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4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通过上述挂一漏万的叙述,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学者虽然在印度海外作家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但还未出现系统的著作。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会出现这样的著作,以使我们对印度海外作家的流散创作有一个全景式的观察。梅晓云等学者的研究动向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学者对印度海外作家乃至整个南亚流散文学的研究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我们与印度学者乃至西方学者在印度海外作家或南亚流散文学研究方面平等对话的基础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学者的研究视角也会使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从而真正体现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研究千姿百态的魅力。

$第三节 印度海外作家与华裔英美作家研究的关系

由于华裔美国文学或海外华人文学成为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的一大分支,也是目前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很有必要将这一研究纳入世界文学的视野进行审视。具体说,就是将华裔文学、尤其是华裔美国文学与印度海外作家、尤其是印裔美国作家的某些代表作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在更为宏阔的学术视野中考察华裔文学的特色,从而提升国内关于华裔文学的研究水平,也为华裔文学研究界与印度海外作家研究者进行对话创造学术前提。

华裔美国作家构成之复杂比起印裔美国作家来毫不逊色。华裔作家的英文创作历史比较悠久,可以追溯到1887年李恩富(1861—1938)发表的第一本华裔自传《我在中国的孩童时代》。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著名华裔作家包括刘裔昌(Pardee Lowe, 1905—)、雷庭招(Louis Chu, 1915—1970)、黎锦扬(Chin Yang Lee, 1917—)和黄玉雪(Jade Snow Wong, 1922—)等。黄玉雪还被汤亭亭称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当代华裔美国小说家的七大台柱包括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谭恩美(Amy Tan, 1952—)、李健孙(Gus Lee, 1947—)、雷祖威(David Wong Louie, 1955—)、任璧莲(Gish Jen, 1955—)、赵健秀(Frank Chin, 1940—)和徐忠雄(Shawn Wong, 1949—)等。此外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伍慧明(Fea Myenne Ng)和伍邝琴(Mei Ng)等人均是实力派华裔作家。某种意义上,对中国学者而言,将华裔文学研究纳入比较研究视野有其坚实的学术基础。这就是中国近年来对华裔文学、特别是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高度重视和丰硕成果。同时,正如上一节内容显示的那样,中国学者近二十年来对印度海外作家的翻译和研究也日渐重视,并先后出现了不少瞩目的成果。对于华裔作家与印度海外作家的翻译研究使得将这样两种基本上互不相干的作家群体纳入比较研究视野成为可能。另外,下边第一章将简单介绍印度学者对于印度海外作家研究的基本概况,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上述比较研究的有效参照。

目前,国内关于海外华裔作家、特别是华裔美国文学的文本翻译和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抛开华裔英国文学、华裔加拿大文学、华裔东南亚文学等不论,专以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为例,近年来出版的译作就包括以下这些著名华裔作家的代表作:黄玉雪的《华女阿五》(张龙海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汤亭亭的《女勇士》(李剑波、陆承毅译,漓江出版社,1998年)、《孙行者》(赵伏柱等译,漓江出版社,1998年)和《中国佬》(肖锁章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谭恩美的《喜福会》(程乃珊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灶神之妻》(张德明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和《接骨师之女》(张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雷祖威的《爱的痛苦》(吴宝康、王轶梅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李健孙的《荣誉与责任》(王光林、张校琴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和《支那崽》(王光林、叶兴国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王光林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伍慧明的《骨》(陆薇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赵健秀的《甘加丁之路》(赵文书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徐颖果编著的《美国华裔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等。在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方面,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程爱民主编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王光林的《错位与超越:美、澳华裔作家的文化认同》(英文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卫景宜的《西方语境中的中国故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蒲若茜的《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李贵苍的《文化的重量:解读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陆薇的《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和薛玉凤的《美国华裔文学之文化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等。200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华裔美国文学的网页,随时发布最新研究动态和信息。2002、2003、2006年,分别在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分别举办了包含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会议。就研究生论文而言,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华裔美国文学。国内学界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逐年增多,不计其数。

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或印度比较文学学会的历次学术研讨会都为世界流散文学设立了专题,吸引了不少学者的探索兴趣和眼光。目前,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并有升温的迹象。例如,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0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8月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届学术研讨主题为“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围绕这一主题,大会设定了16个工作议题和圆桌会议议题,其中第6个议题便是“流散文学与海外华人文学”。这个议题的设立耐人寻味,它似乎暗示,海外华人文学,尤其是华裔美国文学是中国流散文学研究的重头戏。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先后建立了海外华人或华裔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所),其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华文、英文或其他语言的华人文学,而是总体关注“华人流散文学”。这方面的著作包括程爱民主编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和陆薇的《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等等。再看印度。2003年在印度南方城市迈索尔举行的第六届印度比较文学会议主题是:Linguistics Hegemony and Identity(语言霸权与身份认同),具体议题包括霸权与解殖、翻译、英语霸权与印度语言、文化身份与语言、诗学传统与区域身份、全球化、移民、政治与阐释等。会议第四组涉及后殖民文学,学者们探讨了罗辛顿?米斯特利作品中的流散、语言与身份认同,以及芭拉蒂?穆克吉的《嘉思敏》和裘帕?拉希里的《疾病阐释者》的比较研究等。该次会议还论及A.罗易的《卑微的神灵》和芭拉蒂?穆克吉的《嘉思敏》的比较研究。2005年3月在南古吉拉特大学举行的第七届印度比较文学会议主题是:Poetics of the Margins: Reinventing Comparative Literature(边缘诗学:重构比较文学)。具体议题分别是:杂糅文学:移居与流亡、流散文学:最初的范围、殖民与后殖民范式、女性写作与属下研究、翻译,等等。从这两届会议来看,印度当代比较文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紧跟世界比较文学潮流,他们注重语言问题、文化身份、翻译研究、后殖民流散文学(如V. S. 奈保尔、拉什迪、芭拉蒂?穆克吉、安妮塔?德赛、罗辛顿?米斯特利、贾布瓦拉等)等。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主要关注华裔美国文学,少数学者关注日本、印度、韩国等其他亚裔或非洲后裔流散文学,而印度学者的重点在于考察印裔美国作家、印裔英国作家或印裔加拿大作家等流散作家群体,对于华裔美国文学等亚裔流散文学鲜见关注。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比较文学而言,或对仍在弱势状态下生存的印度文学研究而言,缺少对印度后裔海外作家或曰印裔流散作家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将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学术生态。对于印度学界而言,不对华裔英美作家进行研究,就不能更加全面地透视世界后殖民文学或流散文学的基本特征,这会遮蔽他们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才能欣赏的许多美妙“景观”。毕竟,华裔作家的英语创作或多或少与中国文化产生过联系,而印度海外作家的英语创作与印度文化紧密相关,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属东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却又不容忽视。由此来看,对华裔作家和印裔作家的英语创作进行比较研究是一种迄今尚未起步但却充满前景和极有意义的学术动向。这里略举两例。

先以汤亭亭和芭拉蒂?穆克吉这两位在美国文坛均先后拿过大奖的女作家为例。在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崛起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汤亭亭的《女勇士》无疑是被研究最多、知名度最高、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同时,它也是美国在世作家的作品中被选作大学教材频率最高的作品之一。1991年,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将汤亭亭的《女勇士》与荷马、乔叟、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哥德和加缪等人的杰作放在了同一系列中出版。这足见汤亭亭作品的重要价值。汤亭亭在《女勇士》中为了远离或超越中国文化对其创作理念的束缚,特意将性当作自己的工具。在其中的《白虎》一章中,汤亭亭为了使自己有别于母亲,有别于中国文化,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故事中也添加了性的成份。花木兰故事早有许多改写的版本。在以往大多数版本中,花木兰都是到最后胜利的时刻才还其男儿身、显其女儿本貌的,但在汤亭亭笔下,战士们得知了木兰本是女儿身还继续与之并肩作战。虽然木兰身披男式战袍,满身盔甲,但他们还是把她视为美丽女神来拥护和爱戴。书中对木兰怀孕和孩子满月的细节描写更为这个角色增添了性别色彩。汤亭亭对木兰怀孕时的描写是这样的:“现在我脱去衣服之后剩下的的确是个怪人——后背刻着‘精忠报国’的大字,前面挺着个大肚子。”此处汤亭亭有意地把岳母刺字的传奇巧妙地镶嵌在木兰的故事中。这样一来,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便自然失去了本真或真实。正因如此,汤亭亭的中国叙事才获得了巨大的开放性意义。“换言之,她是在民族文化本真性的缺失中再造了属于华裔美国女性自己的神话。”

再看印裔美国女作家穆克吉与汤亭亭在处理东方传统文化方面的相似姿态。在穆克吉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嘉丝敏》中,嘉丝敏在印度故乡时便因为摔交在额头上留下一个伤疤。嘉丝敏把它称为“第三只眼”(third eye):“我怎么向那些只看到些许暗淡而有皱纹的伤痕的男人们解释我的第三只眼?”嘉丝敏这里提到的“第三只眼”具有很深的宗教文化内涵。湿婆(Siva)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他的形象便为三眼五面四臂。第三只眼长在额心,其上或下有一弯新月,第三只眼可以射出神火。湿婆曾经用它烧掉引诱自己的爱神和梵天大神五头中的一个,还烧掉妖魔的三座城市。在著名梵语作家迦梨陀娑创作的叙事长诗《鸠摩罗出世》第三章中,便描写了湿婆用头上的第三只眼烧掉爱神的生动细节。因此,嘉丝敏的“第三只眼”暗示着她对加诸自身的种族、性别和阶级属性取坚决的湿婆式反击姿态,从而为更快地实现自己在异国的“文化定位”并求取可供自己生存的“第三度空间”创造条件。嘉丝敏第一次使用“第三只眼”的威力,是在被她称为“半边脸”的白人船长粗暴强奸后。作为印度寡妇,遭受强奸是奇耻大辱,嘉丝敏决定一死了之。但是,她的美国梦阻止了她的自杀。于是,嘉丝敏不再向赐福祛灾的象头神(Ganapati)祈祷,决心挣脱死神阎摩(Yama)的拥抱,将自己变为令人敬畏的迦利(Kali)女神。“我伸出舌头,割了一下……我的嘴里满是鲜血。我感觉到血流到了下巴上。”按照印度教传统说法,迦利女神是湿婆大神的妻子。她皮肤黝黑,相貌恐怖,伸出的舌头流着鲜血。她的身体由蛇缠绕,胸前悬挂着被她杀死的恶魔的脑袋。“从所有方面看,她代表一种暴怒而不仅仅是女神。”嘉丝敏现在不是普通的印度寡妇,而是代表第三世界女性对白人男权的种族和性别霸权进行解构的当代迦利女神。在穆克吉笔下,印度传统神话被用来塑造了印裔美国女性的新神话。对于某些男性作家或批评家的诘难或指责,汤亭亭曾经这样反驳道:“汉学家们指责我不了解中国神话,扭曲了中国神话……他们不明白,神话是要改变的,是要使用的,否则就会被遗忘,就像那些带着神话跨越了大洋的人们。对他们来说,神话就是美国神话了。我写的神话是新的美国神话。”与此相似,某些印度学者也认为,穆克吉等印度海外作家不能代表印度发声或言说,因为,他们对印度文化的书写很多是失真的。其实,穆克吉的创作目的与汤亭亭相似。她在《嘉丝敏》中书写的叛逆神话也是“新的美国神话”之一。有的学者认为,在汤亭亭笔下的“女勇士”怀孕时,性别的混淆和复杂达到了顶峰。因为,女勇士即概念化的花木兰可以在报家仇国恨的同时生儿育女,体现了汤亭亭对父权制社会男女分工的挑战,也体现了她对理想中的“异性同一体”的期盼。“难怪很多评论家把《女勇士》看着女性主义的力作。汤亭亭用消解性别二元对立的方式去消解父权中心,是对人类历史形成的两性间对立、冲突、压迫与反压迫关系的反驳;而塑造出‘女勇士’这样一个‘异性同一体’则寄托着她对两性间互补、融合、平等的关系的渴求。从这一点上看,《女勇士》堪称女性主义的杰作。”其实,穆克吉对印度宗教神话进行了颠覆式改写,将男性和女性合二为一的神圣的湿婆形象加之于嘉丝敏这样一个当代印度“女勇士”身上,并赋予她迦利女神的颠覆性力量,以达到塑造勇敢新移民形象的艺术旨趣。穆克吉的艺术手法和汤亭亭非常近似,这显示出亚裔美国作家书写移民主题的某些共同点,这和她们的创作理念、创作环境和移民身份等复杂因素不无关系。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知性

    知性

    本书甄选林徽因现存于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选录其中经得住时光淘洗和检验的篇章,力图展现一个最具文学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诗歌名篇,又收小说佳作,也有至情散文,以及戏剧探索之作。
  •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 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毒医

    重生之嫡女毒医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她的生命中总是离不开“宝物”。一本《药王神篇》让她遭遇挚爱的背叛,以及——满门灭绝。一把“钥匙”让她卷入错综复杂的谜局。倾世容颜、神医妙手……步步为营之中,她是否能够一报前世之仇,一雪今生之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误娶妖族妃

    误娶妖族妃

    本文不虐,一对一,男女身心健康,放心跳坑,嘿嘿。普通版简介:他,南宫啸,人人仰视的镇国将王,一生最大的败笔,便是娶了她——她,蛇月如,妖妖爱戴的妖族公主,有朝一日被某条万年老光棍逼婚逃入人界,妖力尽失,腹黑不改,率领一群徒儿改天换地!当冰冷的他,撞上了腹黑的她——女主的众多变态徒儿们——徒儿1:师傅,我又研制出了新的毒药,杀人于无形!无人能破!徒儿2:师傅,我研制出了新的武器,变化万千,杀伤力前所未有!徒儿3:以上两位的发明高价卖我行不?我批量生产!我们师兄妹和作,定能赚尽天下富豪兜中钱财!徒儿4:1楼小儿科,天下之毒,唯有情毒是我不能解之,瞧楼下那位便知。徒儿5:师傅,若你愿意嫁我为妻,我就打下天下四国为聘!徒儿6:楼上的,也包括我的江山?某王爷:都他么滚蛋,别打扰我和爱妃二人世界!徒儿1、2、3、4、5、6:楼上SB南宫啸:月儿,除我之外,谁人若想娶你,必从我尸身上踏过!追月:月,原来今生我为追寻你而来。杨烈:师傅,我以天下为聘,嫁我可好?龙泽:不论如何,胜者最终只会是我!月如今生,唯我能娶之!文艺版简介:妖女降世,红尘将乱在波浪汹涌的惑人乱世下,又是怎样的一番暗流涌动?风云变幻,皇权交替,杀机连绵本以为只是游戏天下,不曾想不知不觉已身不由己时光荏苒,红尘难料,一袭媚世红颜,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是谁守护左右,不离不弃,甘愿仗剑为卿闯天下?是谁午夜梦回,垂眸以盼,却难以等来半场柔情?又是谁,苦苦强求,终究换来一场空?看一代妖姬,如何翻云覆雨,搅动这人界一片风云,待得山花烂漫,风平浪静之时,才发现携手之人,竟然是——
  • 曾国藩成大事八字箴言

    曾国藩成大事八字箴言

    曾国藩是传统社会最后一位成大事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在他身上集中反应了中国五千年传统谋略精华。八字箴言是曾国藩官场、战场的独特心得,是他阅历了人生、事业后得出的黄金定律,并以深刻的洞见力著述于后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月亮的女儿(日本卷)

    月亮的女儿(日本卷)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月亮的女儿·日本卷》收录了《大战大盗鬼同丸》;《日出王子和日落王子》;《海之神须佐之家族故事》;《大国娶八上姬公主》等故事。
  • 面瘫伊人:娘子你太腹黑

    面瘫伊人:娘子你太腹黑

    穿越?太讨厌了,她还要回去玩跳级。毒她?太白痴了,她可是神医的首席弟子。杀她?那可不行,她还要带着妹妹寻找回去的方法。夺皇位?太简单了,果红小鸟变成血凰琴的模样血洗皇宫。杀赤焰?那更不行了,他是她腹中孩子的爹,她没做单亲妈妈的愿望。灭族人?有没有搞错啊,她一个二十一世纪不小心穿越来的天才竟然是玉族圣女?她面瘫腹黑,他霸道狂妄,他们想要在一起,看似简单,却横扫了整个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何曾为他许

    何曾为他许

    她做的都是为了别人,在爱面前亦是。她的降临是不幸的,可有父如此她又是万幸的。感叹自己的幸福却又想知道悲从何来……
  • 倾世双娇

    倾世双娇

    她们本是至亲姐妹,穿越后,姐姐想过平淡生活,而妹妹却为权势而不择手段。阴差阳错之下,姐姐成为妹妹夺权之路最大的障碍,姐妹之间的较量一触即发,一个步步紧逼,一个一心想挽回亲情,最终是狠心的妹妹上位,还是姐姐笑冠后宫?
  • 农门医香

    农门医香

    她是现代的金牌中医,因为一场意外而魂穿异世。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她决定要好好过日子。酿酒,卖药,经商,她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只是,她能够接受弃女的事实,也能够接受已为人妇的事实。但是,为何她这个夫君已经将近而立之年?这个年龄在古代,真的不算是晚婚?真的木有问题吗?好吧,既然已成事实,她无法改变,就只好接受。但是,为何这个男人还整天一副严肃的模样,还满口的三从四德?这个真的是正常的吗?真的不会有问题吗?有问题,绝对有问题,她誓要将夫君改造成新好夫君!她要让这个人知道女人也可以顶半边天。他是古代的勇猛将军,因为卷入一场风波而被革职查办。革职就革职吧,反正他也不想再过那种刀光剑影,马革裹尸的日子了。年纪老大不小,家中老母急招,婚事迫在眉睫。本着女人都差不多,娶哪一个不是娶?于是,他就在路上捡了一个小媳妇!小媳妇眉清目秀,只是性子娇蛮,标准的娇千金。他左思右想,觉得身为男人就的负责,就一忍再忍。谁想,一次意外,小媳妇化身温婉淡然俏佳人。只是,这个媳妇的想法为何有些奇特?三从四德,女戒女红她全不会!这个可不行,他誓要将小媳妇引入正途。他要让这个小女人完全属于他,为他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悠悠田园,清清药香,且看一代弃女如何书写锦绣医香。温情脉脉,痴恋浓浓,且看一代医女如何调教顽固夫君。温柔佳人,情深几许,百炼钢终成绕指柔!精彩片段抢先看:“你从小熟读的三从四德都遵循到哪里去了?”一身墨衣,面容冷峻刚毅的男子严肃道。对面一身青衣,温婉淡然的女子听到这话,秀丽的眉头轻轻一挑,讶异道:“三从四德?必学的吗?”男子听到这话,浓眉皱起,“你是女子吗?怎么会不懂这个?”青衣女子眸色一亮,轻声道:“懂的,当然懂。”“哦,那先说说三从吧。”墨衣男子神色一动,心中一喜,想着用传承千年的礼教来试压,害怕镇不住你个小女子?“第一从,媳妇出门要跟从;第二从︰媳妇命令要服从;第三从︰媳妇讲错要盲从。”墨衣男子听完当即面皮隐隐抖动,嘴巴微张,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