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24

第24章 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4)

古迪昆斯特的解释是正确的,虽然有些语焉不详。我们将在非言语传播有关章节中讨论到,有声言语的表达能力有限,而非言语行为可以补充有声言语,而且更加真实。低语境文化主要依靠语言本身,主要是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当有声语言不足以表达时,伴随的非言语行为自然加入传播。而高语境文化并不主要依赖于语言进行传播,与低语境文化不同的是,尽管高语境文化也依赖非言语行为,但它不是有声语言的伴随,而是作为语境构成因素独立地使用。

第三,高语境文化成员比低语境文化成员更加容易从陌生人的背景进行推断。这证明了霍尔的观点,即高语境文化成员比低语境文化成员更容易意识到文化筛别的过程,高语境文化成员对自己人与外人的区分比低语境文化成员更清楚。

第四,高语境文化成员比低语境文化成员更多地询问陌生人的背景情况。这一点与上一点是一致的。因为他们不了解陌生人,他们就会尽量地了解对方的背景情况,根据其所属的文化或者亚文化,从而推测对方,以降低跨文化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严明举例说明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不同。他引证跨文化传播研究学者迪纳?R.莱万(Deeena R.Levine)对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集体主义的阿姆哈拉文化的描述:阿姆哈拉人的传播基本方式是间接的,并常常是守口如瓶的。阿姆哈拉人的谈话充满了泛泛的、含糊其词的话语,如说话人并不明确所指之事时,就问:“什么更好?”;说话人并没具体说明自己所要之物,就说:“给我。”说话人在打量着眼前之事或自己所要之物,他的回答可能还是没有透露出他心里的真正想法。

莱万还描述了在美国的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传播,美国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几乎没有给模糊传播的素质培养提供什么空间。美国人的传播的主流特征是清楚和直接的传播。像以下的言语如“把话说出来”、“不要环顾左右而言他”、“说主要的”,在美国人的传播中常常可以听见。通常,低语境文化的人认为委婉传播风格比较低效。其实,高语境传播与低语境传播一样有高效与低效之别。大部分的高语境传播是高效的,因为在具体语境里听者知道如何解读说话者的委婉信息。

当我们说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东西方的主流文化。实际上,东方文化里也有需要语言明确表达的场合和喜欢采用低语境文化交流模式的人们,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西方文化里,亦如此,也有喜欢采用高语境文化交流模式的人,例如:当人们向别人开口借钱时,或者有什么不好的信息需要传递的时候,往往都会使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而不是直接明确的语言。因此,不能绝对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文化的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远的不说,目前,中国的高语境文化正在经历着向低语境文化演变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注重口头承诺而是寻求白纸黑字的合同证明,以尽量减少口说无凭的麻烦。所签的合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等也比以前详尽、细致,吸取了以往中国人的合同太笼统的教训(如中国古代的各类契约、现代的一些合同等等行文都比较粗放,留有许多想当然的意味成分,远没有西方的合同来得细致)。如,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一位留美女学生找了一份看护一位美国老太太的工作,合同上说明由该老太太提供食宿。中国人一般认为食宿两字就足够了。结果,她去了以后,才知道住的房间小得不能再小,吃的更不用说了,有时是老太太从宠物食品店购来给狗吃的东西。后来才明白,当时订合同时就应该明确住房的大概面积和一日三餐的大致内容与价值,甚至言明三天内主食不重复等等,一定要把合同的每条每款写得清清楚楚。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一、文化变迁和文化接触

C.恩伯和M.恩伯在《文化的变异》中指出:“文化是不断变迁的。由于文化是由习得的行为和观念的模式所构成,随着人类需要的变化,既可以放弃旧的文化特质,也可以再次习得新的文化特质。”文化变迁是指一切文化都处在动态的发展和变化之中,都不同程度地经历着产生、发展、变化、衰退和再生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文化变迁是一种客观普遍的规律,是文化自身运动的必然结果。文化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这是由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一种内在的律动。

C恩伯和M恩伯《文化的变异》按照文化变迁的广度和烈度,把文化变迁的“源泉和动因”归结为发明和发现、传播、反抗与叛乱等,文化变迁的动因之一是文化接触,或者说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种文化接触的结果就是下面要谈到的文化的涵化。文化接触就是因不同文化传统的社会互相接触而导致一方或双方体系改变的过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无孔不入,并通过各种媒体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渗透,改变着文化主体并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结构、文化风格和文化模式。譬如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就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迁。这次文化变迁完全得益于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启蒙。文化传播造就了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人物和领袖。他们接受当时先进的西方现代思想,身体力行,付诸革命实践,从而开创了文化的新视野和新境界。如果没有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就不会发生社会主义文化取代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的大变迁。

文化与传播实际上是动态与相对静态的不同形态,因此文化的功能是在动态情况下,或者说是通过文化接触体现出来的。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文化的功能。其一是作为个体认知和同一文化体系中的文化接触;其二是文化作为相对稳定状态,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正是由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作用。

二、文化的对内传播

文化对内传播的功能是指属于同一文化社会的人们,作为个体的文化认知,或者作为群体不同的亚文化之间相互作用。文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多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功能指文化是集认知、记录和传播于一体的,起着“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作用。这种传承功能不仅是超越时间的,而且是跨越空间的。文化自被人类所创造起,就起着记录的作用。人类在蒙昧时期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将经验、知识、观念口耳授受,代代相传。文明时期文字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的记录和传播水平。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莎草纸、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等等,都留下了人类早期社会实践的记录。随着人类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人类采用更多更有效的传播手段传承文化。物质文化也有这种功能。如秦朝的兵马俑展现出秦王朝的风采;《清明上河图》呈现宋代都市繁华嘈杂的生活图画。文化传承功能就是通过媒介打破时空限制传播文化。同时,人类的认知过程总是受到文化现象的制约和规范。人类正是通过文化的代代传承,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从而逐渐地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2.文化濡化。濡化指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的、纵向的传播过程,是人与人的文化习得和传承机制,本质意义是人的学习与教育。濡化传统上称为文化的教化功能,社会学上称为人的社会化。文化是人所创造的。文化一旦形成,就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发挥其教化功能。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不仅自觉地、有意识地教化着人,而且更多的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使之成为社会的人。

3.文化凝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受到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中的教化,从而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并且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同时产生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文化的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世界历史上,此起彼伏的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来侵略或外来文化的抵制,其实质就是这种认同抗异力量的表现。

4.文化调控。文化的调控功能主要指通过制度文化、社会行为规范和精神思想文化对人的强制功能。任何一个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会在实际运作中,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某些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使人们明是非、辨善恶,共同趋向某种社会价值观,以保证社会在一定秩序中正常发展。

文化的传播功能是同一文化的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功能都以此为基础得以实现。濡化与调控功能是互为表里的,它们使得文化成为一种尺度、一种选择和一种框架,使这一文化体系内的人们知道重视什么、忽视什么,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人们在这种文化习得中形成共同的东西,表现出文化凝聚力,并通过文化传承延续下来,成为独特的文化体系。在跨文化传播中,可以通过这些功能的表现,共时地考察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也可以历时地考察一种文化的变迁。

三、文化对外传播功能

1.文化涵化。涵化是指当两个文化群体接触时,经过长期接触,相互渗透、影响,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变迁以相适应的过程。涵化过程一般有几个特点:一是强势文化的要素被认同并流行而成为主流文化;二是这种主流文化也因借取其他文化模式的某些因素而有所变化;三是文化经过整体融合而赋予更广泛的意义。一般认为,涵化常常是一民族以政治控制和军事征服等手段,对另一民族建立统治时所产生的特有的文化接触现象。因此涵化多是在外部压力下产生的,经常伴随着军事征服或殖民主义统治。相互接触的群体,总有一个是强大的,处于支配地位,另外的则处于从属地位。从属的群体通常从支配的群体借用的文化因素较多。文化涵化实际上是文化扩张功能,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发生接触而相安无事的情况,这时候不同文化总存在对抗性竞争,政治控制和军事征服,甚至包括经济压迫的一方借助文化以外因素,在竞争中占优势,所以多数情况下也在文化扩张上占优势,最后成为主流文化。但文化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所以也存在相反的情况,若从属的群体拥有强大的文化优势,最终被涵化的将是支配的群体。中国历史上发生多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最终其自身的文化被涵化的情况正是如此。

跨文化传播本身就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层次的接触,考察文化的涵化现象,对于其文化走向有很强的解释力。

同类推荐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仍发人深省。,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根源何在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孩子走在马路上,有交通危机的顾虑;孩子去上学,有被大孩子欺凌的可能;现在更有被报复社会的极端人员危害的可能;孩子去游乐场游玩,也会发生无法预知的危险等等。身为家长的您,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保护他。即使发生意外时您在孩子身边,也有可能和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所以,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概念,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预防发生意外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急救方式。本书介绍了如何防止交通意外,在校园、游乐场、家庭等各种环境下的意外发生及预防。针对孩子已发生的几大意外作说明,让父母,老师以及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各种意外发生的预防。这是一本让孩子了解危险,远离伤害,家长和老师们必备的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少爷的剑(古龙文集)

    三少爷的剑(古龙文集)

    天下第一的剑客,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厌倦了江湖,决定抛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隐姓埋名,化身为“没用的阿吉”,在社会的最底层打拼。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使是做一个“没用的阿吉”,也会遇上无法预计的事,最终他不得不重现江湖。更多精彩,尽在古龙武侠经典巨作:《三少爷的剑》。
  • 庶女玩翻天

    庶女玩翻天

    她是庶女。代嫡姐出嫁到威远侯府,爹不疼娘不爱。相公是个病央子,有个青眉竹马两小无猜的情妹妹…婚后第一日不是敬公婆茶,而是喝小妾茶!!推文:逼良为“兽”——第二天大厅中。婆婆茶喝过,对着一侧嬷嬷怀里五岁的小鬼笑吟吟指着她道,“这是你母亲,以后就跟着母亲生活,知道了吗?”“是,媳妇日后会很认真很好的教导纯哥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请夫人指点。”看着那个五岁小鬼背着众人的身影向她射来恨意的一眼,素颜撇撇嘴。她一定会教他如何才算做‘尊老爱幼’尊敬嫡母的……第三天回门。“媳妇啊,你相公身子骨弱经不起马车颠簸,嗯,你就自个回门吧,反正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不必讲究那些虚礼。”她婆婆,当今皇后的亲妹,御封的安平郡主笑的矜持端庄,“想来媳妇懂事,不会怪你相公吧?”“老夫人说的是,一家人不用多礼,母亲和爹爹不会怪罪的,相公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两辆马车出了威远侯府,一东一西一前一后。后面的车子里女子娇笑传来,“相公,咱们今天回家住一晚好不好,妾身可想娘亲了,好不好好不好嘛。”“好好好,就依你,住两天相公都陪着你。”“相公你最好了。”娇笑的声音随着马车被风吹远,直至模糊不见。切,最好出门就撞车。不就一个男人嘛。以为她稀罕啊,不跟她回去一个人还自在。玉手掀起车帘,“车夫,前面大街左拐……”逛街去也。“少夫人,陈姨娘中毒了,听说是吃了您送的桂花糕,世子爷和夫人都已经赶过去了呢……”花园里女子拈花而笑,“死了没?”“还没……”小丫头怔了下,一脸的疑惑,少夫人这是?拍拍衣袖女子优雅转身,“那等人死了再告诉我。”“……”靠,老虎不发威当病猫,真当她是泥捏的纸糊的啊。都以为我好欺负看不起庶女是吧?你你你,还有你们,看她怎么把这侯府折腾个花出来…………………………偶的新文,女强——嫡妾风流:好友迷恋的梟妻:瑾瑜丫头的继室攻略:闲听冷雨的离婚不打折:蓝了颜:庶女十六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收集了许地山先生各个时期的小说代表作,许地山的小说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气质。委婉细腻、纯真自然的文笔,对人的悲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使其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朵奇葩。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