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17

第17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迹 诗作及交游考(4)

李白做小吏的时间应当是15岁,他自述“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这含有当小吏而与地方官打交道的意思。有学者认为李白才十四五岁,小小年纪何能去当小吏。其实十五岁的李白已经很成熟了,他读书很早,“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的学识已足够应付小吏的差使。《新唐书·百官志》载:“上县有司户、司法而已。”李白当小吏就是做司户或司法,处理文案的具体工作,对他并无多大难度,只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当然不如官场老吏,所以他从春到夏干了大约半年时间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只得上匡山隐居。

三、李白曾为小吏是不走科举道路的原因之一

有学者认为李白从小心怀大志,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对科举不屑一顾,也不愿求小官,怎么会去当地位低贱的小吏?这是把因果关系颠倒了。李白从小心怀大志,勤奋学习,很想有一番作为,后来不得已当了小吏,他看到县令这类小官的昏庸无能,不屑于当小官,自负其才,想平步青云,走非常之路,做帝王之师,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他当过小吏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也很难求得小官。据《新唐书·选举志》:“唐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拔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李白不是郡县学馆的生徒,学馆不会推荐他;乡贡更不行,因为本州县都知道他出身寒微当过小吏,不能推荐他去参加科举考试。据《新唐书·选举志》载:“其尝坐法及为州县小吏,虽艺文可举,勿举。”《唐会要·贡举》中也有同样的内容,《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二年(807)重申“曾为官司科罚,曾任州县小吏,虽有辞艺,长吏不得选送,违者选官停任,考官贬黜”。这说明中唐以后,屡次发生违犯贡举对出身限制的事,因而重申禁令,事实上也有一些当过小吏的人冲破禁令,参加科举考试,但当发现之后,则要遭到诘责,受到侮辱。唐人王定保撰的《唐摭言》载:“许棠,宣州泾县人,早修业举,乡人汪遵者,幼为小吏,洎棠应二十余举,遵犹在胥徒;然善为诗歌,而深晦密。一旦辞役就贡,会棠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中,棠讯之曰: ‘汪都(原注:都者吏之呼也),何事至京?’遵对曰:‘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无理!’而与棠同砚席,棠甚侮之。”如果李白进入考场也会受到汪遵那样的侮辱。在唐代也有从流外入流,凭自己的才干由小吏一步一步爬到相位的,如像唐玄宗的宰相牛仙客。如果李白在做小吏时碰到的上司也如牛仙客所遇到的县令傅文静、河西节度使王君那样不计出身寒微,尊重人才,委以重任,使牛仙客步步高升,李白也可能走牛仙客的道路。然而李白所遇到的县令却是一个无才又嫉才的昏官,对李白显露的才华不仅未给予重视,反而很不高兴,当然不会提拔李白。唐代的选官制度本身又对流外入流加以限制,虽然唐代已打破士族地主垄断政治的局面,也重用了一些寒族出身的官,但并未完全跳出从魏晋以来形成的重视出身门第和仕途清浊之分的窠臼,官吏仍然有流内流外之分,一至九品为流内官,不入九品的吏员为流外,流外要进入流内必经六至十年的时间和六至十次的考核,流外入流后的升迁也要受到严格的限制,顶多得到流内最低品级的官,很难晋升到八品以上,担任清要之职。即使有少数才能出众的县吏,被提升为高官,也是备受歧视的,当时的风气就是瞧不起那些流外入流的官。李白由于出身寒族,又当过小吏,要做一个流内卑品位的小官也很难,他只有另寻出路了。对于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李白来说,只有走以“非常之才”,待“天子自诏”这条非常的道路了。走这条路是十分艰险的,他需要比走一般的科举考试的道路加倍努力。李白放弃小吏的职务后,为排除尘世的干扰,选择了清幽的大匡山,刻苦学习,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储备充足的力量。在隐居匡山期间,因他“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这里说的“举有道”是推荐有某种特殊技艺的人才,并非开元二十九年(741)才开始设置的“道举”。据《唐大诏令集》载开元四年(716)七月的诏令:“宜令各巡本管内,人有清介独立,可以标映士林,或文理兼优,可以润益邦政者;百姓中文儒异等,道极专门,或武力超伦,声侔敌国者,并精访,具以名闻。”下这道诏令时,李白十六岁,正是与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指匡山),根据这个诏令,绵州 (汉属广汉)太守将李白看成“道极专门”的人才,予以推荐,但这种“养奇禽”的“道术”再加上他的小吏出身,即使应了举,也不会有多大前途,充其量为统治者表演呼唤小鸟“就掌取食”的绝技以供消遣。李白对此当然是不屑一顾的。此后李白师从赵蕤,学“王霸之略”,谒见苏颋,大受赞赏,更增强了为“帝王师”的信心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决心。不过李白纵有天大的本事,在本地是无法施展的,他只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漫游祖国各地,以诗会友,“干谒诸侯”,“历抵卿相”,与李唐宗室攀亲,同故相的孙女结亲……这一切努力都是想提高知名度,得到地方官的赏识和举荐,以进入仕途。在当时门阀观念比较浓的情况下他绝口不谈“少为当县小吏”的事,所以魏万、李阳冰等也未说过李白曾为小吏。李白谎称“世为右姓”,又与李唐皇室攀亲,但他远离本籍,又无谱牒可凭,而唐代规定被举荐的要“怀牒自列于州县”,开元十九年敕:“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信明者。”这就给李白带来了麻烦,他拿不出证明他的高贵家族世系的谱牒,更不能说出他小吏的经历,再加上他那恃才傲物的作风,他的干谒活动当然不能取得成效。不过李白毕竟是“非常之才”,他在诗文方面显露的才华,终于使他誉满海内,“名动京师”被诏入京,似乎他所选择的以其“非常之才”受“天子自诏”的道路走通了,所以他曾一度狂喜,“仰天大笑出门去”,去施展他宏伟的政治抱负。但唐玄宗并未重用他,不久被“赐金放还”,逐出京师,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已有不少学者论及,窃以为李白当过小吏,出身寒微,也是原因之一。唐玄宗赏识牛仙客的才干,要提为宰相,因其做过小吏而遭许多人的反对。唐玄宗赏识李白的文才,曾“许中书舍人”,“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高力士、张垍等权贵对李白的谗毁,必然要说李白出身微贱,不是当官的材料。在这些谗言的包围下,唐玄宗也说李白“固穷相”,“非廊庙器”,这与高力士说的“仙客本胥吏,非宰相器”是一个腔调,都是对出身微贱者的鄙视。

李白一生始终未得到官位,唐代宗登基之后“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于彤庭,礼降于玄壤,生不及禄,没而称官”,其实这个左拾遗也不过是“从八品上”,比“七品芝麻官”还低。

不过对于一个做过小吏的人,能够得到这样一个流内卑品位的官,也算是对李白灵魂的安慰。

要之,李白出身于寒族,当过小吏,这是因;不走科举道路,未从流外入流,从小官一步步向上爬,这是果。李白持“非常之才”,走“非常之路”,待天子直接诏见的生活轨迹,也反过来证明了李白出身寒微,曾为小吏。

$第三节 李白第一次隐居地点考辨

——《李白与青城山》等文质疑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云:“昔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他在隐居期间写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不见》云:“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上面提到的“岷山之阳”、“戴天山”、“匡山”三者关系怎样?前面已论证了岷山之阳就是指江油的匡山,匡山是戴天山脚下的一座小山。刘友竹先生的《李白与青城山》、《“匡山读书处”与别匡山析疑》、《“伪碑”仍伪,“确证”不确》等文(以下简称“刘文”)坚持认为“岷山之阳”指青城山,戴天山在青城山,匡山指庐山,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现将理由系统阐述于下:

一、李白说的“岷山之阳”是指匡山

岷山从古至今都是指延绵于甘肃东南部至川西平原西北边缘的山脉。《尚书·禹贡》云:“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山海经·中山经》云:“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于海。”我国在徐霞客之前,人们把长江正源看成是岷江,岷江的发源地就是岷山。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岷山在岷州溢乐县(今甘肃岷县)南一里,连绵至蜀二千里皆名岷山。”五代杜光庭在《青城山记》云:“蜀之近江源者通谓之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北宋薛季宣说:“蜀西之山皆岷山也,自岷、洮、松、叠以南,其大山峻岭斑斑可考者,皆岷山之随地易名者耳!”南宋陆游云:“盖自蜀境之西,大山广谷,岈起复,西南走蛮菁中,皆岷山也。”由上所知,在唐宋时人看来川西北的匡山、青城山都属于岷山山脉包括的两座山。匡山、青城山与岷山山脉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承认青城山是岷山山脉的一部分,当然也不能排斥匡山是岷山山脉的一部分。若以去岷山山脉主峰雪宝顶的距离而言,匡山比青城山近得多,匡山与岷山主峰连峰接岫,仅百余公里,中无平原、大川阻隔,毫无疑问它是“岷山之随地易名者”,并非“刘文”所述“远离岷山山脉数百里”。“刘文”还说“匡山在昌明境内,属于涪江流域,涪江是嘉陵江支流,该地与岷山绝对不沾边”。此说属于地理常识的错误,涪江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包顶,从岷山山脉中奔腾而下,怎么能说“与岷山绝对不沾边”,只要查一下地图就不会说“不沾边”的话。《新唐书·李白传》与曾巩《李太白文集后序》直称“李白隐于岷山”,就是隐于岷山之一部分的匡山。

“刘文”说:“岷山作为青城山的同义专用名词早已约定俗成。”把岷山与青城山这两个概念弄成同一关系,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也违背史籍的记载。唐代杜佑《通典·州郡》在“彭州”条下有岷山,“蜀州唐安郡”条下有青城山。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茂州汶山县”条下云:“汶山,即岷山也,南去青城山百里。”

《新唐书·地理志》:“剑南道……其名山:岷、峨、青城、鹤鸣。”在“岷州”、“汶川”、“彭州”条下都列有岷山,在蜀州条下列有青城山。

可见在唐人的习惯上并没有把青城山称为岷山,更没把岷山作为青城山的同义专用名词。

“山之阳”有两种含义,一是位置在山的南面,如《华阳国志》把位于华山南面的整个梁州称为“华阳”;二是山的向阳的南坡,如《山海经·中山经》:“阳华之山,其阳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周礼·考工记》贾公彦疏:“向日为阳。”杜甫《秦州杂诗》:“阳坡可种瓜。”不论哪一种意思,江油大匡山都可以称为“岷山之阳”。岷山主峰是雪宝顶,在松潘与平武交界处,高5588米,位于北纬32°40′,东经103°50′。岷山主脉向南蜿蜒,纵贯平武、北川县境。江油大匡山紧邻北川县,海拔约800米,位于北纬31°51′,东经104°40′,它与岷山主脉相连,位于主峰之南偏东,当然可称为岷山之阳。李白隐居的中和大明寺(当地简称中和寺),坐落在匡山的东南坡,西北背靠岷山诸峰,东南面向江彰平原,从山坡向阳的意思来说也可称岷山之阳。《江油县志》云:“郡治之北有大匡山焉,于分野,当井鬼之次;在唐书,为岷山之阳。”“刘文”也说“山南为阳”,“岷山之南就是岷山之阳”,但又说:“大匡山远离岷山山脉南端数百里,也不得称之为岷山之阳”,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从逻辑上说,“岷山之阳”是普遍概念,青城山、大匡山是单独概念,后者与前者是从属关系,前者为属概念,后两者为种概念。青城山与大匡山的关系是在同一属概念下的并列关系,承认青城山为岷山之阳,不能否定大匡山也是岷山之阳。那么究竟李白隐居于哪一个岷山之阳呢?可以肯定地说李白隐居于江油大匡山而不是青城山,理由如下:

(1)李白本人说他与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曾被广汉太守“举二人以有道”。这说明这个岷山之阳是在“广汉太守”管辖之下。这个广汉并非现在距青城山较近的广汉市,而是沿用汉代广汉郡之名,绵州曾是广汉郡的一部分,而且一度是郡治所在地,李白说的广汉太守显然是指唐代的绵州巴西郡太守,而匡山正是在这位太守管辖范围之内,青城山从汉至唐都不属广汉郡。《新唐书·选举志》云:“唐制取士之科……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通典·选举典》云:“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贡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绵州巴西郡属上郡,每岁向朝廷至少要推荐三个人才。这是州刺史的职责。“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正是在履行州刺史的职责。绵州刺史跑到非他所管的青城山去推举人才,岂不是越权吗?“刘文”说:“无论两汉或蜀汉,广汉郡均治雒县,广汉太守即驻该地。按雒县即今四川广汉市,在唐代为汉州治所。因此,李白所说‘广汉太守’必指汉州刺史。绵州虽属广汉旧境,但从来就不是广汉太守驻地,与龙、剑、梓、遂等州刺史一样,均不得称‘广汉太守’。”这段话与史实大有出入。据《汉书·地理志》载:“广汉郡……高帝置,莽曰就都,属益州……有工官,县十三:梓潼……莽曰子同。”按该志排列惯例,郡治所在地的县排为第一。广汉郡治所设工官,是官营手工业作坊,王莽统治时称子同工官,在王莽始建国五年的漆器铭文上就明白写着“子同工官”,这件出土文物是广汉郡治在梓潼的铁证。任乃强先生在《四川上古史新探》一书中说:“广汉郡……郡治不在平原沃野,而在山瘠水浅的红土丘陵内之梓潼县,后汉才徙郡治到新都……梓潼是一个民族聚居地,族大人众,历史悠久……族性顽强,不可能以武力征服,只可以高度的经济文化去抚绥他们,使之逐步融合,所以秦汉必须在这个民族核心的故国都邑,加强示范领导。”任先生把梓潼设郡治的理由说得很清楚。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农家调香女

    农家调香女

    OH!MYGOD!她到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让老天爷将她带到这个鬼地方来,而且就算是让她穿越过来,就算不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后、王妃,至少也要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吧!可是现在看看这是一个神马情况?她竟然是穿越到了一个因为不小心摔死的五岁农家小娃娃!好吧!从一个二十五岁的变成五岁娃娃,也算是老天对她的特别照顾了。可是为什么这个家里那么穷?就连一日三餐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且这住的都是什么地方啊!看着眼前这个破败的茅草屋,好似那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她真的是没办法不怒了!于是,她决定要改变家里现在的这种困境,跟着爹娘一起发家致富。请看一个现代的打工妹如何在这落后的古代过得风声水起,逍遥一生。推荐香香的完结文《随身空间之极品村姑》
  • 宝宝成双之邪王的彪悍妃

    宝宝成双之邪王的彪悍妃

    何为彪悍?当亲戚在你耳边叽叽歪歪时,直接让其滚粗!当后娘无情亲爹无义时,果断拍死!当兄弟姐妹觊觎你的宝物,欺负你的人,污辱你的智商时,千百倍的折磨死他们,不解释!*她,是现代鬼才少将,文武双全,堪称全能。她是东太王国将军府最无能的丑女,废物一枚。当她变成她,再度睁眼,废物重生,天才降世!什么?要让她嫁给那个脸如鬼魅,心如蛇蝎的丑王?丑女配丑王,天生绝配!纯属扯淡,待她进了王府,将其中珍宝洗劫一空,便溜之大吉!不过,谁能告诉她,眼前这个惹火美男是谁,她的相公不是丑八怪么?!小剧场(一:惊才绝艳,智慧无双的她碰上韬光养晦,腹黑皮厚的他,究竟是谁上谁下?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他优雅的向她伸出手来,“娘子,随为夫回家。”“人品不良,财产不丰,聘礼没有,谁是你娘子!”她冷笑,对此不屑一顾。他淡淡一笑,魅惑众生,伸手揽她入怀,压低声音在她耳边轻语,“娘子可是忘了昨夜之事,为夫倒是不介意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再做一次…”小剧场(二:“娘亲,有人说要做上门女婿。”萌宝笑得一脸狡黠,顺便瞥一眼假寐的某女。“告诉他过个十几二十年再来,我家女儿年龄不到!”某女懒懒的开口,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娘亲,那人说要娶你!”萌宝再度跑来回话,笑意更甚。某女闻言,秀眉微挑,冷哼道,“直接打残,关门放狗,哦,记得要先搜身,免得让狗咬烂了银票!”“娘亲,有人说要送娘亲万贯家产。”可爱宝宝眨眨大眼睛,一脸的天真无邪。“万贯家产收下,把人赶出去,对了,顺便打断腿,以后不准他再踏入这里半步!”某女微微动了下眼皮,再度躺下。“娘亲,有人闯进来了,宝宝们挡不住了!”萌宝与可爱宝宝一起大呼。某女还未起身,便被人压在软榻上,邪魅一笑,“娘子难不成是在告诉世人,此生非我不嫁?”(另:本文是一对一,男女主皆身心干净?无误会,无出轨,无小三!宠文!)
  • 千金为聘

    千金为聘

    前世,她穿越而来,才智过人,却失算人心,错将鱼目当珍珠,屈打而亡;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在穿越的那一刻,暗暗发誓,上辈子负她害她之人,定要血债血偿!父亲伪善,卖女求荣,断你财路,毁你命根!后母虚伪,嫡妹蛮横,庶妹阴险,撕毁美人皮,送你们上绝路!渣男竟然敢求亲!好,拿起金算盘,十座玉山、百家店铺、外加千两黄金!原以为吓怕求嫁之人,却没有想到一个男人许她千金为聘,乱了,全乱套了……新书《暖妻缠身:公爵大人,请自重!》火热连载中,希望筒子们多多支持!
  • 误惹肥婆弃后

    误惹肥婆弃后

    新文求收藏《傻子肥后》◆◆◆◆肥婆重生◆◆◆◆她,苏落凝,21世纪小白领,梦想简简单单,生活平平凡凡。哪知人倒霉喝口水都能噎死——那一天,不仅她的爱情遭到了友情的背叛,连小命也被阎王爷提前收走了。原以为只是噩梦一场,谁知一觉醒来,自己不但躺在棺材里,还成了个丑陋无比的大肥婆!好吧,肥婆就肥婆,人家毕竟还是个皇后!什么?弃后?没事没事,吃穿待遇还不错,冷宫貌似也挺安全,还不用伺候那种猪皇帝…她就安心当个米虫,顺便减减小肥…只是,这些宫里的女人怎么个个都这么脑残?没事偏要来找麻烦?下毒?我忍。告状?我再忍。打人?丫的,当我肥婆好惹吗?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肥婆出马,一个顶俩,让那些只会以貌取人的封建大种猪们个个刮目相看,渐渐倾心。不过很抱歉,姑奶奶没空陪你们耗着,出宫逍遥去也!◆片段一:人来人往的月冥国京城街道上:“烧饼三文钱一个?这也太贵了吧,十文钱卖我四个,卖不卖不卖拉到。”吕馥桂一听,脸红气不粗的跟那个大叔砍起价来。苏落凝不由得脸上布满黑线,天啊,知道他抠门,但是没想到他这么抠,几文钱的烧饼,都还要砍价◆片段二:南宫烈焰一脸得意,原本还以为这个丑女多特别呢,还不是与世间普通女子一样花痴无聊,看来,美男计永远不会过时。然而——“我现在后悔了。”苏落凝一副很懊恼的样子,“我可是一国皇后,要是出了墙,有失国体。”“你…”◆片段三:看着她这副花痴表情,心中却暗生鄙夷,脸上却甜美如蜜:“既然如此,姐姐可愿将救人的法子告诉弟弟,也好成全弟弟拯救万民的心愿。”如果不是为了得到秘方,他早就把她的脖子拧断了!“嗯嗯,当然可以!不过…”苏落凝连连点头,转而又蹙起眉头,略显犹豫。“不过什么?”司空焦急地问。“不过…要看弟弟怎么取悦姐姐了。”苏落凝说得暧昧,眼神更有些挑逗。一旁的侍女心惊胆颤,难道皇后给陛下戴了一顶绿帽子还不够?还要戴第二顶?◆片段四:“说就说,怕你不成!咦,你的眼瞳居然是紫色的,真好看。”苏落凝毫不示弱的站了起来,迎上男子凶狠的目光,赫然发现,龙逸辰拥有纯天然的紫眸,不禁赞叹道。男子一愣,居然有人会不嫌他的紫色眼睛,甚至赞美它,各种情绪涌上心头,让他不禁想起那些刻意去遗忘的黑暗日子…◆片段五
  • 股民基民赢利一点通

    股民基民赢利一点通

    炒股票、买基金需要一份激情,更需要一本能够指点迷津的书籍。股票市场瞬息万变,涨跌捉摸不定,基金种类各具特色,风险无处不在,引领牛市淘金狂潮,不管风云变幻,我自屹立潮头。熟练炒股基本功,不会炒股也会赢,基金投资有诀窍,赚钱容易心舒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狂魔邪凰:神妃逆天下

    【正文完结,请放心阅读】她是强悍的佣兵团团长,一朝异界重生,指挥四大上古神兽直捣五界。神魔大战,风云变幻,她凌空而立,腻在他的怀中,看着他翻手间倾覆整个天下,媚笑盎然,“我是神,你是魔,神魔相爱会有天谴。”他睥睨天下,俯瞰五界苍生,勾唇一笑,“神挡杀神,魔挡诛魔。”谈笑间,他为她豪弃江山,袖手天下,宁负天下人也要独宠他的第一神妃。十指相扣,傲视天下,五界千年岿然,却不堪她他联袂一击。
  • 礼仪金说:职场礼仪

    礼仪金说:职场礼仪

    本书包括仪表礼仪、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电话礼仪、礼品礼仪、宴会礼仪、西餐礼仪、节庆礼仪等章节,告诉职场人士在工作中怎样维护自身形象,介绍的知识要点较为全面,本书由知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根据多年社交经验与研究精心撰写,其内容兼具权威性、规范性、知识性、时效性与技巧性,在职场上如何表现得彬彬有礼,可供职场人士作为礼仪基础要点来阅读掌握。举止有方,在仪表礼节方面赢得领导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