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雷锋曾把这张照片寄给了那位与他临别赠言“分别同学,相会英雄”的女友秦中华。几十年来,秦中华一直收藏着这张照片。而雷锋在临别留言中称他和秦中华两人之间的关系为“革命的朋友,伟大的友谊。1958.11.28”。互相赠送照片,互相赠言勉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整个中国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所影响下的一种革命友谊型的交往方式,如今这种人际关系早已在年轻人当中消失了。
在依依不舍地离开天安门的时候,雷锋还对张建文说他要以冯健姐姐为榜样,争取再来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一起照张相。这是雷锋的一次近距离感受共和国的心脏,近距离感受到毛泽东主席。以后人们从雷锋去世后的公开日记中可以发现,北京天安门和毛主席多次进入了雷锋的梦境中。
冯健当时是望城的知名先进人物。雷锋一直把她当作是自己的学习模范,是直接影响雷锋在小学毕业后主动要求下乡的人物。冯健高小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带头为社里养猪,18岁入党,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两次上北京见到了毛泽东主席,被当地号召向她学习,那时,雷锋刚刚小学毕业。雷锋对冯健能见到毛主席非常羡慕,说她是“最幸福的人”,经常找她询问见毛主席的情景,甚至包括毛主席穿着走路等等细节。冯健和雷锋第一次相见是在1956年。雷锋和冯健两人还曾经合影一张,这也是雷锋唯一一张与女同志单独合影的照片。冯健后被保送上湖南农学院读书,以后曾担任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省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委员、省妇联常委、共青团中央委员等职务。这张照片是冯健当年送给雷锋的。两人以干姐弟相称,而雷锋后来在对部队的“忆苦思甜”报告中(1960年11月),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一度混淆地把冯健称作是自己的小学同班同学。
合影那张没见到。P188《雷锋照片纪事》
两张照片并排对比。2-112-18
这两张其实是雷锋在天安门留影的同一张照片。仔细看会发现两张照片有不同之处。一张雷锋的左手拿着塑料编篮,编篮上还印着几朵鲜花;而另一张雷锋的左手则是空的。手上空空的那张照片是在雷锋牺牲后,在中国的各大媒体正式发表过的,当时由于提篮上的鲜花图案被视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拿在共产主义模范战士雷锋的手上似乎不太合适,于是在发表的时候就把整个提篮都给“技术处理”掉了。
事实上,如果雷锋不是意外去世,他很有可能亲眼见到毛泽东主席。1962年6月上旬,雷锋所在沈阳军区政治部批准了让雷锋作为沈阳军区代表出席10月1日国庆观礼代表。遗憾的是,雷锋在8月15日因公殉职。
仅差45天,雷锋就可以见到他几次梦中见到的毛泽东主席。而他不仅没有见到毛主席,甚至连这个消息都还不知道。
“雷锋到鞍钢,从农村进入了工厂。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的作用。”——江泽民1990.10.29
钢铁工人雷锋
初到鞍钢时期的雷锋是一名推土机的驾驶员。关于雷锋的岗位分配,雷锋自己曾在报告会中回忆到:“鞍钢的人事科长找我谈话,说,‘你以前当过公务员,(来鞍钢后)你还给首长当公务员,跟着首长一起住洋房,坐小汽车,生活很好。’我不同意,说我不是来享受的,是来工作的。”这段话是根据雷锋1960年11月5日的录音整理。不过按照当时的情况,鞍钢应该不至于这样对待雷锋。因为雷锋还并没有后来的众多荣誉。而一个县委机关的公务员在诺大的鞍钢眼里也是很普通的身份。雷锋拒绝的应该是鞍钢照顾他个子小,不让他去驾驶体型大的机械这件事情。
一份雷锋本人填写的“工人登记表”中,可以看到雷锋的入厂时间为:1958年11月15日。
雷锋终于来到了祖国的大东北。那个时候的东北,可以说就像是“共和国的长子”的一样,这个地区为全国各地的建设输送了大批粮食、原材料、机械设备和技术人材。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第一架战斗机、第一台机床都是东北生产的。当时东北的工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体系之完备,门类之齐全,发展水平之高,都是全国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有钢铁、煤炭、造船、木材、机械、军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