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46

第46章 附录:有效交流的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2)

如果不确定性高于最大“门槛”或者低于最小“门槛”,我们都不能有效地交流。当不确定性高于最大“门槛”时,陌生人的行为会被认为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就没有信心去预测或者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解释。当不确定性低于最小“门槛”时,因为忽视了错误理解他人信息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我们可能会错误理解陌生人的信息。最大“门槛”和最小“门槛”是我们文化中不确定性的接受能力(acceptance of uncertainty)(如Hofstede的避免文化变异维度的不确定性,2001)和对模糊的忍受度(tolerance for ambiguity)(如Budner,1962)或者不确定性指向(uncertainty orientation)(如Sorrentino & Roney,1999)的一种功能。

有效的交流需要把不确定性介于这两者之间(Gudykunst,1993)。这时我们才能有充分的自信,从而感到很满足,但又不会产生自负。既然如此,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潜在误解的线索,特别是当我们深思熟虑的时候。

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并在特定的交流中波动(如Planalp等,1988; Sodetani & Gudykunst,1987)。对交流中波动的一个看法就是预测性和创新性的辩证关系(如Baxter,1988)。预测性需要明白期望陌生人有怎样的行为,但创新性使我们对自己的预测不会产生自负。

焦虑(anxiety)等价于情感上的不确定性,只要我们与他人交流,就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焦虑。焦虑是一种“一般的或者非特别的失衡之感”( Turner,1988,p.61)。它源于不轻松、紧张、担心的感觉,或者对可能发生的事感到不安(注:在这指焦虑状态,不是焦虑的特性;见Britt等对群际交流特征的讨论,1996)。焦虑是基于对消极后果的预料产生的(Stephan & Stephan,1985),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Lazarus,1991; May,1977)。

舒伦克和利瑞(Schlenker & Leary,1982)指出,我们经常会在交流中被激励去陈述一种特殊的看法,但我们怀疑是否能做到,这时社会焦虑就产生了。从他人那里得到我们想要的反应期望越少,我们就越焦虑。群际交流有可能会制造紧张的社会焦虑,因为我们不想显得存有偏见,被认为是不合适的交流者(同样见Plant & Devine,2003)。与人际交流相比,我们在群际交流中产生的焦虑更加强烈(如Ickes, 1984;Word等,1974)。在跨文化中,与陌生人交流更容易感到恐惧(如Walbott & Scherer,1986)。对为什么经历焦虑的解释可以变化很大(如因为我们不想表现出偏见或者我们对外部群体有敌视态度;见Greenland & Brown,2000)。

对焦虑我们也有最大“门槛”(maximum thresholds)和最小“门槛”(minimum thresholds)(Gudykunst,1991)。最大“门槛”是我们持有焦虑的最大限度,不妨碍我们与陌生人舒适地交流。如果焦虑超过最大“门槛”,我们会感觉不安从而不想与陌生人交流。当我们的焦虑超过最大“门槛”的时候,我们焦虑的来源无从而知,或者“模糊,但又远远比模糊强大。因为没有明确的威胁或者危险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施加影响,它已经使行动瘫痪了”( Riezler,1960,p.147;Turner称之为“扩散的”焦虑,1988)。当然,也有一种特定的原由(如我们感到自己的身份受到威胁)使焦虑超过最大“门槛”,不论我们的焦虑如何超过最大“门槛”,我们的注意力都在焦虑本身而不是放在交流的有效性上,这时我们倾向于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处理信息(Wild & Shapiro,1989)。

最小“门槛”是我们持有焦虑的最小限度,不妨碍我们能始终有兴趣与陌生人交流。如果我们的焦虑低于最小“门槛”,身体系统中就没有足够的肾上腺素去促使我们与陌生人有效地交流。举个例子来说,段(1979)指出因为焦虑,好奇心就被激起。当焦虑低于最小“门槛”时,我们就不会关心发生什么,对发生的事没有任何好奇心。

如果要交流,我们的焦虑必须介于两者之间。某些焦虑,但不是很多,可以“被转换成一种有用的并具有高度适用性的社会反应,即便不重要,这种反应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最高的警惕性,也可以使焦虑自身免受情感和强制力的影响”(Schneiderman,1960,pp.161-162)。这种说法与贾尼斯(Janis,1958,1971,1985)的说法一致,他认为一般程度的恐惧可以引出适应的过程,但过低程度或过高程度的恐惧则不可以。我的立场与奇克森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1990)的一致,有一个最佳的焦虑水平可以利于经历“顺畅”或者获得一个最佳的交流。这个论断也可与对此的研究比较,研究显示焦虑和行为之间有一个曲线关系。

随着时间的变化,对焦虑的管理与日益增加的信任有关。信任是“一个人从别人那里获得了所需,而不是面对他人产生的恐惧的自信”(Deutsch,1973,p.149)。当我们信任陌生人时,我们会期望积极的交流结果。当与陌生人交流时焦虑过高,我们害怕得到不好的结果。我们第一次与陌生人见面时,“信任一点也不比一种对希望的幼稚表达多”(Holmes & Rempel,1989,p.192),我们与陌生人慢慢熟悉之后,对他们一定程度的信任是非常必要的。焦虑可以看成是与恐惧和信任有关的辩证关系。

交流中的焦虑主要来源于消极的期望。斯蒂芬和斯蒂芬(Stephan & Stephan,1985)指出我们害怕四种形式的消极期望、对自我意识的期望、对不好的行为结果的期望、对陌生人给予消极评价的期望、对自己内部成员给出的消极评价的期望。

焦虑的行为结果之一就是避免(Stephan & Stephan,1985)。我们避免与陌生人交流就是因为这需要管理自己的焦虑。尽管如此,舒伦克和利瑞(Schlenker & Leary,1982)指出对那些经历焦虑的人来说避免群际交流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如不能提高交流技能)。当经历焦虑并且不能避免陌生人时,我们更愿意尽快地终结交流(Stephan & Stephan,1985)。舒伦克和利瑞(Schlenker & Leary)同时也指出社会焦虑使个体在群际交流时感觉很不舒服,这也加强了人们认为自己不是合格的交流者的想法。迪万等(Devine 等,1996)认为感觉不舒服使行为紧张,可能会让陌生人感到对方存有偏见。

从认知角度来看,在我们如何处理信息上,焦虑会导致偏误。我们越焦虑,越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期望看到的行为上,就像基于消极观念的行为,也越是肯定这些期望是正确的,从而没有意识到行为和我们的期望不相协调(Stephan & Stephan,1985)。

费斯科和莫灵(Fiske & Morling,1996)指出,在群际交流中,我们经历焦虑的程度有一定的功用,可以影响我们感觉到一切在控制之中的程度。在某种情境中,我们越感觉不够强大,就会变得越焦虑,此时我们会觉得陌生人比自己反而会更容易控制。因此,当我们高度紧张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努力控制陌生人。

当焦虑或不确定性过高或过低时,我们就不能有效交流。在1995年出版这个理论的时候,我提出了最大“门槛”和最小“门槛”是灾难临界点(catastrophe point)的说法。那就是说,当焦虑和不确定性在二者之间时,对交流的有效性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个观点是根据灾难理论(如Tesser,1980)的假设提出的。灾难理论是指当其他变量(如焦虑、不确定性)达到一个灾难临界点时,另一个变量(如有效性)会有突然的间断性变化。换句话说,当焦虑和不确定性在最大“门槛”和最小“门槛”之间时,它们才与有效交流相关,而不是在超过最大“门槛”或低于最小“门槛”时有关系。

有效的交流(effective communication)交流是与信息的交换和意义的创新有关的一个过程(Barnlund,1962)。一个人理解信息的意思一定程度上与另一人试图表达的意思相对比较接近时,交流才是有效的。另一种表达是,我们之间达到了理解程度上的最大化时,交流才是有效的(Gudykunst,1993,1995)。这个观点有一点与崔安迪斯(Triandis,1977)的看法相似,他认为有效性与努力促使“同样的属性(isomorphic attributions)”有关。鲍尔斯和劳里(Powers & Lowrey,1984)认为“基本的交流保真度(basic communication fidelity)”即“两个或更多的个体在一个交流事件中认知的一致性程度”(p.58)。但是我认为形成同样的属性是不可能的。罗杰斯和金凯德(Rogers & Kincaid,1981)用了“互相理解(mutual understanding)”这个术语,麦克劳德和查菲(Mcleod & Chaffee)用到了“精确性(accuracy)”表示了我所谓的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不仅发生在直接的信息中,还会发生在含糊的信息中(Levine,1985)。

大部分时候(当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我们在理解陌生人信息时,都会参照自己的信息框架。陌生人在理解我们的信息时也会参照他们自己的框架。当我们和陌生人交流时,我们可能意识到无效的交流,或没有意识到交流是无效的。我们理解陌生人的信息可能并不是他们想传达给我们的意思,或者他们理解的也不是我们所要表达的,并且我们都没意识到这种差别。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意识到了意义上的差别,或者陌生人可能意识到了意义上的差别。当意识到了意义上的差别,我们可能修复或者不去修复问题。消除误解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当我们深思熟虑的时候,我们可以与陌生人协商意义。

深思熟虑(mindfulness)通常在交流的时候,我们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高度意识。换句话说,交流是没有意识的或者是习惯性的交流(Langer,1989)。但是,我们不总是习惯性地去交流,我们会把足够的精力放在重新记起谈话的关键词句上(Kitayama & Burstein,1988)。巴奇(Bargh,1989)认为习惯性地信息处理与注意力、意识性、意图和控制力的多种结合有关。当我们有意识地认识到我们的交流行为,一定程度上我们就是深思熟虑了。朗格(Langer,1989)认为“深思熟虑与以下三方面有关:新的交流类型的创新、对新信息的开阔视野、多角度认识问题”(p.62)。

朗格(Langer,1989)认为“分类是人类基本的自然活动……任何通过消除认知差异来消灭偏误注定都是徒劳的”(p.154)。做到深思熟虑就是要形成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差异。举例来说,当我们没有考虑周全时,我们倾向于用更为宽泛的分类去预测陌生人的行为(如他们的文化、种族、性别和角色)。当我们深思熟虑时,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更有针对性的分类(如我们可以把宽泛的分类细化为更准确的分类)。分类越细,我们用来预测陌生人行为的信息就越个人化。

深思熟虑也与广泛接受新信息有关(Langer,1989)。当我们有意识地并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信息时,我们看待自己和陌生人行为的层面与我们无意识地接受信息是不同的。它要求把注意力放在交流的过程上而不是交流的结果上。当我们只注意结果时,我们会忽略交流中的细微线索从而导致误解。

我们还要意识到陌生人会用与我们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我们的交流(Langer,1989)。当我们不是深思熟虑的时候,我们会认为陌生人解释信息的方式和我们相同。深思熟虑可以允许我们在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对交流的方式有了多种选择(Langer,1989,1997)。

深思熟虑的时候,我们需要与陌生人协商意义。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试着理解陌生人的意思并且确保他们理解我们的意思。各种谈话机制用来确保一致的协商。协商意义跟创造和身份的反映有关,但当交流的参与者持有与我们不同的语言、来自不同种族或社会阶层,或者一个人是来自同一群体的残疾人时,处理方法就会复杂很多。

理论构建

理论陈述一般有两种:公理和定理。公理是“通过因果关系直接把变量联系起来的命题,因此公理的陈述揭示出变量之间的直接因果联系”( Blalock,1969,p.18)。有些公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成立,必须有条件限制。把公理和定理结合起来组成“因果联系过程”理论(Reynolds,1971),以解释有效的交流。很多关系,尤其随着时间的发展,都是相互的(如Hubbert等未公布的数据,1999,揭示了上次对有效交流某一点的理解力会影响到下次交流产生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在特定的情况下,辩证过程影响到我们的交流(如Baxter,1988; Vanlear,1991)。不确定性牵涉到预测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这一版本有大量的公理(47个),但是并不过分(这只是1995年版本的一半)。雷纳德(Reynolds,1971)指出“对于处理完全抽象的逻辑系统……一个普通的标准就是从其他陈述推论中选出最少的公理,反映出的是简洁和精准。但对一个真实的理论来说,这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它使理论更难理解的情况下”。既然我的考虑之一就是该理论的实用性,我就用到足够数量的公理陈述理论以希望提高交流有效性的读者能一目了然。

列博森(Lieberson,1985)认为通过调查需要分离出表象中的“基本因素”。在阐述这些公理和理论的时候,我假设管理焦虑和不确定性是影响有效交流的“基本因素”,因此其他的变量就是“表面因素”。深思熟虑使我们可以参与到管理焦虑和不确定性中来。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寻龙决之淮水神窟

    寻龙决之淮水神窟

    两个盗墓贼在刑警吴悠和杨小邪的眼前离奇惨死,一幅明月崖飞仙图引导他们随考古队寻找马楚太子古墓。驱魔龙族马家新一代传人马出尘和神秘青年唐昧在文物部门的授命下前去协助。他们穿越原始森林,经历种种诡异之事,最后却进入了一个战国时期的楚墓。随行队员唐昧来历不明,隐匿在他们周围的算命先生袁瞎子和清风道人更是神秘莫测。战国楚墓中的壁画和九鼎让他们发现了历史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一切都源于一个名叫西瑶的女人。一条时空隧道,将战国楚墓和马楚太子墓联系到一起。吴悠几人身上隐藏多年的秘密也在墓穴中得到了答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金丝雀变凤凰

    金丝雀变凤凰

    何为金丝雀?就是指拥有华贵的外表天籁的嗓音有着最舒适富贵的家庭却没有属于自自由。何为凤凰?受世人景仰膜拜的神鸟无拘无束代表着广大与幸福提倡自由拥有快乐。故事的主人公乌瑞亚本事神界的一名天神因为在凡间屡立功劳被玉皇大帝赐封为“立地耀天神”。但是后来乌瑞亚因为被其他的天神所欺骗以至于贪赃枉法被玉皇大帝下令斩立决。昔年乌瑞亚在凡间拯救了很多凡人的生命,因此施法将乌瑞亚的灵魂化为一只金丝雀转世到了凡间。
  •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告诉青少年学生如何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 种个豆子变美男

    种个豆子变美男

    某女脸不红心不跳,美男诧异,竟不知原来某女设下圈套。女人,得罪了我,后果可不能想象啊…
  •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是地球生态圈中的一个庞大群体,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本书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及人类认识植物的规律,囊括了植物的生活、植物的种类、植物的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以详尽的资料、简洁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植物世界。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脚印,而且可以获得对各类植物的崭新认识。
  • 我本猖狂:狐妖当道

    我本猖狂:狐妖当道

    她是千年菜鸟小狐妖,为了心上人的宏图伟业,她只身入尘世。为求三餐温饱,她投身‘蠢’王爷。从此王府鸡犬不宁,各路妖怪层出不穷。他是辅政皇叔,为人阴险腹黑,收留她只为得到一枚可利用的棋子。无奈‘妖’从不从人愿,一堆的麻烦,以及从未接触过的世界让他措手不及,却又义无反顾。看三流老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穿越千年只为你:盈蝶上舞

    穿越千年只为你:盈蝶上舞

    一个意外,让她的魂魄穿越千年回到前清,与命定之人在人海中相逢。她成了裕亲王府中一个普通丫头,从此跟他有了牵绊,日日形影不离。直到惊闻,原来她是赫舍里索尼失落在外的孙女,也是皇上钦定的皇后人选,巨大的阻碍横亘在两人之间,他们还能否继续牵手?请看继《蝶落初尘》又一清穿力作《盈蝶上舞》
  • 相公,从了本帅吧

    相公,从了本帅吧

    世界第一佣兵团的团长穿越了,传奇之花直接祸害到了异世…谁是轩辕少女最梦寐以求的夫君人选?护国大元帅花无痕是也!可惜她其实是个女人!谁是轩辕男子最想一亲芳泽的美人儿?当然是轩辕第一美女,九公主轩辕无忧是也!可惜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的逍遥王,是个男人!轩辕最爷们儿的女人要嫁轩辕最女人的男人,这热闹能不看吗?盘口大开,到底是夫为妻纲还是妻唱夫随?花少:好嘛,她一杀人无数的佣兵界头子也能赶上穿越大军的行列,还穿到了同名同姓、连模子也是一个样的身体里。将军?这下能做一真爷们儿了?靠!贼老天不带这么玩儿的,咋的又是一个伪爷们?为么、为么?上辈子得带着一帮狼崽子出生入死,这辈子也得不到一个消停?打完战、报完仇能够逍遥快活去了吧?干!皇帝老二又给她下了一个硬绊子,让她花少嫁人?得,这辈子的牵绊还真不少,嫁就嫁吧,当了两辈子女人也算是个圆满。哟喂!她花少最爱的可就是美人儿,这世界还有比她家男人更美的美人儿吗?美人不从?她花少也不怕麻烦,十八般武艺轮流着上,粉团相公迟早也会真正属于她的!逍遥王:他这辈子容易吗?皇后害死了他母妃,逼得他不得不在太后的庇护下做了十八年的伪娘,终于恢复正身了,又被硬塞来一个没人敢要的粗鲁假爷们儿做媳妇。各种逃婚手段轮流使上,那个悲催的命运呀!时不待他,暂且忍辱负重的娶了吧!这、这、这…这都是什么女人?大婚当日就来上了这么一出,这到底谁才是新娘?不行,这种破媳妇得休,一定的!明着来不成,破媳妇武力值太高!去花楼摘野花:“王爷,元帅正在我们花魁的房里呢!”赎了两个妖姬回家…“元帅,您渴了吗?奴家给您扇扇!”“元帅,奴家来给您擦擦汗!”这、这…到底谁才是这家里的大老爷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