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现代职场之中,却有不少领导,不懂得以身作则的管理模式。每一家公司,都会有一些员工守则,但我们却经常可以看见某些领导,并没有遵循这些规章制度。其实,当一项新的制度出台以后,员工们会首先倾向于观察领导的行为,一旦领导违背了制度,而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哪怕是象征性的惩罚,那么,该制度将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
作为领导,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责权分明,以儆效尤,往往会对工作中的失败、投诉或损失,进行追查当事人的责任,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处罚,要求其承担过失的“责任”,这是正确的。但如果主要责任在老板或领导自己,或者他们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时,他们会不会责任不清,或者直接就冤枉当事人呢?会不会领导将责任一推了之呢?
在职场中,老板和领导往往都占据了强势地位,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们若摆不平,尤其是当自己身在其中时,很容易便造成了冤假错案,而下属却只有有口难辩、有苦难言、吃哑巴亏的命。如果这在公司,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知肚明的潜规则,那么,势必会造成该公司的执行力低下,不善于合作、关系不融洽等等问题。试想,一个如此的团队,一个如此的公司,怎能有发展前途!
因此,职场中的领导们,一定要学会以身作则,此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也是领导必修的一门功课。
职场中的领导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威信,却经常忽略了其中还包括以身作则这一条。什么是威信?威信即威望和信誉。如果领导不懂得约束自己,又怎么能取得下属们的尊敬和信任呢?而没有威信的领导,其计划、指令、任务会被下属接受吗?唯有指示、意见能令下属信服的领导,其组织才能像一部完整的机器那般,快速、高效地运转起来。如若不然,领导绝不可能有所作为。
宽容,领导的必备品质
【儒家箴言】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离娄上》
宽容,其实就是一种变向激励法。领导的宽容,能让下属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影响,使其感到亲切、温暖、友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放开手脚,更努力地工作。作为一名领导,只有具备海纳百川的气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带领属下创造最辉煌的业绩!这就是高明的领导艺术。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便深知这种领导艺术的魅力。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文武百官。
天黑时分,酒兴方酣,忽然刮进一阵疾风,将蜡烛吹熄了,顿时,宫中漆黑一团。在慌乱之中,庄王最宠爱的妃子,觉得有人在她身上乱摸,经过一番挣扎,她拔下了那人头上的帽缨,并且,气急败坏地跑到庄王面前说:“有人趁黑想污辱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等灯再亮的时候,看谁的帽上没有缨,请把他抓起来。”
此时,被拔下帽缨的那位大臣心想:这下可算玩完了,她在大王面前这么一告状,我还不得让大王给处死?越想越害怕,甚至两条腿都开始发抖了。
而其他的一些大臣,在听到王妃跟庄王告状后,心想:那个对王妃无礼的人,这次肯定满门抄斩。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看庄王怎么处置那位大臣。其实,他们更想看的是:究竟是谁这么色胆包天,敢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去调戏王妃。
可是没想到的是,庄王却说:“今日寡人请众臣喝酒,酒醉了有所失礼,也不能责怪他们。寡人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节,而辱没我的部下呢?”
说罢,便举杯喊道:“今天寡人请众位爱卿喝酒,是为了庆祝咱们打了一场大胜仗,今天众位爱卿一定要不醉不归,大家都把帽缨拔掉。”
于是,宫中一百多位大臣,都拔掉了自己的帽缨,随后,再点燃通明的灯火,这一夜,大家尽欢而散。
三年以后,晋国侵犯楚境,庄王率军迎战,他发现有一位军官,总是奋不顾身地冲锋在前,并且,在他的带领下,兵士们人人勇猛冲杀,把晋军打得节节败退。庄王感到很奇怪,于是,把那个军官召到马前,问道:“寡人平日待你并不特殊,你为何这样舍生忘死呢?”
军官回答说:“三年前,臣下酒醉失礼,大王宽容而不加罪,我就一直想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典,即使会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这时,庄王却还是想不起来那件事,便问道:“你究竟是谁呢?”
军官回答:“臣下就是帽缨被王妃拔去的人。”
说罢,他又冲进阵中,奋死拼杀,终于大败晋军。而这一战役的胜利,使楚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引言中,孔子的这句话,讲的是为政者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德行感化百姓,进而最终达到无为而治。如果为政者自己的道德修养,以及其仁政的方针,能真正付诸实施,其产生的正面效果,常常是非常巨大的,这就是儒家思想中的施行“仁治”,在今天看来,即是讲述领导对下属的人性化管理。
宽容,是领导者识人、用人的种智慧。都说心有多大,路就有多宽,放眼古今,凡是有所作为的优秀领导者,都具有款款的胸襟与宏大的器量,正是拥有了这种良好的品质,他们才能广聚人才、创造佳绩。因此,作为一名职场中的领导,唯有宽以待人,容天下难容之事,才能彰显其宽宏的气度。
那么,具体到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请看以下几种方法。
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在下属偶犯过失,懊悔莫及,已经悄悄采取了补救措施,未造成重大损失,情节比较轻微时,就应该佯装不知,不再过问,以避免损伤下属的自尊。一件工作、一项任务结束以后,要充分肯定下属为此付出的努力,把成绩摆出来,客观分析他们的失误,把问题阐述明白。这样,其工作得到承认,不足也得到了指点,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自己。
暂不追究。
在交给下属一件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之前,为了让下属放下包袱,信心满怀,领导者不要急于结算他过去的过失,不妨采取暂不追究的方式,再给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并可视具体情节的轻重,再做处分。
分担下属的过错。
当下属在工作中犯了错误,难免会受到大家的责难,这时,他正处于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作为他的领导者,这时,一定不能够落井下石,更不能找他做替罪羔羊,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客观地为下属辩护,主动分担责任。这样做,不仅拯救了一个下属,而且,还会赢得更多下属的心。
关键时刻为下属护“短”。
关键时刻护短一次,超过平时护短百次。当下属处于即将提拔、晋级的前夕,常常会招致众多的苛求和非议。此时作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就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奋力挫败嫉贤妒能者压制冒尖的歪风邪气,勇敢保护那些略有不足的优秀人才。
俗话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即使是“圣贤”,也不一定会“无过”。因此,对于犯错的下属,不应当过于严厉,而应该尽量宽容他,只要他有勇于承担的勇气,就不要惩罚的过狠了。如果就错误的责任来讲,作为其领导的自己,也应当负担相应的责任,因为,是我们的下属犯了错,即等于是我们的错,至少我们犯了监督不力,或者用人不当的错误。
学会做一个伯乐
【儒家箴言】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21世纪的职场,缺乏的不是时间,不是金钱,而是真正的人才。如果谁能够成为慧眼识真金的伯乐,那么,他必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事业。而作为一个领导,广泛地吸纳人才,原本就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为了增强团队的战斗力,我们必须在迷雾中,练就一双能识别英雄的慧眼。而三国时期的刘备,便是一个典型具有慧眼之人。
汉朝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的事件,从此以后,便开始天下大乱了。
随后,曹操坐居于朝廷之中,而孙权拥有强兵占领了东吴,此时,也在起义的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开始有点着急了。几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徐庶和司马徽说,有一位名叫诸葛亮的人,不但有学识,还非常有才能。于是,他便和关羽、张飞三人,带着礼物来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然而,不凑巧的是,诸葛亮这天出去游历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家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皇朝。
在引言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孔子对“伯乐”的重视,俗语云“先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此可见,要做一名慧眼识马的伯乐,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的领导,很轻易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而有的领导,处心积虑了大半生,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人才,这是为什么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就现在市场而言,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品行端正。
这即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员工的基础。试想一下,一个品行不端正的人,即使他有着盖世的才华,都不可能有企业会收留他,因为,在这种人身上,他的才华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越有才爆炸时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第二,人脉关系。
在现代职场这个EQ远比IQ重要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就不能称作是人才,这里,还包括了善于合作的因素,因为,一个不懂得合作的人,应该也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脉圈子吧!
第三,富有创造精神。
职场之中,没有创造,就没有改变;没有改变,就不会有进步;没有进步,就不是真正的人才。这一系列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有开始的那个环节,就能够得出最后的结论。因此,创新精神也必不可少。
第四,经验丰富。
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没有经验,想必没有多少家企业愿意让所谓的“人才”进入,也许,在某些人看来,创新精神会与经验有所矛盾,其实不然,能在经验中之再加以创新,这才是真正的人才。
第五,知识渊博。
知识,是每一个人才的必备品质,然而,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历,而是自身的见闻应尽量宽广,最好能涉及到各行各业,但也不能博而不深,深入了解的行业越多越好。
第六,心理和身体素质过硬。
俗语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作为人才,也应该有一副好的身板,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里,还包括了健康的心理结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因为工作的压力,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无法专心致志地工作。而一个真正的人才,是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职场之中,从来都不缺少人才,只缺少善于发现人才的慧眼,而作为一个有智慧的管理者,一定会学习如何识别人才,因为有了人才,才能让自己的团队出类拔萃;有了人才,才能使自己创造更大的利益;有了人才,才能辅佐自己完成辉煌的事业。所以,现在就开始修炼自己的慧眼吧!
下 篇
八小时外:“游心”时轻松滋养心灵
累,是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人人都在说,却不知道怎样去解决这一难题。其实,我们累的不是身体,而是自己那颗饱经风霜的心,唯有滋养心灵,才能摆脱这个“累”字。此时,我们需要的是道家思想的洗礼,唯有老子的人生智慧,才能让我们再次沐浴阳光,给予心灵缺失的那部分养分。
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在社会中奋斗,在世界里作秀,为了名利,我们牺牲了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时间;为了名利,我们肆意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为了名利,我们置自身的健康于不顾。然而到头来,自己的生命中却徒留遗憾。对此,老子一针见血地给出了答案:唯不争,故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