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11

第11章 由《药地炮庄》看方以智的惠施论(1)

自战国迄晚明,惠施一直被当作“辩者”之流,受到批评与轻视。方以智大概是第一个替惠施正名之人。他不但站在惠施的立场上,写下了令“五车吐气”的《惠子与庄子书》,而且径直称惠施为“深明大易”、“欲穷大理”的博物君子。晚近经由西学之“格义”,惠施之说常被纳入“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论域中进行讨论。如果我们不纠缠于“逻辑学”、“自然科学”这些名字的话,此种做法早由方以智开端。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方氏的这种“孤明先发”自不应湮没无闻。另外,分析密之表彰惠施之学的因由,对于理解方以智自己的思想性格来说,也有其辅助的作用。

一、惠施之说

惠子之书不传,除政治活动屡载于《国策》、《吕览》外,所有思想性的言论皆见于《庄子》一书。由于庄书多属寓言,相关内容是真实的思想实录,还是《庄子》作者有意的设计,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庄书中,惠施经常作为庄子的辩论对手而出场。他们讨论的话题包括“有用无用”(《逍遥游》、《外物》)、“有情无情”(《德充符》)、“鱼之乐”(《秋水》)等等。也有一些对话涉及两人的私交,如“惠子相梁”(《秋水》)、“鼓盆而歌”(《至乐》)、“运斤成风”(《徐无鬼》)等。细读这些对话可以发现,即便是那些比较私人性的话题,也仍然服务于庄子的学说及立场。比如,“鼓盆而歌”的故事,表达的是生命乃一气之化生,正不必为生死而烦恼。“惠子相梁”显示的,则是庄子对政治的厌恶和对权贵的蔑视。那些围绕特定主题的争论,不用说,更是对庄子思想的辩护和宣扬。在这些对话中,惠施只是庄子的陪衬,只是庄子或庄子学派表达自己思想的一个符号或工具而已。因此,要想从这些对话中了解真实的惠施,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儿。

唯一的例外是《天下》篇。此篇的末尾记载了惠施提出的一些论点,并对惠施的学说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尽管《天下》篇是否属于庄子本人的作品,尚有争议,但论者大都同意,它是庄书中仅有的一篇“庄语”。从该篇对其他各家叙述之准确性来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它对惠施学说介绍的可靠性。下面两段话便是《天下》篇对惠施学说的述与评: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晲,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悲夫!

《天下》篇认为,百家之学是上古道术分裂的结果。诸子各得一偏,是谓“方术”。惠施与众人不同的是,他乃“多方”,所以显得特别驳杂。紧接着,《天下》篇列举了惠施“历物”的十个论点。由于惠施本人的论证不存,这十个论点成了没有答案的谜语,留给了后世解释者们以无穷的想象余地。

第二段话是对惠施学说的评价。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在这段不长的评论中,《天下》篇的作者总共五次提到“物”这个词。用“物”来区分各家,本是《天下》篇的重要线索之一。像墨翟、禽滑釐的“不靡于万物”,宋钘、尹文的“不饰于物”,慎到、田骈、彭蒙的“于物无择”,关尹、老聃的“以物为粗”,庄子的“不傲倪于万物”,都是非常明显的例子。但如本段这样反复地强调惠施“强于物”(结果大概就是“弱于德”)、“于物也何庸”(对“物”无所裨益)、“散于万物而不厌”(分散心思于万物而不知厌倦)、“逐万物而不反”(追逐万物而不知返),还真不多见。品味《天下》篇的用语,其作者似乎有意要在惠施和其他各家之间做出区分:不管是墨子的“不靡”、宋尹的“不饰”,还是慎到的“无择”、庄子的“不傲”,讲的都是人对物的态度。唯有惠施一人想要了解万物本身。《天下》篇的作者显然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才说惠施的努力有如蚊虻之劳、形影竞走。

在段落的末尾,《天下》篇作者对惠施之才深致惋惜之情,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寓言故事中所描述的惠、庄友谊。我们虽不必因此而仓促得出结论说,此文一定是庄子自己所作,但有一点却是值得特别提及的,那就是《天下篇》作者对惠施的这点惋惜之情,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几乎成了空谷足音。直到明末清初的方以智,我们才可以再次听到一些同情的回响。

二、历代评论

由于名家久成绝学,后世单独评论惠施学说者并不多见。下面选取的六家是较有代表性的言论。其中,荀子是专门批评惠施的,班固则扩展到整个名家。郭象、林希逸、焦竑的话都出自于他们的《庄子》注。朱熹则是与弟子讨论孟、庄何以互不提及时,顺便提到了惠施。

(1)荀子:“不法先王,不是礼仪,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愚惑众,是惠施、邓析也。”(《荀子·非十二子》)

(2)班固:“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析乱而已。”(《汉书·艺文志》)

(3)郭象:“昔吾未览《庄子》,尝闻论者争夫尺棰连环之意,而皆云庄生之言,遂以庄生为辩者之流。案此篇较评诸子,至于此章则曰‘其道舛驳,其言不中’,乃知道听涂说之伤实也。吾意亦谓无经国体致,真所谓无用之谈也。然膏粱之子,均之戏豫,或倦于典言,而能辩名析理,以宣其气,以系其思,流于后世,使性不邪淫,不犹贤于博奕者乎!故存而不论,以贻好事也。”(《〈庄子·天下〉注》)

(4)林希逸:“墨翟、宋、尹、彭、田、慎到之徒,犹为见道之偏者。若惠子则主于好辩而已,故不预道术闻风之列,特于篇末言之。”(《庄子口义》卷十)

(5)朱熹:“如《庄子》书中说惠施、邓析之徒,与夫坚白异同之论历举其说,是甚么学问?然亦自名家。”或云:“他恐是借此以显理?”曰:“便是禅家要如此,凡事须要倒说。”(《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

(6)焦竑:“自惠施多方以下,与《列子》载公孙龙诳魏王之语,绝相类,解者多属臆说。范无隠与其门人尝论此云:‘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存而勿论可也。何者?此本非南华语,是其所辟舛驳不中之言,恶用解为?’虽然,凡庄生之所述,岂特墨翟、禽滑釐以来为近于道,即惠施之言,亦有似焉者也。刘辰翁所谓唯爱之,故病之,而不知者以为疾也。毁人以自全也,非庄子也。”(《庄子翼》卷八)

六家之中,荀子离惠施的年代最近。他的批评与《天下》篇的说法有近似之处,如怪诞、好辩等。所不同的是,荀子从儒家立场上指责惠施“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认为其主张不可以作为治国之纲纪;《天下》篇则惋惜惠施不自量力,追逐外物而不知返,结果在内在之德方面有所缺失(弱于德)。

班固的评论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惠施。但是,《汉书·艺文志》所列“名家”书目中,收有《惠子》一篇。因此,班固所评论的对象也应该包括惠施在内。班固与荀子一样,恪守儒家的立场。为了贯彻其“诸子出于王官”论,他把名家的起源追溯到了“礼官”。这和荀子“不是礼义”的定位,刚好处于对立的两端。班固的批评,“及譥者为之,则苟钩析乱而已”,则与司马谈的看法一致:“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论六家要旨》)

郭象是魏晋时期解《庄》的代表人物。他在这段评论性的话语中,首先感叹道听途说之伤实,然后给出了自己貌似“公正”的立场:从治国的角度来讲,惠施及辩者之说纯属“无用之谈”;从宣泄情绪、吸引心志的角度来说,辩名析理总比博弈这类活动要好些。郭象本人虽以口若悬河而著称,但他对惠施论列的话题显然并没有什么兴趣,一句“存而不论”,就把它们全部留给了所谓的“好事”之徒。

和郭象相比,南宋林希逸的看法更加简单。他认为惠施不过“主于好辩而已”,根本不足以厕身于道术之列,《天下》篇也只是顺便提及而已。作为林光朝艾轩学派的传人,林希逸的学术谱系可以追溯到北宋的程门。但和程氏的严正立场不同,林氏对佛、道两家的态度要和缓得多。他的《庄子口义》有一大特点,就是经常借用儒、佛的观念来解释庄子的思想。这种做法曾经引起过不少人的非议,譬如憨山德清在他的《观老庄影响论》中就曾表达过强烈的不满。不过,从林氏的这段论述来看,他显然没有把三教会通的观念扩展到惠施的身上。

六家之中,朱子的评价最出人意料。一贯主张“格物致知”的理学宗师,面对惠施的“历物之意”,却得出了不成学问的结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朱子的“格物”说,重心显然不在物理本身。其所谓“即物而穷其理”,所谓“一旦豁然贯通焉”,最后所得不过是德性伦理而已。在这段师徒对话中,朱熹还提出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看法,那就是惠施之学近于禅宗,都不过是“凡事倒说”而已。至于如何“倒说”、“倒说”的意义是否相同,朱子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

最后一位焦竑是明代心学家,他和大多数阳明后学不同,对于读书考据抱有浓厚的兴趣。引文所出的《庄子翼》就是他所编纂的一部《庄子》集注。之所以知道这段话属于焦竑本人所说,是因为它的前面冠有“笔乘”二字,这和焦氏另外一部书《焦氏笔乘》刚好同名。在这段话中,焦竑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惠施之说与公孙龙诳人之言“指不至”、“物不尽”、“白马非马”等属于同类的东西;第二,范无隐“存而不论”、“恶用解为”的说法太过苛刻,惠施之言“亦有似焉者”。可惜的是,焦氏并未解释惠施之说中哪些内容属于其所谓“似焉者”。

总括六家之说,他们对惠施之学的评论虽小有出入,但大体上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好辩,怪异,无用,不成学问,不值得认真对待。这其实也是自战国到明末将近两千年间,人们对惠施的一种普遍看法。

三、方以智的观点

中国思想史中,第一次尝试给予惠施之学以同情的理解和积极评价的,始于明末清初的方以智。由于各种原因,方氏著作长期湮没,直到20世纪后半叶,经过侯外庐等学者的表彰,方以智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才逐渐被确立。随着方氏著作的整理,他的一些富有创见的观点和独特的视野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对惠施的重新评价,也许是其中虽非最重要但却饶有兴味的一个。

方以智对惠施的看法,主要见于《通雅》、《惠子与庄子书》、《药地炮庄》末卷的眉批中。《通雅》是方以智的早年著作,三十岁之前已有成书。由于战乱的影响,该书直到方氏晚年才得以刊刻流通。因为中间续有增补,所以并非全部内容均属早出。《惠子与庄子书》是方以智中年的作品。据文末识语,此文作于顺治九年(42岁),与方氏的另两本书《东西均》和《易余》大致同时。《药地炮庄》乃方氏晚年著作,全书完稿于康熙三年(53岁)前后。这几部不同时期的作品,同时提到惠施,说明方以智对惠施其人其学确实有着持续的关注和思考。

(1)《通雅》提及惠施的主要有两处:一处见于卷首三之《文章薪火》,一处见于卷一的“丁子有尾”条。其中,《文章薪火》的说法是:

老子、杨、墨,皆近孔子前后。自老子正言若反,而惠施交易之。其历物也,大其小、小其大、长其短、短其长、虚其实、实其虚而已。公孙龙遂为隐射钩距之机。皆杨、墨之流也。

此条意思是说,惠施的“历物之意”旨在打破大小、长短、虚实的限制,与老子的“正言若反”相近。到了公孙龙手中,则变成了猜谜、钩索隐情之类的戏法。二人皆属杨墨之流。

在方以智中、晚期作品中,除“杨墨之流”没有提及之外,其他两层意思都曾出现过。由于《文章薪火》是方以智长子方中德所笔录,时间跨度有二十年,所以我们并不能断定此条的准确年代。

“丁子有尾”条的内容如下:

《庄子》末篇言惠施历物之意曰: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此皆言物理变化本无定形定名,自我言之,无所不可耳。

“卵有毛”以下数语,属于通常所谓辩者二十一事。方以智的解释是,它们描述的都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本身无常形、无定名,如何称谓这种变化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结果。这里虽然不是对惠施之说的直接解释,但和过去对名家怪异、无用的批评相比,显然已经有了不同的意味。

同类推荐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家庭理财好帮手

    家庭理财好帮手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有通过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收入,谨慎地投资理财才能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那么,如何设计自己家庭的致富之路?怎样才能在家庭生活和经济压力等问题中做到平衡呢?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投资理财的方法和途径呢?本书根据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述了家庭理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我们家庭理财的好帮手。本书根据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述了家庭理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人们从生活中获取智慧,从而使每个家庭在生活和经济收入之间有一个合理的缓冲区,从而保证家庭生活朝着稳定、和睦、健康的方向发展。
  •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瞧,在两性港湾里,有两条船,一条叫亚当号,一条叫夏娃号。它们轻轻相拥,幽幽唼喋,在远离风暴的地方创造风暴……哦,在两性港湾里,泊着亚当号、夏娃号。召唤它们的是港弯的温馨,托载它们的是永恒的波涛……本书是《两性港湾丛书》之—“夏娃一号”,书中所收录的散文作品,作者们用它们细腻的手笔,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回忆、温馨、浪漫、悲伤与欢乐的男女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
  • 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踏进帝语贵族学院的一刻,命运就开始在他们三人中流转。冷酷霸道的他,“遇上我的那一刻起,夺了你的初吻。要定你,没商量。要报仇,我帮你。”温柔多情的他,“我这个人一向不喜欢和人争什么,但遇上你我想争一争。”被称为冷公主的她该如何选择?是他?是他?亲情,友情,爱情,她会如何处理?请拭目以待吧。
  • 民国裁缝女

    民国裁缝女

    只会设计衣服的她只能到裁缝店当学徒,身为顶尖时尚设计师的她,好歹这与她现代的专业还比较接近吧!什么,死就死吧,因为怕她的脸惹来麻烦而不要她,这下惨了,反正她也没有亲人。但是醒来却发现莫名其妙地跑到了民国,没办法只能掩盖住自己的容貌混进来,居然被莫名人士雇佣的杀手扔下海,可是这些公子哥还真是烦人啊!请看一个小小的裁缝女如何周旋于这些富家公子与千金中明哲保身!
  •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文学的持续生产,也要仰赖于文学最基本部分的建设。这个建设是帮助新人涌现,是期待新人带来的新作品,带来新的感受力,产生出新的思想方法与表达的艺术。《比太阳更早升起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取得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着力发掘富于原创能力的新锐作家,资助出版他们在文学创新方面的文学成果。这种举措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四川文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计之长远的人才培养与新的艺术经验积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 幸福的闪电

    幸福的闪电

    单身女子蓝翎从小县城考研到了北京,工作、生活。以蓝翎为中心,存在三个三角,蓝翎、左恩与楼下的男人,蓝翎、左恩与左恩的太太,蓝翎、楼下的男人和楼下男人的太太。蓝翎是三个三角的旋涡,蓝翎与左恩之间的纠葛是真实的,左恩苦苦追求蓝翎已好多年,但蓝翎与楼下的男人之间无其实,唯存在于蓝翎的梦中和潜意识中……
  • 与花交谈

    与花交谈

    报亭书摊处可见微型小说的身影。,文化市场上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文学刊物纷纷改头换面。改为专门刊登微型小说或主要刊登微型小说,进入21世纪,有的甚至连刊名也子以更改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古希腊寓言的总集,据说是一个名叫伊索的希腊奴隶所讲述的。寓言采取拟人化的手法,有的揭露权贵的愚蠢、残暴,有的总结人生的智慧、经验,教人处世的原则。其形式短小,内容隽永,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寓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 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