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300000037

第37章 从丝路看屈辞外来文化的可能性(1)

从丝路看屈辞外来文化的可能性

汤洪

屈辞留有大量外来文化痕迹,这对理解屈辞至关重要,若不能正确疏解此类文化现象,我们将无法准确把握屈辞文义。历来《楚辞》注疏家多不认同屈辞所处先秦时代会有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故本文广采丝绸之路研究成果,置屈辞于先秦广阔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之下,重点探寻屈辞域外文明的时代可能性。

“西方考古资料也说明,中国丝绸至少在公元前600年就已传至欧洲,希腊雅典Kerameikos一处公元前5世纪的公墓里发现了五种不同的中国平纹丝织品,而中国丝绸早在公元前11世纪已传至埃及,到公元前四五世纪时,中国丝绸已在欧洲流行。”“目前所见欧洲最早出土的中国丝绸,是属于早期铁器时代的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一座德国贵族墓葬。在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的荷米歇尔发掘的6号墓中,发现了一件当地制作的羊毛衫,羊毛和装饰图案中都杂有中国家蚕丝,墓中还出土成批的希腊和地中海地区的器物。这些中国蚕丝可能是经过黑海地区运入德国的,因为在斯图加特附近的霍克道夫—埃伯丁根一座公元前6世纪晚期的古墓中也出土了丝毛混纺的织物。这些史实生动地勾勒了驰骋在欧亚草原上的斯基泰人在公元前6至3世纪时充当了中国丝绸最大的中介商和贩运者。”考古学家曾于1936年在阿富汗喀布尔以北约60公里处发掘亚历山大城(约建成于公元前4世纪)时,发现许多中国丝绸1949年,原苏联考古学家在戈尔诺·阿尔泰斯克自治省的一座巨墓中发现了保存很好的丝织品,并于其中发掘出精致的中国刺绣褥面,上有用彩色丝线以锁绣法绣出的杂处于花枝间的凤凰图案,时间为公元前478年。这一丝织品与新疆1978年发现的刺绣技法和图案的风格完全一致,说明早在公元前5世纪,已有一条从黑海北岸经土耳其平原、哈萨克丘陵到准噶尔盆地、河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的草原贸易之路,将这一广大地区联系起来。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公元前5世纪所著的《历史》第四卷中,从另一角度对欧亚大陆既存的族群交通线做了详细记述:“斯奇提亚人前面我已经讲过,他们统治了亚细亚有二十八年……该律欧涅斯定居在黑海之外……越过塔纳伊司河以后,就不再是斯奇提亚了,渡河之后,首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属于撒乌罗玛泰伊人的领地……在他们的上方的第二个地带住着布迪诺伊人……在布迪诺伊人以北,在七天的行程当中是一片无人居住的地方。走过这一片荒漠地带稍稍再往东转,住着一个人数众多而单独存在的民族,他们是杜萨该塔伊人,以狩猎为活的。在同一地区紧接着这些人还住着一个叫做玉尔卡依的民族……越过他们生活的地方再稍稍往东,则又是斯奇提亚人居住的区域了,他们是背叛了王族斯奇提亚人以后,才来到这里的……走过很长的这一段粗糙地区,则有人居住在高山的山脚下,据说这些人不分男女都是生下来便是秃头的……他们被称为阿尔吉派欧伊人……在秃头者以东的地区,是居住着伊赛多涅斯人。”后来的学者认为,希罗多德所指的秃头民族,很可能就是东方的蒙古人种。该叙述所记从西到东的线路,相当于由今顿河以东,渡伏尔加河、乌拉尔河、恩巴河,过咸海北岸,东南转向锡尔河和楚河,然后沿伊犁河进入天山北麓的广大地区。希罗多德《历史》一书,对研究欧亚大陆之间的早期交通极为重要,只要稍稍阅读其书,我们一定会深信在先秦甚至更早,中西间的交流是异常频繁而活跃的。在这样一个中西融通交汇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屈原所具有的广阔世界知识观念呢!

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社会喜爱的衣料,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到赛里斯(seres)国。由希腊语和拉丁语演化出来的赛尔、赛里、赛里克、赛里亚、赛里斯、赛里可斯,以及后来英语的锡尔克(silk)、俄语的旭尔克,都是丝绸的意思,皆来源于中国“丝”字的转音。

1877年,德国地理兼地质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对丝绸之路作了如下定义:“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丝绸古道》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名称的含义延伸到遥远西方的叙利亚。因有考古的新发现,丝绸之路的外延已扩展为中国古代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由中亚、西亚、印度通往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商孔道及文化交流之路。

自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以来,中西学者前后相踵,对欧亚大陆的交通作出了大量实质性的研究工作,且成果斐然。近年来,学界又提出南方丝绸之路:“至迟从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在从近东、中亚、南亚到中国西南四川盆地之间广阔的空间内,存在着相同或相似文化因素集结的连续分布现象。这个广阔的连续空间,就是古代亚洲最大、最长的文化交流纽带。这条纽带的南段和南段转折向东伸入四川盆地,以及由四川盆地出云南至东南亚的一段远距离国际交流线路,便是‘南方丝绸之路’。”目前,这一课题研究成果颇丰:伯希和《交广两道考》(冯承均译,中华书局1958)、任乃强《中西陆上古商道》(《文史杂志》1987.1)、童恩正《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成都文物》1984.2)、桑秀云《蜀布邛竹杖传至大夏路径的蠡测》(《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69)、饶宗颐《蜀布与Cinapata》(《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74)、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8)、徐中舒《成都是古代自由都市说》(《成都文物》1984.1)、段渝《巴蜀古代城市的起源、结构、和网络体系》(《历史研究》1993.1)、段渝《古代巴蜀与近东文明》(《历史月刊》1993.2)、伍加伦《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段渝《中国丝绸的起源时代》(《中华文化论坛》1996.4)、季羡林《中国蚕丝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段渝《古代巴蜀与南亚和近东的经济文化交流》(《社会科学研究》1993.3)、段渝《巴蜀丝绸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文史杂志》1997.4)、邹一清《先秦巴蜀与南丝路研究述略》(《中华文化论坛》2006.4)、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对外贸易之比较》(《天府新论》2005.2)、段渝主编《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8)等,此外,邹一清《先秦南方丝绸之路与巴蜀对外文化交流的材料和研究》亦有综述。以上研究成果已经充分证明贯穿长江流域的巴、蜀、滇、越、楚文化与古印度文化乃至近东诸文化早在三千年乃至四千年以前就已存在着频繁的文化交流。

笔者认为这条南方交通线路对认识屈辞外来文化关系甚大,故特表于此。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此事亦记载于《史记·大宛列传》: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两则材料所记大同小异,这是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后回朝向汉武帝所作的报告,报告称张骞在大夏国(今阿富汗一带)生活期间,亲眼见到产自蜀地的布帛和竹杖,并且得知这些货物是从身毒国(今印度)传来的。汉武帝深信张骞之言,并派使节希冀打通这条南方通道:“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岀,岀冉,岀徙,岀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笮,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历史文献的记述告诉我们,早在张骞通西域以前,蜀地的物产就通过印度辗转流传至阿富汗一带,那么,要承载这一货物运输功能,就一定存在一条国际交通线路,此线路即为“蜀身毒国道”,此道和现今学者提出的南方丝绸之路应该相差不远,只不过《史记》所记这一条古道存在的时间远远超出汉人的想象,不是在汉武帝的时代,而是在早于汉武之世的更为久远的年代里,这条南方交通线路就已经存在于人们交流的足迹中。丁山甚至认为,楚印交通当早于蜀印,“楚印文化交通之开始,至晚当移于公元前六世纪以前”。

最早研究南方丝绸之路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他于1904年发表的《交广印度两道考》一书中,对南方丝绸之路的陆道和海道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类推荐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畅销100万册,公务员责任意识与职业精神养成的第一读本。立党为公,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贯穿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作一名有责任心的公务员,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人民与社会。
  • 总裁的弃妇新娘

    总裁的弃妇新娘

    简介:冷雨夜灰色的大厅,火热的激情,女人的娇媚合着男人的勇猛在她眼前活生生上演!那么丑陋,那么恶心!她站在他们不远处,一直瞪着。看他们换着不同的方式jiao合,撞击声声回荡。她好想笑,又想哭,目不转晴的看着,看着男人女人放浪行骇的一面,看着她的老公正躺在别的女人身上.....在她们结婚四周年这一晚.....她站到他们完事,她站到失去知觉,冷笑,转身。————她从未想过她以为的幸福的婚姻会出现‘第三者’。而这个第三者不是别人,竟是她最亲最爱的妹妹。她亲眼看着她的亲妹妹和自己的老公纠缠。那放浪的声音,她心碎了一地。————她——卫婉,一个二十四岁的家庭主妇。在二十四岁那年,失了婚姻,失了爱情,失了一切!六年相爱,四年相守原来终抵不过所谓的迟来的‘真爱!’既然爱情没了,婚姻脏了,那么她卫婉便不要了。她要,就要全部,不要,亦全都抛掉。————“我们离婚吧。”她看着她的丈夫轻轻的说,眼晴没有错过那衬衣领里一点朱红,她知道那不是她的颜色。“离婚?”他皱了皱眉。“好!”他定定的注视她一秒,点头“是你先提出的,你不要后悔!你那天说要给我说什么?”“没有了。”她小心的摸着肚子,不再关这个男人的事,那是她一个人的。她永不会后悔!————然后,她离婚了,成了弃妇!一个人,四年的家庭生活封闭了她的视线,她一步步爬上总裁秘书,再到摇身一变成为时装界竞相追捧的神秘设计师,身价数百万的她,周围围绕着各色的男子。有邪魅的集团CEO——齐风有冷酷的公司总裁——卫寒有狂野的国际明星——斯罗有温润的.他他他,还有她的前夫——秦天,面对他们越加强势的攻势,她避之如蛇蝎,只是为何她的心越来越乱,平静的心又开始痛了?————而当她好不容易重拾碎掉的心,选择所爱时,那个恶梦又再度袭来。她的好妹妹又再次笑得天真甜蜜的站在她的面前。(此文系一个遭遇背叛离婚重新获得真爱的故事,构思是现实中的触发。)亲们可以先收,养肥了再看——先谢谢了.....亲们如觉得不错的话,收藏,票票,鲜花哟!请给我一点动力,谢谢!)喧嚣读者群:50784221(喜欢本文的亲可加入,敲门砖,书中任一角色名)—————————————————————————————————推荐V完结现代总裁文《总裁的替身儿媳》简介:一夜酒后街头的相遇,一眼,她为他心动
  • 莫名其妙的星期天

    莫名其妙的星期天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风华无双:至尊召唤师

    风华无双:至尊召唤师

    温柔王爷深情款款?她却只能捂脸而逃;自恋少年颐指气使?她偏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因为遇强则强才是她的本能!当一人一狗成为小伙伴,面对险恶人心,直到她步步走上至尊宝座!密探、毒医、术士、赏金猎人,不定时加更或爆更】,让她和萌宠应接不暇。【本书每天六更,啼笑皆非穿成狗,只能见招拆招!阴差阳错踏上召唤师的不归途。开了第三只眼后,人生从此逆转,从此节操是路人风月无边,江湖各路奇葩集结,只见她媚眼如丝地调戏着某男:你可曾想过你也会有今天?
  • 邪君的祭品新娘

    邪君的祭品新娘

    (原书名《幻花弄月》)一曲缠绵歌谣,一个月神传说,开启了叶幻花一生的迷梦,亲人成了仇人,仇人变成亲人,噩梦般的诅咒始终如影随形。这是谁布下的迷局?这是谁设下的阴谋?她该如何长袖善舞,她该如何绝地反击,为自己,为自己所爱赢得一片朗朗晴空?
  •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

    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怎样的婚姻才算是幸福的呢?《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从男女相处的共性和个性出发,详细地阐述了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化解的办法,旨在为围城中人指点迷津。也许你已经在恋爱的甜蜜中满心欢喜,准备迈入婚姻的殿堂:也许你已经在婚姻的苦海里挣扎多年,眼见着爱情慢慢走远,却无能为力:也许你正在思索是否要加入离异大军,结束自己认为不美满的婚姻:也许你正看着别人的幸福,感叹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婚姻如初恋般美好,如新婚般浪漫……
  • 月归宫阙夕已去

    月归宫阙夕已去

    她是金枝玉叶,刚落地却被追杀;养母是青楼艺妓,师傅是世外高人。跳出世外本无忧,姻缘巧合解恩仇!她会绝世武功、她是施毒高手!生性聪明、爱张扬、爱打抱不平!她的故事一串串,她的经历最终会是什么样子呢?欢迎大家来解读……“什么闭月羞花!什么沉鱼落雁!根本就丑陋到极点才会如此!丑得月亮都不想看,花儿都怕见!丑得吓得鱼儿当场晕倒,那大雁压根就吓破了胆!听明白没有!!!哼……
  •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人的成长,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低,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习则是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看待治学与教育这一人生的发展话题?本书精选了中外作家、教育家、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化名人关于这方面的经典文章,让您在耳目一新的观点碰撞中深悟治学与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