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是否以身作则,做尊重他人的楷模?我们都说“身教重于言传”,孩子对待父母、他人的态度,直接受到父母对人态度的影响。如果每个家庭成员之间都有相互尊重的习惯,那么孩子一定会受到影响。比如,爸爸对妻子的尊重,父母对老人的尊重,经常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决不使用轻视性的语言。如果你在生气的时候对孩子横眉冷对,既粗鲁又无礼,你又怎能责怪孩子的不当行为呢?
3.你是否让孩子从道理上明白尊重他人是一种优秀的品德?言传身教,两者是我们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两大法宝,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的影响之外,我们更要从理论的高度让孩子明白如何尊重他人。
4.你是否让孩子自己品尝到不尊重人的后果?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不尊重人的言行时,大人应及时给予适当惩罚。例如,让孩子回到房间进行反省,或者失去某一项权利。如果孩子没有得到任何惩戒,下一次他就会扩大范围。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些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纵容它继续发展。
5.你是否允许孩子发表不同意见,但要让孩子知道表达不同意见的方式?有时,孩子的不尊重言行可能是对你长期教育的一种抗议与不满。特别是一向很有礼貌的孩子向你说出一些无礼的话时,你应该冷静地告诉孩子:“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当你变得尊重人时,我会很乐意听你说话的。”你要让孩子明白,只要表达方式对,你愿意和他谈一谈。
尊重是双向的,当我们要求孩子尊重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真正的去尊重他们。我原来的同事经常跟我抱怨:“我已经很尊重他们了,为什么孩子们反而不知道好歹?”其实这句话反而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尊重孩子。一个人从内心真正尊重他人,就会很自然地那么做。他不会把自己的这种尊重当成一种付出,要求对方给予同样的回报。如果我们像那位同事那样思考,那就意味着,我们仅仅是在忍耐,忍耐孩子们的一些言行,这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尊重。只有我们真正敞开心扉,去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反过来真正的尊重我们。
我的女儿是匹诺曹
上周四,应该是女儿莹莹学画画的时间,晚上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好久没看小家伙画画了,不知道最近进步了没。于是,我就问她:“现在画得怎么样了啊?”她没有吭声,当时觉得有点儿奇怪,“没有画吗?”仍然没有吭声,“今天没有去?”还是沉默。我停下来,放下筷子看着她,问:“为什么不画画了呢?你上周不是让我给你交钱了吗?”莹莹迟疑了一下,点点头,说因为老师总是教她在画上涂很多颜色,她涂不完,所以不想去学了。
当时想想,可能是小孩子比较懒,也没啥大问题,就简单地告诉她,让她下次速度快一点儿按老师的方法去涂就可以涂完了。莹莹没说啥,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姥姥送莹莹上学回来,告诉我莹莹这孩子太精了,一个假话都能说好几种。当时我不明白,看着孩子姥姥。我妈说,昨天孩子姥爷去学校接莹莹的时候,她已经跑了,姥爷问他们的老师,老师说莹莹请假了,说是要跟妈妈去打乒乓球。姥爷便自己回来,在家里看到莹莹正在看电视,就问她为什么没去画画。莹莹对姥爷说,因为今天作业太多了,怕写不完,就先回家写作业了。姥姥看见她回来的时候也问她,她又说了一个理由,可是老人年纪大了没有记住。等晚上吃饭时我问她,她又说是颜色太多涂不完。
天啊,看看这个孩子,一个谎话能说四个版本!我张着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当我听完我妈说后,大脑里头一个反应就是:我要打死她,这么小年纪就会变着法说谎。就像所有的父母第一次知道孩子撒谎的反应一样,我感到非常生气,同时又有点儿伤心。如果不是被妈妈拦住了,我想当时我肯定会捉住莹莹,非狠狠打她的屁股不行。妈妈对我说,你不要打她,也不要当面揭穿她,只要告诉她不要撒谎,以后不要这么做就可以了。
我觉得妈妈说的是对的,但是我又担心自己生气之下无法跟莹莹沟通。中午在单位想了好久,这么小的孩子就能说这么多的谎话,这中间肯定有我教育的问题,感到有些郁闷。又咨询了单位的几位过来人,大家都说可能平时我对她管得太严,对她太凶,她怕说实话挨打才会说谎的。
周末想了半天,晚上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我问她:“有没有对妈妈撒谎?”莹莹看看我,大概在想究竟说不说。我说:“没事,你告诉妈妈,我不会打你,也不会骂你,你告诉我为什么要说谎,以后不说就可以了。”过了几分钟,莹莹就把她那四个谎言告诉了我,我问:“为什么不想画画呢?”
“因为想看动画片。”
“为什么要说谎呢?”
“因为怕挨打。”
天啊,问题真的出在我身上。
孩子说谎大概是一个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所有父母第一次碰到孩子说谎都会感到诧异、不解甚至生气、愤怒,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有时一时的冲动还可能会导致大人对孩子动粗。结果孩子说谎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大人也因此陷入一种管制、失望、动手的恶性循环里。因为孩子会长大,等他(她)不怕的时候,你打他(她)还会有效吗?
如何应对孩子撒谎给你带来的负面情绪,并避免在这些情绪下发生冲动行为呢?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学会了思考,他会在不同的利益间权衡,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从好的方面看,这是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我们做家长的更多的是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使得他(她)下意识地逃避家长的要求。所以,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撒谎的时候,当大人的也不必太紧张,以为孩子变坏了,或者把问题想得太严重。其次,时刻记得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是落于凡间的精灵,这样我们就会冷静地审视自己,帮我们反思,重新成长。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孩子的撒谎无法保持冷静,我们可能会当面揭穿孩子的谎言,或者会无法控制自己,高声吓骂,动手惩治。孩子在面对谎言被揭穿时可能承认,也可能不承认,甚至大哭大叫,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你会发现孩子的坏情绪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我们的坏情绪也同样影响了孩子。
当你控制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可以冷静地来思考孩子撒谎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分析了,然后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首先,孩子撒谎的问题,我们家长要重视起来。我们都知道撒谎容易使孩子形成焦躁、暴躁的不良心态,另外,撒谎还容易使孩子内心产生对别人的不信任,以致变得更孤立,再者撒谎也让孩子变得没有责任心。如果撒谎已成为习惯,对孩子身心的损害就更大。特别是第一次的撒谎,如果家长不重视,就会给孩子一种误导,以为自己的撒谎只是一种开玩笑,笑笑就过了。等到下次的时候有什么不想做的事情就会找个理由糊弄过去,孩子本身没意识到这是一种撒谎行为,我们作为家长就要避免让孩子把撒谎变成习惯,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以后的成长。
其次,如果孩子撒谎了,要去跟孩子谈,了解他撒谎的原因。不要让孩子怕你,要让他有话可以跟你说,哪怕是不好的事。这样,他以后有事情会跟你商量,也会听从你的建议,会觉得没有必要撒谎。家长应该耐心地讲解和引导孩子去明白自己撒谎的严重后果,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和乐意改正。
再次,父母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克服简单粗暴的方式也是正确引导宝宝不说谎的一个重要方法。聪明的妈妈在宝宝做了错事撒谎的时候,善于利用宝宝的这次错误做点儿文章,让宝宝既明白自己的错误,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撒谎行为开发宝宝的智力。而相反,面对宝宝为逃避责罚而撒的谎,妈妈如果如临大敌般地对待宝宝,不仅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相反还可能会让宝宝今后为了逃避责罚更加依赖撒谎。
其实宝宝撒谎的过程就是宝宝想象与创作的过程,这对培养宝宝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妈妈在发现宝宝撒谎时,宽容地对待宝宝,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诱导,宝宝就会在诱导下摆脱错误的撒谎行为,并大胆地想象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