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100000011

第11章 学处世:圆融中庸,进退自如

曾国藩认为,“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因此,处世也必须刚柔并用,以圆融为基本原则。曾国藩认为,在做事时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有势不可用尽;处事把握好事物的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都能泰然处之。

1.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上,时刻提醒着自己“天道忌盈,业不求满,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要“事事要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为了将这些道理落实到行动中,曾国藩总结出一句切实可行的话来,就是:“有势不可用尽,有福不可享尽。”他认为一个人真的很富有了,也不应该奢华无度,既要注意节俭,又要去帮助那些贫困的人;如果一个人非常有权势了,就要收敛自己,力求谦卑、低调。

有一些官员一旦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开始“烧包”,四处炫耀,恐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功劳。在官场上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得到了功绩,一定不要自吹自擂,要尽量多夸上级领导有方,下级齐心协力,一起共事的人鼎力相助,这样,并不会因为你没有提到自己,你的功劳就会被埋没,相反人们会更加看重你功劳。如果你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认为别人都没有起到作用,那么你再大的功劳,别人都会不服气的。这也同样是“有势不可用尽”的道理。

在征剿太平军时,曾国藩的弟弟带兵攻克安庆的捷报传来后,曾国藩非常高兴。他知道,这都是他曾氏家族的功劳,皇上很快就会昭示天下,褒奖他们曾氏兄弟,他们的家族马上就会闻名天下了。曾国藩在灯下给带兵的两位弟弟写了一封信,向他们恭贺大喜。然后,他开始草拟报喜折,向朝廷报喜,以前,曾国藩的报捷奏疏,免不了自矜自夸的言辞。可是随着官场经验的丰富,他以黄老学说处世,尽去矜夸,一味柔退。尽管他内心深处为安庆的攻克、为曾氏家族的即将名满天下兴奋不已,但是他的报喜折却写得极平极淡,绝口不提曾家三兄弟的谋划战功,而把一切成绩都堆在胡林翼的头上:“前后布置规模,谋剿援贼,皆胡林翼所定。”写好后,他仔细检查一遍,还是觉得把这事提高了。他想起部下鲍超前几天打了一个大胜仗,于是干脆改作为鲍超报捷,把攻克安庆之事的文字尽量压缩,降为附片。虽然没有为自己兄弟们专门写报喜折,但是还是得到了朝廷的重赏,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

曾国藩虽然在朝廷中权高位重,可是他非常注意收敛自己,表现得很低调。他的弟弟曾国荃与曾国藩截然相反,他一贯以拯救朝廷的特大功臣自居,金陵攻下后,他觉得伯爵之赏不足以酬劳;任他为鄂抚之后,他又与自己的“上级领导”对着干,为此差点受到朝廷的惩治。曾国荃觉得自己是功臣,在老家荷叶塘买田起屋,都是理所当然的,一点不懂得收敛自己。曾国藩知道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弟弟的仕途很可能会越走越窄,为了教育弟弟,他语重地心长地说道:“你以为太平军的灭亡是因为湘军的缘故吗?”

曾国荃不服气地说道:“旗兵、绿营虽然也参与了一些战事,但他们不起主要作用,打败太平军的功劳,就应当属于湘军。湘军或许不能与商汤周武之师相比,但论功绩,我看也不在岳家军、戚家军之下,后期军纪固然不甚佳,岳、戚两家就一定如书上所说的那样好?我就不信!”这口气有多大,认为朝廷的正规军旗军、绿营军都是废物,打下太平军就是湘军一家的功劳,湘军可以跟当年岳飞的岳家军和戚继光的戚家军相提并论!

曾国藩听后,赶紧呵斥道:“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曾国荃一脸不服气,曾国藩叹了一口气,说道:“太平军的失败,主要的原因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自己打败了自己,而不是湘军的功劳。道光末年,当时南方吏治甚为腐败,随后又开始闹灾,老百姓生活困苦,洪秀全乘机以有田同耕、有饭同吃的口号蛊惑人心,聚众造反。那时地方官员腐败无能,文不能守,武不能战,于是洪秀全迅速发展壮大,窃据江宁,公然另立伪朝。盘踞江宁后,洪秀全本性大暴露,所作所为与造反之初大不一样,于是人心丧失。咸丰六年的时候太平军发生了内讧,内部的头目自相残杀,这些证明了他们是一群争权夺利、残忍刻毒的强盗,当时有识之士已看到了他们的败灭定局。从内讧开始,他们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势力越来越弱,湘军是趁着这些空子才侥幸成功的。如果那时不是咱们兄弟建湘军,换成其他人,同样都能成功。假若太平军不发生内讧,洪秀全稍有远见,不急于建都称王,而是率兵直攻京师,我们的湘军肯定难以成事。兄弟,你想想看,朝廷封你为一等伯,封为我一等侯,这都是靠运气好而捡来的吗?”

曾国藩见弟弟低头不语,就举了几个例子,比如靖港失败,曾国藩以为走到绝路上了,于是自杀,后来传来湘潭大捷的消息,如果在湘潭也失败了,湘军早就没有今天了。他一连举了几个例子,说得曾国荃直点头。最后他说道:“我先前对你说过,你本事虽大,但不能居全功,要让一半与天。这‘天’就是指的运气。这样看,这样想,就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少生许多闷气,这不仅是处世之道,也是养生之方。”曾国藩力求给弟弟讲这些道理,规劝他为官之道。曾国荃在仕途上虽然没有取得曾国藩的成就,但是历任湖北巡抚、河道总督、山西巡抚等要职,最终死于任上,谥忠襄。曾国荃的成绩,应该说是离不开大哥曾国藩的教导的。

俗语说“狡兔死,良狗烹”,曾国藩与弟弟们剿灭太平军之后,没有被朝廷除掉,反而是终生受到重用,都以病死于任上而收场。这些正是曾国藩那句“处大位而兼享大名,自古能有几人深善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可以收场耳”的实现,也是“有势不可尽用”的成功。

【跟曾国藩学做官】

曾国藩说过:“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又说“花未全开月未圆”,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他还说“有权不可用尽,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说的是办事要留有余地,才不至于力竭失败。曾国藩不仅提出“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保持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而且自己采取行动,请求注销封爵。这种处事的原则,也正是他成长为官场常青树的秘诀所在。

2.顺境逆境,泰然处之

每一个成功的人,他的成功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有高峰有低谷,有顺境有逆境,而且,根据更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来看,更多的时候是逆境,只因为在逆境中挺住了,没有被逆境打败,才赢得了最后的成功。现代人把一个人面对逆境承受压力、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称之为逆商,一个具有很高逆商的人,不但有迎难而上的精神,还会有处变不惊的心态。曾国藩的逆商是很高的,有一个“屡败屡战”的词正是说明他逆商的最佳标签。

曾国藩本是一个文人,却被皇上派去办团练,带兵征剿太平军。最初的时候,因为在带兵打仗方面的经验欠缺,他在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在长沙西北)连连失败。为了不被太平军活捉,曾国藩曾投水自杀,幸好被左右发现及时救起。后来,曾国藩又率水师进攻九江、湖口,被太平军诱入鄱阳湖,封锁湖口再用火攻,数十艘水师大船被毁。曾国藩率残部狼狈退至九江以西的官牌夹,其坐船被太平军围困,在这个危急时刻,他第二次投水自杀,被随从捞起后,退守南昌。

不管战胜还是战败,都得如实向朝廷汇报啊。曾国藩的部下如实写了一篇奏折,向皇帝汇报作战的情况,其中有这样一句:“感叹匪寇顽勇,湘军屡战屡败。”曾国藩看后,提笔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只因为两字顺序的调换,其中的意境大变!虽然有两次投江自杀的“不光彩”的经历,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他的逆商指数,因为太平军马上就到跟前,他担心被抓去之后受到侮辱。曾国藩曾反复讲,再困难的时候也要“挺”住。他的弟子李鸿章在1896年重温了这说法,称之为老师的“挺经”。

如果说最初的时候,曾国藩凭借自己的韧劲儿和挺劲儿做到了“屡败屡战”,但是他内心的焦虑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在战场上和官场上的磨砺,他面对逆境心态逐渐地平和,并开始泰然处之了。

在征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所带的湘兵与石达开所带的太平军相遇,被石达开连连打败,被困在江西。这时,又传来了曾国藩的得力助手塔齐布的死讯。曾国藩的另一个得力助手罗泽南因为对江西的战局失去了信心,请命离赣赴鄂,离开了曾国藩。曾国藩身边唯一可依靠的人就是他的朋友刘蓉了,因为战事非常不利,曾国藩几乎每天要跟刘蓉商量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可是这个时候,刘蓉也要走了,手下人跟曾国藩汇报说,刘蓉要回老家看望老母。身陷困境,助手又死的死,走的走,曾国藩心里莫名地空虚起来。

可是一连几天,刘蓉都没有来辞行,曾国藩一打听,原来刘蓉病倒了。曾国藩闻讯急忙赶到刘蓉的身边,见刘蓉闭目躺在床上,面有戚容,曾国藩就坐在他的床头,一边轻轻地抚摸着刘蓉的脸,一边以真挚悲怆的声调说:“梅九,梅九,你可千万不能走哇,你能甘心让我当欧阳子吗?”

一连说了几遍,刘蓉终于忍不住笑起来,掀被坐起,责备道:“涤生,什么时候了,我这里心乱如麻,你还有心开玩笑。”

原来,这里有个典故,除他们二人外,别人都不知道。那还是他们相识不久的时候,二人都自负文章好。曾国藩有次戏言:“我俩好比欧阳修与梅尧臣。”刘蓉说:“那谁是永叔,谁是圣俞?”二人当然都愿意当欧阳修,而不愿屈为梅尧臣了。曾国藩一见两人相执不下,就说道:“这样吧,因欧阳修是后死,梅尧臣是先死的。以后我们二人,谁后死谁就是欧阳修。”刘蓉表示同意。今天刘蓉病重,曾国藩想到二十年年前两个人的“约定”,竟然脱口而出。难得他二十年后还记得这个故事,更难得的,在目前军机不顺、身陷困境时,还有这分闲情。

见刘蓉笑着坐了起来,曾国藩说道:“我知道你心思乱,可是我的心思比你还乱呢。我听说你要回老家看望母亲,为母尽孝之事我本不该阻拦,但是,我现在的处境你也清楚,你能忍心抛下我回湘乡过逍遥日子吗?”

刘蓉虽然很同情曾国藩,但是他也是对江西的局势失去了信心,确实是挺不住了,才找借口说回老家看望母亲。他对曾国藩说道:“你是朝廷重臣,你有责任,我是你的私人朋友,我没有责任,我想走就走,没有我,自然继续有人为你办事。”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曾国藩是朝廷重臣,他有责任在这里“熬”,而刘蓉只是出于朋友的交情,不想在这里“等死”。曾国藩一听,也不想再挽留了,这种困境,也不能连累朋友,于是就轻松地说道:“听说你要走,我的方寸已乱,想写首诗送给你,都感到难以成句了。”

刘蓉一听,当下同意,并说曾国藩的诗如果写得好,自己就不走了。曾国藩一见有转机,就多了一个心眼,说道:“你定要回家,我的诗即使写得好,你也不会说好,如何评判呢?”

刘蓉想了想说:“这好办,我看后笑了就算好,不笑不算好。”

两个人击掌,表示不能反悔,于是曾国藩略加思索之后,就走到书案前,挥笔写了一首诗。刘蓉拿过来一看,见是一首“宝塔诗”,轻声念道:“虾。豆芽。芝麻粑。饭菜不差。爹妈笑哈哈。新媳妇回娘家。亲朋围桌齐坐下。姑爷一见肺都气炸。众人不解转眼齐望他。原来驼背细颈满脸坑洼。”

刘蓉不动声色,曾国藩屏着气盯着刘蓉的脸。隔一会儿,刘蓉绷不住了,终于“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好,笑了,笑了!”曾国藩孩子似地乐了起来。

刘蓉笑过之后埋怨道:“你可真行,把你们荷叶塘骂新姑爷的俚语拿来逗我!”

曾国藩处于留下刘蓉的兴奋之中,笑着说道:“管他俚语也罢,村言也罢,你笑了就好!”

刘蓉拿着诗看着看着,又走到书案前,提笔在后面补下两句:“涤生诗才大有长进真堪夸。刘蓉认输留在军营莳竹栽花。”曾国藩看后大笑不已,直称赞刘蓉是诚信君子。”

此时,曾国藩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忧就是贴心的幕僚死的死、走的走,外患是石达开多次将其打败,自己被困江西,手下人对时局都失去了信心,可是他依然有心情与刘蓉开玩笑,泰然自若。正是他这种心情,感染了刘蓉,才使他愿意留下来助其一臂之力。

【跟曾国藩学做官】

曾国藩说过:“古来大有为之人,每于艰险之时,坚韧撑得住,可做出非常事业。”他认为,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在碰到艰险的时候,每次都能能够忍受艰难,坚决挺住,这样就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

3.圆融中庸,切忌斗狠

在官场“打拼”多年的曾国藩,将“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舌柔在口,齿刚易落”,这种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深深地刻在了心里,并将其引用到官场上,总结出圆融中庸、切忌斗狠的为官原则。而他的弟弟曾国荃,正是这方面的一个“反面教材”。

曾国荃仗着曾氏兄弟打败太平军的功劳,居功自傲,不将别人放在眼里。在他被任命为湖北巡抚时,满族贵族官员官文任湖广总督。官文是官场的“老油条”,又是朝廷的大红人,还是曾国荃的上级,官文与湘军有矛盾,而曾国荃偏不服他,争强斗狠,要收集官文的证据,打算参奏他。官文发现后,则用计把他调离武昌,保奏其为一个无权的“帮办军务”,这令曾国荃大为恼火,就立刻写折参劾官文。曾国藩听闻此事后,惊骇不已,认为此事必招致很多的麻烦,于是拟密折保举官文,说了官文许多好话,同时斥责弟弟的做法。此举使慈禧心情舒畅,于是没有降罪曾国荃,替曾国荃避免遮挡了许多麻烦。

碍于弟弟这种性格,曾国藩在家书中这样说过:“人当自强,但是否如沅弟(曾国荃)所说自强者总能胜人一筹,我大不以为然。至于说到一个人的强大,在我看来,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况。曾子的‘自反而缩’,也就是孟子将仁义和谦虚集于一身的强大,这种强大与孔子告知弟子仲由的强大,大概可以久长。另一种强大是斗智斗力,这种强大就是逞强或逞能,有因逞强而大兴的,也有因逞能而大败的,如古代的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这些人的智力可以说都是横绝一世的,但是他们的失败祸害也非同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等人都是我们所知道的自封的英雄,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得以保其终身的。所以,我们在自我修养上求强是可以的,但在逞能斗狠上求强就不行了……”

曾国藩对于在官场逞强斗狠的利弊分析得很清楚。其实,一个人之所以会逞强斗狠,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认为别人打不过自己,害怕自己,以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这种通过逞强斗狠而得到的优越感,不是出于别人发自内心的佩服或尊重,而是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在某一时间、某一场合或某一范围内你确实征服了他人,但是你很难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能征服他人,在你能力不及之时,就会有人奋而反抗,从前被你征服的人就会乘机进行报复,所以逞强斗狠终归会失败。

曾国藩深刻地认识到了逞强斗狠的可怕之处,他在做事时力求圆融,决不会像曾国荃那样,跟自己看不惯的官员对着干。曾国藩知道,有些人即使你看不惯,也不能得罪,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曾国藩所带领的湘军攻下武昌之后,得到朝廷的嘉奖,并被任为署理湖北巡抚。不过,朝廷还是因为他是汉族人而担心,派了一个叫德音杭布的镶黄旗人来到军中,名义上为曾国藩大营效力,其实是来监督湘军。

曾国藩心知肚明,但是,对这样的人又不敢怠慢。德音杭布来到后,曾国藩对其极为客气,见面就说道:“贵部郎光临,不胜荣幸。此处池小塘浅,难容黄河龙鲤。部郎为朝廷镇守留都,功莫大焉。湘勇得部郎指教,军事技艺将会与日俱进。国藩今后亦有良师,匡误纠谬,少出差错,无论于国于己,部郎此来,赐福多矣。”

接着,曾国藩郑重其事地向德音杭布汇报了工作。汇报完之后,陪着德音杭布闲聊时,其实他是想通过闲聊发现赞德音杭布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这种闲聊果然有效,不一会儿,德音杭布就“亮了底”,说自己喜欢字画。曾国藩一听,赶紧打开了自己的竹箱,拿出了一幅随身携带多年的画来。这幅画的上面写的是一首七绝:“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诗后面有一行小字,“崇宁元年春山谷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德音杭布看后眼睛一亮,说道:“这是山谷老人的真迹,这两个‘山’字写得有多传神,正是山谷晚年妙笔。实在是难得的珍品。”

德音杭布一边看一边称赞,爱不释手。曾国藩看出了他的心思,但是没有立即表态。德音杭布一心想得到这幅画,说道:“下官家中藏着几幅苏轼、米芾、蔡京的真迹,只有山谷的字,一幅也没觅到。”

曾国藩听到这里,立即接话:“这幅字就送给部郎吧!”说罢,亲手将这幅字卷好送给德音杭布。德音杭布颇为感动地说:“大人厚赐,下官却之不恭,来日方便,下官便托人送到京师,定为山谷老人妥藏这一珍品。”

把德音杭布安顿好之后,曾国藩与幕僚刘蓉谈起了这事。曾国藩认为德音杭布是个标准的八旗子弟:心眼多、摆阔、贪财、好享受、无真才实学。刘蓉则替曾国藩可惜,把一件稀世的字画落入俗人手里。曾国藩笑道:“那是一件赝品。”原来,这是他学生找人临摹的,其人有乱真之技。曾国藩一见也叹为观止,就一直把这幅“赝品”带在了身边,不想却派上了用场。

虽然曾国藩心理上瞧不起德音杭布,表面上却对他非常尊重和客气,但是这也是有尺度的。曾国藩本想自己陪德音杭布到各处去看看,后来又觉得不妥。他认为德音杭布这种人自以为出身高贵,本来就目空一切,倘若真的奉有密令来监督自己,那就会更加不可一世。如果自己亲自陪他,他会以为是在巴结他,更加不可一世了。曾国藩有意想压压德音杭布的气焰,就晾了他几天,只是让幕僚刘蓉去陪陪他,并借此观察一下,套套德音杭布的心里话。还给德音杭布派去了贴身仆从,名义上照顾德音杭布,其实是在监视他的一言一行。

曾国藩的安排都很巧妙,对德音杭布看似非常恭敬,奉为上宾,派上仆人伺候他,正事不让他插手,但是还会利用他来帮自己说话。比如,在参奏陈启迈时,曾国藩知道德音杭布也恼火陈启迈,便将奏折送给他看,请他履行向朝廷作证的诺言。德音杭布也拟了一折,把陈启迈和江西吏治大骂一通,并托人上奏给朝廷。

在德音杭布面前,曾国藩更加表现得忠君敬上,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使清廷从德音杭布的口中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是对曾国藩及其统帅下的湘勇有利的。曾国藩通过这种圆融中庸之法,“化敌为友”,使德音杭布为己所用,这比曾国荃那种对着干高明得多了,这一招很值得官场之人学习。

【跟曾国藩学做官】

曾国藩说过:“我们在自我修养上求强是可以的,但在逞能斗狠上求强就不行了……”他认为,一个人可以跟自己“逞强斗狠”,比如在提高自己的修养、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可以逞强斗狠,这样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但是在与人交往上,切不可逞强斗狠,这会给自己招来麻烦甚至是灾难。

同类推荐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的含义。人生在世,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舍得”这两个字了。人生有舍才有得,当你懂得了“舍”时,你就会“得”到更多。在人生漫漫长路上,会面临着很多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这是一门学问。人生最重要的是机遇,而正确的放弃,则是真正把握住了机遇。因为很多时候,放弃就是获得。人们常将“舍”与“得”合说成“舍得”,就是因为有“舍”才有“得”嘛!一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酷暑难熬,饥渴难忍。正当快撑不住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屋子里居然还有一台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怎么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瓶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饮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怎么办?能抽出水来当然好,要是水浪费掉了而抽不出水呢?自己不是有可能死在这里吗?如果将瓶中的水喝了,还能暂时远离饥渴。这个人犹豫不决。想来想去,他还是将水倒进抽水机。不一会儿,就抽出了清冽的泉水,他不仅喝了个够,还带足了水,最终走出了沙漠。临走前,他把瓶子装满水,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弃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有一得必有一失,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有更多的收获。人生好比一个房间,想要搬进新的家具、电器,就得先扔掉一些东西。放弃不是失去,正确的放弃往往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再生过程。
  •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简要概括了年轻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100条人生经验。阅读本书,年轻人将会懂得人生的成功之道、处世法则;应用本书,年轻人将告别青鲁莽,向人生的成熟迈进。仔细揣摩、用心掌握这本书的细节,将会对年轻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二十几岁的这代年轻人一定能够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成为把握时代命运的弄潮儿。
  • 社交细节全书

    社交细节全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交作为人们相互间联系沟通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显得更加重要。的确,从工作角度讲,现代社会分工愈来越精细,几乎没有人可以脱离他人而独立完成一件事;从生活角度讲,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世外桃源”,通讯的高度发达,信息的快速增长,让任何个体都成为了整个社会链条中的一环,想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变得越加困难。既然一个人要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产生关联,那么社交就变得异乎寻常地重要。正如励志大师卡耐基说:“一个成功的因素,归纳起来15%得益于他的专业知识,85%得益于良好的社交能方。”
  • 平常心做人,进取心做事

    平常心做人,进取心做事

    做人常怀一颗平常心,做事常有一颗进取心。如果没有平常心,行走在人生中就会患得患失,自私自利、心灵难有真平静。修平常心,是为了更好的进取,否则人生将在原点打转,永远看不到山顶的风景。取平常心,救治时代浮躁病,辟一方净土诗意栖居;持进取心,超越生命的平庸,创一番事业笑傲人生。
  • 左脸比右脸诚实

    左脸比右脸诚实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谎言?因为我们对金钱充满着强烈的渴望。所以看见中大奖的值息会兴奋不已;因为爱情至上,遇见别有用心的人也不知道设防;因为嫉妒心理强烈,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成为别人欺骗的棋子;因为不辨是非,上了居心叵测小人的当。我们怎么捕捉谎官线索? 识破谎言的线索可能出现在说谎者的表情、情绪上;识破谎言的线索可能出现在说谎者的身体,手势、动作等,也可能是他的说话方式出卖了他;识破谎言的线索更有可能出现在事情的来龙去脉中;抑或在你与说谎者的行为互动中就该对对方产生怀疑。
热门推荐
  • 总裁追妻:搞定抠门助理

    总裁追妻:搞定抠门助理

    他是商界不可一世的传奇神话,她是能抠则抠,能贪则贪的屌丝助理。当腹黑大灰狼遇上屌丝小白兔,也忍无可忍:“路迟迟,最近人流医院在打折,你要不要考虑跟我怀一个?”某屌丝震惊:“可是……我们不熟。”总裁大人忍无可忍:“一起睡过,你敢说不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蜀山剑侠传4

    蜀山剑侠传4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这些幽默小笑话,是近年来读者最喜闻乐见的麻辣段子,内容经典。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随手翻阅几则,就可让自己开心一笑,什么忧愁烦恼都将抛诸脑后。”
  • 火爆狂妃:妖夫哪里逃

    火爆狂妃:妖夫哪里逃

    她是闻名大陆的“女王殿下”,却被最深爱的人陷害致死。重活一世,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发誓定要十倍奉还!只是,那谁谁,这只骚狐狸是打哪冒出来的?狐王?狐王又怎么样!床畔,弦歌一脚踏上床沿,一手执鞭轻轻划过炙焰绝色的面庞,邪邪一笑:“叫我女王殿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美人心计

    重生美人心计

    这是一部欢喜冤家从相憎相恨到相亲相爱的温馨爽文。这是一部废物翻身成为一代女皇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这是一部前世今生命运轮回时空转移却亘古不变的爱情神话。她是人人嫌恶唾弃的灾星,新婚之夜即克死虐待狂新郎,人人闻之色变。是他眼中的杀人狂。风流邪魅的太子眯着桃花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如毒蝎的杀人狂居然混进宫里了!”他一脸狡黠,凑近她耳边,“你使用的苦肉计已经过时了,记住!本太子最喜欢的是美人计!”她不服输的说道:“你很想死吗?本小姐的美人计你受不起!”
  • 中国冠军企业的长尾战略

    中国冠军企业的长尾战略

    世界上一位CEO、经理人、企业家、营销总监,以及每一个市场营销人员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每一位公司董事、顾问、投资人、新闻记者、商学院学生,每一个对世界最成功企业的出众物质有兴趣的人,也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我们如此斗胆声明,并非因为我们写了这本书,而是因为书中提到了长尾理论确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我们做了长期研究,写出这本书,就我们所知,国内还没有人这样做过。你能从本书里得到很多东西:希望这几十个特定的事例,能够激励你在自己的组织里立即采取行动;希望这些观念和架构深植在你心底,协助指引你思考;希望你得到可以传给别人的智慧之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