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11

第11章 由《药地炮庄》看方以智的惠施论(1)

自战国迄晚明,惠施一直被当作“辩者”之流,受到批评与轻视。方以智大概是第一个替惠施正名之人。他不但站在惠施的立场上,写下了令“五车吐气”的《惠子与庄子书》,而且径直称惠施为“深明大易”、“欲穷大理”的博物君子。晚近经由西学之“格义”,惠施之说常被纳入“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论域中进行讨论。如果我们不纠缠于“逻辑学”、“自然科学”这些名字的话,此种做法早由方以智开端。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方氏的这种“孤明先发”自不应湮没无闻。另外,分析密之表彰惠施之学的因由,对于理解方以智自己的思想性格来说,也有其辅助的作用。

一、惠施之说

惠子之书不传,除政治活动屡载于《国策》、《吕览》外,所有思想性的言论皆见于《庄子》一书。由于庄书多属寓言,相关内容是真实的思想实录,还是《庄子》作者有意的设计,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庄书中,惠施经常作为庄子的辩论对手而出场。他们讨论的话题包括“有用无用”(《逍遥游》、《外物》)、“有情无情”(《德充符》)、“鱼之乐”(《秋水》)等等。也有一些对话涉及两人的私交,如“惠子相梁”(《秋水》)、“鼓盆而歌”(《至乐》)、“运斤成风”(《徐无鬼》)等。细读这些对话可以发现,即便是那些比较私人性的话题,也仍然服务于庄子的学说及立场。比如,“鼓盆而歌”的故事,表达的是生命乃一气之化生,正不必为生死而烦恼。“惠子相梁”显示的,则是庄子对政治的厌恶和对权贵的蔑视。那些围绕特定主题的争论,不用说,更是对庄子思想的辩护和宣扬。在这些对话中,惠施只是庄子的陪衬,只是庄子或庄子学派表达自己思想的一个符号或工具而已。因此,要想从这些对话中了解真实的惠施,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儿。

唯一的例外是《天下》篇。此篇的末尾记载了惠施提出的一些论点,并对惠施的学说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尽管《天下》篇是否属于庄子本人的作品,尚有争议,但论者大都同意,它是庄书中仅有的一篇“庄语”。从该篇对其他各家叙述之准确性来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它对惠施学说介绍的可靠性。下面两段话便是《天下》篇对惠施学说的述与评: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晲,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悲夫!

《天下》篇认为,百家之学是上古道术分裂的结果。诸子各得一偏,是谓“方术”。惠施与众人不同的是,他乃“多方”,所以显得特别驳杂。紧接着,《天下》篇列举了惠施“历物”的十个论点。由于惠施本人的论证不存,这十个论点成了没有答案的谜语,留给了后世解释者们以无穷的想象余地。

第二段话是对惠施学说的评价。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在这段不长的评论中,《天下》篇的作者总共五次提到“物”这个词。用“物”来区分各家,本是《天下》篇的重要线索之一。像墨翟、禽滑釐的“不靡于万物”,宋钘、尹文的“不饰于物”,慎到、田骈、彭蒙的“于物无择”,关尹、老聃的“以物为粗”,庄子的“不傲倪于万物”,都是非常明显的例子。但如本段这样反复地强调惠施“强于物”(结果大概就是“弱于德”)、“于物也何庸”(对“物”无所裨益)、“散于万物而不厌”(分散心思于万物而不知厌倦)、“逐万物而不反”(追逐万物而不知返),还真不多见。品味《天下》篇的用语,其作者似乎有意要在惠施和其他各家之间做出区分:不管是墨子的“不靡”、宋尹的“不饰”,还是慎到的“无择”、庄子的“不傲”,讲的都是人对物的态度。唯有惠施一人想要了解万物本身。《天下》篇的作者显然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才说惠施的努力有如蚊虻之劳、形影竞走。

在段落的末尾,《天下》篇作者对惠施之才深致惋惜之情,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寓言故事中所描述的惠、庄友谊。我们虽不必因此而仓促得出结论说,此文一定是庄子自己所作,但有一点却是值得特别提及的,那就是《天下篇》作者对惠施的这点惋惜之情,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几乎成了空谷足音。直到明末清初的方以智,我们才可以再次听到一些同情的回响。

二、历代评论

由于名家久成绝学,后世单独评论惠施学说者并不多见。下面选取的六家是较有代表性的言论。其中,荀子是专门批评惠施的,班固则扩展到整个名家。郭象、林希逸、焦竑的话都出自于他们的《庄子》注。朱熹则是与弟子讨论孟、庄何以互不提及时,顺便提到了惠施。

(1)荀子:“不法先王,不是礼仪,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愚惑众,是惠施、邓析也。”(《荀子·非十二子》)

(2)班固:“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析乱而已。”(《汉书·艺文志》)

(3)郭象:“昔吾未览《庄子》,尝闻论者争夫尺棰连环之意,而皆云庄生之言,遂以庄生为辩者之流。案此篇较评诸子,至于此章则曰‘其道舛驳,其言不中’,乃知道听涂说之伤实也。吾意亦谓无经国体致,真所谓无用之谈也。然膏粱之子,均之戏豫,或倦于典言,而能辩名析理,以宣其气,以系其思,流于后世,使性不邪淫,不犹贤于博奕者乎!故存而不论,以贻好事也。”(《〈庄子·天下〉注》)

(4)林希逸:“墨翟、宋、尹、彭、田、慎到之徒,犹为见道之偏者。若惠子则主于好辩而已,故不预道术闻风之列,特于篇末言之。”(《庄子口义》卷十)

(5)朱熹:“如《庄子》书中说惠施、邓析之徒,与夫坚白异同之论历举其说,是甚么学问?然亦自名家。”或云:“他恐是借此以显理?”曰:“便是禅家要如此,凡事须要倒说。”(《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

(6)焦竑:“自惠施多方以下,与《列子》载公孙龙诳魏王之语,绝相类,解者多属臆说。范无隠与其门人尝论此云:‘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存而勿论可也。何者?此本非南华语,是其所辟舛驳不中之言,恶用解为?’虽然,凡庄生之所述,岂特墨翟、禽滑釐以来为近于道,即惠施之言,亦有似焉者也。刘辰翁所谓唯爱之,故病之,而不知者以为疾也。毁人以自全也,非庄子也。”(《庄子翼》卷八)

六家之中,荀子离惠施的年代最近。他的批评与《天下》篇的说法有近似之处,如怪诞、好辩等。所不同的是,荀子从儒家立场上指责惠施“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认为其主张不可以作为治国之纲纪;《天下》篇则惋惜惠施不自量力,追逐外物而不知返,结果在内在之德方面有所缺失(弱于德)。

班固的评论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惠施。但是,《汉书·艺文志》所列“名家”书目中,收有《惠子》一篇。因此,班固所评论的对象也应该包括惠施在内。班固与荀子一样,恪守儒家的立场。为了贯彻其“诸子出于王官”论,他把名家的起源追溯到了“礼官”。这和荀子“不是礼义”的定位,刚好处于对立的两端。班固的批评,“及譥者为之,则苟钩析乱而已”,则与司马谈的看法一致:“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论六家要旨》)

郭象是魏晋时期解《庄》的代表人物。他在这段评论性的话语中,首先感叹道听途说之伤实,然后给出了自己貌似“公正”的立场:从治国的角度来讲,惠施及辩者之说纯属“无用之谈”;从宣泄情绪、吸引心志的角度来说,辩名析理总比博弈这类活动要好些。郭象本人虽以口若悬河而著称,但他对惠施论列的话题显然并没有什么兴趣,一句“存而不论”,就把它们全部留给了所谓的“好事”之徒。

和郭象相比,南宋林希逸的看法更加简单。他认为惠施不过“主于好辩而已”,根本不足以厕身于道术之列,《天下》篇也只是顺便提及而已。作为林光朝艾轩学派的传人,林希逸的学术谱系可以追溯到北宋的程门。但和程氏的严正立场不同,林氏对佛、道两家的态度要和缓得多。他的《庄子口义》有一大特点,就是经常借用儒、佛的观念来解释庄子的思想。这种做法曾经引起过不少人的非议,譬如憨山德清在他的《观老庄影响论》中就曾表达过强烈的不满。不过,从林氏的这段论述来看,他显然没有把三教会通的观念扩展到惠施的身上。

六家之中,朱子的评价最出人意料。一贯主张“格物致知”的理学宗师,面对惠施的“历物之意”,却得出了不成学问的结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朱子的“格物”说,重心显然不在物理本身。其所谓“即物而穷其理”,所谓“一旦豁然贯通焉”,最后所得不过是德性伦理而已。在这段师徒对话中,朱熹还提出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看法,那就是惠施之学近于禅宗,都不过是“凡事倒说”而已。至于如何“倒说”、“倒说”的意义是否相同,朱子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

最后一位焦竑是明代心学家,他和大多数阳明后学不同,对于读书考据抱有浓厚的兴趣。引文所出的《庄子翼》就是他所编纂的一部《庄子》集注。之所以知道这段话属于焦竑本人所说,是因为它的前面冠有“笔乘”二字,这和焦氏另外一部书《焦氏笔乘》刚好同名。在这段话中,焦竑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惠施之说与公孙龙诳人之言“指不至”、“物不尽”、“白马非马”等属于同类的东西;第二,范无隐“存而不论”、“恶用解为”的说法太过苛刻,惠施之言“亦有似焉者”。可惜的是,焦氏并未解释惠施之说中哪些内容属于其所谓“似焉者”。

总括六家之说,他们对惠施之学的评论虽小有出入,但大体上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好辩,怪异,无用,不成学问,不值得认真对待。这其实也是自战国到明末将近两千年间,人们对惠施的一种普遍看法。

三、方以智的观点

中国思想史中,第一次尝试给予惠施之学以同情的理解和积极评价的,始于明末清初的方以智。由于各种原因,方氏著作长期湮没,直到20世纪后半叶,经过侯外庐等学者的表彰,方以智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才逐渐被确立。随着方氏著作的整理,他的一些富有创见的观点和独特的视野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对惠施的重新评价,也许是其中虽非最重要但却饶有兴味的一个。

方以智对惠施的看法,主要见于《通雅》、《惠子与庄子书》、《药地炮庄》末卷的眉批中。《通雅》是方以智的早年著作,三十岁之前已有成书。由于战乱的影响,该书直到方氏晚年才得以刊刻流通。因为中间续有增补,所以并非全部内容均属早出。《惠子与庄子书》是方以智中年的作品。据文末识语,此文作于顺治九年(42岁),与方氏的另两本书《东西均》和《易余》大致同时。《药地炮庄》乃方氏晚年著作,全书完稿于康熙三年(53岁)前后。这几部不同时期的作品,同时提到惠施,说明方以智对惠施其人其学确实有着持续的关注和思考。

(1)《通雅》提及惠施的主要有两处:一处见于卷首三之《文章薪火》,一处见于卷一的“丁子有尾”条。其中,《文章薪火》的说法是:

老子、杨、墨,皆近孔子前后。自老子正言若反,而惠施交易之。其历物也,大其小、小其大、长其短、短其长、虚其实、实其虚而已。公孙龙遂为隐射钩距之机。皆杨、墨之流也。

此条意思是说,惠施的“历物之意”旨在打破大小、长短、虚实的限制,与老子的“正言若反”相近。到了公孙龙手中,则变成了猜谜、钩索隐情之类的戏法。二人皆属杨墨之流。

在方以智中、晚期作品中,除“杨墨之流”没有提及之外,其他两层意思都曾出现过。由于《文章薪火》是方以智长子方中德所笔录,时间跨度有二十年,所以我们并不能断定此条的准确年代。

“丁子有尾”条的内容如下:

《庄子》末篇言惠施历物之意曰: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此皆言物理变化本无定形定名,自我言之,无所不可耳。

“卵有毛”以下数语,属于通常所谓辩者二十一事。方以智的解释是,它们描述的都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本身无常形、无定名,如何称谓这种变化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结果。这里虽然不是对惠施之说的直接解释,但和过去对名家怪异、无用的批评相比,显然已经有了不同的意味。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热门推荐
  • 倾宫乱:只做杀手不为妃

    倾宫乱:只做杀手不为妃

    他与她因为一次次的误解而擦肩。(慕容宇)他为了不与她擦肩,而宁愿永远站在原地。(墨尚岚)她以为,儿时小小的心里装载的,那满满的东西就是爱情。(慕容皓)她以为,与他一线牵缘,便是终生(慕容宇)她以为,一次的同床共枕,就是幸福(墨尚岚)可到了最后,她错了,他们都错了。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蹉跎,经不起怀疑的消磨,更经不起现实的打击。
  • 黄面人

    黄面人

    一位年轻的蛇麻商,格兰特麦勒的新邻居让他又是害怕又是生气,同时他的妻子艾菲尔丝开始出现奇怪的举动。麦勒做了一定的观察和行动,认为他的妻子与他的邻居肯定有问题,而且有些东西让他心里发毛,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为了彻底弄清楚那张脸,还有妻子的奇怪举动和不安,他向福尔摩斯求助。
  • 恶毒女配身后的极品男人

    恶毒女配身后的极品男人

    每一个恶毒女配身后一定都有一个极品男人,他纵容你为恶,和你一起折腾男主女主,他并不是真的脑残,他只是太爱你,他叫秦挚。楼尧尧跟人抢了一辈子男人,结果最后才发现抢到的是一个人渣中的人渣,为了这个渣男,她误杀了情敌,还把自家恶毒男配葬送了。重生回到二十岁,一切还来得及……
  • 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

    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宝库里的一份珍贵财富,是古今中外先哲们和无数有志之士的厚积薄发,是人类知识的积累,是民族智慧的提炼,所以它跨越国界,世代相传,给人启迪,发人深思,成为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是一本具有“麻辣”效果的好书,精选多位青春作家的睿智思想和时代惊语,青春活力与叛逆的回归。
  • 倾城蛇蝎:废材要逆袭

    倾城蛇蝎:废材要逆袭

    21世纪特工穿越异世,成为传说中的废材少女,来自异世的幽魂在这古武大陆可主沉浮。曾经蠢笨懦弱空有一张倾城之颜的舞家废材,风华绽放,倾城之貌,蛇蝎之心,傲视天下。幽禁之战,她窝在魔兽军团里,倨傲的扫视着八大世家,“我舞弄影一向以德服人,不服的,是死人。你们——服不服?”
  • 春风沉醉的夜晚:经典情爱电影大纪录

    春风沉醉的夜晚:经典情爱电影大纪录

    本书精选多部具有代表性的爱情电影,通过对电影内容细致的剖析和解读,幕前幕后的介绍,及站在观众角度看电影的感受和从电影中得到的启示,全方位、立体式的将众多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爱情电影展现在读者面前。
  • 缘定大宋之南菱郡主(全文)

    缘定大宋之南菱郡主(全文)

    一个跟她很有缘的镯子几经周折到了她手里,她自是很高兴的,可自那之后却夜夜惊梦。终于,她穿回去了,也许是因为镯子。可,奇怪耶!她明明是整个人穿回去的,可却阴差阳错的成了郡主?这也罢了,有个帅哥真心爱他,而她也有点...呵呵...可是怎么那么多人阻碍他们?而且这些人都大有来头,得罪不起呀!很多坏事,但也有好事,呵呵。可最坏的来了,她竟然被一个王子......
  • 神算皇妃

    神算皇妃

    “你算卦可准?”洞房中,暧昧纠缠,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低眉冷问。“好的不准坏的必准。”女子扬眉,笑容张扬。“…那算算,朕会怎么死?”“精尽人亡。”她是二十一世纪冷血杀手,深爱鲜血收割人命。但是却因自己这双罪恶的可以看到别人死亡时间的眼,被关入实验室,致死不休。一朝穿越,她成了天野王朝丞相四女,庶出身份又不是男子,爱女心切的娘编了个谎话——神仙托梦,她可看破天机。却不想最终却因为这个谎话,让长大后的女儿受尽嘲笑。因为这具身体的主人,她说的话没有一句准的!当两者身份重合,云桥狂妄笑天。片段一初穿越,街头混混指着她刚刚撞柱而亡的身体,嘲讽猛踹:“真是个不要脸的女人,是我天野王朝的耻辱,还会算卦?我呸,老子算的都比你准!看我不踹死你!”脚未落下,女子大力的抓住了他不敬的脚,站起身,猛然用力,将他扔在了人群堆中:“我算你三秒钟后,被戳眼挖心而亡。”话落,女子脚下生风,窜到了还来不及起身的人面前,右手穿过他的心脏,左手,正戳他双眼,笑容邪肆“你看,准了吧?”片段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丞相家四女贤良淑德,特赐婚与三王爷,共结良缘。”圣旨下达,女子不跪不拜,坐在丞相家的主位上,嚣张的翘着二郎腿,手中红丝飞出,将圣旨勾到自己手中。在那传旨太监惊讶的表情下,拿出火折子,将圣旨烧了精光,沉声道:“王爷?我不嫁。”她是天之骄女,生来天赋异禀却将自己藏于这蠢材之名下。人前,她是曾经的第一骗子,现是京城第一蛇蝎女。人后,她是京城中掌管整个商界的第一人,垄断经济富可敌国。云桥语录:要么不做,要做我便要第一,只有第一,方才可挣脱牢笼不被利用…三观?那是什么,可以吃吗?别要我算卦,因为你会死。卷土重来,强势女主,打造最完美深情的男主,以及…最没心没肺的女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香寒

    香寒

    他是复仇而来的金融巨子,她心甘情愿含笑饮鸩;她是瑰丽带刺的商界蔷薇,他却让她成为锦上花。为了相同的敌人、刻骨的仇怨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最终会选择爱情,还是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