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地问当地父老说:‘你们国君贤明吗?为什么他灭亡了呢?’父老们回答说:‘是因为对好人行好事,对坏人行坏事的缘故。’桓公又问:‘听你们这话,似乎你们的国君是个贤君,那为何国家会灭亡呢?’父老们说:‘郭国国君对好人行好事但不能任用好人,对坏人行坏事而不能排斥坏人,这就是郭国灭亡的原因。’现在陛下您知道庐江王灭亡,但是他的爱姬就在你的身边!我认为这是明知不应该却不愿意纠正呀!”
太宗认为他言之有理,从此励精图治,使唐朝兴盛发达起来。
大谋略:作为一个领袖或领导应该明辨是非,对人和事物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能保证自己有出色的业绩和成果。
唐太宗取信于民
有一年冬天,唐太宗因参加朝廷科举铨选的人中,有许多人伪造官资履历或假冒祖上有功,来参加铨选,于是下令,要求诈伪资荫者自首,否则的话,就将其处死。
不久,有一名伪造资荫的人被发觉,唐太宗打算将其处死,大理寺少卿戴胄上奏说:“根据法律应当处以流刑。”
“你想为了维护法律而使我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吗?”唐太宗怒气冲冲地说。
“您的命令是凭一时的喜怒而发出的,法律是国家用来取信于天下人而制定的。皇帝您不满铨选人多有欺诈,因此打算处死他。然而,您也知道他们不应处以死刑,所以才要以法律来判决他们,这是隐忍小愤而伸张信用啊。”
唐太宗心平气和下来,说道:“你能秉公执法,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戴胄不怕触犯皇帝尊严,秉公执法,直谏如同泉涌,唐太宗都听从了他的正确建议。因此,当时普天下冤屈的案件很少。
大谋略:做大事业的人必然能够深谋远虑,凡事从全局着眼,从大处着眼。
武则天诡诈善变
唐朝的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公元655年),唐高宗因为时常头痛眼花,不能处理政事,御医张文仲说:“邪风上冲,须针砭头部血脉,才可以痊愈。”
武后虽为女流之辈,但是野心勃勃,想成为一国之君,治理天下。因此她内心希望皇帝病危,自己才能专权。她当然不希望皇帝的病被治好,于是假装愤怒说:“御医应该处斩,为了皇帝身体安宁,怎么可以针刺血脉呢?”
御医张文仲立刻叩头请求免死。
高宗说:“医师在谈论疾病,怎能怪罪呢?而且我头痛眼花不能忍受,就听由他诊治吧!”
御医于是领命,一再地以针刺高宗头部,高宗忽然说:“我的眼睛已经看得到了。”
话还没说完,武后就在帘中跪拜感谢说:“上天赐我良医。”就拿出丝绸宝物赐给御医,由此可见武则天是如此的诡诈善变。
大谋略:见风使舵固然不可取,但是如果为人机敏,善于随机应变,也不失为一种保全自身的妙计。
郭子仪妙论亲疏
唐朝大将军郭子仪驻守分州时,曾经奏请任命一名州内的县官,朝廷迟迟不作答复。他的僚属们都很不服气,一起议论说道:“凭着令公的功绩,奏请任命区区一个小小的属官竟然不听从,宰相怎么这样不识大体!”
郭子仪听了僚属们的抱怨,就对大家说:“自从兴兵平定叛贼以来,各方藩镇武官大多飞扬跋扈,大凡他们有什么要求,朝廷常常委曲求全,顺从他们。朝廷这么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对他们不放心啊。现在我奏请的这件事,皇上认为不能办而搁置下来,这表明皇上不把我看得同一般武官一样,而是亲近厚待我。你们应该恭喜我呀,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僚属们听了这番话,都佩服不已。
大谋略:自古至令,功高震主的大将,常会引起掌权者的不安,甚至惹祸上身。为人臣子者,应要懂得以宽阔的胸怀和良好的气度作为自我保护的利器,才是明智之举。
柳公绰秉公杀将
柳公绰是唐宪宗时的京兆尹,是个刚直不阿、凛然不可侵犯的人。他上任之初,就杖杀皇帝亲近的神策小将。宪宗因此大发雷霆,满脸怒气地责问柳公绰未经请示,就擅自打死神策小将的情况。
柳公绰毫不畏惧地回答:“陛下因不认为臣下不贤,才让我担任京兆尹古京兆府是京都所在地的府治,当为表率。现在我刚刚上任,小将敢这样轻率冲犯,这不仅仅是怠慢臣下,也是轻视陛下的诏令啊。他如此目无王法,理应治罪。臣下只晓得打的是不懂礼法的人,不管他是什么神策军将官。”
宪宗质问道:“可是你为什么不奏明?”
“按我府尹的职权,只该打死他,不该我上奏。”
“那么依你之见,谁应该上奏呢?”
“管辖他的部队应上奏;若是死在大街上,金吾街使应该禀奏;若是死在巷里,左右巡使应该禀奏。”
柳公绰的回答句句有理有据,宪宗被顶得无话可对,只好退朝。
退朝之后,宪宗就告诫身边的侍从人员说:“你们对这位京兆尹小心一点,连我都怕他呢。”
大谋略:奖惩要靠制度,不能靠领导者的“人治”;制度一经公布,就要不分亲疏高低确切执行,才能树立制度权威。
令狐楚稳米价计
唐朝某年一场旱灾刚过,兖州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奸商趁火打劫,乱涨米价,本来百姓就因为灾害入不敷出,这一下生活更是艰难了,一些人因为没钱买不起粮食,只得卖儿卖女。新任兖州太守令狐楚知道这些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当迎接他上任的代表来拜见时,令狐楚一边心不在焉地应付着,一边思索着如何解决现在的难题,突然灵机一动,大脑中飞速闪过一个念头。
兖州城内前来迎接的官员很多,他们轮流跟这位新上任的太守寒暄着。
突然,笑眯眯的令狐楚一本正经地发话:“兖州城内,现在的米价是多少呢?州里有几个仓库?每个仓里还存多少粮食?”
迎接的众官员不知新太守是何用意,相互偷偷打量着,暗暗使眼色,各自揣测着其中的意义。最后一个较大胆的官员双手一拱,抖着嗓子回答:“禀告大人,现有大粮仓八个,每个仓存有10万担。”
令狐楚斜睨了那人一眼,说:“哎,我说诸位,如果把这8个仓库打开来,拿出这80万担米。我们统统定个低价钱,全卖给灾民。这么做,可以挽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缓和现在这样的紧张局势。”
许多官员听了,都连连机械地点头。左右侍官偷听到后,可着急啦,他们跟那些囤粮的奸商狼狈为奸呢,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损失可就大了。这话马上像长了脚,很快传到城中,传进富家大户的耳朵里。
富家大户们得知后立即慌了手脚:“新太守这么做,自家存的粮卖不出,不是大蚀血本了吗?”他们怕吃亏,好多人争先恐后组织人力从仓库里挑出粮食按平价出售。兖州的米价顿时平稳了下来,百姓的灾情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富户们中了令狐楚的稳价计,当地百姓个个拍手称快。
大谋略:基于正确的目的,恰当地制造一些消息,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兵不血刃登皇位
五代周世宗显德末年,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控制了最高兵权。他知道自己功名显赫,位高震主,以后的事情恐怕就不是很好办了。
周恭帝元年春天,北汉联合契丹来犯,恭帝命令赵匡胤率军迎敌。大军出发后,驻扎在陈桥驿。赵匡胤的好朋友苗训,平日以相面灵验出名。这天他看见太阳下面模模糊糊地有个重影,感到有机可乘,就拉起门下的楚昭辅一起观看天象,并大加演绎。于是全军上下很快便传得沸沸扬扬的。事情越传越神,说是上天垂象,皇帝无能,该有一位新天子将其取而代之了。
五代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深受其苦,士兵们也盼着有个安宁之日。再加上苗训等人用神教引导?大家都认定赵匡胤就是平定天下为百姓带来太平盛世的真龙天子。于是黎明五更,兵将们都挤到赵匡胤的驿馆外,吵闹着要拥立他做天子。也有人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劝大家回去,然而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闹到天亮,兵将们就挤进驿馆把赵匡胤的卧室围了起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只好进去通报。赵匡胤穿上衣服走出来,只见带刀校尉排列院中,齐声高喊:“军队无主,愿拥立点检为天子!”还没等赵匡胤答话,有人就把准备好的黄色龙袍给他披在身上。大家不容分说,倒地便拜;高呼万岁,接着又扶赵匡胤骑上马。赵匡胤拉着马缰对众将说:“我下命令,你们都愿意听吗?”诸将都说:“愿听。”
赵匡胤这才慢慢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太后和皇帝都是我侍奉过的,大家不要惊犯;朝廷大臣们都与我是同僚,你们也不能欺压;朝廷的府库,以及百姓的财产,谁也不能抢掠。能听我命令的将来一定重赏,违犯命令的就将被处以死罪。”
诸将跪下齐拜表示拥护。赵匡胤一看上下意见一致了,就整好军队返回皇城。这时周恭帝的副都指挥使韩通听到这一消息后,刚想设谋抵御,还没出门就被王彦升杀死,其他人没有一个敢吱声了!
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先传令兵士回营。没多久,诸将把宰相范质等大臣推进来,赵匡胤歉疚地说:“我违负天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没等大臣们开口,列校罗彦环握剑厉声说:“我们没有圣主,今天就应册立天子!”
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得下台阶列队,召集文武百官朝见。等到新皇帝吃上午饭时,班次就安排好了。这时,翰林承旨陶谷从袖中拿出周恭帝禅位的诏书,交给宫徽让他当众宣读。随后赵匡胤登上崇文殿,穿上衮冕,作起皇帝来了。
大谋略:要注意挖掘人的内心思想,通过他人笃信的东西,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有了众人的帮助,群策群力,成功就会容易多了。
宋太祖闻歌知意
宋太祖夺取天下不久,一天,他问枢密直学士赵普:“自唐朝以来,几十年间,换了十几个皇帝,战祸连绵不绝,这是什么原因呢?”赵普回答:“这是由于藩镇的势力太强大了,以致皇帝势力弱而臣子势力强,自然也就无法控制局面了。现在只有适当的削减他们拥有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编他们的精兵,天下自然就会太平了……”
话未说完,太祖说:“赵普,你不用再说下去了,我已经明白了。”后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消灭了动乱的因素,石守信等亲信大将叩头拜谢,请求解除了兵权,使两百多年来的弊端在谈笑间革除殆尽,整个宋代从此没有强臣之患了。
大谋略:宋太祖闻弦歌而知雅意,不愧为雄才大略之君。而进谏的人也应该讲究艺术,应在进言中从一个明白的道理推及其他,使对方容易接受建议。
赵匡胤杯酒释权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北宋以后,天下大业已定。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避免以后产生祸端,他听取宰相赵普的建议,吸取历史上的韩信、彭越反叛刘邦的教训,决定及早剥夺功勋显赫、至今重权在握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军权。再说,五代的梁、唐、晋、汉、用都是由大将篡权夺取帝位的,他自己也是北周大将,靠“陈桥兵变”、“黄袍如身”当上了皇帝,所以他对此深以为戒。
有一次,借晚朝的机会,宋太祖邀请石守信等大将留下饮酒,君主开怀畅饮,把酒言欢,气氛非常融洽。酒酣耳热、意兴正浓之际,赵匡胤借着酒意屏退左右说:“我若没有诸位的鼎力相助,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但身为天子,日子并不好过呀!还不如做一个小小的节度使舒心。”他又诉说自己天天晚上做噩梦,没有一个晚上睡过踏实的觉。
石守信等听到里,有些糊涂了,不知道赵匡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匡胤的酒意更浓了,顺势说道:“我这皇帝的宝座人人都盯着呢!”
石守信等人一听此言,几乎吓出一身冷汗,这才明白皇帝邀他们喝酒的真实目的,一个个急忙表态说他们绝无二心。
赵匡胤说:“我当然相信诸位,然而谁能保证他们的部下不会为了富贵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呢?”
听到这里,石守信等人早已诚惶诚恐,忙不迭地跪在地下不住地叩头,泪流满面地请求宋太祖能给他们指出一条生路。
越匡胤一看一切都如自己事先料想的一样,于是顺势说道:“其实人生一世,能享受时就尽情享受。要我看啊,诸位何不交出兵权,出外镇守边境,选些好田产,为子孙后代创下家业,再多置些美貌的歌舞女子,尽情欢娱,颐养天年。这样既可以杜绝诸位的部下反叛作乱的可能,诸位又能够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何乐而不为呢?”赵匡胤这一席话,石守信等人早已心领神会,于是纷纷拜谢皇恩浩荡。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称病,交出各自的兵权。宋太祖派任他们为各路节度使,出守边境去了。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大谋略:如果别人对你的权利和地位造成威胁,你要首先通过一些手段解除他们的权利,支解了他的优势。
曹彬借病禁烧杀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曹彬以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的职位,带兵平定江南。大军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可谓是势如破竹,在采石矶架起浮桥,挫败吴兵,逼近南唐都城。
这时他手下的将领们开始跃跃欲试,想乘摧枯拉朽之势猛力攻城。而曹彬却按兵不动,并派去使者送信劝降:“大势已去,我所感到可惜的是一城人的身家性命。假如你们能来投诚,这实在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