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000000006

第6章 中国人:盘旋在死亡头上(3)

显然,在探究如何超越生死的途径上,庄子与宗师老子略异其趣。老子认为,人如果不在乎生,反倒能全其生。生贵乎自然,贵乎与道同体。人如果改变了道原初的面貌,则无异于加速死亡。“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植物在生发之初,都很柔弱,但却生机盎然,待到它们高大茂盛之时,也就离死不远了,所以老子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三十章》)一切强盛的事物,都正在离道而去,也就为时无多了。所以老子主张回到事物生发之初的状态,即柔弱的状态。因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则事物的本源当溯归为一;万物归一,可与道同体。故老子提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为天下贞。”(《老子·三十九章》)得一的结果,“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老子·二十二章》)——委屈、压抑、卑下、朴拙、少索取,结果可能得到保全、伸张、充实、生机和额外的赐予。

老子之所谓“抱一”,和他所说的“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也就是通过得道而超越生死,达于“死而不亡”的最高境界。庄子之“生死齐一”,同样追求“一”的境界,实际上这正是道家对生死的超越,同时也是对死亡的审美观照。

道家通过对生死的探究,进而将人性引入自然之境,力倡人之天性伺服自然。伯乐以精于相马而得意。然而,为伯乐“相”中之马却大不幸!千里马所以能千里,乃是自然赋予它的本性,并非为方便人役使。伯乐相马,实则害马——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庄子·马蹄》

马以其蹄跑雪踏冰,全身披毛挡风御寒;渴觅甘泉,饥寻茂草;有敢犯者以后腿尥蹶子自卫。这就是马的自然天性。不幸的是马被豢养起来,纵有高楼大殿,马并不喜欢。更不幸的是伯乐出来说:“我的专长是收拾马!”于是马开始接受准备阶段的整治:烧烙杂毛,修剪鬃鬣,削足钉掌,火印打号;安笼头、衔嚼铁、系缰绳;捆扎背、胸、腋、腹、臀。之后,拖入马棚关进槽枥……经过这般折腾,约占二三成的马匹,因为傲岸不驯而被收拾致死。其后进入第二阶段强化训练,结果在耐饥训练中饿死一批;在耐渴训练中又渴死一批;训练长时间快速奔跑,累死了一批;快跑中再令其突然加速,又暴毙了一批。这尚且未完,一些天性难抑的不良分子被称作害群之马,当众屠杀以儆效尤。如此一来,马之死者已过半数。有少量侥幸“毕业”者,从此嘴里横卡着嚼铁,刺唇硌牙;浑身上下绳捆索绑,任由鞭打……

这还是不是漠北草原上那引颈嘶鸣的自由之马?

人与马无异。如果人汲汲于功名,胶胶于生死,有太多追求,有太多向往,势必心为物累,伤身害命。一个声名富贵毕于一身的人,也就是一匹披挂着华丽鞍鞯的驯马而已;一个与自然相抗衡,实现抱负、有所作为的人,也就是自取败路、追求速死的人。“勇于敢则杀”,“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一再强调盛势有力、功勋业绩,对性命乃是最大威胁,如欲珍惜性命,全生以避害,则应“安时而处顺”,做到顺乎自然,无为而不争。唯有如此,才能远离死亡的威胁。《老子·十三章》云:“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身,意谓身归自然,无所欲求。如果连“身”都没有,纵使黄金的鞍鞯笼头,于我又往何处披挂呢?故而老子主张清虚自守,唯道是从,“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抱慈守拙,不出风头。即使一不当心闹了个荣华富贵,也当功成身退,赶快回归自然状态。对于老子主张“无为”、全生以避害的观点,庄子论证说: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庄子·骈拇》

伯夷死于名,盗跖死于利,追求目标不同,但其害了自己性命则毫无二致。有鉴于此,庄子主张,人应当从世俗世界的价值观中彻底超脱出来,不为物累,亦不为形骸智巧所累。超脱,则心性可以甘于寂寞,恬淡而无为;无为则无忧,然后清虚近于道……庄子同样重视生命,力主全生避害。他认为,人生应当是这样一种状态: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庄子·刻意》

庄子在这里说的意思是:生由自然,死随物质变化。静似阴柔,动如流光。不预先祈福,不为祸肇端。有感然后回应,见迫而后动作,因不得已事方兴发。去机巧、顺自然。庶几无天灾,无身外羁绊,无人非议,无鬼神见责。生时如同浮沫,死去恰似安息。无所思虑,不必谋划。闪亮然而不刺眼,信实但无待外求。睡觉不做噩梦,醒来亦无忧愁。心灵单纯,精神不疲。清虚恬淡,与自然特性相合……

安时处顺、自然无为、清虚自守、全生避害,成为道家倡导的人生观和幸福观。究其要义,在与自然归一,在对现世的超越,以此升华自我,齐于天地,齐于自然,齐于宇宙。不仅如此,道家还以其对社会、对儒家“入世”与“进取”的批判,为失败者开辟出一条“出世”的回归坦途。针对儒家推崇的道德仁义,礼智忠信,老子严厉地批判说: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三十八章》

任何时代,如果社会竭力提倡什么东西,那恰好证明这个社会没有那样的东西。在老子看来,儒家所提倡的东西,都是大而无用而且有害的东西。老子希望看到的社会,是“小国寡民”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个社会“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有交通工具,但是人们却不太需要;有军队,然而派不上用场,甚至这个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概言之,这个社会是自给自足的,人民安居乐业,不愿迁徙,所以舟舆无大用;人们淳朴无欺,无为不争,所以用不着武力;日子过得恬淡寂寞,因而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个不文饰、无智巧的社会,靠无为而治。老子切齿痛恨的是暴力,是那些为建“文治武功”而伤民的当政者。“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庄子对儒家的批判尤为激烈。儒家轻死,庄子重生;儒家动辄以死抗争,庄子认为死得愚蠢——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

——《庄子·盗跖》

伯夷、叔齐,算得上世所称道的贤士了,他们却放着孤竹国的国君不做,跑到首阳山上饿死,连尸骨都不能入土。鲍焦抨击世俗,为标榜清高抱树而死。申徒狄因为君主不听劝谏,愤而背着石头跳河,喂了鱼了。介子推忠至极点,连自己大腿上的肉都能割给晋文公吃,文公还是疏远了他,介子推因而自焚。尾生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来而大水来了,尾生抱着桥梁柱不走,为一个信字而淹死了。此六人,与被杀的狗、淹死的猪、讨饭的丐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为名而死、不顾根本不惜性命的人,这样的行为不值得尊崇……

在道家看来,生死苦乐全在乎依违自然。依从自然,即获自由;违背自然,其苦不堪。南海神与北海神忽想报答中央陆地神混沌对他们的善待,有一次他们聚在陆上,也就是混沌的肚子上商议说,人都有七个孔窍,用来吃饭、听话、呼吸、看世界,而混沌却没有,不如我们帮他凿出七个孔。于是他们在混沌身上一天凿出一个孔,凿到第七天,混沌死了。事在《庄子·应帝王》中:“南海之帝为,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混沌之死,说明了“苦在于自然之未能顺”。而与忽虽然好心想帮混沌,最终却得到“苦心劳形,以危其真”的结果。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热门推荐
  • 凤耀异世

    凤耀异世

    她,凤千月,顶级隐世古武家族凤家的少主,因被妹妹设计,命丧黄泉。本以为会魂飞魄散,却不想异世重生,只不过却不再是人,而是一个凤凰蛋,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被人滴血认主,孵化成功,本来以为会变成一只凤凰,一眨眼却成了一个五岁的小奶娃。好吧,变成凤凰又如何?好歹咱还是上古神兽。五岁的小奶娃又如何,咱的能力可是一等一的。再说了,不是还有个腹黑强大的主人么?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天塌了有主人顶着,她毋须担心。只是,为毛她感觉他看她的眼神越来越奇怪,为毛她感觉她越来越离不开他?为毛她会想要和他一辈子在一起?终于,等到她被某人吃掉之后,她才发现,她原来已经爱上他了。赫连夜,玄月大陆龙宫的宫主,同时也是声乐王朝的七王爷,手握重权,他冷漠,他腹黑,他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强大而又孤独,然,这一切,在见到她后,便默默改变。他从未想过他费尽心思得到的蛋里竟然付出了一个五岁的奶娃,而这个奶娃还好死不死地扑进了他的怀里,喊他爹爹,更甚者还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口水印,好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竟然还觉得很开心?于是,他苦逼的奶爸路程从此开始。她的大胆,冷漠,狠辣,腹黑无一不吸引着他,渐渐的,他发现,自己竟然捡了一个宝。别人不会炼制的丹药,她会。别人争相抢夺的神器,她手到擒来。她的一切,都是他沉沦的原因。他开始期盼,期盼着她快点长大,因为,他已经决定,要让她做他的妻子,一辈子陪在他的身边。这是一个腹黑王爷对上一个腹黑小凤凰的故事。这是一个强者对上强者的故事。这是一个男人和女人从相互吸引到携手天下的故事。片段一:石室中当男子再看向那巨蛋之时,却发现那巨蛋早已不见踪影,坐在寒玉床上的,竟然是一个光、裸着身子、长得粉雕玉砌的五岁小奶娃,而且,还是一个女孩,这让男子一向聪明的脑袋瞬间当机,当然,这还不是最让他震撼的,只见那坐在寒玉床上的小女娃一个闪身,便扑到了他的怀里,在他的脸上亲了一口,然后笑逐颜开地看着他。“爹爹。”软糯的童音,让听到人不由自主的心软,但是,玄衣男子在听到其内容之后,额头瞬间滑下三道黑线,嘴角更是忍不住狠狠地抽了几下,看着在他怀中一身赤、裸的女孩,眉头微微皱了皱,眼底满是无奈和郁闷。
  • 极品女佣:少爷请负责

    极品女佣:少爷请负责

    三次的误打,她成了他的女佣。再见面,那俊美的脸上露出诡异邪媚的笑,拿着那个快要死的唐母做威胁,报复开始......他吼,她默。他霸,她让。他狠,她忍。老头子派她监督他,总是拿着老爷子说事,时不时的在他面前悠转:“少爷,请负责!”甚至赶走他所有的女床伴,终究再也忍不下去了:“女人,滚,立刻消失在本少爷的视线。”可是她走后,他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落寞。是什么?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变了,一却都逃出自己掌空。几年后,当再次见到她,手里挽着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当着众人的面宣布婚事;那一刻他失控了,狂抓她的手,眸子都可以瞪出火:“这就是你想要离开我的原因吗?”
  • 重生之最强女修

    重生之最强女修

    被逐出师门?惨!被同门围攻,还被炸得粉身碎骨!惨上加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随身空间,异宝萌兽,灵丹剑诀!这后福是不是来得有点逆天?那她可真得逆一回天!PS:小舞的书友群98318558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加一下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阐释和剖析了常见不良心理、不良情绪、意志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心理病症、身体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心理成因,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方法,以及特殊情境下如何进行心理呵护。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的心理走向阳光,学会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欺夫无罪:拐个少爷当驸马

    欺夫无罪:拐个少爷当驸马

    爱情,本来就是这样身不由己,明明爱着对方,却又不能大声地告诉他(她)。行走在人世间,多少繁华没落,多少风云又起,可是谁又能阻止谁爱上了谁?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但是到了最后,又有谁能够舍得放下,放下曾经的执著?她是落架的公主,却一心系于民情,哪怕毁了清白,也心甘情愿。他是富家少爷,富贾一方,却只为她心动。当少爷遇上公主,当欺骗遇上真情,谁又错付了谁?
  • 阴阳入殓师

    阴阳入殓师

    入殓师一职始于夏商时期,其工作是帮离逝的人梳洗装扮,让其体面的离开人世,传到近代,竟有人误以为东赢是其发源地,这是表面的记载,很少人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存在,那就是灵魂入殓者,又称阴阳入殓师。
  • 江湖之骆荆长风

    江湖之骆荆长风

    他是行踪不定的江湖游侠。他是被情所困的登徒浪子,他是亦正亦邪的武林神话;他,驰骋于山水之间;他,纵情于轮回之巅;他,扬长于是非之界。试问,苍茫大地,谁还有藐沧海之一粟的情怀?只有他,也唯有他……他就是苏骆荆,执手写意江湖的苏骆荆……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