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24

第24章 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4)

古迪昆斯特的解释是正确的,虽然有些语焉不详。我们将在非言语传播有关章节中讨论到,有声言语的表达能力有限,而非言语行为可以补充有声言语,而且更加真实。低语境文化主要依靠语言本身,主要是指有声语言进行传播,当有声语言不足以表达时,伴随的非言语行为自然加入传播。而高语境文化并不主要依赖于语言进行传播,与低语境文化不同的是,尽管高语境文化也依赖非言语行为,但它不是有声语言的伴随,而是作为语境构成因素独立地使用。

第三,高语境文化成员比低语境文化成员更加容易从陌生人的背景进行推断。这证明了霍尔的观点,即高语境文化成员比低语境文化成员更容易意识到文化筛别的过程,高语境文化成员对自己人与外人的区分比低语境文化成员更清楚。

第四,高语境文化成员比低语境文化成员更多地询问陌生人的背景情况。这一点与上一点是一致的。因为他们不了解陌生人,他们就会尽量地了解对方的背景情况,根据其所属的文化或者亚文化,从而推测对方,以降低跨文化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严明举例说明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不同。他引证跨文化传播研究学者迪纳?R.莱万(Deeena R.Levine)对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集体主义的阿姆哈拉文化的描述:阿姆哈拉人的传播基本方式是间接的,并常常是守口如瓶的。阿姆哈拉人的谈话充满了泛泛的、含糊其词的话语,如说话人并不明确所指之事时,就问:“什么更好?”;说话人并没具体说明自己所要之物,就说:“给我。”说话人在打量着眼前之事或自己所要之物,他的回答可能还是没有透露出他心里的真正想法。

莱万还描述了在美国的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传播,美国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几乎没有给模糊传播的素质培养提供什么空间。美国人的传播的主流特征是清楚和直接的传播。像以下的言语如“把话说出来”、“不要环顾左右而言他”、“说主要的”,在美国人的传播中常常可以听见。通常,低语境文化的人认为委婉传播风格比较低效。其实,高语境传播与低语境传播一样有高效与低效之别。大部分的高语境传播是高效的,因为在具体语境里听者知道如何解读说话者的委婉信息。

当我们说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东西方的主流文化。实际上,东方文化里也有需要语言明确表达的场合和喜欢采用低语境文化交流模式的人们,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西方文化里,亦如此,也有喜欢采用高语境文化交流模式的人,例如:当人们向别人开口借钱时,或者有什么不好的信息需要传递的时候,往往都会使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而不是直接明确的语言。因此,不能绝对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文化的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远的不说,目前,中国的高语境文化正在经历着向低语境文化演变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注重口头承诺而是寻求白纸黑字的合同证明,以尽量减少口说无凭的麻烦。所签的合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等也比以前详尽、细致,吸取了以往中国人的合同太笼统的教训(如中国古代的各类契约、现代的一些合同等等行文都比较粗放,留有许多想当然的意味成分,远没有西方的合同来得细致)。如,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一位留美女学生找了一份看护一位美国老太太的工作,合同上说明由该老太太提供食宿。中国人一般认为食宿两字就足够了。结果,她去了以后,才知道住的房间小得不能再小,吃的更不用说了,有时是老太太从宠物食品店购来给狗吃的东西。后来才明白,当时订合同时就应该明确住房的大概面积和一日三餐的大致内容与价值,甚至言明三天内主食不重复等等,一定要把合同的每条每款写得清清楚楚。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一、文化变迁和文化接触

C.恩伯和M.恩伯在《文化的变异》中指出:“文化是不断变迁的。由于文化是由习得的行为和观念的模式所构成,随着人类需要的变化,既可以放弃旧的文化特质,也可以再次习得新的文化特质。”文化变迁是指一切文化都处在动态的发展和变化之中,都不同程度地经历着产生、发展、变化、衰退和再生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文化变迁是一种客观普遍的规律,是文化自身运动的必然结果。文化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这是由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一种内在的律动。

C恩伯和M恩伯《文化的变异》按照文化变迁的广度和烈度,把文化变迁的“源泉和动因”归结为发明和发现、传播、反抗与叛乱等,文化变迁的动因之一是文化接触,或者说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种文化接触的结果就是下面要谈到的文化的涵化。文化接触就是因不同文化传统的社会互相接触而导致一方或双方体系改变的过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无孔不入,并通过各种媒体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渗透,改变着文化主体并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结构、文化风格和文化模式。譬如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就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迁。这次文化变迁完全得益于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启蒙。文化传播造就了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人物和领袖。他们接受当时先进的西方现代思想,身体力行,付诸革命实践,从而开创了文化的新视野和新境界。如果没有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就不会发生社会主义文化取代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的大变迁。

文化与传播实际上是动态与相对静态的不同形态,因此文化的功能是在动态情况下,或者说是通过文化接触体现出来的。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文化的功能。其一是作为个体认知和同一文化体系中的文化接触;其二是文化作为相对稳定状态,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正是由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作用。

二、文化的对内传播

文化对内传播的功能是指属于同一文化社会的人们,作为个体的文化认知,或者作为群体不同的亚文化之间相互作用。文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多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功能指文化是集认知、记录和传播于一体的,起着“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作用。这种传承功能不仅是超越时间的,而且是跨越空间的。文化自被人类所创造起,就起着记录的作用。人类在蒙昧时期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将经验、知识、观念口耳授受,代代相传。文明时期文字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的记录和传播水平。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莎草纸、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等等,都留下了人类早期社会实践的记录。随着人类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人类采用更多更有效的传播手段传承文化。物质文化也有这种功能。如秦朝的兵马俑展现出秦王朝的风采;《清明上河图》呈现宋代都市繁华嘈杂的生活图画。文化传承功能就是通过媒介打破时空限制传播文化。同时,人类的认知过程总是受到文化现象的制约和规范。人类正是通过文化的代代传承,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从而逐渐地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2.文化濡化。濡化指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的、纵向的传播过程,是人与人的文化习得和传承机制,本质意义是人的学习与教育。濡化传统上称为文化的教化功能,社会学上称为人的社会化。文化是人所创造的。文化一旦形成,就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发挥其教化功能。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不仅自觉地、有意识地教化着人,而且更多的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使之成为社会的人。

3.文化凝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受到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中的教化,从而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并且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同时产生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文化的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世界历史上,此起彼伏的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来侵略或外来文化的抵制,其实质就是这种认同抗异力量的表现。

4.文化调控。文化的调控功能主要指通过制度文化、社会行为规范和精神思想文化对人的强制功能。任何一个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会在实际运作中,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某些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使人们明是非、辨善恶,共同趋向某种社会价值观,以保证社会在一定秩序中正常发展。

文化的传播功能是同一文化的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功能都以此为基础得以实现。濡化与调控功能是互为表里的,它们使得文化成为一种尺度、一种选择和一种框架,使这一文化体系内的人们知道重视什么、忽视什么,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人们在这种文化习得中形成共同的东西,表现出文化凝聚力,并通过文化传承延续下来,成为独特的文化体系。在跨文化传播中,可以通过这些功能的表现,共时地考察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也可以历时地考察一种文化的变迁。

三、文化对外传播功能

1.文化涵化。涵化是指当两个文化群体接触时,经过长期接触,相互渗透、影响,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变迁以相适应的过程。涵化过程一般有几个特点:一是强势文化的要素被认同并流行而成为主流文化;二是这种主流文化也因借取其他文化模式的某些因素而有所变化;三是文化经过整体融合而赋予更广泛的意义。一般认为,涵化常常是一民族以政治控制和军事征服等手段,对另一民族建立统治时所产生的特有的文化接触现象。因此涵化多是在外部压力下产生的,经常伴随着军事征服或殖民主义统治。相互接触的群体,总有一个是强大的,处于支配地位,另外的则处于从属地位。从属的群体通常从支配的群体借用的文化因素较多。文化涵化实际上是文化扩张功能,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发生接触而相安无事的情况,这时候不同文化总存在对抗性竞争,政治控制和军事征服,甚至包括经济压迫的一方借助文化以外因素,在竞争中占优势,所以多数情况下也在文化扩张上占优势,最后成为主流文化。但文化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所以也存在相反的情况,若从属的群体拥有强大的文化优势,最终被涵化的将是支配的群体。中国历史上发生多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最终其自身的文化被涵化的情况正是如此。

跨文化传播本身就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层次的接触,考察文化的涵化现象,对于其文化走向有很强的解释力。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恶魔校草是我哥

    恶魔校草是我哥

    她,是是一个冷漠的女孩;她,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生活的人。她有着父母的宠溺,她也有着哥哥的关爱,有着弟弟的关心,但是自一次车祸后她的爸爸妈妈永远的离开了她,哥哥也相应玩失踪,她只剩下弟弟。但是她在转学之后,尽然发现了许多她不知道的事情············
  • 扁鹊的禁方

    扁鹊的禁方

    神秘的千年秘方,居然会引起诡异的杀机!? 千年前,医祖扁鹊将记载惊世医术的秘笈《禁方》传于弟子,溘然长逝。其弟子创立神医门,修建古城,将《禁方》深藏其中,世代守护,再不外传。数十年前,侵华日军占领古城,挟持神医门,疯狂寻找《禁方》,却丧生诡秘地穴。如今,遗失数十年的神医门……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 凤倾凰之一品悍妃

    凤倾凰之一品悍妃

    她是让两道闻风丧胆的人物,好不容易脱离腥风血雨的生活,却被小鬼勾错了魂,被阎王一脚踹到这莫名其妙的古代。不幸压死了克妻王爷好不容易娶到的王妃。“你,负责!”某王直接物尽其用。好吧。怎么说也是个王妃,享享福也不违背她的初衷。可是这个王妃不好当呀。内有皇帝各种陷害猜忌,外有各国军队虎视眈眈。这战王妃要顶得住压力,挡得住刺杀,还要和王爷一起出征?!真是叔叔能忍,婶婶也无法忍。触犯了凤煞的底线,就要有承受她怒火的觉悟!(P: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主角绝宠无虐!这是两只腹黑狼一起“拯救”人间的故事。)片段:“上官妍!你在做什么?!”一声咆哮响彻整个战王府。白狮缩了缩身子,委屈地睁着无辜的大眼睛。不明白主人为什么要用恨不得吃了它的眼神瞪着它?上官妍没好气地白了某人一眼,爱怜地拍了拍白狮的头,以示安慰。“你凶什么凶?看把我们小白吓得。”她不过是亲了小白一下而已。怎么搞得好像她红杏出墙似的?P:有存稿,这次请放心收藏!养文的喜欢的亲,收藏收藏哦!!
  • 怒战苍穹

    怒战苍穹

    逆天征战,血染苍穹,九天之上的战歌是谁人的轻吟。战鼓未歇,烽烟还烈,往昔的袍泽可愿再战沙场。我有屠神技,腾云闯天关。骄傲的神明啊,寒冰的王座是否已经熄灭了尔等神辉。重拾战刃,星河之中你我大战三千年。可敢?
  • 指间青春:相思不过泪成殇

    指间青春:相思不过泪成殇

    那一年我们青春年少,那一年我们似水如花;冥冥中我们意外相遇,约定让你我命运无声相连;千般情愫,万般思念也及不过那片刻的相见;我们相信幸福离我们并不远,纵使百般刁难千般羁绊,只要我们还能彼此伸出双手,只要我们还能彼此轻触指尖,所有的苦越累,酸与涩,都不过是我们追逐幸福路上的风景而已;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魅惑天下:命定凰女

    魅惑天下:命定凰女

    “丫头,你看了本尊的真容,可要负责哦!不过看在为你疗伤期间,也把你里里外外看了遍,我就委屈一下,上门提亲娶了你这个小妮子好了!”“什么?你这个混蛋?你.....你居然连个孩子都不放过!”青瑶立刻叉腰对着玉面公子哇哇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