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是心胸豁达的表现,乐观是生理健康的目的,乐观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乐观是工作顺利的保证,乐观是避免挫折的法宝。乐观的心态,将使你心理年龄永远年轻。当你朝着奋斗的目标迈进时,都会增加你的愉悦与自信。你就会自然形成乐观的心态,快乐将永远与你相伴,你的未来绝不会没有希望!
孩提时候种下的“祸根”
从小到大,一路上学过来,我异常的顺利,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难倒自己,就连工作也是一次就OK了。比起那些数度复读才考上大学的同学以及那些一毕业就相当于失业的同窗,我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其实我的心里害怕极了,每一次选择我都会有种恐惧,我害怕自己会失败,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我就会有种逃跑的冲动。这种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
在这种恐惧之下,我变得十分敏感,常常会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而黯然神伤,有时还会因为一点儿挫折和失败就产生放弃的念头。参加工作之前,因为有父母在一旁盯着,很多时候他们会直接替我拿主意做决定,我只要照着做就行了,倒也没有出过什么太大的纰漏,最多也就是参加学校的一些节目或活动时,临到最后找个借口放弃而已。可是参加工作之后的这几年,很多事情需要我自己来决定,这个时候问题就慢慢出现了,我的害怕和恐惧被表现得一览无余。单位年终组织文艺汇演,我因为担心表现不出色,以身体不适为借口最终退出了演出;申报研究课题的时候因为压力过大怕失败而主动放弃,等等。时间久了,加薪,没自己的份儿;升迁,自己更是希望渺茫。不仅如此,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时时有种让我有拔腿跑的冲动。三五年之后,早些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有了起色,唯有自己还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于是,同学聚会是能躲就躲,就是路上碰到老同学也懒得打招呼,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对一些话题就特别敏感,感觉自己有时就像个刺猬一样,不但不领别人的好意还会用言语来伤害对方。最终,在去年的秋天,由于在工作中“不堪重负”,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我感觉更加沮丧和焦虑,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在同事不解的目光中离职了。
在这没有工作的半年里,我找好友倾诉,找心理医生咨询,通过多方努力,最终找到了症结所在。害怕,恐惧,担忧,这一切都是幼时的经历给我种下的“祸根”。小的时候,父母是双职工,每天忙着上班下班,根本没时间照顾我,所以在上学之前和上学之后的寒暑假里,我这个小家伙经常被寄放在乡下的外婆家。乡下人平时没有什么消遣,也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闲下来在逗弄孩子的时候,大家说的都是那些很简单而又很直接的话语,“城里的孩儿聪明,给伯伯唱个歌吧。”“你看你还是城里的呢,学习咋没东头人家谁谁好呢。”结果,这些看似无意的话在那三年里不断地重复和出现,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于是我开始懂得因为我是城里的孩子,就该比同龄的孩子学习好,就该比同村的小孩知道的多。为了让外婆开心,为了让父母满意,我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各种特长班、补习班。但是,这种优越感仅仅限于乡下,回到城里之后,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意识到比我优秀的孩子多了去,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于是我一边努力获得大人的嘉许,一边内心开始恐惧,我害怕自己不如人,害怕自己会失败,害怕面对父母失望和责备的目光。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永远都是光鲜的。慢慢的,我开始变得敏感,我害怕别人的评论,我不敢面对挑战,我不想站在人前让别人对我评头论足,相反,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躲起来,享受没人打扰的静谧。年幼时的焦虑和抑郁开始主导我的情绪,并成为我日后情绪的主角。所以,当参加工作之后的我开始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不但没有表现出跟上学时一样的优秀,反而变得更加平庸。于是,在沮丧和焦虑下的我变得更加抑郁,情绪里的色彩开始由彩色变成了黑白。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是否也曾经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落荒而逃,是否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变得更加敏感。当你出现同样的状况时,你可能迷茫过,也可能无助过。你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一向自信而又意气风发的你,怎么会突然出现恐惧和不自信呢?这些让你感觉不安的感觉到底源自哪里呢?
其实我们成年之后的情绪里常常隐藏着自己幼年或者孩提时的经历,因为孩子的情感体验要远远提前于思维认知的发生,最显著的就是婴幼儿对父母等亲人的依恋。我们都知道人的情绪和情感可分为两种,即消极的和积极的。积极的情绪情感包括愉快、欢乐、满意、高兴、幸福、眷恋、自豪等等,消极的情绪情感则包括失望、忧虑、恐惧、愤怒、生气、焦虑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常常伴有喜悦、愉快、满足等,而且积极的情绪体验常能给人带来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等积极品质。消极的情绪体验常常伴有恐惧、不敢、孤独、退缩等,并且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带给人以消极的影响。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积极情绪情感与消极情绪情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消极情绪虽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实际行动来加以缓解,进而消除,最终变消极为积极。当你发现自己处于某种消极的情绪中,而这种情绪又带有孩提时的色彩时,不要去回避它,因为你的回避只会加深你的不良情绪,进而阻碍你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时候这些幼年的经历会让你在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功亏一篑。面对消极情绪,你要做的就是,勇敢地去面对它、承认它、改变它,让自己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用快乐和乐观来面对生活。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会遭遇很多次抉择,需要我们在人生的路口为自己决定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你的理智告诉你应该如何抉择,但是在你内心深处,潜意识里幼年养成的习惯可能会让你不自觉地退缩。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确定我已经放下了一切包袱,准备和自己的亲人沟通,告诉他们我现在心底的真正想法是什么,我想怎么做,我害怕怎么做,我需要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浩宇的妈妈最近正在鼓励儿子参加一个演讲比赛,但是一向优秀的浩宇这次却表现得畏畏缩缩,为此浩宇妈妈十分着急,专门去学校找到老师来咨询这个事情。在老师的开导下,浩宇才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浩宇妈妈十分好强,她希望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但是浩宇本身并不喜欢演讲,又听说这次演讲有好多有实力的选手,他害怕自己勉强参加拿不到好名次,更害怕因此而让妈妈失望。知道了浩宇的想法,母子两人坐下来好好地谈了一天,最终浩宇还是参加了比赛,虽然并没有取得好的名次,母子俩都很开心,浩宇从此也变得自信多了。
你看,良好的亲子互动与沟通,让浩宇从最初的畏缩走向了迎接挑战。同样,我们即使已经长大成人,也需要和自己的父母沟通,因为亲人是我们最大的力量来源。能够让父母理解并支持自己,不但可以消除心里的消极情绪还可以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2.我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事情结果,但是我仍然告诉自己无论结果如何,自己都应该努力,因为努力的过程远比结果更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告诉自己,我应该去参加这个比赛,我应该去考个证,我应该去和朋友散散心,等等。应该……应该……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太多了,可事实往往是我们什么也没做。因为我们习惯了给自己找种种借口来逃避。小时候,应该写作业了,可是菲菲在等着我去玩儿呢,回头再写吧;明天就该比赛了,但是隔壁班的小军比我还厉害,我还是放弃吧,等等。于是,我们放弃了努力,也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去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而是考虑别人是什么情况,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我们丧失了让自己成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丧失了让自己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个时候,不要去考虑结果,也不要去考虑对手。静下心,认真地想一想,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能学到什么,这个事件之后我是不是又提升了很多。当确定这是一个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时,不要在意结果,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去博一把吧。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的能力提高了,你的视野开阔了,原来你获得的远比你付出的还要多。
3.当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沮丧和焦虑产生的时候,我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出去走走,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哎呀,怎么又卡壳了”,“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我是不是做不好啊”,“万一搞砸怎么办”,等等。当这些话在你的头脑中不断出现的时候,你的情绪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能力,你开始担忧如果你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你。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就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看看窗外的繁花似锦,看看远处的青枝绿叶。离开那些让你头疼的数据和文档,换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你会发现当心情放松的时候,原本僵化的脑细胞又开始活跃,在你的大脑皮层里上窜下跳,于是你的灵感源源不断而来,本以为卡壳的地方不见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题解决了,心情也变得好多了,你又信心十足地开始工作了。
4.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可行的学习或工作计划,然后一步步去实现它。“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要给自己定个目标。”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是的,我们往往在一年伊始,雄心万丈地给自己制定这样或者那样的目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动力十足地每天坚持去做,但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慢慢的,行动速度越来越慢,目标也离自己越来越远,最终被你抛到了九霄云外。但到年终临近,当你开始总结这一年的收获时,你会突然发现你竟然一无所获,自己最初的目标依然遥远,然后你会觉得很沮丧,心情开始变得糟糕起来。再然后,在新的一年再次制定目标,再次放弃,于是周而复始,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逝了。现实生活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也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我们想像李嘉诚一样有钱,想像赵雅芝那样优雅,想像姚明一样出名,可是这些目标离我们太远,太不真实,实践起来是如此的困难,于是我们开始怀疑自己,于是我们从最初的雄心万丈变得沮丧无力。因而,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个可行的目标会使得我们意气风发,会让我们信心十足,会让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我们时刻拥有开心与快乐。目标制订好了,该如何去实现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把你的目标分割成若干小份,从最初的小目标逐渐过渡到大目标,就像垒积木一样,越来越高,最终站在成功之巅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你也可以像比尔·盖茨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一个人拥有一个童年,一百个人拥有一百个不同的童年,孩提时期的经历会让我们形成不同的性格,显现在生活中,体现在情绪里。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去对待这份经历,坦然地去接受这种“祸根”,我们不但不会被不良情绪所控制,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乐观、更加自信,从而逐渐接近成功。
交通堵塞就是集体慢性自杀
今天的心情真是糟糕,为了避免堵车我提前了十分钟出门,结果还是被堵到路上了,害我迟到不说,还给新领导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说起这堵车,我这心里就堵得慌。刚毕业那会儿来到这个城市,当时人多车少,街上也没多少汽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出门,倒也没觉得什么。有时候还会感慨这地方不像个省会,除非你到市中心去,不然很难看到电视里那种车流滚滚的场景。当时上下班我都是骑着我的那辆“破驴”从东郊跑到西郊,相当于把这城市给游览了一遍,锻炼是锻炼,就是累得慌。所以,每次在路上看到身边飞驰而过的私家车,心里就羡慕得不行,什么时候咱也弄一辆开开。
工作十年之后,腰里的钱包鼓了,狠狠心一咬牙,我买了一辆奥拓。刚开回来那会儿,心里那个美啊,没事就想开出来溜溜。开车上下班的时候,看着窗外那些骑着电动车在路上奔波的行人,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终于不用再挨风吹日晒了。
可这兴奋劲儿没持续两年,就发现大街小巷私家车开始急剧增多。本身中国就是个人口大国,省会城市的人口密度更是大,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腰包也有钱了,这大家伙都舍弃骑车和公交开始买私家车了。于是,从最初的主要干道的堵车到几乎市区里哪条路都堵车,从开始的上下班时间堵车,到一天到晚主干道都堵车。偶尔打个的士,想放松放松,就听着交通广播里不停地在播报哪个哪个路段堵车,请司机朋友绕行的话,一下子心情就从高峰落到了谷底。
这还不到半年,我每天都被交通堵塞的噩梦困扰,纠结得不行。你说,不开车吧,想想骑车时上下班的那种滚滚洪流我就害怕,再说我现在这个身板儿也不如当初了。开车吧,想到那一堵就是看不到尽头的车队长龙,我就窝火。这路上的心情没一天是轻松愉快的,而且自己的脾气也见长了,碰上堵车有时候还能蹦出几句脏话来。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你说,我郁闷不?
在中国的发达城市,堵车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很多城市居民都戏称自己生活在新一代“堵城”。中国沿海和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特别是江南的梅雨季节,有时阴雨天气会持续一个多月。雨天可以说是天天堵车,更不要说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了。就是在国外交通堵塞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交通堵塞使美国人每年浪费37亿个小时;因道路拥堵,各种交通工具平均每年白白烧掉100亿升燃油,相当于每个驾车人每年缴纳850美元到1600美元的交通堵塞税。交通堵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不仅仅是浪费汽油、浪费金钱的问题,耽误时间才是最令人讨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因为交通堵塞而耽误的时间和因此产生的不良情绪对于人们的影响,无异于是慢性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