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以来,印度开展大规模的海洋资源调查,涉及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底矿床等众多领域。海洋科学研究集中在海洋循环、污染鉴测、海平面变化、海洋气象、海洋地理、海浪与潮汐利用、海洋金属提取、海岸综合开发和海域管理等诸多方面。印度在海洋研究活动中执行了以下一些计划:一是近海环境监测和预报。对印度近海环境进行系统鉴测,为研究和预防海洋污染服务。二是海平面监测。印度在11个站点装备了现代化验潮仪,对海平面的变化进行监测。三是岛屿开发。主要研究活动有:为岛上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工作条件和仪器设备、开展海水水质研究、海水养殖试验、保护珊瑚礁、潮汐监测等。四是海洋卫星服务。1999年5月26日,印度发射专门用于海洋研究IRS-P4遥感卫星,其上装有水色监测仪和多频扫描微波辐射仪,对海洋进行遥感监测,可利用卫星实时资料进行风、浪预报,为渔业、海洋运输、气象和海洋研究等提供海洋卫星信息服务。五是海洋观测与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进行海洋观测以获取印度海域的水文和气象实时数据;成立国家海洋信息服务中心,为各产业和科学研究机构提供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模拟和动力学研究。六是海洋研究与能力建设。鼓励海洋工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岸带管理、海洋考古和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鼓励建立相关海洋大学和研究机构,鼓励培养海洋专门人才。七是南极研究。自1981年以来,每年都定期派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建立两个南极站,现正打算建立第三个南极站。八是海洋药物研究。始于1990年代,迄今为止,印度已对450种以上海洋生物进行过研究,发现其中5种海产生物有抗肝炎等疾病的药物成分,还从海水中提取出抗糖尿病、痢疾、高血脂和细菌的药物共84种,正在进行研究和分子合成中。九是深海多金属结构调查与研究。自联合国1982年承认印度研究和探测深海的做法,并于1987年把印度洋中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海底矿床指定给印度开发后,印度加大对深海多金属结构的研发力度,正着手建造数个从多金属结核矿中提炼金属的实验工厂,还建造用于深海多金属结核调查的调查船,成立“多金属结核委员会”,负责对深海多金属结核调查研究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节 新世纪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考虑到高新科技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贡献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更加重视高新科技的研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加速高新科技发展,在继续执行已有的高新科技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印度政府在诸多高新科技领域,又制订了一些新的发展规划。
一、新世纪核科技发展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为实现长期能源安全目标,印度把开发核能作为满足长期能源需求的重要手段,制定“原子能部长期规划”,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有经济竞争力、能最大化利用核能的核技术体系。印度核能计划分三阶段,从方法、步骤和达到的阶段目标规划印度核能发展战略和核技术利用战略。第一阶段是建设增压重水反应堆和相应的已工业化燃料循环设施。印度制造增压重水反应堆部件和设施的技术成熟,有12座增压重水反应堆投入运行,还有在建两座装机容量220兆瓦和两座540兆瓦增压重水反应堆,还计划建造更多这类核电站。随着经验积累和掌握核技术日臻完善,核电厂发电效率已从1995—1996年度60%提高到2000—2001年度82.5%。第二阶段是建设以钚为燃料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一个40兆瓦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已在英迪拉?甘地原子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快中子反应堆为利用液体金属快中子反应堆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也坚定了建造500兆瓦原型快中子反应堆的信念。第三阶段是发展在钍-铀233循环基础上的核能。钍在增压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中受到照射后即转变成铀233。巴巴原子研究中心正在开发一种高级重水反应堆以加速钍转化。其反应堆物理设计有望从钍中产生约75%的能量,并在各种运行条件下保持反应性的负真空系数。已制定详细项目报告,并在“十五”期间动工修建。
为了跨越式地开发核能、配合国家自力更生三步走计划,印度计划建造轻水反应堆,还打算与俄罗斯合作建造两座1000兆瓦的核电站,建站前期工程在进展中。
二、新世纪空间科技发展规划远景
目前,印度已经形成了地球同步卫星和极地卫星两个系列的运载火箭系统,及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两个系列的卫星系统,组成了当前印度空间发展计划和空间技术的主体。
1995年,印度提出包括改进火箭推进系统、发射一系列卫星等的“十年航天发展规划”。1998年世纪之交,印度航天委员会制定了1999—2003年国家航天规划。这个规划将印度未来的航天技术发展重点定为:发展大容量、多用途的卫星;研制性能更好的卫星;开发应用卫星市场;研制军用侦察卫星;研制用于发射大容量卫星的大推力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为此,印度继续实施了一系列空间科技计划,一是静地卫星运载器计划。即地球同步卫星计划。它利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主要模块研制,能将2500公斤级的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二是改进极轨卫星运载火箭。2007年1月10日,印度PSLV火箭第10次发射;PSLV-C7实现“一箭四星”发射,这种PSLV-C7四级运载火箭高44米、重295吨,交替使用固体和液体燃料发动机。2008年,印度还成功实现一箭十星发射。这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最高水平。
2000年,印度国家科学院首次全面审议向月球发射宇宙飞船的计划。2001年,印度政府提出“天文卫星计划”,提出要在五年内研制并发射第一颗国产天文卫星。2003年9月,印度内阁批准在2008年以前进行“无人月球探测计划”。该计划为印度“行星探测计划”的一部分,印度计划五年内再发射5颗INSAT系列卫星,3颗遥感卫星和1颗天文卫星。印度计划在2008年上半年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月球首航1号”,计划将重达1157磅的月球飞船1号,用印度自行研制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距月球表面60多英里高度的月球极地轨道绕月飞行。如果成功,还计划于2013—2014年间探测火星,2014年实现载人航天,2020年实现印度人登月梦想。印度还计划在2008年推出可发射4吨载荷的Mark-3运载火箭,以结束依赖外国运载火箭发射的历史。探月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探月的机会向世界展示印度在火箭、导航和通信等领域的高技术。为实现“行星探测计划”预定的目标,在从2007年4月到2012年3月“十一五”计划里,印度提出70项太空发展计划,比“十五”计划中26项太空计划大幅度增加。未来印度太空计划主要发展方向是:有人太空项目及可重复使用的卫星项目。在2008—2009年度财政预算中,印度太空署预算资金上升到大约10亿美元,比前一财年增长25%。印度军队也正在准备设立太空司令部。
三、新世纪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为了充分发挥印度在信息科技方面的优势,1998年印度政府又推出了雄心勃勃的《2008年信息技术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印度信息技术发展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到2008年使印度软件出口(包括服务)达到500亿美元。这一计划的出台被认为是印度核爆炸之后的又一个“爆炸性”事件。它显示出印度政府要在新世纪发展信息技术、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信心和决心。2000年印度内阁科学顾问委员会和计划委员会共同向总理提交一份《知识社会转型战略》报告。该报告提出:“印度有后来居上的能力,可以通过社会转型跨越式地进入知识社会。”2005年1月,现任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国家知识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宣告:“印度不仅要成为知识产生的社会,还要成为知识分享和知识消费的社会!”电子和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印度为实施建立知识大国的目标充满信心。由此可见,印度发展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总体战略目标是,要用电子和信息技术作为未来印度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产业,使印度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实现跨越式地社会转型,尽快进入知识社会。
四、新世纪生物科技发展规划
2000年,印度生物技术部组织国内和旅居国外的生物技术家,提出印度生物技术十年发展规划,即《生物技术十年展望》。该规划确定的生物科技发展总目标是:占据生物技术研究领域新的制高点,使生物技术为未来创造财富。为落实新世纪印度生物科技发展规划,2005年3月31日,印度政府生物技术部公布《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草案)》,为印度未来十年生物技术政策和具体发展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划。
关于农业和粮食生物技术规划,印度优先考虑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木豆、鹰嘴豆、花生、芥子、大豆、棉花、甘蔗、马铃薯、西红柿、油菜、香蕉、木瓜和柑橘等作物研究,主要目的是,增加产量、提高病虫害抗性、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品种改良、储藏寿命、雄不育性和单性生殖的开发等。优先发展水牛、黄牛、绵羊和山羊等牲畜,优先目标是增强育性和繁殖力、品质改良、增强抗性、减少用药。研究重点放在动物卫生保健、营养、转基因和基因组开发上。对水产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研究重点放在提高产量、可育性、抗病性和母体生长上,及从海藻和海洋生物中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上。对食品及营养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开发评估食物安全用的生物技术工具,开发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快速诊断盒,开发健康营养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开发学龄儿童用预制食品,熟食和营养加强食品,开发生物食品添加剂等。对生物肥料和生物杀虫剂,优先开展优良微生物菌株筛选、开发对共生固氮了解较为清楚的菌株及最适的发酵工艺。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印度开展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项目染色体特定区域测序工作,把染色体消失技术应用于小麦与玉米杂交体系中,以期获取双、单倍体群体,还试图培育带有特殊分子标记的甘蔗属物种及其杂种。
对动物资源,印度提出要开展重要经济动物的有用产物研究。对植物资源,提出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对海洋生物资源,提出要加强对其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防止资源破坏性开发,印度加强对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生物入侵,研发新的加工工艺及有效的环保技术。印度还提出将甘蔗和植物油等转变成各种化学物质,如药品、生物着色剂、生物塑料、维生素、食品添加剂、生物杀虫剂和生物能源等工业生物科技发展规划。印度生物工程和纳米生物工程的研究重点是,组织工程:皮肤、软骨、角膜、急性肝脏维持,大段骨修复和小动脉血管;用于药物释放和受控释放的生物材料;通过LVDA支持,药物治疗和干细胞技术对缺损心肌进行再生治疗;先进的血液兼容表面远红外心血管装置;先进的烧伤和创伤敷料;生物仪器和生理监测;用于检查和监测的各种生物传感器;聚合体陶瓷复合物制的牙科和整形外科材料;组织工程产品和化合物产品安全性评价的测试方法。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重点是:生物分子分析用集成电路块;碳纳米管生物传感器;DNA纳米线路和DNA的电特征。预防和治疗药物生物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蛋白质组、系统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RNA干涉、宿主反应和平台技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科学;主要疾病机理和疾病传播的分子机理。产品研发主要集中在,疫苗、诊断学、在细胞和组织替换基础上的治疗方法、草药、药用植物、核酸疗法、疫苗和药物发放体系及新抗菌素。改进生产和制造工艺,支持生物制剂的地方生产。
五、新世纪海洋开发远景规划
为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开发,印度也制定了《2015年海洋开发远景规划》。该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对印度洋及其内部过程的认识;评估海洋资源和提高可持续利用水平;加强对季风过程和极端事件的预测;为海岸地区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服务;在“共同海洋”的概念下,与印度洋周边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和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为此,印度把海洋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放在加强海洋观察,提高对区域海洋过程的认识等方面。在新世纪中,为了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印度计划加强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