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普拉明确了目标和梦想之后,她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播音、演讲、辩论、话剧、表演等科目,并且在每一项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谦虚好学的精神一直伴随着奥普拉,以前是这样,奥普拉成功后仍然是这样。因为她曾办了杂志,也创建了读书俱乐部,她每个月都要向广大的读者,推荐几本好书,并且邀请作者和读者来参加节目并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也许,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踏入社会就失去了上进心,这种人以后是不会再有什么进步的。反之,学生时代即使不突出,但走向社会后仍然好学上进,往往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有新情况、新事物、新挑战,所以,我们就得不断学习,把学习融入到工作中,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现代社会到处充满机会,你只要天天学习,就会天天有进步,就会有机会赢得更大的收获。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不断为自己充电都是硬道理,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对每个人来说,平时认真地磨炼和努力是同样重要的。没有不断的努力和磨炼,很难适应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冲击。那么,你的前程必然黯淡无光。
人生启示
人要想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素养,首先必须有“充电”的意识。如果你不学习,不充电,那么你很快就会落伍。只有随时充实自己,奠定雄厚的实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充电。
成功是细节的积累
生活细节向来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端倪。”说的就是很多事情都可以从生活细节中看出个究竟,找出所以然来。生活细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基本上相当于个人的 “名片”,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注重个人生活细节,保持好的细节习惯,是让自己表现得更出色,更能得到别人认可的一大关键,将对个人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帮助,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危机往往是一个人在不经意间积累的,成功也是由许多细节累积而成的。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败就取决于某个不为人知的细节。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绝大多数细节会像我们每天数以亿万计脱下的皮屑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总是些看起来非常偶然的细节会帮助或伤害我们,所以认清那些影响我们成败的细节十分重要。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当然,你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反驳说,成功人士不拘于小节,比如爱因斯坦,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更多时候,细节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电梯里,和老板几句简短的聊天,可能让他坚定提拔你的念头;在谈判中,一个错误的用语,也许会让你痛失快要到手的合同。完美的细节代表着永不懈怠的处世风格,也是一个人追求成功的资本。
时下,许多年轻人求职,一味追求个人简历的设计包装效应,因而在个人资料的准备上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反而忽视了面试时的言谈举止,结果输给了竞争对手,实在令人惋惜。
报纸上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一家企业向社会招聘员工,许多年轻人前去应聘,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但他们最后却意外地败在了一个非常平凡的女孩儿手里。女孩儿家境不好,相貌平平,经历简单,只有中专文凭,挺普通的一个人。有人不服气地向负责面试的人事部经理质问,这位经理平静地说:“一个女孩子能够经常发出友善的微笑,那么她即便文化程度低一些,我也愿意聘用。但是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老是板着一副面孔,他就是免费来我这里工作,我也不要。”……
由此可见,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步之遥,有时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如一个微笑,一个文明的举动,就能决定你求职的命运。有位名人曾说过:成功在于细节。让我们仔细咀嚼这句名言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它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奥普拉也是一个做事认真,追求细节的人,她凡事力求亲力亲为,事无巨细。2000年哈普集团开始发行一本名为《O》的杂志,据杂志的主编讲,“在杂志付印前,奥普拉会仔细阅读每一个字,彻底检查每一张图片。没有节目的时候,她就一直待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她可以从周一下午3点一直干到周四晚上8点,再搭上周五一整天,就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结果,仅一年时间,杂志的月发行量就达到250万册,而以往最成功的杂志也要5年才能达到这一成绩。这也使哈普集团成为一个实力不俗的媒体帝国。
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决定于这些容易忽略、意料之外的为人处世的细节,而意料之中的便是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诚实做人的修养和素质。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体现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只是当做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人生启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若能注重培养好的生活细节习惯,以饱满的热情去完善自我,迎接各方面的竞争与挑战,那么,将有助于自身增加日后不断发展的厚实砝码。
专注才能取得成功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平庸者成功和聪明人失败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的决心,一种能打败任何诱惑、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的能力。而那些聪明却不坚定的人,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到处打游击,分散精力,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才华。这就是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别。
专注才能成功。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都非常有限,知道如何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自然会从周围的人中脱颖而出。
奥普拉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对黑人的历史有着一种不可否认的兴趣,这种兴趣表现为多种形式,她买这方面的书籍、装饰品,看这方面的电影。她最喜欢的书通常都是关于种族问题的,比如关于奴隶制、公开或隐蔽的种族隔离、对黑人的暴力(强奸、处私刑和其他谋杀手段)、法律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歧视等等。她的阅读都是经过选择的,其中许多小说不是黑人作家,一般是女性作家,如佐拉·尼尔·赫斯顿、托尼·莫里森写的关于黑人的书,其中有些已经被拍成了电影。
奥普拉将阅读与表演上的兴趣第一次相结合是在1985年,当时她受邀在非洲裔美国的电影《紫色姐妹花》中扮演一个角色,虽然该影片后来备受争议,但在票房收入和受欢迎程度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影片使她一举成名,尽管如此她在影片的制作方面仍没有发言权。几年后,奥普拉的名望、财富和机会有了变化,她对电影的制作和表演有了发言权和选择权。
有篇小说在她读后的很长时间里,其中的一些情节和内容还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这就是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奥普拉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必须将之拍成电影,原因是它对祖先和奴隶制的人性化做了历史性的修正,描写了一些生活在变化无常和痛苦中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这也正是奥普拉所喜欢的,也是她一直关注的问题。奥普拉在该片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对18世纪奴隶的感受有一个清晰的、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她在开拍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有一次她身穿农场工人的服装,头上戴着眼罩,沿一条乡村小路走到一座种植园;还有一次,为了找到奴隶逃跑的那种感觉,她想象着他们当时的处境和心理感受,竟独自一人徒步穿过树林。这部电影花了10年时间拍摄,最终于1998年公映。
然而,尽管奥普拉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还亲自出演重要角色,并且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了大力宣传,还请了著名导演乔纳森·德姆,但在票房收入上却败得很惨。随之而来的是黑人观众和批评人士对之大肆讨伐,他们称电影过长,情节太复杂,根本不像电影。虽然专业人士对奥普拉的称赞之声不绝于耳,称她的表演达到了“奥斯卡水准”,尽管迪斯尼公司花了大力气对影片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但仍不能挽救该片的命运。票房收入大约只有可怜的2250万美元,花费的成本却是它的三倍多,但不管是当时,还是在现在,金钱上的损失并不是最让奥普拉沮丧的,因为对这部电影,她在感情上同样做了巨大的投资。在她与《宠儿》之间连着一条坚固的纽带,甚至在她的工作室里,大理石楼梯的上方还悬挂着影片中的一张大幅剧照。
由于《紫色姐妹花》引起了奥普拉极大的兴趣,她对后来的电影寄予了很大希望,其中有几部是在《宠儿》之前拍摄的。在出演《紫色姐妹花》获得成功一年后,她又拍了一部关于非洲裔美国人的电影《土生子》。然而,这部根据理查德·赖特备受推崇的自传小说改编的电影却遭到批评人士与观众的一致否定。《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丽塔·肯普利引述他人的批评说,这部电影是在“对人进行道德说教”,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是一部被自我崇高感压垮了的作品。尽管失败接二连三,奥普拉对表演的痴迷仍然丝毫未减,她仍然继续表演,继续为电影在电视上和剧院里上映进行投资。她既尝到了胜利的喜悦,也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正是因为奥普拉的专注和坚持她才获得了对电影制作和表演的选择权,正是因为奥普拉的专注和坚持她才获得达到了“奥斯卡水准”这样的赞誉,也正是因为奥普拉的专注和坚持最终使她走向一次次的鲜花和掌声……
人生启示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播下专注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奥普拉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常胜不败,之所以事业有成,之所以不可替代,正是因为她具有寻常人所不具备的专注精神。
做个倾听者很重要
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说话是为了向听话人传递信息,而听话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图、流露出的情绪、传播出的信息,并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一个人在谈话中是否善于倾听,是谈话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有些人总觉得比别人知道得多,高明得多,或高高在上,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在别人反映情况时打断人家的谈话,而自己发一通高论。如此,往往阻塞了信息渠道,使人们对其敬而远之。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倾听还可以消除误解。在很多情况下,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都是因为没有机会申述或彼此没有认真听而造成的。
谈话是一种艺术,听人谈话是一门学问。倾听是一种尊重,而尊重是双方的事,尊重对方就是尊重自己,认真仔细地聆听别人的谈话是尊重别人的前提条件,热情友好地对待别人和及时肯定赞美他所说的话,都是尊重的重要内容。常言说:“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拒绝倾听不同意见只能阻塞信息渠道,掩盖矛盾,扭曲一些人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的研究发现,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倾听别人谈话时,应表情自然,以微笑向人。微笑是礼貌的表现形式,更是和睦相处的反映。微笑能使人感觉到你的友善随和,从而缩短你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对方十分愿意和你沟通交流。
眼神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在运用眼神时 ,既要克服眼神的呆滞和犹豫,又要避免那种在眼神中表现出故弄玄虚,高深莫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