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抑郁离你远去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心情正在好起来,快乐的感觉又回来了。其实快乐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状态。快乐发自你的内心,你可以随时创造一种“我很快乐”的心境。能够决定你是否快乐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心态,你选择了快乐,自然也就拥有了快乐!幸福的秘密就是摆脱人生的抑郁,放下对金钱、名利、地位、人情的牵挂,当你放下这些之后,你会发现快乐如此简单。
“愤怒”带着假面
别看梅梅今年才八岁,可大家都说她“人小脾气大”,因为梅梅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她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她上课迟到受批评,回家后拿妈妈出气,怪妈妈没有早一点儿叫她起床;在学校值日时打扫卫生,地扫得不干净她怪扫帚破了不好扫,因此拿扫帚发脾气;考试成绩不理想,她生老师的气,说老师出题太怪太难太偏,弄得她做不出来;走路摔跤她还生路的气,怪路坑坑洼洼不平坦……总而言之,梅梅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梅梅发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怪东西不中用,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考试不理想,梅梅会气得把试卷撕得粉碎,和爸爸妈妈发脾气,梅梅还会摔碗、摔杯子,甚至字写不好她也要摔铅笔、扔本子。为此班上同学给她取了外号——“脾气大王”。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情绪而发脾气我们觉得司空见惯,事实上不仅仅是儿童,成人的生活中也到处可以看见愤怒的影子。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等等。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发怒是不好的表现,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动不动就发怒的,要学会宽容。我们也通过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知道,发火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可问题是,人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每当“怒从心头起”的时候,我们到底要不要把它表达出来?如何表达才能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呢?
1.老板说我的工作能力差,为什么不说别的同事。
2.妈妈为什么不早点儿喊我起床?
3.老板什么都不懂,竟然还来对我的工作说三道四。
4.我和军军都没有及格,为什么老师只批评我?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提到,愤怒的情绪来自于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公平的事。周末你从学校回家,本以为回到家可以睡个好觉,一大早就被父母喊起来,而同样的事情却没有发生在弟弟身上。你刚换了个发型,刚进家门就被父母训斥了一通。你表面上没有什么,其实心里已经是大大不爽了。你和女友约会,如果你迟到了,她会对你不依不饶,而你在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望眼欲穿之后,她才踩着高跟鞋款款而来。每次这样的等待让你心里觉得有种不知名的火在燃烧。难得老公休息在家,你出门前交待给他几项“工作”,洗衣篮的衣服放入洗衣机,给家里采购下星期的口粮,带爱犬去晒晒太阳。等你带着一身疲惫进门的时候,却发现一切依旧。于是,你的肝火开始上升。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被别人的过错激怒的。有的时候我们也因别人对自己的指责而感到愤怒,这时,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差的人就会表现得比较冲动,常会因为一些矛盾而大发雷霆。
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麻烦,如朋友关系的疏远,同事关系的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黄帝内经》上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当人愤怒时,神经就会变得兴奋从而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所以易怒的人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而且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愤怒同样可以使食欲降低,影响消化,经常发怒容易使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过度的愤怒甚至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愤怒又分两种,一种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对于这种愤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控制愤怒。
第一,明确告诉对方和自己,我生气了。当愤怒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语言和行动往往快于我们的大脑。所以往往我们还没完全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一些过激的话就说出了口,一些过火的行为就做出来了。所以,大声地说:“这件事让我很生气。”当你说出口的一霎那你为自己赢得了处理愤怒的时间。
第二,我能够克制自己的冲动。克制并不意味着你在积累愤怒,而是尽快让你的大脑冷静下来,以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第三,找出愤怒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让你如此愤怒,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第四,别急,我先要进行客观的分析。一些情况下,当我们客观地去对待时,我们应该承认并接受现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处理愤怒的最好方法。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方法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摆出来,让事情的双方一起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时候你可以坦白地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出来,当对方能够理解你的不满与愤怒时,事情会更容易解决。
另一种愤怒,积蓄的过程十分缓慢,但是破坏力却远远大于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被耗尽的情感”。生活中有些人看起来温文有礼,一副天塌下来有人顶着的样子,世上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生气。这些人的“愤怒点”更高,没有长久的积压,你是看不到他们惊人的一面。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被解雇的职员闯进办公室,持刀刺伤炒掉自己的上司;看上去唯唯诺诺的丈夫,杀害妻子之后自杀身亡;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持枪袭击同胞,震惊校园,等等。事后认识他们的人总是会感叹:“他看起来脾气温和,对人都礼貌有加,是个很不错的人,真不敢相信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来。”那是他们没有看到,那些积压在心里的愤怒,是如何在长期压抑中逐渐膨胀,最终变得不可收拾的。这种积压的愤怒来自于平时的沉默和回避,当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从内心爆发。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没事的,我能理解”,“我没有生气,只是有点儿小失落”,等等。其实当他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在生气了,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他们更愿意躲开让自己生气的人或者事,刻意地保持距离。如果有人注意到,他们就会用“最近你太忙”或者“今天有点儿累”来搪塞过去。
这种愤怒最初表现出来的时候往往是一种消极攻击,例如对别人的不理不睬,或者把脾气发到不相干的人身上等等。愤怒如果爆发出来人的心情反而会很快平复,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做,愤怒就会累积。如果多年来我们一再如此,最终我们的情感就会被耗尽。当我们的愤怒爆发出来的时候,事情往往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如果你发现你最近一段总是在生气或者总是在消极的抵抗某些人或事,那就要赶紧去处理一下自己的愤怒了。不妨把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一一地列出来,然后问问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处理?我这样处理是否妥当?当你梳理完这些事情并妥善处理之后,你会发现一个焕然一新的自己。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情绪是最难做到的,再冷静的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情境转移法、理智制怒法、评价推迟法、情感宣泄法、目标升华法等来控制它。
所谓情景转移法,就是遇到让自己产生愤怒的事情时,我们要尽量避开,暂时地躲一躲,一面自己我们发怒。比如,出去走走,听听音乐,和要好的朋友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等等。
理智制怒法,就是告诉自己“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又有什么好处?”也可以对自己说,“不要生气坚持三分钟再开口”。一旦你成功地坚持了三分钟,你会发现你说的时候大脑更加冷静,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评价推迟法就是把当初让你怒不可遏的事情推迟一天、一周甚至一月之后再去对它下定论。
情感宣泄法就直接得多,例如去打沙袋,去跳健美操等等,通过这些宣泄减少愤怒对自己的伤害。
愤怒是人心中的一种巨大能量。如果处理得当将它升华,它会带给人一种激昂的生命力,将其转化为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这就是目标升华法。
当你愤怒时告诉自己: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苦,也别忘记坚持;再累,也要爱惜自己。生活不是单行线,这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只要努力,美梦一定会成真。
生命的本质是忧伤的吗
蒙蒙是个很可爱的姑娘,都二十出头了,跟别人说话还会脸红,如果是初次见面除了脸红之外,她会经常性地低头,声音也会渐不可闻。其实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有点儿忧伤的姑娘。
蒙蒙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姐姐判给了妈妈,弟弟判给了爸爸。妈妈没有工作想要养她却有心无力,爸爸即将组建新的家庭,不想再带着她。最后爸爸决定把她送人,在妈妈的哭闹和阻拦下,最终蒙蒙被送到了几村之隔的姑姑家。
这个时候的姐姐已经十几岁了,能够明白父母离异是什么意思,弟弟才刚刚一岁对一切都还在懵懂之中。只有蒙蒙,这个六岁的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恩爱的一家人会在顷刻之间四分五裂,但是那股淡淡的忧伤却在不知不觉中驻进了她的心底。
在姑姑家的头几年里,蒙蒙跟普通的孩子一样喜欢在街上撒欢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直到姑姑家的姐姐在一次和她的争吵中,脱口而出的“你不是我妹妹,你凭什么住在我家”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于是,每到周末或者寒暑假,给姑姑干完家事之后蒙蒙就会偷偷跑到妈妈的家,但每次又不敢停留太久,怕姑姑知道后生气。年迈的爷爷虽然也常去姑姑家看她,但却不能减轻她心底的忧伤。
蒙蒙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妈妈因为脑溢血突然去世了,同一年,年迈的爷爷也去世了。蒙蒙瞬间觉得自己的世界坍塌了,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远去,生命对于她似乎过于忧伤。一夜之间,蒙蒙长大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一个心事重重的大姑娘了。
我是在一次聚会中认识蒙蒙的,她在跟我熟悉之后告诉我,很多人说生命的本质是爱,是快乐,而她却赞同生命的本质是忧伤,因为时光不会停滞,爱不会永恒,面对爱的离别和生老病死人们根本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品尝那种无可奈何的忧伤。
其实这种对于生命的忧伤上至英雄人杰,下至普通百姓,大家都身有体会。人杰们,他们忧国忧民,伤古伤今。曹操一代枭雄,面对苍茫大海,想到亘古的自然短暂的人生,不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岳飞,抗金名将,面对失去的大好河山,不仅潸然泪下。而普通人的忧伤,更多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对无常世事的无助。他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如同蝼蚁般的渺小,特别是当生命接近终点的时候,这种感觉越是强烈,忧伤感也就越发明显。当我们看到车祸发生,火灾蔓延,人们有死有伤的时候,我们感到生命如此脆弱。当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们进一步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人生的忧伤。忧伤,是最具杀伤力的情感,忧伤之下,我们或者变得坚强,或是变得麻木,匆忙的脚步里快乐逐渐离我们远去。
生命是有灵性的一种反物质结构,它生生不息,轮回转化,永不死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会在不断的繁衍生息中被延续下来,但每个人的人生是有限的,面对死亡,我们每一个人都无能为力。但生命的存在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生命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当我们的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留在你记忆里的永远是你曾经拥有的爱和快乐,而不是悲伤。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拉伸自己的生命长度,但是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无法延长寿命,但我们可以把握住风华正茂的今天。如果你的生命中注定要与灾难、困难相伴,就不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怨天尤人,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用一种昂扬的斗志去披荆斩棘,在你生命的漫漫征途中迈动坚定的步伐,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不懈前行。无论你成功与否,你会享受到奋斗与追求的整个过程,这种快乐让你受益一生。如果对你的生命注定要面对生老病死,那么就不必在不期而至的痛苦面前悲痛欲绝伤心不已,应该在自己生命犹在的时候去享受生命的美好,相爱就勇敢地说出来,想恨就果断地讲出来,不必时时压抑自己,也不必处处放纵自己,既不要在浑噩中浪费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也不要在是非中度过人生。当我们如此行动时,临近生命的终点,我们就会没有遗憾。如果你的生命已然走到最后,那就牢牢把握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人生之旅不虚此行。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大意如下。作者的对门最近搬来一对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初次看到他们的时候,作者不仅对他们产生一种怜悯之情,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是怎样的艰难!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他大吃一惊,在闲暇的时候,这对夫妻的残疾人朋友会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聚会,然后就会听到熟悉的音乐和不断响起的脚步声,这是他们在跳舞。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作者可以感受到他们舞蹈中火一般的热情。面对这样的一群人,他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无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本质,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
生命的本质不是忧伤,而是快乐和幸福。
1.吃父母为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是快乐幸福的。
2.穿爱人给自己织的毛衣是快乐幸福的。
3.和朋友一起聊天是幸福的。
4.听歌是快乐幸福的,看云是快乐幸福的,就是喝口茶吸口烟也是快乐幸福的。
5.工作是快乐幸福的,休息是快乐幸福的;走路是快乐幸福的,坐车是快乐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