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22

第22章 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2)

态度是有关某个特定事物的信念组合,它预设了人们以这种而不是那种方式对该事物采取行动及其方式。如一个人具有认为园艺“很有意思、可以省钱、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并能对美丽的植物审美等信念,那么他对园艺就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并一有空闲就喜欢做园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态度其实就是由于不同的信念支撑的。如西方人和中国人对于“龙”的态度,前者认为龙是邪恶的、令人恐怖的、丑陋的动物,而后者认为龙是威风的、可敬佩的、美好的象征。罗凯奇对于态度的区分对于跨文化传播也有着积极意义。他区分两种最重要的态度:对事物的态度和对情况的态度,前面对于“龙”的态度就是对于事物的态度,而对不同的情况,人们的信念也导致不同的态度。如无度消费,传统中国人认为节约是美德,过度的消费是浪费,“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因此对无度消费持否定态度。当代相当一部分年轻的中国人,受消费时代的影响,认为消费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时尚,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验,因此对无度消费持相当肯定的态度。在罗凯奇看来,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方式是事物态度和情况态度复合作用的结果,要把两种态度放在一起观照。如西方人到中国人家中作客,最大的苦恼之一就是吃主人或主妇不停地夹进自己碗中的菜肴。这是事物态度和情况态度冲突的结果:就一般情况而言,西方人对中国菜持肯定态度,而对中国人的“劝食”习俗这一情况持否定态度,而作为客人出于礼貌,还是勉为其难了。

罗凯奇强调,在阐释人类行为的三个概念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按照罗凯奇的解释,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信念,即是居于系统中心地位的、起到人生指南作用的特定类型的信念。他把价值观分为工具价值(instrumental value),如勤奋工作、忠诚等指导人类日常生活和行为的信念和人们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如财富和快乐等终极价值(terminal value)。在跨文化传播中,价值观是最深层次的、最根本的。从传播障碍的角度讲,价值观的冲突是跨文化传播的形式最多样化而又最根本的冲突,是最难逾越的跨文化传播障碍。

罗凯奇还指出,在信念—态度—价值观系统中,另有一个具有全局性重要意义的组成因素是人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对自身的信念。这种自我信念就是要回答“我是谁”,也即人的自我归属感。近些年中国坊间有一句话非常流行:“我是流氓我怕谁?”就是一种心理归属的导向。就是说自我信念是对由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组成的认知系统起指导作用的信念。这种导向作用非常强大,在人内传播中它指引人的整个认知系统向着社会规范确认的认知类型趋同,在跨文化传播中它起到文化身份的标示作用。这是文化个体认知的出发点。

三、对信息的判断

当传播者接收到信息,就会把所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期望进行比较,通过信息与期望的吻合度或者偏离度比较,对信息进行判断,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

对信息的判断,比较经典的是穆萨弗?谢里夫的“社会判断理论”。这种关于个体对信息如何做出判断的理论认为:

首先,人们对在传播中接收到的信息有一个意义参照系,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固有的参照系的对比,影响到对信息判断的基本起点。如你认为搞阴谋是不道德的,那么你对为了任何目的非光明正大的做法都会给予负面评估;相反,如果你认为为了“正义”或“正当”的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则你对某些文化普遍存在的“阴谋文化”,比如对于《三国演义》会认为可以理解。其参照就在于你认为这是谋略而不是阴谋。这表明意义参照系影响个体认知对信息作出的判断。

其次,对信息的价值评判还涉及个体“自我介入”程度,即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关联程度。比如你读《三国演义》,这是一部小说,与你关系不大,你的自我介入程度低;相反,如果你本身就善于阴谋或者谋略,或者你本身就是阴谋的受害者,你对相关信息介入程度就高,则你的回应就强烈得多。这表明个体的自我介入影响对信息的判断。

第三,对比和自我介入直接关系到所接收的信息的判断。当信息内容或者意义远远超出个体认知范围,信息被接受的程度低,相反则接受程度高。当然,无论哪种都存在被歪曲的可能。一般说来对完全陌生的文化现象,由于远离本民族中心或本民族文化尺度,一般会被放到“问题重重”的范围给予拆拒。但也可能相反,例如西方人对中国“功夫”的态度就是典型,在跨文化传播中,对陌生文化现象的歪曲判断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乃至于专门有误读研究变化。

判断还会引起态度的变化。一般说,如果信息在可接受范围,则它会促进态度变化。如果在不可接受范围,则很难带来态度的改变。

$第三节 文化的形态、结构和模式

文化是一个整体。为了便于讨论,人们对文化从不同方面给予认识,形成文化的结构、形态和模式等,跨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宏观研究就是建立在人类文化这种结构类型的基础之上。文化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部分在功能上互相依存,在结构上互相连结,共同发挥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功能。然而特定的文化有时也成为社会变迁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阻力。

一、文化的形态和结构

文化的形态是从广义的文化上来讲的,着眼于人类与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文化的形态,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有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合、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我们在这里以四层次说予以介绍。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人类在长期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文化中可以具体感知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是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事物。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物化形式,是人的物质性活动及其成果,是人类文化驱动下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文化是文化诸要素中最基础的内容。物质文化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它直接体现了文化的性质、文明程度的高低。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织除非视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了解的。”他还进一步把文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即所谓“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

行为文化。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之中,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规范。用结构功能的观点来研究文化是英国人类学的一个传统。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他强调,文化只有在社会结构发挥功能时才能显现出来,如果离开社会结构体系就观察不到文化。例如,父与子、买者与卖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只有在他们交往时才能显示出一定的文化。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从行为规范和模式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在他看来,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与其他人群之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而英国人类学家弗思则认为,文化就是社会。社会是什么,文化就是什么。他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组织要素》一书中指出,如果认为社会是由一群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组成的,那么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克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一百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文化定义为现代西方许多学者所接受。

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指社会生活的制度、体制、规则、程序等方面的现实特征。国家制度是制度文化的典型形式和最高表现。一个社会或民族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内涵,差不多都渗透在制度中。例如中国传统的宗法文化特质就体现在旧中国的国家制度中:国家按照宗法家族的方式、价值观念来进行管理。这种国家组织是直接从家族组织演变成的,家族的宗法关系、社会结构、组织模式和运作机制是国家制度的原本。在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发展中,制度文化往往起着重大的关键作用:物质文化的进步成果能否得到确定和巩固,精神文化的进步成果能否得到体现和落实,人类一切进步发展的努力能否成为人类自身的收获和财富,最终要以制度化的程度为标志,看它们能否在制度化的建设中得到肯定。否则,再好的发明创造、再先进的思想理论,也只能是个别的、一时的成果,而不能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宝贵基础。

精神文化。这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层排除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又称狭义的文化或者“小文化”。泰勒《原始文化》中提出的狭义的文化,即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它是以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各种观念要素构成的体系。

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技术、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并可归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是最有活力的要素,尤如系统中的“软件”一样,它可以外化为制度和器物,内化为价值规范。在文化系统中,精神文化,特别是价值规范,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起着核心的作用。

文化的形态与结构,是从不同研究视角而言的,实际上是一回事。文化形态是指文化存在、表现,也是可供观察的方式,文化的结构是指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一般说,精神文化是一种文化的内核,是文化系统最深层次的内容,它决定和制约着特定文化的其他文化形态方式。既然是精神的,精神文化就是形而上的,抽象的。它要通过其他文化形态表现出来,又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唯一阐释和说明。一种文化的精神文化相对稳定,这种稳定也通过特定社会生活的制度、体制、规则、程序等方面的稳定体现出来。与精神文化相比较,制度文化是半抽象的,它是对行为制约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具体行为,但很多时候通过文本形式,直接或者间接,明确或者潜藏地表现出来。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具象”,是把文化以动态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传承下去。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具象”,是把一种文化以静态、稳定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传承下去,与行为文化不同的还有,它本身就是行为文化的一种固态形式。

总之,一种文化就是以精神文化为特质,以制度文化为框架,以行为文化为经纬,以物质文化为具象的结构体系。

二、文化的模式

1.“日神型”、“酒神型”和“妄想狂型”文化模式

露丝?本尼迪克特于1934年出版了《文化模式》一书,这本被米德赞誉为“字里行间充满了晶莹闪亮的新鲜露珠,对于初次接触这种观点的读者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的著作,是最早系统地研究人类文化模式的专著之一。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文化精神分为两类,一是日神精神,二是酒神精神。本尼迪克特认为尼采式或精神病学式的标签并不适于所有社会。她也不相信能建构起某种适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人类社会的封闭体系。她致力于勾勒一幅发展人类文化的图画,而对此是无法加以规定的,因为人类文化所可能存在的结合是那样繁多,那样变化多端,以至无穷无尽。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从文化与人格、文化与国民性等方面,对由一种主导动机支配的三种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这样一种框架下,本尼迪克特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文化模式中人们心理(人格)特征的不同变异。

新墨西哥州的祖尼印第安人,因其信奉中庸之道,行为节制、中和、热衷礼仪以及个性淹没于社会之中而成为日神型(Apollonian)人。本尼迪克特借用尼采的名言说,他们甚至在跳舞的洋洋得意之中,也墨守成规,维护公民荣誉。祖尼人、霍皮人这样的印地安人居住在酗酒成性、滥用药物的其他印地安人之中,但从不使用酒精和致幻药物。不仅如此,“无论用药物、酗酒、斋戒、苦刑和舞蹈,凡超出正常感觉程序,任何经验都不会为普韦布洛人所追求或容忍。他们与此类分裂式个人经验没有丝毫关联。其文明盛行的对中和的热爱,没有这种经验的地位。”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63页。

住在美洲西北海岸温哥华岛上的夸库特耳人是一个精力旺盛而又傲慢自负的民族,他们以其酒神式特征(Dionysian)与祖尼人形成直接鲜明的对照。他们偏爱个人竞争对抗,嗜好心醉神迷,具有偏执狂似的权威幻想。如在宗教仪式中,领舞人在表演高潮要失去自我控制,进入迷狂状态,口吐白沫,全身颤抖,做出各种令人恐惧的行为。他们把这种迷狂颂扬为超自然的奇物。夸库特耳人偏爱个人竞争对抗,其文化中对于这种竞争对抗表现于近于痴迷地炫富,这种炫富成为夸库特耳人的竞争方式甚至战斗方式:“我们的战斗不用武器,只用财富。”为此,在盛大的炫富宴会上甚至不惜送掉或者毁掉财富来炫耀。而其获胜的首领的演讲正表现出夸库特耳人的文化理想:

我是使人羞愧的伟大酋长,

我是使人羞辱的伟大酋长,

我们的首领使他人无地自容,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山西民间曲艺

    山西民间曲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热门推荐
  • 深宫:浮生梦

    深宫:浮生梦

    人生,一场梦。一道宫门,两个世界,高高宫闱里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的活法,他们的姐妹情深,兄弟手足,又该何去何从?心有所属,是否有处安放……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的小野猫

    王爷的小野猫

    她就像一只难以驯服的野猫,邪恶残忍的他将她囚禁起来……他有信心让她爱上他,一场灵与肉的纠缠开始了……一夜之间,十船被焚,血河滚滚,他高高在上地看着她,狂妄放肆地道,“小美人,来当朕的小奴隶!”他是野心勃勃邪恶无比的王爷,残忍嗜血;他是一手遮天的皇帝,狡猾如狐,她是穿越到海盗女儿身上的现代惊风号间谍,强悍嚣张,俗称百变女郎;连接二三而来的美男,个个狠毒无比,身手不凡,她,将如何逃出那残暴王爷的手掌心,又如何安全地周旋于众美男之间……
  • 绝色暗斗:替身皇妃

    绝色暗斗:替身皇妃

    这是朋友水冰月帮忙做的视频,非常感谢,也请大家欣赏一下,音乐很唯美的:?pstyle=1★★★暗妃上卷--乔羽篇:她穿越到一间漆黑的房间,这间房是皇后的暗室,她是皇后同父异母的亲妹妹,也是皇后的生育工具,只因为她和皇后有着相同的身材和容貌。她没有盖世武功,也没有绝世容颜,但她有一颗坚强的心,一颗善良的慈母心。皇上迷恋她的身体,迷恋她的幽香,迷恋她的柔情,迷恋她的妩媚,却不知道她只是在夜晚才能开放的昙花。她也爱上了皇上,可是自从她生下了皇子,就再也没有见过皇上。皇后命令人杀了她,紫玉却为她的美貌所倾倒,一时心软放了她,并给了她一张银票。为逃避追捕,她割掉了自己脸上的肉,成为一名歌女,谁料想,毁容后的她依然没有逃离命运的折磨。他是名动天下的古怪神医,第一次看到她,虽然是一张毁容的脸,还是爱上了她,只因为她眼中的情殇,和自己去世的母亲一摸一样。他是手握秦国兵权的大将军,为了她才决定誓死效忠皇上,他不在乎她的容貌,只想一辈子捆住她,哪怕她的心里从不曾有他……她到底情归何处呢?★★★暗妃下卷---世民篇:<p><p>他因病在年少时节就离开人世,这一世,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带着前世的记忆和高智商,他开始在这个世界演绎出一幕精彩的人生大戏。他是皇太子,他有两个母亲。一个母亲,就是暗妃的女主,生下他以后就离开了原来的身体,可他依旧执着的寻找着脑海中的妈妈。他是凤凰谷谷主,他是武林盟主,他是秦国太子,他是与天下共主的天南子齐名的伟大君主。燕蓉:燕国公主,虽貌美却刁蛮任性,深爱男主。玄天星(优优):武林侠女,美貌与智慧并存,且武功高强,与男主是打出来的深情。天欣:天南子的女儿,华胥国公主,为华胥国第一美女,奇遇连连,从一出生就与男主注定了一世情爱纠葛。———————————————————————————————————————
  • 神级人生

    神级人生

    新书《剑耀星空》发布,书号3007928,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剑耀星空》:一把剑,一段神话,一个人,永远的传说,弹指间,众仙灰飞烟灭。 众圣林立,诸神争霸,傲三界,吾主沉浮。 神话,传说,从这里开始……
  • 变身王爷

    变身王爷

    古有七岁校书郎,今有七岁少年将。你家王爷来自现代!看好了,本王给你等办个现代军营!某女得瑟滴说。打江山,定乾坤;创帝国,开盛世。N年后……什么?王爷是女人?!一直六宫无妃的皇上惊震中凌乱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秋千坠:皇后太嚣张

    秋千坠:皇后太嚣张

    本文有轻松搞笑,也有虐情悲伤,精彩在后面……亲们喜欢请收藏呐!金楚国史上最有名的皇后叫安瑶玑。她不是绝色倾国;她不是才华横溢;她不懂三从四德;她有点独具一格;她是最嚣张的皇后,将皇宫的一切颠倒。她爱秋千,他爱的女人也爱,她另搭秋千架,却被他派人拆掉……他不心疼自己,可想心疼她的人多的是,而且个个绝色貌美霸情南蛮王柴九霄;温柔如玉萧凌洛;神秘寡言的宫主水无痕;富可敌国的唐三少。被指替嫁且是冒牌公主,她拍拍屁股走人,入民间,女扮男装,但身份花样繁多——清轩阁诗会的会长;晚歌苑的创建人兼老板;安乐马园的主人;千色妓院的老板;安安女子学院的院长;安安绣纺的老板;无论哪个身份,怎么都和皇宫扯上关系呢?为什么和那个爱着弟妹的皇帝纠缠不清了呢?他说:“你,给我老实的回宫吧,不然我要用武力解决!”她笑:“你还不知道吧,我是黑帮老大的女儿……”QQ群:114236928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留守男人

    留守男人

    【北京卫视热播电视剧《婚姻时差》原著小说】在飞往温哥华挽救离婚危机的飞机上,成功的房地产商人李海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情人晓菲的告别信;一封是多年前落魄时自己写给妻子吴婷的励志信。当年,为了女儿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李海和吴婷成了新移民浪潮中的MBA(已婚但自由)一族,分居两国。无可救药的心灵孤寂与不可避免的身体出轨,让两地分居的李海和吴婷倍感艰辛。震撼心灵的爱情,和八级特大地震一同到来,李海和晓菲在灾难中同行,吴婷只能隔海相望,爱莫能助。吴婷发现李海和晓菲的关系,痛定思痛,决定离婚,开始自己的事业;晓菲发现李海和吴婷的感情,也决定退出,将李海赠送的房子卖掉,捐给红十字会,留下了一封告别信,移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