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叶六品千载成,
深山老林藏形影。
异宝难觅价连城,
仙株喜寒北国生。
这首小诗,读者一看,便会知道是赞颂人参的。说起人参,盛名久传。五湖四海,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古时雅称“地精”,诗人称它“仙草”,民间叫它“棒槌”。它生于东北虎出没的群山之中,长在大森林深处的参天古木荫下,朝喜甘露滋润,夕乐斜阳沐浴;昼有鸟雀蜂蝶相伴,夜与树木花草同聚。根似人体,茎如玉立;春绽碧叶,秋结红籽;“三花”不显,六品称奇;寿同松柏,世罕难觅。故此,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将其冠以百草之王的美称,极尽赞誉之辞。在人参的家乡,流传着许多有关人参的奇闻佳话。一株株人参草药,在这些奇闻佳话里,全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参仙翁、人参仙姑、人参仙娃。个个侠肝义胆,人人乐善好施。我身居参乡,深深被这广泛流传民间的奇闻佳话所打动,蓦然萌生了写部人参传奇故事的欲念。但是,当时忙于工作,难得闲暇,迟迟没有动笔。寒去暑来,时光匆匆流逝,转眼过了知天命之年。
这年深秋,一日闲暇在家,忽闻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久居山林的大哥。他风尘仆仆,手里捧着一个盒子,一进门便将盒子掀开,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拎出一株绿叶、红籽、长根带须毛的植物,笑着对我说:“二弟,看大哥给你送什么来了!”
我仔细看了看,答道:“好像是人参!”
“不是好像,就是真的!五品叶,是我昨天放山挖的。你看———”
大哥指着绿叶、红籽和根茎让我看,随口吟道:
性温生处偏喜寒,
一穗垂如天竺丹。
五叶三丫云吉拥,
玉茎丹实露甘溥。
吟罢,问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
我摇摇头。
大哥说:“它可是出自有着风流雅号的清朝皇帝乾隆之手。看来这位风流天子,也是颇喜爱人参的。”
我问:“大哥,挖了几棵?”
大哥笑道:“几棵?能寻到一棵就够幸运了。你以为还是早先呢!人参赖以生存的是东北的原始森林,生长繁衍需要特殊的生态环境。
五叶初成椴树荫,
紫团峰外即鸡林。
名参鬼盖须难见,
材似人形不可寻。
“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这首诗便是佐证。从前,东北吉林、黑龙江、咱家住过的兴安岭、张广才岭皆是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那时进山寻参并非太难,关内有不少专来东北放山的老客,寻到便是几棵,甚至一片。最大的八两以上,几千年才能长成,可谓无价之宝。在茫无边际的原始森林中穿行寻参,风餐露宿,常与豺狼虎豹相遇,尽管非常艰险,却也带来无比的乐趣。昔日放山老客们寻宝挖棒槌的经历,无不充满惊险和神奇。于是,生发无数的趣闻、佳话,在民间不断流传。然而,随着后来人们对东北大森林的连年开采、大量砍伐,原始森林遭受浩劫,森林面积逐年锐减。现今,原始森林已幸存无几。人参失去了庇护,没了依赖,自然也会销声匿迹了。这些年,何曾听说过挖到大棒槌的传闻!好在有了人工栽植的园参,不然,想见见人参的本来面目是啥样子都非常之难了。”
听大哥这么一说,我不禁“啊”了一声,随后说道:“既然就挖了这一棵,大哥还是自己留着用吧!”大哥呵呵笑道:“我家里已有一棵十几年前上山挖的五品叶,在酒里泡着。这棵人参是大哥特意进山为你挖的。你不是在写人参传奇故事吗?不亲眼目睹这百草之王的尊容哪成!对了,这书写得咋样了?”
我不好意思地答道:“还没动笔哩!”
大哥嗔怪道:“几年前就听你说了,咋还没动?该抓紧才是!大哥还等着看呢!”我无话可说,只是点头……
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仍然想着日久所思之事……忽闻窗外鸟鸣,细听,辨出是棒槌鸟的叫声。我不禁心头一乐,棒槌鸟是放山寻宝人的向导,我何不循声跟踪?于是急忙穿衣,跑出门外。两只灰雀飞旋在空中,似在有意等我。见我出门,便展翅飞走,我跟踪追赶。跨过一道道峡谷深涧,翻越一座座高山大岭,追至一座从未到过的原始森林。棒槌鸟不再朝前飞,停落在一株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上。我止住脚步,喘息不定。忽听有人语,举目望去,见树后走出一位身材魁伟、衣着古朴、赤面美髯的长者。他笑着走近我,伸手携我,倚树而坐,慈祥地对我说:“吾乃生长在这座山林中数万载的一棵老松。根置岩峰上,枝插云霄间,饱经沧桑,远瞩天下,遍识广宇万类,尽知世事古今。生来乐居深山,未曾有求于人。今日特邀君来,因有一事相托。”我忙问道:“古松老祖,不知所托何事?”古松伸手一指面前一片正亮红顶的人参说道:“认得它吧?它叫人参,乃是百草之王。原为无名小草,历经万古变化,才成人形。老松亲眼目睹第一株人参得道成仙。她繁衍的后代无数,无不乐善好施:惩恶扬善,他们宁肯舍生取义;救危解难,他们甘愿赴汤蹈火;扶贫济困,他们乐于倾尽所有;消灾除祸,他们不惜献出一切。千秋万代,留下多少惊天地、动鬼神、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君身在其境,想来该多有所闻,不会无动于衷吧!”我点点头。古松老祖说道:“既然这样,君为何不把它编撰出来,让它流传后世呢!”闻听古松老祖此言,我深感愧疚,答道:“古松老祖说的是,晚辈也早有此意。只是当初繁务缠身,无暇顾及;待到闲暇之时,心中又猛生新念,因而犹疑至今。”古松老祖道:“君不妨将所思所想说出来,让老松听听。”我说道:“晚辈原本是想收集参乡的人参佳话,编写一本人参传奇的民间故事。后来,觉得民间传说中的人参仙姑和人参娃娃,机智勇敢,非常可爱,便突发奇想:何不创作一部以人参为题材的长篇神话!可又转念一想:自己才疏学浅,如何写得了神话!倘若弄巧成拙,反为不美。因此迟迟未敢动笔。”古松老祖听罢,哈哈大笑,然后,手抚我后背说道:“君之所虑,大可不必!君既敢想,为何不敢做!未曾动笔先缩手,岂非懦夫所为!据老松所知:前人所写的那些神话传奇,其中也不乏长篇大作,哪个不是凭自己敢想敢写才完成的?!神话全靠奇思妙想,有了奇思妙想,就该大胆动笔去写。路在人闯,事在人为,贵在敢做!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古今诸多文学大师、文学名作,皆可师从效仿!有何难哉!老松赠君一言:敢为人先,脚下有路;勇排万难,无事不成!”古松老祖这一番话语,说得我茅塞顿开,顾虑全消。我正欲向他老人家致谢,忽然古松老祖不见了。一群白白胖胖、红兜肚穿身的娃娃出现在眼前,他们嘻嘻笑着齐声朝我嚷道:“你不是想写人参传奇神话故事吗?为啥不赶快动笔?可别忘了把我们人参娃娃写进去!”话音刚落,只见从天上飞下一位如同画中嫦娥的美貌女子,飘然落于参娃们中间,喝道:“孩儿们,不得在客人面前无礼!”我惊喜地想向前和她搭话,忽然身后刮起一阵狂风。猛回头,见一只巨大的东北虎,张牙舞爪向我扑来。我吓得“啊———”的大叫一声……
睁开眼睛,一下坐了起来———竟是一梦!
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痴的欲念竟然进入梦境来了。
北国浩瀚无际的林海;
林海中顶天立地的万年古松;
古松绿荫下护佑的无名小草;
美貌无双、仗义行侠的人参仙子;
天真无邪、惩恶扬善的人参娃娃;
人参生来所经历的种种惊险;
参娃丰富多彩的传奇故事……
一幅幅构思已久的画面在脑海里鲜活地浮现出来。激情在燃烧,我按捺不住,迅即起身,开灯伏案,奋笔疾书。不知写了多长时间,忽闻窗外鸡啼,掀起窗帘,东方已露晨曦———又是一个金秋的早晨。
时间公元二零零五年,《参仙圣娃》开篇。
正是:
热恋老林妙想生,
偏爱仙草情独钟。
久怀夙愿写传奇,
痴心化梦遇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