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600000009

第9章 鱼凫散议

陈志学

一、鱼凫的传说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可见早在唐代时,人们对古蜀的历史以及蚕丛与鱼凫的传说就已很茫然了。其实也不奇怪,古史中有关鱼凫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太平御览》卷八八八引扬雄《蜀王本纪》云:“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湔。”从中可以看出,鱼凫是蚕丛、柏灌之后蜀地的第三代王朝,曾活动于或者说最后活动于湔山一带,湔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晋常璩在综合整理了其时流传的《蜀王本纪》或曰《蜀本纪》的多种本子等资料后写成的《华阳国志?蜀志》中也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华阳国志?序志》中就说:“司马相如、严君平、扬子云、阳城子玄、郑伯邑、尹彭城、谯常侍、任给事等,各集《传》、《记》以作《本纪》,略举其隅。”可见早在西汉武帝时,司马相如辈便根据先秦时期有关历史传说对古蜀历史加以梳理研究,只是这些史料早已荡然无存。虽然常璩所言古蜀历史未必可信,但透过重重迷雾,仍可从这些记载中看出, “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除表明古蜀还处于神话时代而外,从格外浓厚的神秘传说色彩中还可以嗅出鱼凫王朝崩溃的味道。

正是因为史料记载的简略,后世学者对鱼凫及其时代的研究多有分歧。孙华先生在《蜀人渊源考》中说: “蒲卑族之‘蒲’, 其义当如凫。《礼记?明堂位》郑玄注‘周以蒲勺’句说:‘蒲, 合蒲, 如凫头也。’可知所谓蒲勺, 也就是凫勺。黄侃《尔雅音训》认为: ‘凫之名亦因于蒲, 凫蒲之语皆自敷来。’古无轻唇音, 凫字古音与蒲字音同义通, 蒲卑族之蒲就是凫, 也就是一种‘水鸟’。”其后,孙华先生在《蜀人渊源考(续)》中又进一步阐述说:鱼凫, 其名由“鱼”和“凫”两个名词组成。“凫”字如前所述, 即蒲卑之“蒲”,也就是一种水鸟。《尔雅?释鸟》说: “舒凫, 鹜。”晋郭璞解释说: “鸭也。”实际上,凫字的意义并不像郭璞解释的那样狭窄, 凫在先秦时乃是包括了鸭在内的一类鸟的名称。《诗?大雅?凫鹥》有“凫鹥在径”的句子,“鹥”字, 毛《传》和《说文?鸟部》都释为“凫属”。可知凫也包括了鹥。然而,鹥在先秦时又是凤凰的别名。《楚辞?离骚》有“驷玉虬以乘鹥兮, 溘埃风余上征”的句子, 王逸注道: “鹥, 凤凰别名也。”《山海经?海内经》也说: “有五采之鸟, 飞蔽一乡, 名曰鹥鸟。”这样, 凫鹥不仅是实有的水鸟之名, 而且也是虚幻的神鸟之名了。按鹥字本与“乙”、“鳦”、“益”字古音相近,前人早就指出, 乙、鳦均义为玄鸟, 也就是燕子。鱼凫这一族名以鸟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 并且这种鸟或以为是水鸟, 或以为是凤凰, 还有可能是燕子,这些又大多与前述蒲卑氏的祖神望帝杜宇的形象相似(杜宇即子雟, 又名雟周、燕燕、鳦) 。因此, 很可能鱼凫一族中的凫氏, 也就是蒲卑族, 它是一个以凫为自己祖神形象的氏族。至于“鱼”字, 应为《说文?鱼部》的所谓“水虫也”,也就是“鳞介之属”的总称, 它应是一个以鱼为自己祖神形象的氏族。如此看来, 所谓鱼凫应是由鱼氏和凫氏两个氏族所组成的古族的称号。可见孙华先生是主张鱼凫为两个氏族称号的。胡昌钰、蔡革先生在《鱼凫考———也谈三星堆遗址》一文中说:“鱼凫, 可分释为鱼和凫。结合出土铜人的体质特征看, 鱼和凫应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民族。鱼、凫的结合, 实际上应是以鱼为始祖神崇拜的民族和以凫为始祖神崇拜的民族组成的部落联盟。”与孙华先生的观点相同。

其实,把鱼和凫分开来解释,多少有些牵强。在遗存至今的极少文献记载中,都是作为一代王朝来表述的。李学勤先生认为:“蜀王名号原与中原不同,如开明传若干世,都沿称开明,这是一种称号,不是个人的私名。所谓蚕丛、柏濩(灌,字形相似,秦汉文字中常互误)、鱼凫各数百年,神化不死,也可能是沿用的称号。”“‘望帝积百余岁’,看来也是一种称号。”鱼凫,据《尔雅?释鱼》郭注曰: “鸬鹚, 咀头曲如钩, 食鱼。”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六亦曰: “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 绳系其颈, 使之捕鱼, 得鱼则倒提出之, 至今如此。”鱼凫即鸬鹚,又名鱼鹰,川人多称鱼老鸹,是长江流域先民驯养已久、用于帮助捕鱼的水禽。1986年在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与“鱼凫”有某种联系的器物。在一号祭祀坑中出土有一条金杖,长1.42米,重约500克,杖的上端有0.46米长的一段平雕纹饰图案。图案共有三组,上面的两组图案相同:下方是两头相对的两只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两条鱼,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压有一穗形叶柄。据学者考证,这里的“穗形叶柄”实际为一支箭的形状,图案中箭已射入鱼身,其含义是一只鸟正拖着一条被箭射中的鱼。这里的鸟是一种擅长捕鱼的鸟,这组图案内容可理解为“鱼凫”之义,这批器物的主人可认定为“鱼凫”部族集团。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在以湖北省宜昌三斗坪白庙遗址(或曰“白庙文化”)为代表的一种考古学遗存中也出土了陶制鸟首形器把一件,在时间上可能比十二桥文化遗址和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大量发现的鹰勾喙鸟头形陶器柄要早一些,约在夏商间,但其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并无二致。三星堆遗址同时出土了有钩吻的巨大青铜鸟头,它和金沙遗址中出土的带有与三星堆金杖相同之鱼凫图案的金冠带以及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有不少与鱼凫相关的图案,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笔者认为这是生活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文化族群所普遍信仰崇拜的物化标志,是其父系祖先崇拜的偶像。也有学者根据《大荒西经》云: “有鱼偏枯, 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 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为鱼, 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而考证为“龙鱼正是居于岷山地区的鱼凫族崇拜的神鱼”,或认为是“蛇和鱼的综合体, 亦即晚期鱼凫族的徽记, 或称鱼妇”。亦备一说。

二、温江鱼凫遗址与遗迹

成都平原地区的早期蜀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它们是温江县(现温江区,后同)的鱼凫村遗址、新津县的宝墩遗址、郫县的古城遗址、都江堰市的芒城遗址和崇州市的双河遗址。这些发现是继广汉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月亮湾遗址一期文化之后,成都平原上又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考古发现。这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成都平原上不但有先民们生活,并且已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其中温江县鱼凫村遗址位于温江县城北约5 公里,东南距市区20公里,面积约32万平方米。1996年秋冬时,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教研室和温江区文管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发掘。一些学者认为,鱼凫村遗址第一、二期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4000年,第三期大致在龙山时代末期至夏初前后,距今3900~3700年左右。正如苏秉琦先生所说:“现在史前考古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本身就可以大体复原远古时代的漫长历史,传说资料反而只起参照的作用。若从整理传说史料来说,史前考古资料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最可靠的参照系”。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氏统治的蜀国。《华阳国志》等文献记载,开明氏统治蜀国共有12 代。如果以平均每代近30年计算,杜宇时期的结束当在公元前666年。《华阳国志?蜀志》载杜宇时期的疆域:“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可见在杜宇时代,古蜀国的版图已大大扩展,而不仅仅局限于成都平原。罗泌《路史?余论》说杜宇禅位开明后,经11 代350 年为秦所灭。这一说法与开明氏共经12代也大致吻合。杜宇王朝的统治时期难以定论。《太平御览》引《蜀王本纪》载:“自开明以上至蚕丛凡四千岁。”又载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各数百岁”,如果以杜宇时代约长于开明统治时期为400年计算,据此推测杜宇为开明取代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66年,也就是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李学勤先生也认为,“望帝的禅位鳖灵(令)很可能在公元前650年上下”。结合成都平原其他重要考古发掘成果来看,可以确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曾经有过灿烂的古蜀文明,甚至可以说创造这段灿烂古蜀文明而领风骚于一时的蜀人就是鱼凫族群。宋治民先生就认为成都平原“从宝墩文化经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到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继承、发展的脉络基本清晰,阶段性也十分明显。一些器物消失了,一些新的器物出现了,这些正是古蜀历史发展的明证,也说明蜀文化发生、成长于成都平原上,并且很早就和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原的商、周文化有交往、有联系。从另一方面说,传说中的蚕丛、柏灌、鱼凫、杜宇等人物或时代,不管实际上有无其具体的人或其时代,以上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些传说时期在成都平原上确实有先民们生活,并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历史”。

那么,鱼凫的传说与温江鱼凫城有何关系呢? 在古文献中有关鱼凫的遗迹记载很多。温江立县的时间历史悠久,有关鱼凫遗迹的传说自然不少。《读史方舆纪要》指出:“温江县……本郫县地。西魏分置温江县。隋开皇初,省入郫县。仁寿初,复置万春县。大业初,又省。唐武德三年,复置万春县,属益州。贞观初,更名温江,以江水温润为名也。后因之。”唐卢求《成都记》载:“古鱼凫国,治导江县。”宋罗泌著《路史前纪》也说:“鱼凫治导江县。”那么,导江县在什么地方呢?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志》云:‘导江废县,在(治)东二十里导江铺。’”《成都记》说:“鱼凫治在今导江县”———即今都江堰市导江铺,导江铺在今都江堰市东二十里聚源乡。温江城北有个古鱼凫城遗迹,叫“古城埂”, 南宋孙松寿《观古鱼凫城》诗云:“野寺依修竹,鱼凫迹半存。高城归野垄,故国霭荒村。古意凭谁问,行人漫苦论。眼前兴废事,烟水又黄昏。”想必诗人游览至此,感慨于王朝更替、人事兴衰而大发诗兴吧! 《四川通志》卷四九《温江县》记载:“鱼凫城在县北十里,相传古鱼凫氏所都。”除了鱼凫城,相传温江还有柏灌王墓和鱼凫王及其王妃墓,清代和民国《温江县志》记载,“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传为鱼凫王陵”,而鱼凫王妃墓(俗称“小墓山”)则在鱼凫王墓北约1公里处。除此而外,在四川有关鱼凫的遗迹传说还有不少。《四川通志》卷二四“南溪县”下云:“鱼符津在县西三十里,津有鸳鸯圻,唐人张正船覆,求尸不得。妻黄氏自沈于江,积四十日,持正手出滩下。”颇为神异。《读史方舆纪要》卷七一《彭山县》记载:“鱼凫山在县东北二里,或曰鱼涪津也。”《南北八郡志》云:“犍为有鱼凫津,广数百步。”《后汉书?郡国志》“犍为郡”下云:“南安有鱼泣津,”刘昭注:“《蜀都赋》注曰:鱼符津数百步,在县北三十里。”鱼泣津之“泣”应为“涪”字之误。《水经注释》卷三六云:“续志犍为郡南安县有鱼泣津,刘昭补注曰:‘《蜀都赋》注曰:鱼符津数百步,在县北三十里……范史《吴汉传》章怀注引续志作鱼涪津。又曰鱼凫津,《寰宇记》引《南北八郡志》云:犍为有鱼凫津。符、涪、凫,音同通用,泣,字误也。”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这些传说和遗迹, “证明这里很早以来就是宜人宜居、宜于发展的一方宝地。而一个地方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当地极其重要而独特的永久性资源,构成当地生生不息的丰富发展底蕴。自20世纪后期以来,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由之带动的文化发展,已经形成发达国家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引领意义的产业。因此,精心保护、梳理和开发以鱼凫文化为代表的本土资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温江区域的整体品位,而且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尤其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四川省博物院)

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

同类推荐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

    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

    喵哆哆编著的《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是魅力优品系列之一,《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讲述了:能让天才美少年画家露出笑容的神秘礼物,竟然是破烂的布偶熊娃娃,外婆留下的陈旧薰衣草戒指,为什么会被古怪又神秘的宠物店老板收藏,倒霉又贫穷的柳美奈为了偿还五十万债务,惨遭传说中的神秘占卜师骗钱,又被卷入纠结的四角恋。更悲惨的是她竟然知道了一件被隐藏了十多年的豪门秘密,有可能会被狠狠地报复。天啊,难道宇宙聪明无敌、天真可爱的美少女柳美奈只能眼睁睁地等待噩运降临吗.
  • 名门有月

    名门有月

    前世,她是相爷府痴傻丑陋的废柴嫡女,被惨无人道地折磨而死。再次醒来,她是现代的特种兵灵魂,却回到了傻小姐被害死的一年前。这一世,她就替那傻小姐讨回所有的债。仇人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红粉骷髅,下万毒窟等,都是赏给你们的。咦,那个病猫腹黑男从哪里蹦出来的?简直就是她辉煌人生的绊脚石啊!要蒸了,还是煮了呢?
  • 万古天帝

    万古天帝

    天界第一战神,却因功高震主,遭挚爱背叛,死于洞房之夜。聂天重生百年之后,再不做殿下之臣!破苍穹,逆乾坤,凌万天,踏万界!开启一场与当世天才争锋角逐的逆天之旅。这一世,我要创造我的世界!这一世,我要成为万古天帝!这一世,我要主宰天界神域!万古天帝交流群:323877994欢迎加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舞者(火卷)

    舞者(火卷)

    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是海岩在涉案、亲情等写作之后,对爱情这一主题的回归。云朗舞蹈学校毕业的高纯因生计所迫成了出租车司机,机缘巧合,他与云朗歌舞团的舞蹈演员金葵相遇,金葵的一段《冰火之恋》,激发了少年高纯的爱情,对舞蹈共同的热爱也让他们一见如故。金葵正不堪父母为挽救家族事业而逼她放弃舞蹈,而高纯从未露面的父亲也从北京派来朋友寻找高纯,希望能在重病中见到儿子。
  •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了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通过高老头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鄙罪恶,抨击了物欲横流、人性丑恶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人格沦丧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皇上护短:宝贝小皇后

    皇上护短:宝贝小皇后

    一场阴谋,刚穿越过来的她被下药送上了花轿,嫁给敌国当皇后。原本当炮灰的她竟摇身一变成了冷血帝王的宝贝小皇后?那……多少等着瞧戏的人被气得吐血!他宠她,包庇她,却轻松将她推上宫斗浪尖?皇上,你真坏!她发誓死前一定要将皇宫闹得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