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100000005

第5章 学自控:做人贵在自我管理

曾国藩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后来在老师的影响下,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在学习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待自己的错误,深刻反省,坚决改正;对待自己的情绪,能掌控自如,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善于自我管理,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1.对读书的自我管理

现在有些官员,喜欢读书,追求高学历,但并不是为了长学问,而是给自己“镀金”。在曾国藩那里,读书可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吸收知识,他从读书中获益匪浅,并将其视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可以说,曾国藩并非是天资聪颖,他的天赋并不高。据说,曾国藩小时候,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读了很多遍,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他睡觉熄灯后下手捞点好处。可是曾国藩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就是背不下来,所以一直不睡觉。贼在旁边等得不耐烦了,非常生气,走到屋里,说道:“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我在旁边听你读都能背下来了!”说完把那篇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虽然记忆力不强,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读书的兴趣,以及从书中获得知识。他读书重理解,而不重记忆。他在家训中曾经说过:“读书时记忆平常,这不要担心,要担心的是:第一,没有恒心;第二,随笔点过,并没有看得明白,这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确定是看明白了,那么时间久了必然能体会出一些味道。如果心中有愉悦的感觉,那自然会大略记得了。”

曾国藩自己的记忆力不强,他的儿子曾纪泽也同样如此,所以,他也并不要求儿子能背书,而是根据儿子的特点,指导其如何读书。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儿纪泽读书,记性不好,悟性不错,如果要他句句读熟,并且责令他不能再生疏,那他会越读越蠢,将来仍然不能读完经书。于是我请予植兄把泽儿没读的经书,每天点五六百字,教一遍,讲解一遍,让他读十遍,不必要能背诵,不必要经常温习,等到草草地做完之后,将来看经书的解释,也可以十分熟练,如果是一味地读、一味地记、一味地温习,时间久了肯定不可能熟练,白白浪费时间罢了。”

现在许多人,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并常用“十年寒窗苦”来形容,曾国藩却没有把读书当成苦差事,而是当作人生的一大乐事。关于读书心得,曾国藩有一句精辟的论断:“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在他眼里,在书海遨游是人生的乐趣,更是读书人必有的心态。曾国藩一生重视读书,他推崇南宋朱熹教人读书的方法:“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曾国藩这样解释“涵泳”:“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曾国藩认为,读书就应该把书看作水,把自己的心看成花,看成稻,看作鱼。读书是一个使自己吸收营养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使自己身心得到愉悦的过程。

早年,曾国藩给自己书房取名为“求缺斋”。有一次,他深夜之中高声朗诵古文,在前人的妙辞巧构和自己的抑扬顿挫声中进入一种艺术境界,领略到极大的乐趣。他想起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的话,总结出自己的三大乐趣: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一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曾国藩一时高兴,就把“求缺斋”的名字改为了“三乐书屋”。在读书时,曾国藩非常注意从中吸取学问,为我所用。在他读《史记·高祖本纪》时,深为汉高祖称赞萧何、韩信、张良的一段话所吸引。他想,刘邦起事前,不过泗水一亭长,文武两方面都平平,后之所以有天下,不过是倚仗三位豪杰之功;而使三杰各尽其才,这便是刘邦的才能。他联想到自己,认为自己在带兵打仗这方面,既无才能又无经验,今后务必要让身边的人充分施展其才,还要多多发现、物色人才。

在治学方法上,曾国藩总结出了“四多”,也就是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写、多作。多看,就是指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涉猎,多读就是要对文章吟诵得又细致又熟练。关于看与读,曾国藩是这样认为的:“看”可以使人每天都知道自己的短处,“读”可以使人“经月不忘记自己所学的东西;“看”就要像商人求利,闻风就去,只求越多越好;“读”就像富人攒钱,日夜盘算,只希望存得越多越好;看如攻城夺地,读像守卫防关。二者截然不同,不可以混淆。关于写与作,曾国藩也有自己的深刻认识,他认为写字不多就不熟练,不熟速度就不会快。而作文靠的是心的灵机。心常用就灵活,不用就滞塞。所以他建议多写字,多写作。他认为这个道理就像泉在地下,不凿井取水就得不到甘露,就像玉在璞中,不切磋琢磨就不能成大器一样。曾国藩还举出了许多名人为例,他认为像韩愈、欧阳修的文章,范孟、韩信的事业,程子、朱子的道义,如果不是因为长时间做文章,就不可能会有所成就的。

曾国藩在读书方面有一套规律,他在读书时“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他还坚持“读书不二,一书不点完,断不看他书”,而且要“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他给自己立下的读书课程很多,而“每日读史十页”终身不断……曾国藩把读书当作一生的事情。1871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放弃读书。他还写了这样的几句话:“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觉得人到老年身体不好,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事,但是读书贵在坚持,并不能因此而停止。他还认为如果不读书,自己就是一个废人了。

曾国藩在读书生涯中,精心地读出自己的发现,乃至对生活的感悟,并以此浸润和融入人生。曾国藩处世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的成功。他治学有方,通过读书,走上了仕宦之途,广交益友,学会了行军打仗之术。曾国藩有着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十分合理、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历来为后来者所借鉴,尤其是其读书之道,更是影响深远,他的治学品格为后人广为效仿、传颂。

【跟曾国藩学做官】

关于读书,曾国藩得出许多认识,他说过:“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还曾经这样说道,“读书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对错误的自我管理

曾国藩是“内圣外王”的成功典型,我们知道,“内圣外王”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很多人都以此为目标,但是真正实现的并不多见,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做到,这和他严格自律、善于自我管理分不开。

曾国藩对自己要求很严,有这样一个小例子,当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新造出了四艘轮船后,曾国藩特别高兴,分别给它们命名为威靖、惠吉、操江、测海。这一天,他还带着手下人,亲自来看这些轮船。看着制船业不断地发展进步,曾国藩非常高兴。在乘坐威靖号时,大家议论着这艘船与别的船的尺寸差异。曾国听完后转身,扶着船舷边的铁链,迈着大步向船尾走去,一直不说话,大家都默默地跟着,到了船尾,他抬头问负责人:“威靖号大概有二十丈长吧!”

“哎呀,老中堂,你真是神人,猜得很准,威靖号的精确长度是二十丈五尺。”负责人兴奋地说。

“哪里是猜!”曾国藩微笑着说,“我是用脚步量出来的,我走六步为九尺,走了一百三十二步,估计在二十丈左右。”

大家听了很觉惊奇。旁边人问道:“老中堂,你平时走路都这样吗?”

“我从道光二十三年跟着镜海先生读《朱子全书》以来,便为自己的行坐起居制定了一套规矩,二十多年里,只要不生病,都基本遵守了。”

镜海先生就是曾国藩的老师唐鉴。曾国藩很善于捕捉学习的榜样,当年,道光帝接见唐鉴时,曾国藩恰好在旁边,听到道光帝称赞唐鉴,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如果学成这样,也同样会得到皇上的赞赏。于是,事后他就直接来到唐鉴家里,拜其为师,向唐鉴“取经”。唐鉴也很欣赏曾国藩,耐心指点他。唐鉴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时将一天的事情如实记载,决不欺瞒,夜晚与老妻亲热,亦记于日记中。唐鉴告诉曾国藩,自己的修身秘诀就是写日记,这是督促自己修身的最好办法。从此以后,曾国藩便就开始写日记了,在日记中,他记下自己一天的事情,然后对自己做错的、做得不好的,进行反省和批评。

不仅如此,自从跟着唐鉴学义理之学后,曾国藩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严加修饬,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自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他又作《立志箴》、《居敬箴》、《主静箴》、《谨言箴》、《有恒箴》各一首,高悬于书房内。朋友们见了,无不钦服。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碾儿胡同谒见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看后连声称赞道:“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唐鉴翻到二十八日那一页,见上面写着:“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真可谓下流矣。”唐鉴面露欣色说:“好!就要这样不讲情面地痛骂,方才改得掉恶习。”说罢,转过脸来审视曾国藩,问,“足下昨夜所梦何事?”

“昨夜梦见何绍基放广东正考官,考完回来,得程仪五千两,皇上又赏他一千两,私心甚是羡慕。”曾国藩红着脸答道。

唐鉴没有顾及曾国藩的表情,而是严肃地说道:“这是好利之心未全然湔除之故。《中庸》上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之可贵,就在于慎独。‘独’尚能审察,世人能见之不善岂敢为乎?涤生,你今日回去,就作一篇《君子慎独论》,下次带给我看。”

曾国藩满口答应。临走,唐鉴又送他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

曾国藩的生活起居有着严格的规律,对自己“出轨”的思想活动也是严加管束,当然,一些违反规矩、制度的事,他更不会去做了,即使是别人不知道、能隐瞒得住的,他也会管住自己,不会去做。

在征剿太平军时,曾国藩常年带兵在外,夫人曾经让他纳一个小妾,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部下也都撺掇此事。有人帮着选了一个叫陈春燕的小妾,带到营中。曾国藩突然想起了道光皇帝驾崩还未满百天,按规定是不许办喜事的。手下人说道:“今天刚好是一百天,你就放心吧。”曾国藩信以为真,便将陈春燕留了下来。

当天晚上,曾国藩坐到桌子边,开始写日记,他将陈春燕入室行礼作为一件大事,郑重地写到了日记里。为了确证当天是百日国制期满,他对着日记一天天地掐指头。从七月十六日数起,数到当天,不觉大吃一惊!无论怎样计算,当天也只是道光驾崩后的第九十八天,离期满还差两天!

曾国藩暗骂自己糊涂,忙让手下人过来,带陈春燕到外面的客房去睡。手下人明白了原因之后说道:“大人,何必这样认真呢?姨太太已经进了屋,你就让她在这房里陪你睡觉,瞒两天不公开就是了,何苦要她去睡客房呢?”曾国藩一听大怒,手下人见状,赶紧把陈春燕带到客房。曾国藩吩咐手下人,等到百日国制期满之后,再迎娶陈春燕为妾。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对自己管理很到位,可以蒙混过关的事情绝不去做,也不允许自己的行为有一丝一毫的出格,以免授人以柄。为了遵守国制,他真正做到了“坐怀不乱”。

曾国藩并不聪明,也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但是,他善于自我管理,对自己是逐日检点,事事检点,他认为这检点是事关自己进德修业的大事,所以要求得很严格,不许自己有一天的怠慢。曾国藩按照内圣外王、成功官员的标准来经营自己,改掉了一个毛病,就使自己得到了提升,就使自己离成功更近一些,所以曾国藩为后世所盛赞,应该说就是善于自我管理的结果。

【跟曾国藩学做官】

梁启超在评价曾国藩时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可以说是最不聪明的一个。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烁今,没有一个人能跟他比,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他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3.对情绪的自我管理

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成就,一定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影响。对于身处仕途的人,尤其是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必须善于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做到感情不外露,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样,一是可以使自己不被情绪所影响,能够理智地行事;另外,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看清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能防止别人利用自己的情绪来“钻空子”。

我们知道,诸葛亮的手中无论是春夏秋冬总是拿着一把鹅毛扇,如果夏天拿扇子扇风可以理解,其他季节为什么也拿着呢?这就是诸葛亮管理自己情绪的一件工具,据说,这把扇子是他的夫人黄阿丑赠送的。

当年,诸葛亮与黄阿丑第一次见面时,虽然听说黄阿丑长得丑,但是相当有才,所以诸葛亮还是很珍惜这次相亲机会,在黄父面前尽情地做了“才艺展示”。当然,他主要是展示的是自己的才学,以及对天下大事的看法,再加上自己未来的打算,对自己未来蓝图的规划。黄阿丑在旁边听诸葛亮说话,并偷偷地观察他的表情。经过一番“才艺展示”后,诸葛亮成功晋级过关,两人进入交换订情信物的环节,黄阿丑拿出的是一把鹅毛扇。原来,黄阿丑经过观察后发现,诸葛亮虽然一身才能,但是对于自己的情绪管理得不到位,喜怒形于色。当他说到刘备兵少将寡,夺天下困难重重时,便面露难色;当谈到刘备为人忠厚,深得民心,必夺天下时,就面带笑容。虽然在普通人看来这叫率真,可是欲成大事、管理千军万马者,这是一大忌讳。诸葛亮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明白黄阿丑送给鹅毛扇的用意。当黄阿丑把扇子递给他时,问道:“君可知其意?”诸葛亮“抢答”道:“鹅毛虽轻,情意重啊!”黄阿丑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但又不好驳诸葛亮的面子,只好顺着诸葛亮的话说道:“这是其一,君知其二吗?”诸葛亮这回答不上来了,黄阿丑接着说道,“君即将出山,肩负重任,千头万绪,全系一身,遇事必须从容、冷静。古人云:‘喜不大笑,怒不暴跳,乐不轻佻。’我与君交谈时,见君高兴面则喜,畏难面则愁。今赠鹅毛扇,可做遮面之用。”诸葛亮一听,真是遇到高人了,连连点头称是。他出山后,就把鹅毛扇时刻带在身边,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扇不离手。如遇喜、怒、哀、乐之事,一看鹅毛扇便尽力克制,不露形色。一时控制不住,当即以扇遮面,以免旁人看出。日子一久他修养成性,遇事总是镇静自若,指挥从容。这就是鹅毛扇的大用场。后来,由于鹅毛扇的作用,诸葛亮练就了“理性、内敛、运筹帷幄、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

虽然,曾国藩没有黄阿丑式的夫人来送鹅毛扇,但是他明白自己身为领导,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好情绪的管理。曾国藩年轻时爱发怒,脾气不好,他就抄治心经,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高兴的事时,他也会控制自己,尽量不表现出来。

曾国藩带兵征剿太平军时,最盼望的就是攻下太平军的“老窝”天京,也就是当时的金陵,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这一天晚上,曾国藩批阅完文件之后,想起了弟弟曾国荃前两天来信说,正在准备攻打金陵,心里很惦记。正在这时,手下王荆七送来了一封信,说是曾国荃的。曾国藩一听,担心出什么意外,一把夺过信来,撕开就看。要知道,平日里曾国藩是用剪刀剪开信封的。撕开信之后,见是曾国荃的亲笔信,上面写道:“十六日正午,我吉字大营轰开城墙,攻占金陵外城……”“金陵城破了!金陵城破了!”曾国藩因为兴奋过度,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上。王荆七一看吓坏了,赶急上前进行“急救”。他把曾国藩抱上床后,见还没有醒过来,就想去叫住在附近的曾纪泽。这时,曾国藩醒过来了,拦住了荆七:“不要去叫别人了,我没事。你也去睡觉吧,明天不要对任何人说起我刚才昏倒的事,听到了吗?”

为什么不让人知道呢?因为曾国藩觉得自己刚才是“丢大人”了,他深为自己刚才的失态而羞耻。平日里他读《晋书》时,曾为谢安一句“小儿辈已破贼矣”,数度拍案叫绝。那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存亡、谢氏家族兴衰的重大战争,而且在作战前毫无把握。谢安在接到侄儿传来的捷报时,神态没有任何变化,一边照样下棋,一边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小儿辈已破贼矣”。这样的胸襟与气度让曾国藩羡慕不已,他也曾多次设想过,有一天接到九弟从金陵前线来的捷报时,也要像谢安一样,毫不经意地告诉身边的僚属,可是刚才却兴奋得晕过去了。幸好只有荆七一人在旁,连儿子也未看到,不然,必将作为笑柄广为传播,一直传到子孙后代。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曾纪泽来到曾国藩的房里给其请安,见到曾国藩像平常一样,端坐在书案前,临摹刘石庵的《清爱堂贴》。曾纪泽给父亲请过安之后,曾国藩头都没有抬,像往常一样平静地问道:“起来多久了?今天散步到了哪些地方?”曾国藩规定儿子早晨起床后要到户外去散步,晚饭后也要去。待到曾纪泽一一回答之后,曾国藩仍是一边写字一边说道:“昨夜你九叔来了一封信,金陵已被你九叔攻下了。”他边说边用力写了一横,脸色平静得如同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九叔打下了金陵!”曾纪泽看着父亲平静的样子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他知道父亲从不跟自己开这种玩笑,于是兴奋万分,高声喊起来:“金陵打下了!”

曾国藩一见,威严地斥责,“大喊大闹,成何体统!”

“是!”曾纪泽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了,因为父亲平日里告诉自己举止要厚重,即使有天大的喜事,也不该又喊又叫的,他马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很快,安庆全城都知道金陵已攻下了,这可是一件大喜事。两江总督衙门张灯结彩,鞭炮连天,幕僚们喜气融融,比过年都高兴。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曾国藩始终以素日一贯的凝重、从容的态度接待,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十分到位。

《韩非子》主张“喜怒不形于色”,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好恶,这并不是要人故作神秘,而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有句话说:“领导者不表现好恶,部下便露出真面目,部下露出真面目,领导者便不至于被蒙蔽。”所以,领导者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然,也要管理好自己的表情。

【跟曾国藩学做官】

曾国藩认为:“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他的意思就是人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否则就被情绪所牵制,犹如牛马一样,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同类推荐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书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书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幸福书》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大到名人的惊世之举,小到百姓的平凡琐事,涵盖了女人的方方面面,并从独特的视角分析女性认识自我、完善人格、提升魅力所需具备的诸多要素,是每一位女性可以效法的力作。无论您是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年轻女孩,还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成熟女士,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幸福的秘笈!让天下女人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身魅力,成就辉煌事业,获取幸福婚姻,创崭新的人生。改变女性一生的幸福圣经。
  • 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人际交往和职场生存的三大利器。不生气:在遇到烦恼和不愉快的时候,我们是一直被这个烦恼所困扰而生气,整日沉浸在痛苦中,还是忘掉它,把烦恼和不愉快抛到脑后?不言自明,不生气是处世的一大智慧。不抱怨: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我们的愿望。不折腾:不要没事找事,无事生非;不要朝令夕改,忽左忽右,不要翻来倒去,改来改去;不要重复做一些无意义、无关联、不必要的事情。不折腾,就是忠于事业;不折腾,就是有所作为;不折腾,就是努力工作;不折腾,就是专注目标!
  • 让感觉跟着跑

    让感觉跟着跑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1季:成为最好的自己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第1季: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没有发现自己巨大的潜能而潦草度过一生,而女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则莫过于没有去发现、发挥和利用自己的生存优势,最终与精彩的人生擦肩而过。女人生来就有独特的生存优势,这些并不仅仅是人们传统眼光中的漂亮、姿色、风情等,而来自于女性强大的内在潜能和人格魅力。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总结出女性的二十种独特的生存优势。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良方。如果你能够对自身的这些资本加以运用,就能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女性的成功依靠的不是天生的容貌和魔鬼的身材,而是源自她美丽的心灵,《女人的资本大全集》系列,蕴涵着巨大的内在力量,可以帮助你实现内心的升华。
  • 时来运转:永不消失的成功智慧

    时来运转:永不消失的成功智慧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跟他的学历、背景、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你口才出色、能说会道,就能增加成功的机会。那些能够引导、激励、鼓舞和领导他人的人,那些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是事业有成的人。戴尔·卡耐基指出,“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并赢得他们的合作,这是那些往上爬的人们应该努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热门推荐
  • 生命的密码

    生命的密码

    亘古永恒的时空舞台演绎着如梦如歌的天地玄妙,充满着神奇的千古谜团,而生命本身就是其中之一。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解读身体语言,认知你我他……本书分生命的历程、人体的奥秘、人体趣闻、健康与生活四部分。
  • 纸孔雀

    纸孔雀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残酷总裁的芭比娃娃

    残酷总裁的芭比娃娃

    十七岁,他得到了她的身体,让她成为他的芭比娃娃,他的专属玩偶,不能拥有任何情绪的玩偶。而她却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心遗留在他的身上。二十二岁的她,依旧是他的玩偶,依旧深深地爱着他,可他却要和别人结婚。可她还是深深的,傻傻的爱着他。因为她知道,爱情从来都不是等价交换,不是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为了他的梦想,为了他的幸福,她带着满身的疲惫离开了他。。。二十五岁的她,再次见到他,他则化身为魔鬼,将她再次囚禁在他的身边,狠狠地折磨她。不仅再次摧残她的身体,更深深的伤害她的心。还在她的身体埋下一颗“种子”。原以为,他会因为这颗“种子”而留在自己的身边。可最后她才发现,原来他的心早已不在自己的身上。他有的,只是埋怨和报复。。。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这一次,她要永远的逃离他。。。咖啡喝完了,可以续杯。。。爱情没了,是否能续爱。。。咫尺有爱却不伤害、爱在唇齿却不咀嚼.他们的爱,究竟能不能回来。。。精彩剧情;“莫宇浩找你什么事?”莫子轩开口问道,语气依旧是那么的冷漠。“他要我做她的女朋友。”她依旧不舍得骗他,只因她爱他,深深的爱着。“答应他。”“什么。。。”安雅乐不确定自己所听到的是真的。“答应他,努力让他交出宇轩集团的一半继承权。”莫子轩的语气依旧冷漠。“为什么。。。告诉我,我到底算什么。。。”安雅乐发了疯似的对莫子轩吼道。为什么世界上的人都看见我对你的爱,为什么只有你看不到。。。“我的芭比娃娃,我的专属玩偶。”他依旧那么冷漠。。“只是玩偶吗?”安雅乐泪眼迷蒙的望着他。“仅此而已,难道你还想要别的。”看见她的泪水,他转身离开。怀孕??“子轩,你跟她结婚,那我怎么办?”安雅乐的小腹已经略吐凸出。“你?还是照样留在我的身边。”“那孩子呢?难道你想要让他成为私生子?”“你的孩子?他也不配拥有名分。不要想太多,安心静气的将孩子生下来就行。”。。她的孩子,。。不配拥有名分。。。瞬间,眼泪决堤而出。。。你给不起名分,我给的起。安雅乐拿起一个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我答应你,跟你结婚。”。。。。本文过程虽然贼虐,可结局绝对精彩。。。。文是天天更,律儿不弃坑。。。亲们放心。。呼呼,希望亲们多多支持。。。V文律儿可以保证每天至少一章,而且每周要是花花钻钻其中的一种超过二十个,律儿就两更咯。。。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江湖遍地遇相公

    江湖遍地遇相公

    凤女临世,美男来袭。且看各路公子,如何大显身手,抱美而归。
  •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成丞相府的三小姐,本想混喝等死,偏又嗜酒如命,闲来无事给妓院姐姐们写写小曲,捞点酒钱。不料,相爷爹让她代姐出嫁,对象是花名在外,无赖得令人发指的四皇子殿下!?天啊,他们曾经有过过节!她嫁进王府后,还能逛妓院,写曲儿换酒喝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诗经》,更直观、真切地感受《诗经》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绝色王爷爱丑妃

    绝色王爷爱丑妃

    人家是穿越,她上官晴也是穿越,想那些个穿越的姑娘们哪个不是倾国倾城的,就她命衰,连个清秀的面貌都没混到,真是失败。看看这脸,这身子,整个就一难民啊,有木有,还西秦四大世家的五小姐,这小姐当的也着实窝囊了点。没爹没妈就算了,也犯不着这也打那也骂的吧,她是谁啊?上官晴呀,特工组里一人挑十个猛男的上官晴啊,你们一个个的恶女,那手要是不想要了,告诉姐,姐保证一招之内废了它。这面具男是不是疯了,提的什么狗屁要求:什么?为了与自己相配要娶个丑女。姑娘正好合了你的要求,所以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让人羡慕的六皇子妃。北堂胤,西秦六皇子,这哥淡定的有点过火了啊,可这样的人就唯独对我们上官晴姑娘淡定不起来。................................................................................................上官晴没想到自己是中毒才摊上这副吓死人不偿命的丑颜的,但是命好不能怪政府,烧个香也能碰见个师父帮自己解了毒,看姑娘我怎样丑小鸭变美天鹅,武功低手变绝世高手。北堂胤真的是不敢爱了,自己喜欢的人一个个的逝去,难道自己真是煞星,可这女人说她不怕,那么就让自己再与老天搏上一搏吧。................................................................................................【片段一某男生气中某女臭美中】某男霸气的拥着某女道:“都是因为下水救你,爷现在冷的很,不准动,给爷暖暖。”某女白痴道:“北堂胤,你真的生气了?好嘛,我答应你下次不跳了好不好。要不这样,下次换你跳河,我下去救你。”某男气结:“你这妖女。”某女道:“见过这么美的妖吗?”某男.........【片段二某男你已经中毒了】“晴儿,搬去我那院子住吧。”“不要,你那屋子的床太硬了,我睡不习惯。”“我让人去买些新的被褥铺上。”“你那屋子没有梳妆台,铜镜也太小了。”“我让人去置办套大的。”“你那院子花草树木太少,没有生气。”某女继续挑刺中。“我马上让人去种,绿意,你都记着夫人的要求,待会去吩咐何伯一一照办了。”“是。”小丫头在边上憋得想笑又不敢笑的。“晴儿现在可以搬过去了吧。”
  •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同学们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 腹黑公子:诱拐迷糊妻

    腹黑公子:诱拐迷糊妻

    她,风风火火又迷迷糊糊,一气之下扇了了妄想为了公司利益而把她作为诱饵出卖了的老板一巴掌,潇洒地出了气,可是,谁来告诉她怎么找工作这么难啊?而且她明明不就是想找个工作吗,怎么好像一不小心被一个腹黑总裁给缠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