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600000010

第10章 “鱼凫”考辨(1)

林向

在长江文明特别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巴蜀文化研究中,“鱼凫”问题是个重要的节点。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匮乏;考古发现比较零散,地下文物本身又不能自名,因而陷入僵局,歧义纷繁,难有进展。我们知道历史文献离不开考古发现的论证和补充,考古发现离不开历史文献的指引和诠释,两者虽因其各有轻重之分,而绝不可偏废,这就是近代先贤大师们所倡导的“两重证据法”或 “多种证据法”的旨意。笔者不揣寡陋有意为此课题做些铺垫以待后彦,故提出有关的几个问题以求教于方家。

一、释 “鱼凫”

首先要重新探讨“鱼凫”究竟何意?目前巴蜀学术界流行“鱼凫”即“水老鸹”、“鱼鹰”、“鸬鹚”之说,笔者也不曾例外地持此一说。其实退思此说考究不得,因为在历代文献典籍上记载的“鱼凫”只有下列三种释义,却并没有见到可释为“鱼凫即鸽鹅”的说法。

(1)“鱼凫”是传说中的古蜀王一代之名,最早的直接记载当推传为西汉扬雄所撰的《蜀王本纪》。《蜀王本纪》早年即佚,据严可均校辑的《全汉文》卷五一载:“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民)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以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可见只是笔录的传闻。又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王田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湔。”可见记述的是先秦巴蜀地区的神话传说,还夹杂了东周秦汉的神仙之说。有关“鱼凫”的最早文字,就这么寥寥数语。但经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蜀道难》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文学描写,顿使“鱼凫”作为蜀王一代而名扬海内,直至当今。

“鱼凫”一代所在之地域,在历史上留下不少以“鱼凫”命名的地名。据查大多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如最早可查到的是东汉的佚书《南中八郡(异物)志》载:“犍为有鱼凫津,一名彭女津。”(约今彭山县地)宋代成书的《成都记》载:“古鱼凫国 ,鱼凫治在导江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宋代的郫县人孙松寿有《观古鱼凫城》诗,注曰“在温江县北十五里有小院”。明代《蜀中广记》载:成都府有“鱼凫仙坛”。杨升庵流放云南时曾数次进出“鱼凫关”,据《四川通志》载:“鱼凫关,距永宁县三十里。”(今属四川宜宾市)至于云南也曾有“鱼凫小河”的地名,《云南通志》载:“鱼凫小河在(元江)府治西八十里。” (今云南元江自治县地)那可能是受四川的影响,也可能曾是鱼凫王的属地。

(2)“鱼”和“凫”本是两种水上习见的动物。凫即野鸭,常与水中的鱼在一起,构成一幅人们习见的水上景观,所以“鱼凫”常被联称。例如《畿辅通志》卷九十四载:京东永平府一带地方,“凡陂塘淀泽俱可种菱藕,蓄养鱼凫,其利尤浦”。《江南通志》卷十七载:“淝河……入于淮,有鱼凫菱芡之利。”至于诗人所咏的鱼、凫也只是两种与水有关的动物,例如元代有王逢的诗句:“葑田连沮洳,鲛室乱鱼凫。”虞集的诗句:“太液雨余波浪动,龙舟初试散鱼凫。”明代顾清的诗句:“水心云月间相映,陂里鱼凫各有依。”(见《佩文韵府》引)这些所记的鱼和凫与我们所讨论的“鱼凫”似不相干。其实正是人们的这种对自然景观中鱼鸟相依的观察,才会用于社会历史上部族的名号。

(3)民间有鱼与凫之间还能转化之传说。据杨升庵《异鱼图赞》载:“娄县(今江苏昆山地)石首鱼至秋化为凫,鱼凫之名义溯此可求诸。”并引《吴地志》:“石首鱼至秋化为冠凫,头中犹有石。”又引韦昭的《春秋外传》:“石首成,,鸭也。”石首鱼即黄鱼,《养鱼经》:“石首之鱼,其色如金,俗名黄鱼,楝花而来,秋而化凫。”这当然是无法证明的民间异闻,不足为据。

所以,实际上巴蜀文化中的“鱼凫”只有一种合理的释义,他是传说中的古蜀一代的称号,据推断古蜀的各代是轮流由几个部落所建的,因此说“鱼凭”是古蜀众多部落中之一的名号。推而广之,他代表了一定的地域,即“鱼凫”一代的领地,或是古蜀鱼凫部族的所在地,这点应不存在歧义。至于后代类书称引中的讹误则可忽略不计,如,《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蜀王本纪》“鱼凫”前作“鱼易”,后作“鱼尾”,显然是形近而误,并无实际意义。

二、“鱼凫”名号辨

“鱼凫”既不能释为鱼老鸹 (鸬鹚),而作为蜀王一代的名号,其含义何在呢?为此,先要弄清西汉扬雄是用什么方法记下蜀王“鱼凫”的名号的。有学者认为:“鱼凫名号中的‘鱼’是译意,后面那个‘凫’字乃译其音。”“(蜀)那一方的人,把虫叫做‘蛇’,而 ‘蛇’却叫做‘鱼’。鱼又叫什么,书里没讲,也许就叫‘凫’吧!照此说来,蜀语‘鱼凫’的本义,直译就是‘蛇鱼’。”其说甚详,不过我觉得需要商榷。

笔者曾细读《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氐人之国(原作互人之国,据王念孙校改作氐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是能上下于天。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据吕思勉:《读史札记》句读,颛顼属上句),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鸟。”我认为从这段披着神话传说外衣的“鱼妇”史实,可得到折射出来的“鱼凫”的历史信息。

我认为至少可说明五点:(1)“鱼妇”出于“氐人之国”,笔者与多数学者一样,认为蜀王“鱼凫”也可能出于氐族。(2)“鱼妇”与颛顼有关,而颛顼为黄帝之后,乃古蜀王国的先代。故“鱼妇”亦必是古蜀的先代无疑,就有与“鱼凫”有关的可能。(3)“鱼妇”是从北方乘着风雨洪水而南下来到此地的,这与笔者及学界大多数学者一样,都认为“鱼凫”等是由陇南、峨江上游南徙入成都平原,与当地原住民相结合形成古蜀民族的,两者相吻合。(4)“鱼妇”还与鸟同处一地,这就画龙点睛点出了“鱼”与“鸟(凫)”相连的关系。(5)至于这段文字中涉及“炎帝之孙灵恝生氐人”与“鱼妇颛顼”的“颛顼”出于黄帝的问题,涉及重大历史问题的“炎黄之争”,非此小文所能理得清楚。但如果理解为在“氐人之国”里曾经有炎帝(灵恝)与黄帝(鱼妇)的势力并存,也可以讲得通的。

据此几点,我认为“鱼妇”绝不能释为“蛇鱼”,因为在古人心目中,虫、鱼、蛇、龙是一回事,它们常可互换的,所以“蛇乃化为鱼”乃是本义上的转化,在论证“鱼凫”时,没有必要先把“鱼”释为“蛇”,又转过来把“凫”释为“鱼”,“凫”即水鸟,没有必要来这么一个大拐弯的!而且把“凫”释为“鱼”更是找不到任何依据。

因此我提出另一假设,很可能“鱼妇”即“鱼凫”的异写。尽管秦汉以来几经纂写的《山海经》为什么会把“鱼凫”写成“鱼妇”的缘由暂时不清楚,或以为“妇”与“凫”间有声韵通转之说,此点当另议,但两者的历史信息相通则是无可怀疑的,故此假设不可谓全属空穴来风吧!如果这假设可成为一说的话,那么汉代扬雄在整理先秦流传下来的古蜀的口述史时,“鱼凫”这名号就完全不用兜圈子一半意译,一半音译,而应该是直截了当的全为意译了。

“鱼凫”名号中,“鱼”就是鱼,“凫”是水鸟(野鸭之类),实为两种动物,先民们因经济文化类型的不同,对某些事物特别熟悉而关注,于是用它来命名本部族,这似为通例,如有学者作过检查,西南彝族内部有鹰、蛙、蛇、羊等部族;傈僳族内部有鱼、蛇、熊、猴、马、牛等氏族。那么,古蜀人中的某些渔猎部族以其熟悉而赖以为生的动物 如“鱼”和“凫”来命名氏族,并赋予其神圣性,又在氏族部落的融合中,把“鱼”与“凫”两个氏族部落的名谓复合起来,形成新的“鱼凫”名号,是完全可以的,并不难理解。但近年来有学者否定“鱼凫”是复合的名号,如说:“鱼凫作为一个氏族名,却被分开来解释为由鱼氏和凫氏结合而来,这种命名方式,我们不但在蚕丛、柏灌、杜宇、鳖灵等巴蜀氏族名号中找不到相似的例证,就是在我国上古时期的其他氏族名号中也难以找到同样的例证。”此说武断了,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古蜀文明是华夏文明中的有机构成部分,他们的部族都是多元多源的。上古时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由分散的氏族而形成部落,由部落而形成部落联盟,由部落联盟而形成小部族,经过不断交汇融合,封闭的社会结构被打开,形成了更大的民族,地区性的文明随之最终共同进入了大的文明系列之中,构成古蜀文明、华夏文明中的一部分,有些部族的名号被融合后失去了,有的名号还可能倔强地保留下来,这可以说是通例,怎么会“难以找到同样的例证”呢?举例说明之。

东北历史上的 “高句丽”是赫赫大族,史书记载不绝。据研究它是由“高夷”、“丽”、“骊”等氏族部落融合而成的。“高”是熊部族,由今日还存在朝鲜语中的“高奥姆”即母熊转化而来的;“丽”是鹿部族,“骊”是马部族。所以“高句丽”这名号就是取“高夷”的“高”与“丽”之名号而复合起来的。再来看西南民族史上的例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有 “冉夷”名号,他们曾建“冉国”,西汉时为“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而论者皆以为“冉”与“”应是两个部族,因为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上还有“出、出冉”,《司马相如传》有“朝冉从”的记载 。所以《后汉书》所载的“冉夷”名号应该是由“冉”与“”复合而成的。“冉”,鱼、蛇也,《山海经?西山经》:“涴水出焉是多冉遗之鱼。”加虫为蚺,《说文》:“蚺,大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吞象,”晋代郭璞注:“今南方蚺蛇吞鹿。”“”,马也,《汉书?匈奴传》:“匈奴骑,其西方尽白,东方尽。”那么“冉”就是以“蛇 (即鱼)”和以“马”为图腾名号部族合成的复合部族。

这是因为上古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特有图腾徽记,故往往被人以图腾动物来做氏族名号,所以才有“鱼凫”、“高句丽”、“冉”这样的复合族名。有学者因为要证实自己的“不存在复合族名”虚构名题,却不能自圆其说,甚至提出:“鱼凫可能是鱼的缓读,或者说凫字是个没有实义的词缀。总之,鱼凫和鸟没有任何关系。”显然是有悖于学术讨论的严肃性。这里只讨论“鱼凫”这个名号,至于其他古蜀的蚕丛、杜宇、鳖灵等名号的意义可另行讨论。

三、考古发现与 “鱼凫”等古蜀的考辨

同类推荐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绝色特工庶女

    绝色特工庶女

    本文女强,特工,毒舌,黑暗势力强大!★穿越前——“不要跟我说我没有教好你们,我只恨我没有把你们往死里整!”她是特工女教官,人称“毒舌刁女”,说话从来只缺一样东西,那就是缺德!★穿越后——身份低贱的村妇之女竟是太师庶女,而且本来还是一个懦弱可怜,无才无貌的女子,被当朝最受宠的三皇子殿下拒婚,从此沦落成为所有人的笑柄!只可惜无人得知,沦为笑柄的女子竟然有这惊天的才华和权力。黑暗势力无人不知迷彩阁……是她的产业!名震天下的俊才军帅……是她的属下!无孔不入的巨大情报网……是她的后台日进斗金的商业酒楼……是她的业余爱好……事后……某皇子悔到肠子都变成青色,“上官貂婵!你是在怪我和你解除了婚约么?所以处处和我作对!”皇珏,身为一国最受宠的皇子,却不得不为了皇位而向她低头。“不要以为你是皇子我就怕了你,在我面前,你就是龙也得给我盘着!你是虎也要给我蹲着!”于是——繁华的大街之上。“纨绔是吧?刁民是吧?你今天要是不娶我…我明天就抄了你们家,把你找人轮xxoo…”当街逼婚…从此以后…上官貂婵成为了所有人整个帝都声名赫赫的“最难缠刁女”,据说娶她的人一定是祖上倒了八辈子霉!★墨少杰,一方富豪家族独子,游戏花丛帝都纨绔,要文采有一点,要武功是二流…却从此栽在上官貂婵手中挣扎不起。★唐竟:一军之帅,却只能默默的喜欢心中的她,只因明白自己的感情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她已成人妇…“我就这样看着你也就幸福了,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哪怕我永远得不到你的眷顾,甘之如饴…”★斋藤然:他国太子,工于心计,能力卓然,却因为屡次的计划败在上官貂婵手中而心存不忿。“你既然有此等才华,为什么要嫁给那样一个男人,如果你是我的女人…我可以和你共享天下!”“不要以为所有的女人都喜欢天下,如果不是你们都把女人当成得到天下的棋子,会有那么多女人被伤的体无完肤么?就算是我家那人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我也不会离开他,只有他才是真心的只爱我一个人!”一个女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几种男人,一个是抛弃了你又后悔的,一个是默默爱着你的,一个是爱你又想要利用你的,还有一个是你爱却又爱你的…你会选择谁呢?
  • 携子穿越来种田

    携子穿越来种田

    本以为守着遗产,结婚生子后就可以过上米虫般的生活。谁想好姐妹抢老公的狗血剧情都能发生在自己身上。随遇而安的凌筱筱决定离婚,她有钱,有儿子没必要纠结在一段不完美的婚姻生活里。可是老天爷好像并不打算放过她,一场刻意制造的车祸,带走了她和她那还未满三岁的儿子。————————————————————————看完书的朋友们请投一下完本满意票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 天机2

    天机2

    善良的人啊!当你身处绝境,你是否还是原来的你?小方、司机、屠男三人骤然离奇死亡!神秘女孩小枝究竟从何而来?沉睡之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继《天机》第一季《沉睡之城》上市60天狂销20万册后,第二季将带领你继续探险之旅,一步步揭开南明城的神秘面纱。罗刹之国不会沉寂,它将是天机故事最后的关键!所有的毛骨悚然、所有的荡气回肠……尽在《天机》第二季 “罗刹之国”如果你爱蔡骏,你一定要看《天机》,因为《天机》是他一生无法逾越的高度!如果你爱悬疑,你一定要看《天机》,因为《天机》是中国悬疑里程碑!
  • 它们怎么来的

    它们怎么来的

    本书所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中事物的诞生和科学道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修仙那些年

    修仙那些年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笑凡尘三千事。饮罢一壶忘一事,不胜人间一场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