓的压力,不使其因重赋而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有明一代,在江南地区进行了多次赋税改革,由于本书主要研究对象为顾鼎臣,所以仅提出两项改革进行分析:

(一)周忱赋役改革

宣德五年(1430)周忱的改革,可以说是在嘉靖之前,江南地区赋役制度改革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项,其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米法

平米法主要针对的是耗米无法统一定额、并主要由平民承担的弊端。宣德八年(1430),周忱推行《加耗折征例》,规定户无论大小,田无论官民,均得加耗,方式为论粮加耗。或者“每秋粮一石加耗六斗七升”,或者正粮“每石征平米一石七斗”,多者“至一石九斗”。

相对于之前的大户不缴纳耗米的情况来说,平米法使得小户不再承担大户的耗米,相对拉平了官田民田之间的差距,在不影响国家税收的情况下,对租税苛重的官田,有所减轻。在当时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此,赵用贤评论道:

知官田系国初抄没,其税至重,民力不能办。民田起科止于五升甚轻,又其时大户恃强不出加耗,偏累小户。故将民田每亩例加耗米一斗有奇,以通融官田之亏欠。

推行了平米法后,国家税收甚至一度有大幅度增加:于是苏州一府,增粮一百余万石。通杭嘉湖苏松常镇,共增粮四百余万石。

但平米法推行的基础仍是现有的赋税量,上文说过,官田本身较之民田的赋税要高数十倍,其征粮的数额本身就很大,在此基础上论粮加耗,租种官田者本身的负担并没有降低太多。从国家税收有大幅度增加就可以看出,平米法只是增加了大户纳粮的数额,并没有过多地削减平民的粮租,因此大户及朝中反对者以多征和滥用耗米的说法来攻击周忱。

2.济农仓

由于周忱对当时混乱的税收和漕运政策做了改革,使之能行之有效的管理。这样,每年的税粮能正常缴纳,还能有所节余,周忱将节余部分统一起来,建立“济农仓”。“济农仓”有效弥补了里甲支费的不足,减轻了农民的各种杂税负担,赵用贤同样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有余则入济农仓以备赈济,谓之余米。遇农民缺食,及运夫遭风被盗,修岸导河不等口粮,凡官府织造供应军需之类,均繇里甲杂派等费,皆取足于此。又属郡有荒歉,亦拨余米以补不足。盖其时粮虽加于民,而其补助余积之利,悉归于民。民自征赋一石五斗之外,漠然不见他役之及。官府亦无科索之扰,故甚便之。其后户部以济农余米失于稽考,奏遣曹属尽括而归之官,于是征输杂然,逋负始积矣。

3.折色

为进一步达到赋税均平,减轻粮长负担,周忱还规定,在征收田赋时,“七斗至四斗则纳金花、官布,轻赍折色;二斗、一斗则纳白粮、糙米,重等本色。因田则轻重而为之损益”。税粮折银价格固定,且往往低于市场价格,所以使缴纳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又由于缴纳高田赋的,都为官田的租种者,此做法,进一步使官田民田的差额缩小。

(二)朱瑄改革

弘治八年(1488),巡抚朱瑄在松江府华亭、上海实行“分乡论田加耗”,其主要内容是在正米的基础上,区分以不同的地区,来进行耗米的征收,比如在华亭县的加耗原则为:东乡每亩加耗一升,中乡斗三升,西乡斗五升。随后,又将是否沿海纳入考虑范围,规定:华亭县东乡每加耗斗一升,中乡斗三升,西乡斗五升。后中乡亩加斗四升,西乡加斗五升。东乡又分沿海不沿海,沿海亩加一斗,不沿海加斗一升。

上文说过,周忱平米法仍基于官田与民田的差异,对大户的限制重,对平民的优惠少,况其规定无论是论粮加耗还是论土地数量加耗,对贫瘠土地的租种或所有者来说,是雪上加霜的打击。而朱瑄的做法则不再着眼于官民田差异,而是将土地的肥沃贫瘠作为征收多寡的标准,这样,租种贫瘠土地的贫困者的赋税数额将有所减轻,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者的生活压力。

然而朱瑄的做法,则失在过于简单,因为土地的肥瘠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对地形复杂的江南地区来说,更是无法一概而论。仅在两个县执行,就已显得困难重重,更无法在大范围内推广。同时,朱瑄淡化官民田差异的做法,显然也得不到朝廷自上而下的支持,因此,朱瑄的改革,很快就以失败告终。

朱瑄的改革,本来是江南赋役改革中的一个小插曲,本书将其特地提出说明,是因为朱瑄与顾鼎臣有着特殊的关系。事实上,朱瑄是顾鼎臣夫人朱氏的父亲,即顾鼎臣的岳丈。朱瑄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他对于土地实际情况的关注显然影响到顾鼎臣,在之后顾鼎臣关注的改革中,贫瘠土地也能享受到赋税的减轻,这不能不说受朱瑄的影响。

三、嘉靖间官员对江南赋税积弊的认识

江南地区繁重不均的复杂赋税情况,加之明王朝管理的混乱,监管不力等情况,江南地方豪强狡吏得以上下其手,利用政策的漏洞,不断倾轧贫民,为自己牟利。而江南农民的贫苦生活,也不断得到众多朝廷官员的关注。在顾鼎臣之前,就有许多官员就江南赋税积弊提出自己的担忧,顾鼎臣则对此更加深有体会。

同类推荐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热门推荐
  •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一杯清茶,三两知己。不妨坐下来读一读《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哲理,化解你所面临的人生难题。本书共分为七篇:第一篇:心态是成功的关键;第二篇:性格是成功的主要因素;第三篇:选择是成功的前提;第四篇:态度是成功的原动力;第五篇:社交是成功的基础;第六篇:学习是成功的助推器;第七篇:口才是成功必备的能力。
  • 贞观幽明谭

    贞观幽明谭

    故事以唐代贞观末年的长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自幼背负诅咒的少年巫师明崇俨在追寻自己身世之秘的过程中,卷入了太子、虬髯客、南昭郡王等争夺王位的阴谋。与此同时,日本、新罗、百济等周边国家的奇才异能之士也怀着各自的目的纷纷登场。作品中人物众多,架构也铺陈得极开,但是内容精彩紧凑,各条线索交织依存,扑朔迷离,对读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旧爱来袭,总裁图谋不轨

    旧爱来袭,总裁图谋不轨

    年少时,他是不良少年,专门捉弄欺辱她,她视他如仇敌,十六年后,他是城府极深的邪.恶男人,玩尽手段迫她为妻。“暖暖,我说过你是我的,现在,你逃不掉了。”他的手掌落在她的后颈摩挲,像在把玩一只小动物,语气凛冽笃定。“不,我不叫暖暖,我是徐佳,我不认识你。”她眼底闪过紧张和戒备,灵巧一闪,避开了他的钳制。*之后,他用计,把她的结婚证上改写成他的名字。“现在我是你名正言顺的丈夫,你眼里心里必须只有我一个人。”他高高在上,运筹帷幄锁定她。她气得浑身颤抖,抓过烟灰缸砸到他额头上,“你做人自私、小心眼、霸道无理、喜怒无常、还把自己当皇帝……我为什么要嫁给你这种人?”她声嘶力竭地反对,可他只淡淡一笑,强行拥她入怀,低语,“这么了解我,还说不是我的暖暖”。*她终究沦陷在他温柔的海洋中,可当她预备坦白心迹交付真心时,他却搂着别的女人,冷漠地提出离婚。“为什么?”她伤心欲绝,偷偷把怀孕单藏到身后。他眸色深沉,声音温凉,“我掏心掏肺地爱你,得到的只是你的敷衍,乘你还没有爱上我,我还你自由,暖暖,一切都结束了。”“好。”她背过身,一手摁着胸口,一手捂住小腹,泪眼婆娑。*三年后的某一天,偶然相遇,他眼里全是陌生,疑惑地打量她,“我好像在哪见过你。”很好,他不是失忆就是故意装作不认识她,那么,这一次,她势必要报上次被负之仇,别怪她辣手无情……
  • 浮华三世,歌尽留离

    浮华三世,歌尽留离

    (正文已完结)她是谁?是草包孱弱的四小姐,还是昏睡寒冰玉床五年的现代人?同一张面孔,一个倾城佳人,一个陋颜遗世,真真假假,错乱了谁的眸?对情嗤之以鼻的她,为何偏偏对他情有独钟,陷得不可自拔?一朝梦醒,素手轻挑,朱唇轻启,一首《魅魂》魅惑天下。衣袂翩翩,缭乱天下的眼……他,白衣飘然,如玉无双,一笑宛如白莲却独独为她绽放。为何却失了‘护你一生一世’的千金之诺……支持新作《温暖如初》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我的老公有点冷

    我的老公有点冷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亲们跳坑。)冷峻帅气的高中生,沈凉清,原本过着自己平静殷实的生活。没料到,某天,从农村来的土妞叶小溪打破了他的生活,把原本平静的小日子搞成一团糟。“叶小溪,你真有本事啊,考倒数第二?你知道咱班的倒数第一是脑袋智障么?”沈凉清拿着叶小溪打满红叉的试卷,指着她的脑袋,大怒。“那我这不是比智障者强嘛…”叶小溪抠手指。“…”沈凉清无语了。“叶小溪,你走快点行吗?”沈凉清狠狠地剜了一眼低着头慢慢走路的叶小溪。“哦,好,”叶小溪快走了两步,跟上沈凉清的脚步,只是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沈凉清停了下来,无奈地看着叶小溪,然后,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径直往前走去,完全无视她吃惊的表情。“你不是让我跟你保持三米的距离吗?”叶小溪小声地说。“什么时候的事?”沈凉清装作不知道。叶小溪望了望他英俊的脸,嘴角勾勒出一抹幸福的微笑。一个是腹黑,英俊帅气,睿智的优秀气质男,一个是天然呆,慢半拍,逆袭白富美土妞,开始了同在一屋檐下的虐恋之旅…片段一:沈凉清生气了。叶小溪面前的沈凉清正挺直着身板,一脸怒气地俯视着她。叶小溪缩着肩,唯唯诺诺地看着他,“凉清,你不要生气了,好不好?”沈凉清修长的手指放在她的肩膀上,弯下腰,靠近她的脸,一字一顿地说,“如果再让我看到你跟别人男人搞暧昧,我就先把他杀了,然后,再把你钉在墙上,当壁画!”“凉清…”叶小溪眨了眨眼睛,调皮地吐舌头,“你是想每天都看着我吗?”“胡说,像你这么笨,又特别懒,认不清路的白痴女人,我巴不得你从我视线里消失。”“你是喜欢我吗?”叶小溪突然收起了笑容,眼睛水亮亮,难得正经地问道。“你在说什么?”沈凉清皱起了眉头。“如果你喜欢我,却又不愿意追我。那我追你,好不好?”“嗯?”聪明绝顶的沈凉清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你聪明,英俊,稳重,你很优秀,所以,我喜欢你,我追你,好不好?”片段二:“叶小溪,睡不睡了?”沈凉清躺在被窝里,用坚实的小臂抱着脑袋,靠在床头上,露出小麦色性感的胸肌。半眯着眼睛,注视着盘着腿坐在床边的小女人。新婚妻子正穿着粉嫩嫩的睡衣,目不转睛地看韩剧里花美男的煽情告白。对旁边比花美男英俊一百倍的老公熟视无睹。她条件反射地摇头,“等会再说…”沈凉清挑眉,“我困了。”“那你睡啊,”叶小溪依旧没有回过头。“电视的声音太大了,我睡不着,”沈凉清耍起无赖。
  •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分辩善与恶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警句、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人性中的20个“恶”让你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感到无望、心情沮丧时,汲取奋斗拼搏的力量。
  • 重现杀机

    重现杀机

    自从他的妻子死后,詹姆斯·邦德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变得异常颓废,虽然身为特工人员,却没有个特工的样子。他自己和同事正处于危险的境地。M不愿失去这么好的朋友,因此最后决定送他去日本,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当他到达日本之后,却被带到了一个神秘的住处,那里被称作死亡城堡。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年迈的敌人。所有的征兆都预示着邦德这次在劫难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