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以待人,有理也要让三分
“若想在困难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宽以待人。”包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同奋斗,在困难的时候患难与共,进而为自己增加成功的能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汉 朝时,南阳太守刘宽,为人宽厚仁慈。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为了以示惩戒,他只是让差役用蒲草鞭责打,使之不再重犯,此举深得民心。刘宽的婢女不小心把肉汤洒在他的官服上,此时,刘宽正在他和属下集体办公。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毒打一顿,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有理让三分,刘宽的肚量不可谓不大,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主动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之雅量。
人们往往把大海比作宽广的胸怀,因为大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人们在一个单位或集体中工作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或矛盾。但是,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领导批评别人,很有点儿“得理不让人”的味道,气势汹汹的,结果被批评者要么是毫不买账,言行举止反而变本加厉;要么是口服心不服,一肚子不开心,这实在是于事无补。
对于公司员工来说,办公室是办公场所,虽然人和人相处总会有摩擦,但是切记要理性处理,不要盛气凌人,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才肯放手。就算你赢了,大家也不会对你有好印象,觉得你是个不给朋友余地,不尊重他人的同事,以后也会暗地里防着你,于是你会失去真正的朋友。而且被你损害了尊严的同事,也会对你记恨在心,这样你就无意中多了一个敌人。
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贤愚,不要老揪住别人的小过失不放。如果我们不学会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口语之快而作意气之争,更不可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做到有理也要让同事三分。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为了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决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然而这次“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也成了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一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宽以待人,凡事让三分,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小 蒋和同事因为某些工作上的小事而吵嘴,弄得俩人很不愉快,小蒋对他的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这话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同事就晋升成为他的上司,然而小蒋因为当时话讲得过重,只好另谋他就。
不说过头话,不做太绝的事,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情况。因为于人本身,强中自有强中手,而于事态发展,也时有不测风云。因此,但凡做事就要留有余地,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进退自如。
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即使自己有理,也应让别人三分。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让出了台阶,也是为自己攒下了人情,留下一条后路。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做到宽以待人。推己及人,你在别人理短时就会大度地宽容他人,他人才会在自己理长时容让你,以此建立相互宽容融洽的关系。
争一世,不争一时
退一步,是为进十步。这种忍让,不是无条件的软弱可欺,更不可能是人格的丧失和自尊的抛弃。只有目光长远、胸怀宽广的人,才能明白忍一时是为了争一世的道理,不计眼前得失,才能终究成就大事。
忍让,是一种虚怀若谷的雍容大度,是一种丰满圆润的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美德。争一世,不争一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于眼前小事,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不争一时之长短,在大形势面前要学会退让和吃亏。有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目光要放长远。那些能屈能伸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近 代非常有名的蔡锷将军,在对付袁世凯时所采取的就是“争一世,不争一时”的“退让”办法。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夺得了大总统的宝座后仍然贪心不足,还想复辟帝制当皇帝。
为了笼络人心,排除异己,他把蔡锷诓骗到北京软禁起来。蔡锷将军心里明白,要懂得忍辱负重,不能争一时之长短,索性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声色犬马,袁世凯便真的对蔡锷放心了。就这样,蔡锷稳住了袁世凯,最后瞅准机会脱身回到了云南,领导了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并联合各地的讨伐势力,推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争一世,不争一时。”人生有得意时就有失意时,在不利的形势下,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要能委屈自己,要能不计眼前得失,把目光放远,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争一时短长,给自己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全心投入长远利益,那么眼前失掉的,以后都会得到加倍的补偿。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 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村子,大多数打鱼的人,天天都能捕到一些小鱼小虾米,热闹快活。可是,有一个渔翁却总是一条小鱼也打不到。原来,大部分渔民都习惯于扛着鱼竿,东游西荡,哪里都去,池边、河边、湖边,多少总能有些收获。但渔翁不屑于去钓那些小鱼虾,他只到海边去钓海鱼,他用的鱼钩大得像船锚,钓鱼的绳子粗得像水桶。而且长年累月坐在海边的悬崖上垂钓,历经风霜雨雪,虽然十年来一无所获,可他仍然坚定不移。不少人都觉得这个人很笨。十年来每次都是空手而归,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可是没过多久,渔翁终于钓到一条大海鱼,鱼捞上岸后,被分割开来,许多人都享受了这条鱼的鲜美,而且好长时间都没有吃完。
这个“放长线钓大鱼”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寓言,但对我们不无警醒之意。选准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去做。不要被别人的成功所迷惑,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不要去争一时之得失,计一时之荣辱,更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耽误了人生大事。
身处大千世界的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会面临着种种选择。如果这些机会和选择只是个人的事情,也许就好办多了。但现实往往不是如此,冲突、竞争也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机会与选择。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处处上,不仅得放弃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还必须对一些自己颇为想要但出于某些原因而不能为之的机会忍痛割爱。在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竞争力的机会中,我们也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而主动地让予他人。一句话,我们想要的常常无法完全获得,尽管它们本来是属于我们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那些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争上了他可能碰到的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可能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而失去选择的主动权。相反,有远见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眼前的机会,确实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是出于一种原因的考虑,是一种明智选择。
做人一定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远大的眼光与志向,不要争一时之短长、计较眼前的得失。正如一位智者所言,老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是人们从未因此而认为鸡比老鹰要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