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900000004

第4章 去投军(3)

她们,一定会死去。我,必须离开这些逃难的人群,要不然……朱重八这么想着,恐惧起来,他再一次拼命地想向前迈开半步,却怎么也伸不出这一脚乏力地腿来……

一个能承担起巨大的苦难,能听到自己内心发出痛苦的哀号,而从来就不被苦难和自己内心的苦恼所击倒的人,一定是伟大的人。

8、

朱重八醒来时,第一眼看到的是汤和那张厚实的脸,发觉自己躺在一个土丘上。

“我怎么在这里?”

“你可能是饿昏了,就躺在这里。”汤和爱怜地望着朱重八,稍一停又说:“我本来走在前面,已经进了泉城,听人说有个小和尚死在路边的土丘上,我想一定是你,就来了。”

“有人……说我死了?!”

“嗯。”

“我真得也要死了,我已经几天没东西吃。”

“我知道,你不会死。”汤和说着塞给朱重八一块煎饼,一块没有野菜的煎饼:“你看,这是什么?”

饼是坚硬的,却有些儿温热。显然这饼是汤和几天前就得到的,藏在胸前已经有好几天了。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朱重八说。

“你快莫这么讲。”汤和撕下一块煎饼塞进朱重八嘴里:“快吃!”

朱重八用力地嚼着煎饼,汤和在一边看着,咽一口口水,欣慰地一笑,又撕下一块煎饼塞进朱重八嘴里。

“汤和兄,你待我真是太好了。”

“你快莫这么讲。”汤和似乎只会重复这句话。

太阳已经落山,放眼望去,山川、树林、还有远处的屋宇,都不象白日里的那么分明,象是披上了一条黑衣的沙巾。一切都显得这么萧杀,这么没有一丝儿生气。一具具的尸体,还在身后的路上躺着。只有他们,再也不会有什么担心。不知从何时开始,知了在土丘不远处的草丛中叫起来,汤和与朱重八都听清了。那声音一声比一声紧,象是催他们赶快离开这不祥之地。那块饼给了朱重八新的生命,他分明地感觉自己又有了力气,便站了起来。突然,他在汤和跟前跪下,深深地作了个楫:

“汤和,我感谢你救我一命。”

“快,快别这样。”汤和慌忙去扶他。

“感谢你,我一辈子都会记住你给我的这块饼,记住你救了我朱重八一命。”朱重八望着汤和,非常诚恳地说。

“快,起来。”汤和扶起朱重八。

“走,我们走!”朱重八说。

汤和点点头。趁着黑夜还没有降临。俩人匆匆地往前面的泉城赶去。还是一路的荒凉,一路的恐怖,一路的尸体。他们穿越其间,有些儿恐怖,有些儿着急,心里一直是紧紧张张的。也多亏了这紧张,他们才能够一口气走了两个多小时。他们总算到了,到了原本想着、充满希望的泉城。在泉城的北门,他们看到了聚集于城门外的逃难人群。由于今天逃难的人太多,象潮水般不断地向泉城涌来,泉城县令,竟然让卫兵紧闭了城门,不让难民再涌进去。

汤和与朱重八,原本是抱着生的希望而来,紧闭的城门,挡住了他们进城的路,也隔断了他们生的希望。他们与城外聚集的所有逃难人一样,心里充满了悲苦和绝望。朱重八和汤和,正在受着绝望的煎熬,不知他们生的路在何方,突然看见,逃难的人群,象着魔一般,朝东南方涌去。

“他们去做什么?”朱元璋拉着一位老者问道。

“去听人讲经。”

“我们也去?”朱重八问汤和。

汤和点点头。

俩个无可奈何的逃难人,看看天,看看地,再看看东南涌去的人流,他们不再犹豫,立即汇了进去,也象着了魔一般,向东南方涌去。

9、

这是一座残旧的寺庙,瓦漏窗破,可怜的菩萨,断擘掉头,惨不忍睹。今天,显然有人给寺庙刻意地装饰了一番:红绿布遮盖了残旧,破败的香案也让几张地毡补缀得有些华丽。一张不知从那儿搬来的红木椅子,给红绸子蒙上,一位雅士端坐于内。汤和与朱重八挤在人群中间,离他有十来丈远,根本看不清那人的长相,却很清楚地听到了他那洪亮的声音:

“自释迦牟尼死后,整个世界都变坏了,气候变坏,庄稼变坏,人心也变坏了,当官的只顾自己,有钱人也变得更加自私。那些异族的统治者,高高在上,只知道欺压百姓。天发怒了,要惩罚恶人……”

“讲得太好了!”有人在议论,“实实在在,就是这样啊!”

朱重八和汤和,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非常用心地听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释迦牟尼死了!整个世界这才都变坏了?!

“大家不要惊慌,释迦牟尼在临死前已经留下遗言:只要再过七年,弥勒佛出世,世界就会变样子。到时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遍地金沙玉石,还有许多美丽的宝贝,而且,人心也会变好,大家一律平等、有衣有食,有田有牛,再无人欺人……”

唏嘘的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发展成了大的动作。这些绝望的逃难人,这些被天灾人祸折磨的已在阴阳两道间弥留的苦命人,被一种震憾心肺的希望吸引了,他们生出了新的希望,有了一丝求生的念头。为这希望,为这念头,他们的膝盖软了,全体跪下来。他们磕头,他们流泪,他们竭斯底里地呼喊着:

“释迦牟尼,保佑我们,让我们能活下去;释迦牟尼,指点我们,出路在哪里?”

“现在,我们已经苦到了边缘。”那看不清长相的人大声喊起来:“我们不能再苦下去!否则,我们只有一条路,这就是死!”

人群又一次沸腾起来:“我们要生,我们要生!我们不要死!!”

“你们不要死,上天也不让你们死。今年,弥勒佛便要出世,世界就会变样子,光明就会降临人间……”

白莲教主韩山童,在上面讲得慷慨激昂,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最终击败群雄,摧毁元朝统治取而代之的人,竟是下面听他讲经人中那个可怜兮兮的小和尚。

韩山童慷慨激昂地演讲着,如同所有举义的领袖人物一样,他们都有充够的理由和演讲能力,使那些弱势无援的民众听从他们的招唤,然后跟着他去行动。讲经会开得非常成功,其间多次全体下跪与竭斯底里地呼喊,将讲经会一次次推向高潮。可恶的皇帝,让人痛恨的官僚,为什么要让这些万物之灵的子民,连生存下去的希望也要削夺呢?若不其然,谁会信韩山童的讲演?

由于众人喜欢,讲经会一直延长到午夜过后。同所有逃难者一般,朱重八与汤和的心,都深深的被震憾了。这许多在死亡边上挣扎的可怜人,为生的希望所鼓励,纷纷挤到破庙前的案桌边,勇敢地拿起刀矛,他们要为自己生的希望而战。仅仅是一番话,便使原本只想平平安安生活的普通百姓,变成了以杀人为生的起义士兵。他们并不清楚首领是谁,却明白只有拿起刀矛去战斗,才能迎来弥勒王的诞生,才可以争取到有衣有食有田有牛天堂般幸福的生活。

人们在绝望的时候,是多么容易为希望而铤而走险啊!

10、

做事一向谨慎的汤和,也跃跃欲试,但却不忙着行动,他想听一听身边这位一见便让人尊重的小老乡的意见。

“我想还是再看一看。”朱重八说。

三年的化缘生涯,使朱重八深谙了许多人生世相,也更明了些当世的形势状况。元朝政治黑暗腐败,加上天灾,各族人民,特别是汉人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今天在这里听韩山童讲经宣传,去年在湖北化缘时,朱重八也听到彭莹玉、徐寿辉等同样的宣传。他虽说也是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渴望,但毕竟听得,见得多了些,也就多生出了些想法。

“我看天下会乱起来的,可是,我要好好想一想。”朱重八说,眼瞅着汤和:“不知……”

汤和明白那双眼睛的意思,不由得摇了摇头。他虽然比朱重八大好几岁,可对于这种事,确实知之甚少。

“可是,你准备往哪里去?”朱重八从汤和的摇头里已经了解了他对此事的无主见,但他还是抢了先问汤和。

汤和还是摇摇头:

“我不知道,你准备往哪里去?”

“回皇觉寺。”朱重八说:“我已经出来三年了,我遍走了临近几省的州县,我听了不少,看了不少,可我却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我想我该回寺里好好地想一想,再多认几个字。”

“你真想做一辈子和尚?”汤和有些吃惊地问道。

“不!”朱重八坚定地摇摇头:“可是,现在我不想跟他们去,我还要好好想一想。”

“可是,你刚才说,再多认几个字?”在汤和看来。朱重八要回寺庙,要多识几个字,就是想一辈子做和尚,能看得经书,或者还能做一个大和尚。

朱重八笑了,笑得有些得意。化缘乞讨,本是件相当自毁自尊的事情。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朱重八也曾自暴自弃过,认为象自己这般低贱的人,再也不会有什么用处。但是,在不断的求人施舍中,他终于取得了成功。在比他富有的人那里,他可以轻轻松松地将他们的饭菜甚至钱币,要到自己的碗里来。他为这成功而渐渐地自信起来。他开始坚定地认为:那些比他富的人也不过如此。他暗下决定,到时候,他朱重八要超过这些比他富有的人。他是人,难道我不是人吗?在这个小和尚心中,曾经如此般地不断问过自己。既然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他这么富有,我却这么的穷困?一个人,当他开始思考这上问题时,就预示着他开始在迈向新的生活;当他开始来改变自己时,就预示着他已经在迈向新的生活;而当他一直坚持不断地改变自己,就注定他一定会走进新的生活。达到自己渴望的境地。

汤和听说朱重八要回寺里去,有些伤感。朱重八无路可走时,还有座寺庙在等着,而自己却是什么也没有了。他想起家乡的那幢茅屋:

“不知我那茅屋倒了没有?”

“倒了,可以再建。”

是啊,建一幢茅屋,他汤和是能办到的,于是汤和也决定下来。

“我也回去看看。”

“好,我们一路回去。”

此时的朱重八在外流浪了三年,生逢乱世,已无家可归,但还得回去呀,那里毕竟是自己的家。只是回去以后,等待汤和的是可能倒塌了的茅屋;等待朱重八的则可能是不能容他坐下来而要再赶他出走的寺庙。

他们,还有生路吗?难道这一切真是因为释迦牟尼死啦?!

长期的苦痛生活,使他万分地珍惜可能获得更新自己生活的一切机遇,随时都睁大双眼在寻找一个有可能改变现状的契机,这样的机遇一旦出现,他便会毅然地去抓住并做出骄人的成绩。

11、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军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这是元朝未年民间流传的一阕《醉太平小令》,十分深刻地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暴露无遗。元朝当局的黑暗与腐败若怒了上天,1343年黄河在白茅口决口不到两年,1345年,黄河又在铜瓦厢决口,黄水漂流,人成鱼鳌。天灾未肃,人祸又至,1351年,元政府又强征15万民夫修河筑道。监修筑吏职习更胀,鞭挞民工,克扣工粮,于是民夫愤怒,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与刘福通趁此略施小计,杜撰出一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童谣,在颖州登高振臂一呼,整个黄河工地便沸腾起来。民工纷纷参加韩山童与刘福通的义军,不到两月,竟发展到三十余万人,一举占领河南、安徽的十七个州县。就在这时,彭莹玉、徐寿辉等在湖北起义,占领浠水。这些起义者,都用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

郭子兴原是定远街头算命先生,一条绕舌,一张利嘴,也颇让些人信服,加之为人还算慷慨,算命得来的钱财,总爱约几位江湖好汉喝上几杯,因此在定远一带口碑很是不错。又因为自己是算命先生,他并不相信刘福通他们挖出的那个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石人是真的,但他却从迅猛发展的义军看到自己的出路,暗暗地与红巾军联络。

韩山童与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1352年,郭子兴闻得红巾军要起兵攻打濠州的消息,即与濠州富商孙德崖商议,决定在濠州起事响应。果真是乱世出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商机!!这位有些人缘的算命先生,加上一个富商,在若大个濠州城里振臂一呼,竟是应者三千余众。就带了这三千人,郭子兴被义军首领小明王封为元帅,与义军里应外合,一路顺风,闯进衙门,杀了州官,郭子兴帅旗高挂城头。

元军前来镇压,却震摄于红巾军的威猛,仅在远隔濠州城南三十里处扎营,不敢去攻城,却敢骚扰各村的老百姓。百姓受掠不堪,便天天有人入城投奔义军。元军对百姓的暴虐越来越烈,郭子兴的势力越来越大。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兵败如山倒,大火随风势。

皇觉寺就离元军扎营处不远。朱重八与汤和分手回到皇觉寺,转眼已是六年。关于这六年的事,传言很多,其中这么两说,比较有趣。一说朱重八有一次因晚归被锁门外,露宿醒来吟诗曰: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足,惟恐踏破海底天。

口气豪迈,气宇非凡,有帝王将相的气派。

二说朱重八有一回打扫佛殿,因嫌殿中的罗汉一尊尊搬下来清扫麻烦,就命令罗汉说:“罗汉们!你们下来,让我扫扫地。”话音刚落,众罗汉便一个个乖乖地从佛龛上走下来,等他扫完才一个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二说”显然是阿谀之辞,一说倒是很贴近实际。朱重八在三年云游生涯中,接触到白莲教的种种宣传,他自己更是亲眼目睹了人民悲惨生活的现状,看到了元统治基层官员的凶残腐朽,他心里非常清楚:天下就要大乱了。作为一个穷透顶了的小和尚,他暗自为这即将来临的大乱喝彩,并睁大眼睛,渴望能通过这大乱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朱元璋归寺之后,一面谨依化缘时总结出“示弱”、“分利”的做人原则,广交朋友,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一面苦读诗书,苦练拳脚,增长知识,强身健体,全面提升自己,以应干大事之需。

六年下来,文武之道,朱重八精进不少,已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成长为略通文墨的僧人,让人恬目相看。

12、

这日黄昏,朱重八展卷就读灯下,忽听有人敲窗,凑近一看,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手握长剑,头扎红巾,那张厚实的脸……

“是汤和!”朱重八忙去开门。

汤和则身闪进屋内,回头对后面交代:“你们在外面守着。”

听口气,汤和已不是一个大兵。

“做将军啦?”

“那里,”汤和满脸的谦和:“只不过做了个千夫长。”

朱重八很热情地接待汤和,问道:

“你现在……”

“很好,虽然总是撕杀搏命,比起早些年,是好多了。”汤和瞟一眼朱重八手上的破茶壶,打量着这间残旧的小居室,真诚地说:“你应该过得更好些。”

“是的,我一直佩服那些比我过得好的人。可是,这年头,只要能不饿死,我也知足了。”

汤和不由得摇摇头。他两月前在追杀元军时砍倒他们的一面旗帜,郭子兴升他做了千夫长,他感到人生有了奔头,要拉这位软弱而又使他敬服的老乡一把,便说:

“如今天下大乱,和尚也要挨饿,不如跟我一起去投了郭元帅,谋一个好出路。”

朱重八看看汤和,又看看刚刚放在床头边那本发黄的“野史”,眼里闪出一系希望的光,随即又息灭了。长期的苦痛生活,使他随时都睁大双眼在寻找一个有改变现状的契机,他早已懂得自己该怎样去珍惜那可能获得更新自己生活的一切机遇。如果这样的机遇出现,他会毅然地去为之作全身心地拼搏。此时,他在看到千夫长的汤和比六年前与他分食菜饼的汤和精神了百倍的时候,也同时已看到了战场上遍地的死尸。

同类推荐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青少版名著)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青少版名著)

    《童年》主要描写了高尔基幼年时期的生活。父亲的病逝让年幼的高尔基跟随母亲和外祖母投奔到尼日尼市的外祖父家。《在人间》记叙的是母亲死后,少年高尔基离开外祖父的家到外面去谋生的经历。《我的大学》讲述的是高尔基怀着上大学的梦想来到喀山的生活经历。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不做王的替身妃:凤头钗

    四年前,女扮男装的独孤小九救了亡命公子的宋玉,二人相识生情。走时宋玉送给阿九一枚非同寻常的凤头钗,作为婚约之物。两年前,卫国公主国破家亡跳崖,落入川息江,崖头留下一枚凤头钗。*南风卷帘,柳絮翻飞,而许诺为我别上凤头钗的意中人,始终未见。*最遥远的距离,我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我。*若说无情,君又为谁辗转不眠。若说无心,又是谁为卿纵身跃下。*你来了,轻易穿过我的心房,我为你放弃一片城。人生若只如初见。偶相遇,浅相识,深相思,终难忘……【轻寒公子】完结文《萌妻休夫:腹黑王爷小哑妃》新文《驯夫小野妃:腹黑王爷难搞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夏晴深

    一夏晴深

    为了逃避从天而降的婚约,为了活成一个自由的古人,她不知天高地厚地去闯荡江湖,别了青梅竹马的少年行云,又遇到了玉树芝兰以多情自许的“无缺”公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那段被遗忘的记忆究竟属谁?谁才是那个与她许足三生承诺的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许多风景我们无法亲自体验,有许多路我们无法一一走过,有许多人我们无法相识相知,有许多情感我们无法细细体会。然而,当你手捧这本书的时候,会马上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拥有一份意外的收获,它将帮助你在古今中外的时空隧道里任意驰骋,在人生情感的喜怒哀乐里信步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