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2900000005

第5章 抗战时期政府举办驿运的酝酿过程(1)

作为与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不同的近代交通运输方式,随同西方科学与技术的涌入而首先出现于口岸城市,然后随同公路铁路的修筑而进入内陆城市与乡村。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文报局的出现,邮传部的设立,使传统驿传系统的存在面临危机。1913年1月,北洋政府下令裁撤所有的官办驿传系统。然而,时至1940年前后,抗战后方因近代交通发展不足以及敌人的封锁政策,导致有关军需民用的物资运输和人员交通面临困难,政府又着手“恢复”传统驿传系统之“驿运制度”,设立驿站,整修驿道,利用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与动力从事战时运输,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节 中国传统驿传系统及其功能

中国传统驿传系统萌芽于先秦,成形于秦汉,于隋唐两宋时期渐成规模,趋于完善,在元明清季得到进一步发展。其结构由驿道和驿站构成,驿道有干线和支线之分,驿站有驿舍、驿吏、驿卒、驿马等人员兽力与各项设施。其功能即运输,或称“驿运”,表现为传递军情,递送官方文书,迎送过往官员,运输官方物质,具体而言即信息传递功能和人员物资运输功能两个方面。

一、传统驿传系统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驿传系统的发展源远而又流长。先秦时期,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传”等字,透露出其时可能具有了驿传设施。据于省吾的研究,商代专门负责传达中央王命和地方政见的信使就称为“”,如“己卯贞,来羌,其用于父丁”。再从《诗经》等文献推断,其时已粗具通达各方的陆路交通网络。在《诗经》中,频繁出现“周行”、“周道”的名称,如“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佻佻公子,行彼周行”(《诗经?小雅?大东》)。此外,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铭文有“封于周道”,《左传?襄公五年》引遗诗“周道挺挺,我心扃扃”,也提到了“周道”。诸此信息,说明当时交通已普及于一般日常生活中。随着“周行”、“周道”的修筑,并延伸四方,沿途也配备了相应的交通服务设施,《逸周书?大聚解》有所记载:“辟开修道,五里有郊,十里有井,二十里有舍。”每隔确定的路段,各有相应的服务设施。更详备的可见于《周礼?地官?遗人》: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每隔10里设置“庐”,提供饮食;每隔30里设置“宿”,提供休息的“路室”;每隔50里设置“市”,“市”有食宿条件更为优越的“候馆”。“委”、“积”二字从“禾”,从古意上理解,应为提供行旅饮食而准备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些记载,反映了其时驿传系统已处于萌芽状态。虽然有专家对《周礼》成书时间有疑,但从《诗经》中频繁出现的“周行”“周道”来理解,从西周铭文来推断,《周礼》对其时萌芽状态之驿传系统的描绘应大致相符。

春秋战国时期,战事逐渐增多,外交频繁,有关军情政令的传递相应增加,利用驿传系统的记载也就屡见于文字,如《左传》庄公九年,“公丧戎路,传乘而归”;文公十六年,“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襄公二十八年,“吾将使驲奔向诸晋以告”。“传”“驲”其意大致相当于后来的“驿”,所以才有后来的“驿传”连用。再如《孟子?公孙丑上》中有“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其时“邮”“传”已为日常用语,从某方面理解,驿传系统已影响了当时人的生活,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综观先秦时期,驿传系统由萌芽到初具规模,军情政令可以迅速传达,文化交流得以实现,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迅速到来,与此应不无关系。

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建立,国势日趋强盛,驿传系统进一步发展。秦代的驿传系统以“邮”为主,以马车或马为主要工具;驿传主要有两种方式:“以次行”和“以邮行”。“以次行”是指文书在各郡县传送,各郡县按顺序依次传阅,挨县下发,主要是通告或檄文之类需要广为人知的文书;“以邮行”则指通过驿传组织传送文书,沿途各地无权拆看,只能按封皮上注明的地点转发,此表明秦代已按文书的性质来决定其传递方式。此外,秦代也按路程远近使用驿传人马,“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

汉承秦制,但亦有变革,以马拉大车传送称为“传”,东越人杀死吴王濞,“盛其头,驰传以闻”(《史记?吴王濞列传》);后来出现了“驿”,据《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汉景帝时,以“任侠”闻名的郑任太子舍人,每逢假日,“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迎故朋亲友。“驿”字从马旁,应以马作为传递工具,与早于它出现的“传”相区别。“驿”的出现,开始仅为私家所应用,因利用马而使速度和效率大大超过传车,后来渐为官方使用,在《后汉书》中就大量出现官方运用“驿”来传递信息的记载,“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后汉书?西域传》),“冠盖不绝于道,又置驿马,千里传问起居”(《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东平宪王刘苍》)。为驿传设置的中途停驻之站称为“置”,为步行邮递设置的中途停驻之站称为“亭”,“邮亭著地,亦如星舍著天也”,亭设亭长,汉高祖即“泗上亭长”出身。

驿传机构代代相因,魏晋南北朝亦然,“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魏书?明帝传》),“每造书檄,越或驿马催之,应命立成”(《晋书?孙惠传》)。

秦汉时期的驿传系统已为官方大量使用,但史书记载并不详备,为后人研究之困难;到隋唐两宋时期,驿传系统渐趋完善,史书记载也较清晰。唐朝时,全国共有水马驿1643所,其中陆驿1297所,水驿260所,86所水陆相兼。陆行,三十里置一驿,驿有长,名“捉驿”,由“州里富强之家主之”;至德后,改为“吏主驿事”,驿卒由民夫充任。配置上,陆驿有马,水驿有船;马有驿马、传马、驿驴之分,其中驿马最快,传马次之,驿驴仅供非紧急事务者使用。同时由于驿传费用高,地方州县为传送日常公文,组织步递。步递不归中央统一管理,属于州县自办。到五代时期,如后汉政权,开始把步递上升为国家事务,划归中央统一管理。

唐代,驿传事务已明确划归中央兵部,为军事服务之目的尤为突出。“唐驿底组织,有驿长,有驿夫,驿长每驿一人。驿夫每驿数人,或数十人,视驿底等第,事底繁简而定。一县之驿,由县令兼理。一州之驿,掌于州之兵曹。一道之驿,于节度使下,置馆驿巡官四人,判官一人,以治理之。全国之驿,属于兵部之驾部郎中员外郎。”因此其驿传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于传递军情。并且,唐代驿传事务,已由《唐律》规定了运行规则,违者必罚,例如其规定,各种文书凡“应遣驿而不遣驿”以及“不应遣驿而遣驿者”,要受到“杖一百”的处罚。

宋朝驿传系统在强化传递军情的功能外,其制度颇多变革:一、调整驿站之间里距:唐代两驿站之间里距为三十里,宋驿增加到六十里;二、以军卒代替民夫充当驿卒。北宋建隆二年(961)“以军卒代民役”,开创后代“军站”的先例;三、除马递外,还大量使用驿卒步递,并由中央统一管理,因此出现了驿递的新形式,如递铺、水斥堠、摆铺等。递铺有步递、马递、水递、急脚递四种,元明时的急递铺即由此发展而来。

元代站赤和急递铺遍布全国各地,“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其站赤有达达站和汉站两种,达达站即蒙古站,主要行于边疆地区,汉站行于腹地,有马站、水站、车站。元世祖又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急递铺,递送公文邮件。至元三十一年,在大都设立总急递铺提领所,置提领三员,以加强对全国急递铺的管理。自是以后,急递铺成为重要的驿递机构。元代管理驿传系统的中央机构,“始者‘站赤’隶兵部,后属通政院”,元至大四年(1311)之后,汉地驿站归属兵部掌管,通政院只管理蒙古驿站,到公元1320年,仍旧由通政院统一管理全国驿站。

明代驿传的一个特点是驿马养于民间,即验民田粮,出备夫马,显然继承于元代;针对元代“泛滥给驿”的弊端,明朝政府又明确规定驿传系统的基本任务“专在递送使客,飞报军务,转运军需等物”(《洪武实录》卷二五)。宣德年间,兵部尚书张本上言指出:“驿马之设,本以飞报军机重务。今在外凡有符验官司及镇守官,每以常事泛滥给驿,旨宜禁止。”(徐学聚:《国朝典汇》卷一六二)明代驿传事务,由兵部车驾清吏司掌理,各地驿递机构,有驿站、递运所、急递铺三种。同时,于北京、南京设会同馆,相当于在京师的驿递机构;会同馆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各地水马驿设驿丞一人,管理邮传递送事务。明初,递运所主管运送物资和使客,急递铺专司递送公文,驿站则递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官用物资三者兼而有之。明朝中叶,急递铺逐渐废弃,递送公文的任务改由驿站承担;同时不少递运所也改为驿站,或并入驿站,运送物资与使客的任务亦改归驿站负责。由此而知,明代驿传系统的明显变化是,其已具有了承担运输物资和人员的功能。

明朝中叶,驿传费用庞大,据《明会典》记载,万历五年(1577),全国驿传银达313万余两。驿传费用浩大,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又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万历年间,张居正即视驿政为安邦固本之大计,与均徭、赋役、里甲并列为“有司第一议”。崇祯皇帝也针对此弊端,亲自主持大规模的裁驿,削减与限制了官吏的驰驿特权。但此裁驿却致“欲安而得危,图治而得乱”,骤然裁驿,使得许多失业驿卒迅即铤而走险,在明末纷纷投入到农民起义军队伍。

清朝政府吸取明末驿银累民的经验教训,顺治二年即“首革此弊”,改民养马、民应差为官养官应,并裁撤部分驿丞,将驿站划归当地州县管理。康雍乾三朝即秉承此一政策,实行“裁驿丞,归州县”。乾隆二十年正式规定,驿站钱粮均由州县经管,驿站只负责应差喂马,也不必另设官员专门管理驿传事务。就其驿传系统的结构而言,清代的驿传系统以驿站、军台为主体,以铺、塘为补充,撤销递运所,驿递合一,驿站军台集军情传递、文报传送、官员接送、物资转运等功能于一身。“驿”设于内地及西南边疆,如“四川驿六十五,广东驿十,广西驿十九,云南驿八十一,贵州驿二十三”,“站”设于吉林、黑龙江与内蒙古部分地区,如“吉林站三十八,黑龙江站三十六”,“喜峰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十六,古北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十”,而军台主要设于边疆地区,如“阿尔泰军台都统所属军台四十四”,“库伦大臣所属军台二十五,科布多大臣所属军台二十一,伊犁将军所属军台十二”。驿站军台,名虽不同,因地而异,但其功能基本一致。

纵观中国传统驿传系统,其萌芽于先秦,成形于秦汉,完善于隋唐两宋,于元明清更趋完备。追溯中国传统驿传系统的历史变化,由此可以获得一个整体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可获得如此认识:其所具有的功能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二、中国传统驿传系统的功能

中国历朝各代建立的驿传系统,其功能即运输,或称“驿运”,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和人员物资运输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传递紧急军情,递送官方文件,辅之以迎送过往官员,运输官方物资。

(一)信息传递功能

传统驿传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具体表现为传递军情政令,为军事政治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而论,中国古代驿传系统的最初设立,以传递军情为第一目的。军情及时通达于决策者,对外来的侵略迅速组织抵抗,对内乱能立即采取措施予以镇压。早在殷商时代,即有传递军情的记载,如其时之甲骨卜辞中说道:“来告:‘大方出,伐我师。’惟马小臣令?”其大意是说:有报告者来说:“大方国军队出动,向我军进攻。”是否应当命令马小臣出击?“小臣”,应为官名,“马小臣”,可能是车骑部队的军官,此为关于军情传递较完整的记载。其时中央政权收到敌军进犯的军情奏报,称作“来警”,在卜辞中,有“自南有警”,“其北有警”,“来警自西”等记载,说明商朝的警报信息来自各地。当时由四方边境至于首都,都有传递警报的系统。此从广义上理解,就是处于萌芽状态的驿传系统。

春秋战国时期,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秦国远征军企图偷袭郑国,途经滑,遇到前往周地从事贸易活动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伪称已受郑国国君之命犒慰秦师,同时“使遽告于郑”,使郑国有所准备。“遽”也就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后来的驿传机构,也就是使用“遽”传送军事情报。

汉王朝开拓边疆,出于军事政治需要,“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设立“边塞发犇命警备”制度。边境有军事警报,“驿骑持赤白囊”驰报京师。据《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率领部队与羌人在湟中作战,向汉宣帝请示军事部署和作战方案,“六月戊申奏,七月甲寅玺书,书报从充国计焉”,前后六七日,可谓速度之快,反映了当时汉代驿传系统传递军情的效率。

唐时驿传系统的功能更强调军事目的,《唐律疏议》卷二五指明:“邮驿本备军速。”唐穆宗在诏书中也写道:“使命往来,本于传达军情紧急。”唐代中央政府将全国驿传系统的管理职责归于尚书省的兵部,其为军事服务的特征已很突出。

宋朝因长期深受北方民族的侵略,驿传系统的军事色彩更为明显,普遍实行“以军卒代百姓为役夫”的制度,宋太祖于建国之初,即“诏诸道邮传以军卒递”,强化其军事职能。元代驿传系统,虽然其中央管理机构变化较大,但“遇军务之急,则又以金字圆符为信,银字者次之”,为军事服务的职能并不改变。成书于元末的志书《析津志》中说道:“宣朝廷之政,速边檄之警报,俾天下流通而无滞,唯驿为重。”

朱元璋称帝后,明确规定驿传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是“飞报军务”。兵部尚书张本上书即指出:“驿马之设,本以飞报军机事务。”清朝建立后,即命诸路设“笔帖式”,驰递军情。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发兵叛乱,其时朝廷有三位官员正在贵州,获知变乱信息后,疾驰镇远,而驿站已为叛军控制,得不到驿马,奔至沅州才得驿马,连续驰驿十一昼夜,方到京师兵部。如此事例,正说明驿传系统对于军事政治的重要意义。就是到了咸同年间,军务繁多,遇有胜仗,也“用红旗报捷,飞折八百里驿递”,时至晚清,驿传系统为军事服务的功能并未改变。

同类推荐
  • 幕后新闻

    幕后新闻

    本书包括天下故事第一村揭秘,郑板桥真迹神秘失踪案,钟伟将军走红湖南民间口头文学,海瑞印章四百年流浪史,太极拳故乡遍地武林佳话,替毛泽东待客的韶山老妇等神秘篇章,满足天下读者对历史之谜的求解之心……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历史(上下)

    历史(上下)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大约写于希罗多德住在萨摩司的一段时期,生前没有完稿,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将全书加以整理,分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艺女神之名。这种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
  • 鹰扬三国

    鹰扬三国

    血与火的洗礼即将降临!战与乱的序曲已经奏响!潜伏在深渊之下的蛟龙,是为了等待时机,静候那翱翔天际的时刻!盘旋于云雾之间的雏鹰,是为了磨尖利爪,展现那雷霆一击的雄姿!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大时代即将来临!留给后人的,将是数不尽、道不完的评述和追忆!
热门推荐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穿越丑女当道:颜倾天下

    穿越丑女当道:颜倾天下

    她带个面具也能穿越?走到哪里灾难就到哪里?她不信!她入朝为官,令众人折腰!她倾城入宫,代为凤舞九天!她远行边境,危机重重!一双血手,终究无奈!一世恩仇,永消她手!师傅的阴谋,宰相的阴谋,朋友的背叛,心爱人的离去,使她不惜堕入魔道,成为闻风丧胆的绝色魔女,率领天下群鹰再次掀起血雨腥风。他为了她,分出半颗内丹,只求她活!她为了他,喝下忘情水,只求他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与焦虑者对话

    与焦虑者对话

    最实用的焦虑操控术;传统文化中”不焦虑”的智慧;摆脱焦虑、走进心灵春天的入口;走出焦虑的心理定律;九型人格中的焦虑调控;最神奇的心灵瑜珈;调治焦虑最有效的中医疗法;一生中,必须避开的焦虑误区……这是一本让焦虑者“自愈”的书,希望它能够帮助大家走出焦虑阴霾,过上健康、阳光的生活。
  • 肥妾

    肥妾

    慕容蝶舞,人称“千斤”小姐,且喜调戏美人,男女不限。十五岁时,她与人私奔未遂,受了重伤。再醒来,身体已被来自现代的一缕魂魄占据,新生由此开始。费尽心机重塑形象、恶狠狠地减肥之时,又一盆冷水浇头——皇帝闲来无事,和辅国大将军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她惨遭殃及,被赐入将军府做了妾。据说将军杀人不眨眼;据说他对女子毫无兴致,只喜男风。听了这些传言,她倒足了胃口。进门那日,却看到了一张天妒俊颜,让一向对美男免疫的她也忍不住怦然心动。怎料,他一次次将她推到内宅争斗的风口浪尖。又有主母阴毒,一心一意要她的命,地位相等的妾室更是虎视眈眈。深宅大院,处处都是陷阱,一步也错不得。☆★☆★☆★他是可遇不可求的军事奇才,腹黑面冷,十七岁就战功赫赫,十九岁已名满天下。奉旨纳她做妾,好比接下了半顶绿帽子,他自然百般不悦,常以为难她取乐。看到的事实却是她逐步变得妩媚生香,活得逍遥自在。分明是传言中花痴的肥女,却狡猾如小狐狸,把府中一群女人收拾得服服帖帖,更在不经意中勾走了他的心魂。想把她吃干抹净的时候,才发现她是只刺猬,任你心痒难耐,也无从下口。费尽心思宠她疼她,她却根本不稀罕。这天下,还有他不能俘获的猎物么?【片段1】迎她进府那日,有王公贵族戏言道:“断袖将军花痴女,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将军的目光能杀人,素轿中的某女想自杀。当夜,他独自占据偌大的拔步床,轻挥衣袖,“你去暖阁睡。”她并无他想象中的失望羞愤,反倒深施一礼:“多谢将军。”【片段2】将军看着眼前千娇百媚的女子,道:“女为悦己者容,你有今日,到底是为了谁?”她盈盈一笑,“我有今日,不是为谁,是为了更自信的生活。”☆★☆★☆★【此文一对一。】推荐自己现代都市文:《誘-妖孽冷枭》(新文)《痞妻》(已完结)推荐好友文《养女成妃》《豪门小娇妻》《别惹废物二小姐》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淡的边缘,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边缘美丽。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海的边缘,平及暴烈之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幸福与痛苦之间。边缘之人往往麻木。空灵与物化之间,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边缘寂寞。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生存与毁灭之间,于求生和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人怀警惧,江的边缘,心无块垒,是水的边缘。,咸的边缘。远离了神话之后,是生的边缘
  • 九转狂神

    九转狂神

    八世修行皆无果,牛人星辰子附身成为纨绔少爷萧辰,以八世修行的经验入武,诛强敌弑对手。我狂故我在,篡天改命,皆有我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囚禁的生命

    囚禁的生命

    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被囚禁的生命,注定了寂寞和孤独的如影随形,而要想结束这个悲剧只有用另一个悲剧交换,如果是你,你愿意吗?
  •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