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看到信后非常恼怒,马上下令强行进攻,他命令士兵先用钩车去钩城墙和城楼。宋军则用大绳挂住钩车,让几百人紧紧拉住不放,使钩车不能退回。臧质又连夜派人坐在木桶中,吊到城下,将钩车的钩子砍断,并将钩车缴获。拓跋焘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次日攻城的工具改为冲车。但由于城墙非常坚固,每冲一次,只能将城墙上的几斗土皮震落。拓跋焘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得采用人海战术,命士卒冒箭登城。然而,尽管魏军士兵前赴后继,由于城池坚固,守城宋军士气高昂,魏军伤亡惨重。经过三十天的激战,魏军尸体堆积得与城墙一样高了,而盱眙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拓跋焘只得退兵。
宋军坚守盱眙战斗获胜,臧质因此受到朝廷的封赏,被提升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四州诸军事。
大谋略:臧质用的是激将法,通过激怒敌人达到诱敌制胜的目的。
一言胜过十万兵
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兵南征,听说魏钊才华卓越,闻名于世,即刻遣人召来相见。二人共论军国大事,谈得十分投机。拓跋焘对魏钊说:“我此时南征,正是你建功立业的大好良机,只要努力,将来定会富贵。”于是授予他内都直官位。
北魏征伐大军进至淮南,魏钊向拓跋焘建议说:“陛下拥有百万大军,如同风驰电掣,攻城略地,势不可挡,纵然那些足智多谋的人也手足无措。然而大军来到淮南已经有好几日了,可义阳各城仍拒守不下,这其中必有原因。我想陛下兵卒的确精锐,可每过一城杀掠太多,人人畏惧陛下的威力。他们明知城难以保全,但又怕妻子儿女遭到杀害。因此,大军一到就犹豫难决,不能马上投降。以臣之见,应派一个间谍深入城内,寻找城中那些有威望的人,向他们传达陛下的旨意,表明诚意,城中男女老少定会缚臂请罪,开门归降,那我们就可不劳一兵一卒,兵不血刃而收到克城的效果。”
拓跋焘听了魏钊的话后,非常高兴,说:“这就是我请你助我南征的原因,你出的主意,正是我所期待的。”
魏钊命令兵士乘夜进城,找到城中知名人士,向他们说清双方力量悬殊形势,宣扬北魏皇帝的仁德、宽厚和军队的强大精锐,规劝城中百姓为免遭涂炭应马上归降。这样以拉拢威胁,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迫使城内兵民下决心投降。很多人听说有了生路,都为之欢喜。次日,天刚破晓,全城开门出降。一夜之间义阳城就被北魏军队攻占了。
后来,拓跋焘对魏钊说:“你的一句话,强于我十万大军,能把我的信义传扬四方,你是功不可没呀。”因此,拓跋焘任魏钊为义阳太守,陵江将军。
大谋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如果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的话,那么胜利就指日可待了。
王镇恶奇袭江陵
王镇恶是名臣王猛之孙,南朝宋北海剧人。因他生在五月,家人根据当时的习俗,以为不吉,想把他过继给远房亲戚,王猛得知后说:“此儿不凡。从前孟尝君也是出生在恶月,却做了齐相,我相信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对孩子寄予厚望的王猛,就给他取了个名字——“镇恶”。
镇恶喜欢谈论军国大事,他熟读了诸子兵书,虽不善骑射,却很有谋略,做事果断。
公元409年,刘裕征伐广固之时,镇恶正好担任天门郡临澧县县令。有人把镇恶推荐给了刘裕,刘裕派人把王镇恶召来,交谈之后,发现他确实不是一般的人物,于是请他留宿。第二天一早,刘裕对部下说:“镇恶是王猛的孙子,真是将门出将才。”随即委以官职。
公元412年,晋太尉中书监刘裕谋划征讨原来统管荆、宁、秦、雍诸州军事的东晋将领刘毅,镇恶说:“如果将军想征讨刘毅,请允许我率领一百只船为你打头阵。”刘裕率军讨伐刘毅,他任命王镇恶为参军事,并派遣他率领龙骧将军蒯恩统辖的一百条船先行。镇恶接到命令,随即日夜兼程,谎称是刘藩前往江陵看望其兄刘毅。刘毅信以为真,没有进行有效的布防。
在距离江陵仅二十里时,镇恶就离船登陆了。蒯恩率兵在前开路,接着是镇恶所部,每条船上只留一两个人看守。镇恶又让人在船的对岸安置战鼓,并插上若干大旗,然后吩咐看守人说:“你们估计我快要到江陵的时候,便实行戒严,造成好像后面有大军即将到来的样子。”他又派一部分军队在后,叫他们去焚烧江津的船只。镇恶则直接前去袭击江陵。
由于事先施行了疑兵的计策,津戍及百姓都说是刘藩逆流而亡。等晋军快要到达城边的时候,遇到刘毅的大将朱显之带领人马沿江巡逻。朱显之看见大队的人马向前快速行进,便策马向前询问刘藩所在,晋军回答:“还在后面。”显之行至军后,仍然没有见到刘藩,又听见鼓声阵阵,看见江津船舰被烧,于是得出判断,并不是刘藩前来江陵,便跃马飞报刘毅,急令闭门迎敌,但已经太晚了,王镇恶已率兵杀入城内,在城边顺风放火,焚烧大城的东南两门。
镇恶又派人将皇帝的诏书、赦文以及刘裕的手书一起交给刘毅,刘毅非常傲慢,他并没有看这些东西,将它们全部焚毁。等到大军交战的时候,两军中竟有不少人是父子兄弟以及亲戚朋友,他们边说边战。刘毅的部下得知刘裕大军在后,更是没有心情再战,慌乱之中,刘毅从大城东门逃至牛牧佛寺,最后走投无路自缢而死。王镇恶则因功受封为汉寿县子。
大谋略:“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将敌人带入一个虚实相间的世界里,这样就能迷惑敌人,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以沙代粮惑敌人
檀道济是南朝刘宋的一位高级将领,他是高平金乡人,世居京口,早在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后秦,道济身为前锋,所到的地方都望风而降,最后直入洛阳。当时,有人主张将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掉,然后将尸首堆在一起,封土而为高冢,以示武功。道济却不主张这样做,他神情严肃地说:“讨伐暴君,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是,他将抓获的俘虏全都放了,然后将他们送回家,中原人听说,十分感动,因此归顺的人很多。
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宋攻打北魏,道济率军与魏军打了大小三十余战,多数以胜利告终。后来转战到历城,因军粮不够,被迫返回。当时,有投降北魏的人,将此事详细告知魏军。于是,道济军中人心动摇,士卒忧惧。道济并没有慌乱,他命令士兵用沙当作粟,称量时高声呼数。又以所剩少量的米洒在装好的沙上,以迷惑敌军。
次日早上,魏军见此情景,果然中计,以为道济有很多的粮食,所以不再追击,并认为是降者不据实禀报军情,将其拉出斩首。
道济率军撤退时,因兵力薄弱,军中人心浮动。道济命令军士都披上铠甲,身穿白色的衣服,乘坐兵车,慢慢退兵。魏军担心宋军有伏兵,不敢靠得太近,因而宋军得以顺利回师。此次北伐,虽然道济没有拿下黄河以南之地,但能在困境中率兵平安归来,因此威名大振。魏人十分畏怕他,还把他的肖像绘成图画用来驱鬼。
大谋略:当战斗陷入困境时,适时地制造假象可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庆之坚志平叛乱
沈庆之是南朝刘宋大臣,出身寒微,曾辅佐武帝、少帝、文帝、孝武帝四代,因功勋卓著而位至三公。459年,司空、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反叛朝廷。宋孝武帝任命沈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率众征讨。刘诞得知,先发制人,派遣沈道愍携带书信面见庆之,进行游说,并馈送玉环刀一把。庆之对此视而不见,毫不动心,并一一列举刘诞反叛罪行。
庆之来到广陵城下。刘诞登上城楼,对庆之说:“沈公,你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为何还要到里来?”
庆之答道:“朝廷认为你不过是疯狂愚昧之徒,不足以烦劳少壮的将领出征,所以仅派遣我来讨伐你!”刘诞听后,心中气恼但又无言以对。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庆之进行了一番周密的部署,他令人填塞护城河,修筑攻城的通道,设立指挥所于土山上,并赶制和准备好攻城器械。战斗准备就绪后,却遇上夏雨来临,不能攻城。孝武帝示意御史中丞庾徽之上奏,要求免掉庆之职,借以激其进攻。刘诞见有机可乘,就打算收买庆之,便派了百余人携带着大批食品,送给庆之。庆之心中有数,对送来的食品,连看也不看,便叫人全部拿去焚烧了。
刘诞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从城上投下函表,要庆之为他送给朝廷。庆之说:“我是奉皇上的命令前来讨贼,不能为你送表。”庆之的严词拒绝,使刘诞无可奈何。
这样,等到夏雨过后,庆之便率领众将开始了攻城的战斗。每次攻城,庆之总是身先士卒,7月,广陵城被攻下,庆之刘诞,叛乱被平。
大谋略:做任何事情首先都应该有一个周密的安排,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张敬儿计斩叛将
元徽二年(474)五月,南朝刘宋桂阳王刘休范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在寻阳起兵反叛。消息传来、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右卫将军萧道成率兵守卫军事要冲——新亭,拼死抵抗。
战场上,两军对垒,刀光剑影,流石横飞。激战中,越骑标尉张敬儿发现休范穿着白服乘车在城下慰劳士兵,便和黄回一起报告萧道成,请求以诈降之计杀休范,萧道成说:“你们假如真能办成此事,我当赏你们为本州行政长官。”
敬儿和黄回一同乘车由城南出去,放下仪仗便飞快逃跑,一路大喊投降。休范见状心中大喜,把他们召到车旁。黄回假装转达萧道成的密旨,休范信以为真。休范的手下李恒等人劝休范不要亲近他们,休范不听。黄回见休范没有任何防备,于是向敬儿使了个眼色,敬儿迅速夺过休范防身之刀,结果了他的性命。休范周围的百余名士兵见主将已死,吓得一哄而散,纷纷逃命。敬儿提着休范的首级,返回新亭。
休范之乱平定以后,萧道成报请朝廷提升敬儿为骁骑将军,加辅国将军衔,并置酒对敬儿说:“没有你的功劳就不会有今天,请你再接再厉。”
大谋略:有时候,我们想要战胜一个对手的时候,不妨先给他所想得到的,让他放松警惕,然后趁其不备,再反戈一击,定会取得成功。
韦放脱盔鼓士气
公元527年,梁武帝派遣兼领将军曹仲宗等率军北伐,攻打北魏的涡阳;又任命韦放为明威将军,率兵与曹仲宗会合。
费穆是北魏大将军,闻此消息,率兵迅速赶来援救。这时,韦放的军营还没有驻扎好,手下只有二百余人。韦洵是韦放的堂弟,勇猛果敢而又富有气力,曾多次击败过魏军。在激战中,他的战马受伤不能前进,韦放的头盔也被射中三箭,将士们看到情况不妙,心里非常慌乱,劝韦放带队突围。韦放素以勇猛善战著称,听到部下的劝告,非常生气,禁不住喝道:“今天只有拼死一战了!”说完,他跳下战马,摘下军盔,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将士们见主将这样的勇敢,心里受到了鼓舞,一个个都拼命冲杀,以一当百,把魏军一直追到涡阳城。
为了将败局挽回,北魏又派出常山王元昭、大将军乞伏宝、李奖等率兵五万前来增援,结果又被韦放等击败。涡阳城主王纬献城投降。魏军弃营,望风溃逃,梁军乘胜追击。涡阳之战,梁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生擒了费穆的弟弟费超,把他押送京城建邺。
大谋略:做将领的唯有身先士卒,才能更好地激励兵士,一鼓作气地把敌人消灭。
高欢用计胜尔朱
高欢是北魏的重臣,他把恒、燕、云三州的兵民组成军队后,又得到了河北大族高乾、高昂、封隆之和李忠元的支持。公元530年,高欢拥立魏宗室北海太守元朗为皇帝。从此展开了同尔朱氏的公开交战。
尔朱兆见高欢背叛了自己,心里非常生气,于是便联合度律、仲远一起来对付高欢。面对强敌,高欢一点也不慌乱,他采用部将窦泰的计策,巧施离间计,将尔朱兆的联军分化瓦解。他放出风去说尔朱世隆兄弟对尔朱兆不满,要谋杀他。又宣称自己与尔朱兆有密约,那就是除去仲远等,使他们彼此相互猜疑。后来度律、仲远同尔朱兆的矛盾逐渐加深,度、仲二军不战而归,使尔朱兆的军队陷于孤立的境地。
高欢见反间计已经成功,马上率兵出击,在广阿将尔朱兆击败,俘获兵士五千人,取得了公开交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十一月,又攻克河北重镇邺城、相州。
公元532年,尔朱世隆再度围攻邺城。尔朱兆从并州、尔朱天光从长安、仲远从东郡、度律从洛阳夹击高欢军队,总兵力达二十万,准备同高欢进行最后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