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6500000024

第24章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上)

《有所思》最着名是汉乐府里的,写一女子欲与情郎决绝时的哀伤犹豫之情,歌曰:“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闻一多先生认为此篇当与《上邪》合为一篇,系男女问答的之词,确是创新见,但不必拘泥此说。

一个女子,她所思念的人远在大海的南边。相隔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予他,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如同现在的女生给男朋友挑选礼物一样,她经过一番精心考虑,终于选择了“双珠玳瑁簪”。“玳瑁簪”是用一种似龟的动物的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这在当时应该是昂贵时尚品了,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足见美观。可是突然之间情海生波,她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簪、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这女子的凄楚决绝,在最初读到这首《有所思》时就令人惊动。为什么一定要委曲求全?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做个了断呢?没有什么是了断不了的,只是情意不需要拿来清算,所以转身离开而不去计较损失大小。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几句,是叫我拍案叫绝的。只像是情人之间面对面的相谈。清空如话。然而这交谈有果断决裂的意味。不再是藤蔓与树之间交缠的的关系,而是彼此独立的两株花树,各自有天地,享受清凉月光和滋润雨露。

不去回忆曾经经历的浓醴如蜜的相爱,即使它是如此的不可遗忘。只要我决心放下你,有心忘却你,你会像腿上的疤痕一样日复一日渐渐淡去。待东方高日再起时,我会是新的自己。

到最后,她是否真的与负心男子决裂已不重要。能够使她为人记取的,是她说出了这样精彩有力的话,那一瞬息由内而外如烟花一样迸发出的璀璨烈性。

也许她经过辗转反复还是妥协,她那么激烈的反应正是因为用情深刻。而为爱妥协是多数女子的命运惯性。亮烈如爱玲,如果当年胡兰成肯收收心,回回头的话怕也妥协了。

爱要忠贞,情要专一。如果得不到,宁可舍弃。后人以《有所思》为题赋诗,多写男女情爱事。卢仝所写的已是唐乐府。汉唐之间,时光层层叠叠,时代和诗的角色都变了,情感要求的标准却没变。其实无论何时,人们理想中纯真的情感模式始终是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然而这个很难做到。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常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

他的有所思,很像是被女人离弃的男人灰心失望之语,然而我难以再上当了,且当情诗一观,完了仍要清醒过来,看出这是男性文人常玩的把戏。自屈原始,香草美人就不再单纯是香草美人。她们是男人心壁上最飘摇出尘的理想之花,托言美人而已。越是写得形象动人,现实中这类男人为了理想和抱负,对女性可能越是淡漠无谓,持近而远之的态度。

这种悖论就像是不迷恋爱情的人,才写得出好的爱情小说,不过于依赖婚姻的人,才看得出婚姻的弊病。

唐乐府有不可言及的浩瀚的美。作诗作歌的人有后人难以企及的夸张想象力。一旦相思就是摧心肝,两心一断绝,动辄就是几千里,美人不是隔窗隔户相见,一见已是在云端。

虽知这美人是托言,心下仍不免被撩着。因为这写的实在是动人,一个愁肠百结的男人站在湘水畔,巫峡边,茕茕孑立。面对着一江碧水,森森花木哀哀长歌,他的深情悲戚,大有太白醉卧,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果然,他的辗转难断,却又应了那一句,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有情众生,总不免,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这个事,不见得是情事,这个人也不见得是美人男人。总之多心多思,才生烦扰。卢仝的一生,不见有什么情事见诸书端,而他一直半隐,想必也是静默寡然的性子,比不得杜牧元稹行事风流。

《有所思》最为人称道的是最后两句,将相思之情写得有形有色,连香气也隐然鼻端了。还有那点揣测和欣喜,因为太思念一个人而出现的眼错幻觉:“忽到窗前疑是君”,被容若化在《青衫湿》里,“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屡屡为评家称道。容若自是为亡妻,而在卢仝,你很难说这相思是为了弃他而去的美人,还是为了遥不可及的男儿理想。

今天,我是看见情诗亦不想写情事,有些男人,他们不需有太多的红尘情孽来滋扰,不需要风月来映衬。他们的本身就像清水兰花一样明净。

(下)

我想,如果有时光机让我回到大唐,也许不必远去深山。仅仅在长安的街市上漫游,在郊野的酒肆里,我就会遇见无数言谈精妙,道德精湛的人,他们是奉行“中隐”的一群人。这当中可能就有卢仝。这个自号玉川子的男人,是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初“四杰”诗人卢照邻嫡系子孙。幼年就读于武山南麓的石榴寺,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成年后,离家出游,曾隐居洛阳、嵩山和扬州等地,生活清贫,嗜茶如命,后人称之为“茶仙”。

卢仝一生善交朋友,与韩愈、张籍、贾岛和孟郊多有来往。在古代,选择隐居生活并不总意味着艰苦的生活,除了宗教苦行者和正直的穷人之外,还有一些隐士,他们生活无忧,然而生性澹泊,不喜入仕,更厌倦嚣烦的人际往来才避居人群。在我看来卢仝的生活态度更倾向于后者。这个时而隐居郊野,时而出没于公侯宰相之家的男人,有着广泛的人缘和浩淼的心境,就像他写茶歌通灵,写咏男女情事的乐府一样笔花四照,亦幻亦真。

韩愈夸卢仝“事业不可量,忠孝生天性”, 而后来的甘露事变,他也是因为留宿宰相王涯家才横遭株连,死于非命。

除了这些人,卢仝还与孟简友善,孟简拜谏议大夫后,派人送来阳羡茶,卢为之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就是后世闻名的《茶歌》。

阳羡,即现今江苏宜兴。秦朝开始置县。宜兴现在是以产紫砂壶闻名于世。早在唐朝,这一带盛产茶叶,阳羡茶当时被列为贡茶。这种茶叶要经过精心采摘、制作和包装,非常精致,十分珍贵。所以卢仝收下阳羡茶后,奉若珍宝:“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品赏阳羡茶这样的人间美事让嗜茶如命的卢仝欣喜,感慨万分:如此稀世珍品,理应天子享用,再次也该是王公贵族,我这山野之人原无机会享用!这都是因为身居高位的老朋友,没有忘却身在山野的我的缘故啊!我相信,是朋友之间相互看顾情谊让他神清气爽,内心振奋,因为有朋友的挂念,比品到好茶更难得!

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里,卢仝细致婉转地写了自己得茶,煎茶,品茶,叹茶的心境转换。在这首诗中,他以传神的笔墨,写了饮茶的感受,最让人称道认同的是诗的第二段,他写饮茶时的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我此际端茶入口,我能想到的,一个清矍的男人,他独坐一室,凝望着眼前茶汤,缓缓地送入口。茶汤在他的唇舌之间回转,慢慢下喉。他的从容和平静有着深邃的孤独感,他所思所想是我不能抵达清远高深的境界。

茶香方入鼻,甘甜已覆舌。心里的杂念,在吐纳之间平息。他的眼睛,透过蒙蒙的水气看落入了另一个更为细微,更深邃的世界,惬意远去,他的神色降落,变得庄严凝重:“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仿佛看见,在尚显峭寒春风吹拂下,茶树孕育出珍珠般的芽苞,嫩梢在微风中颤动,细小的叶片反射着光,如水面的粼光。一切欣然春意柔漫。

他的眼中涌动着深深的哀苦——他深知,一种生命的萌生,暗中会有另一种生命的消陨,与之替换。每一种珍贵,必须由另一种珍贵来交换。阳羡茶的珍贵在于它从采摘到贡奉入京前后也不过十天时间。茶农们为了按时献上贡茶,必须深入悬崖峭壁之上,高山深涧之间舍生忘死,年年有人为采茶坠崖而死。谁曾见,葱茏茶树下的森森白骨,这碧绿的茶汤,实则是他人的血泪。

七碗茶,卢仝品的不仅是茶味,更是世道残忍的均衡,人间悲喜沉凉。

茶对卢仝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而是他与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联接的桥梁。一种无意之间行于道的事情。

《茶歌》的问世,对于传播饮茶的好处不言而喻,对饮茶的风气普及到民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卢仝对茶道的诠释,更进一步影响到日本的茶道。后人认为唐朝在茶业上影响最深的三件事是:陆羽《茶经》、卢仝《茶歌》和赵赞的“茶禁”(对茶征税)。

卢仝的“七碗茶歌”虽然高妙至极,却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在他的之前的诗僧皎然,也是位茶僧,陆羽的《茶经》就是在他的帮助下写成。

皎然曾作一首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当中所提及的境界和卢仝近似,诗云: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自古禅茶不分家,这茶道精湛禅心似月的僧人,他曾经写过一首让才女吴季兰伤心的诗:“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我能想见李季兰的伤心。所有的放荡不羁只是外表罢了,与众男士调笑无忌的李季兰,她内心一定是寂寞的,如清凉的沙地,需要月光来温暖。她以为安静从容的皎然不会像流水一样经过沙地就没了踪迹,所以对他起了爱慕。却没有想到,皎然早已告别了人间情爱,心如止水。他将她的出现,视为佛对他修行的一种考验。

难怪后来李季兰的诗里面也渐渐有了离世的味道。她的心,终于在伤心过后获得释放。

卢仝因为诗才显着,朝廷曾两次下诏任命卢仝为谏议大夫,但他不愿谄媚权贵,宁愿终生不仕。卢仝生性孤耿,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讥讽,在他的诗文中时时凸显。即使是咏茶的茶歌,他也赋予了深重的忧民之念,不会因为自己品尝了好茶,飘飘欲仙之际就忘却了民生疾苦。读书人的责任感使他在思想轻逸出尘,远离世俗之余仍不忘为天下苍生出言请命,有“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的慨然之叹!

身为有识之士,不入仕途,除却天生心性,例如一心求道,志不在此之外,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的灰心失望。即使自己领命做了谏议大夫,我就能改变天下百姓的命运吗?有时候,有心做治世能臣,也要迎合得上这世道才行。这种心境也可看作他写《有所思》的注解——不是我不思慕你,只是我们之间没有机会再靠近了。

不求名利,明哲保身,但不会漠视世间不平事。诗文慨叹有多少实际用处且不论。至少是读书人的任侠之心。及至他死,怕也是为此。大和九年,唐文宗李昂与心腹大臣谋划,想诛灭以仇士良、鱼志弘为首的一批专横的宦官,摆脱自己受困受辱的窘境。他们用一种很古老的方式来运作这件事——10月21日在紫宸殿举行早朝时。金吾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由宰相李训提议,皇帝应亲往礼拜上天,再由皇帝下令让仇士良、鱼志弘先去查探实情,实际是早已埋伏好军士,只待将其一网打尽。

很多时候,简单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一次,他们失败了。韩约神色不稳,使人起疑。伏击的军兵暴露,仇士良等迅速逃离。回宫胁迫文宗,随即展开反击。此事牵连甚广。宦官派遣神策军500人持刀出宫,逢人便杀,死者约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城门大行搜捕,又杀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当晚卢仝素与王涯交好,饮酒论诗。这天恰好来王涯家饮宴,晚间留宿,亡于乱中,归葬济源武山故里。后人猜测是因为他写下了脍炙人口《月蚀》诗,诗中多有嘲讽宦官弄权之句,惹出如此可悲下场。

然而思忆是不绝的。相思也在漫漫不定中萌芽。在一缕茶香中,我看见窗前疏影横斜,恍惚也以为是似皎然卢仝这样的雅士临门了。

女心迟迟,君何不至呢?

参考书目、篇目:

《汉魏六朝乐府诗选注》

佚名《卢同七碗茶歌》

同类推荐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在西藏想你

    在西藏想你

    刘兆林的情感散文,写人物有光泽,有风趣,也有智慧。收在“笔情”一辑里的篇章,他写文坛的马加老人,于平易的生活琐事间充满了会心的理解和挖掘,有的细节,轻描淡写,滋味隽永。他写君子之风的学者彭定安先生,文字清浅明朗,近距离透视,不枝不蔓。尽管对于常情的描写不容易像亲情、私情、友情那样感人,但他对于社会常情那种无私的关注和真诚并富勇气表达,也很难能。“乘美以游心”,这是刘兆林情感散文追求的为文之道。朴素自然,大方无华。这让他既摆脱了雕虫小技,也完成了精神上的一次超越和洗礼。收入本书中的文章,或深情写意,或娓娓道来,或意趣横生,或情思飞扬,显示了一位成熟作家对情感世界的独特捕捉和品味。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热门推荐
  • 狼王戏妃

    狼王戏妃

    【她痛他伤,她痴他狂,女主强悍,男主闷骚,正剧剧情,小白风格】真是杯具啊!前世的驱魔大师今世竟被个妖怪逼得要死要活。每次半夜醒来被那妖孽亲亲热热搂在怀抱里,她除了咬牙切齿地握紧了拳头,心中再如何悲催也有些无可奈何。本文一对一,抵死缠绵。************************************************此文原名《妖宠》。欢迎收藏点评票票支持!!言的读者群:20242393(敲门砖:言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任一名字)************************************************【推荐个人完结文】:贪吃好色,惹是生非,《极品太女》:幽默搞笑文,女扮男《钦差女国舅》:历史加穿越,别样郡主《殿前欢》:白骨妖精演义痴情卷《穿过骨头爱上你》:*********************************************推荐好友文:美女七色:《十岁小父王》无意宝宝:《天魔》杜雨:《溺宠》醉轩:《孽夫》杏花小虫儿:《后宫贱妇》樱桃晓玩字:《金屋藏妖》
  • 北汉简史

    北汉简史

    北汉与后汉王朝的关系,犹如南明永历政权与明王朝的关系,是中原政权在更小范围内的延续。要了解它的历史,还须从后汉说起。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超级老师纵横天下

    超级老师纵横天下

    他很普通,也很牛笔,喜欢空手套白狼,在校园内外逐步建立巨大财团等强势产业。这是一位普通大学老师,因缘际遇得到一本武功秘籍而踏上,一路桃花,四面楚歌,八面威风的传奇人生的故事!
  • 遗忘国度之秘银王座

    遗忘国度之秘银王座

    (这是一本纯正的魔幻冒险网游,不是同人也不是穿越,请不要被书名误导……)穿过美丽的巨龙海岸,混迹于危险繁忙的港口城市西门,又在群贼横行的海盗群岛上三进三出——刀斩石像鬼,剑刺灵窃怪,方奕的足迹早已遍布坠星海,成为吟游诗人竞相传唱的盗贼传奇。只是每当独自回想有泪有笑的奋斗历程,惊险刺激的冒险生涯,自己心中的那份挚爱到底在那里?你想象不到的恐怖怪物,眼花缭乱的传奇装备,当然还有和一群损友的热血沸腾的历险,请随我一同进入费伦的魔幻世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