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2400000034

第34章 如何充分表达自己(6)

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者的误区。你不应对他人的话作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他不应该这样”一

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义。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交谈中的插话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不过,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一条重要界限。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沟通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委婉暗示出奇效

暗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暗示者出于自己的目的,采取隐晦、含蓄的语言,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并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息或改变自己的行为。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位十七岁的女孩很幸运地在一家高级珠宝店找到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这天,店里来了一位青年人,衣衫褴褛,满脸悲愁,双眼紧盯着那些宝石首饰。

这时,电话铃声响了,女孩去接电话,一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碟子,有六枚宝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拾起其中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此时,她看到那个衣衫褴褛的青年正慌张地朝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那第六枚戒指在哪儿。当那青年走到门口时,她叫住他,说:“对不起,先生!”

那青年转过身来,问:“什么事?”女孩看着他抽搐的脸,没做声。那青年又补问了一句:“什么事?”女孩这才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

很难,是不是?”那青年紧张地看了女孩一眼,抽搐的脸这才浮出一丝笑容,回答说:

“是的,的确如此。”女孩说:“如果把我换成你,你在这里会干得很不错!”终于,那青年退了回来,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祝福你吗?”女孩也立即伸出手来,两只手紧握在一起。女孩仍以十分柔和的声音

说:“也祝你好运!”那青年转身走了。女孩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这本是一起盗窃案,人们一般的处理方法,不外乎大喊大叫,设法抓

住偷窃者。而这位女孩却用一席彬彬有礼的暗示,达到了使小偷归还偷窃物的目的,那小偷也没有当众出丑,非常体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试想一下,如果女孩也是大喊大叫,能有这样的结局吗?不可能。说不定她还会为此受到伤害。

南唐名臣申渐高也善用这种方法。有一年,南唐税收苛严,百姓不堪重赋。很多大臣劝谏烈祖减轻赋税,都没有结果。当时逢京师又遇大旱,民不聊生。

一天,烈祖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唯独京城不下?”大臣申渐高一听,正好抓住这个机会进谏,又不能直言,便诙谐地说:“因为雨怕收税,所以不敢入京城。”

烈祖天生睿智,知其话中暗示之意,大笑一阵后,即颁发圣旨,减轻税收,让百姓休养生息。大臣申渐高借助一句幽默的话,暗示烈祖要减轻税收,想不到竟收到如此奇效,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直接的表达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妨换一种间接委婉的方式,于人于己,有利而无害,何乐而不为呢?

以气势论输赢

说话的“气势”是相当重要的,有时起关键作用。如果坚持已见,却畏畏缩缩、矮人一截、不敢与人针锋相对,那么你的坚持恐怕也就无法坚持了。因此,当对方言词犀利时,你的言词就应更为犀利;如果对方气势过人,你的气势也应更胜他一筹,并且在谈话时应理直气壮、临危不惧,这样才能压倒对方。

《古文观止》中有一篇《唐雎不辱使命》的文章,内容是讲骄横的秦王想要吞并安陵君的国土,所以无理地表示欲以秦国五百里土地作为交换。对此,安陵君自然不同意,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当秦王听说安陵君不愿交换土地时,顿时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道:“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便能让百万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

唐雎说:“大王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平民百姓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赤着双脚,拿脑袋撞墙罢了。”

唐雎说:“那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勇士的发怒。如果勇士发怒了,倒下的虽不过是两人,血水淌过的地面也只有五六步,但普天之下的人,都会为他们披麻戴孝。现在勇士发怒了!”

唐雎说完话,立刻拔出宝剑,准备挺身而起。秦王一见,慌忙地对唐雎说:“先生息怒!先生请坐下来谈,何必生这么大的气呢?现在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都灭亡了,唯独安陵君仅仅50里地的小国还能留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这样的勇士啊!”

在这个过程中,唐雎针对秦王的贪得无厌,临危不惧、据理力争,甚至以死相搏,终于使秦王因心虚胆战而作罢。

凭借勇气而领先气势、步步逼近,可说是“针锋相对法”的基本要点。只要能掌握此法,你就能在辩论中体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正含义。

冯玉祥任职陕西督军时,他得知有两个外国人私自到终南山打猎,并且打死了两头珍贵的野牛,就把他们召到西安,责问道:“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有没有领到许可证?”

两个外国人回答道:“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不用通报任何人吧!”

冯玉祥听了,带着怒气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则是中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呢?你们不经批准便私自打猎,就是违法!”

外国人狡辩道:“这次到陕西,在贵国发给的护照上,不是准许我们带枪吗?可见我们打猎已经获得到贵国政府的许可,怎么能说是私自打猎呢?”

冯将军反驳道:“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打猎吗?如果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难道就表示你们可以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吗?”

其中一个外国人,十分不服气地说:“我在中国15年,所到的地方没有不准打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规定外国人不准在中国境内打猎。”

冯将军冷笑着说:“的确是没有规定外国人不准打猎的条文。但是,难道就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你15年没遇到过官府的禁止,那是他们昏庸!现在我身为陕西的地方官,我可不能昏庸。再说,我负有国家人民托付的保家卫国之责,自然要禁止你们私自打猎!”

最后这两个外国人在冯玉祥的理直气壮面前不得不承认错误。

率先定义,掌握主动权

当我们在和他人谈话时,如果明显处于不利的位置,是就此俯首称臣呢?还是回到谈话原点,重新定义事件起源呢?很明显,我们要采取第二种策略。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利的局面,我们应提前作好准备,率先定义。

所谓“率先定义”,就是针对论题中的某些关键词,做出有利于己方利用事实、展开论点、争取认同的定义,从而能先声夺人、先发制人、位居优势位置。而这正是辩论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策略,尤其适用于当辩题明显不利于己方的时候。

在1986年的亚洲大专辩论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与香港中文大学队进行了一场辩论,题目是“外来投资能否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香港中文大学队为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反方。

从命题上来看,香港中文大学队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因为“确保”一词是个值得推敲的词语,也就是说如果将“确保”解读成“百分之百的保证”,那么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几乎是无理可辩。不过香港中文大学队灵机一动,采取“先发制人、先声夺人”的策略,一开场就提出“确保”并非指“百分之百的保证”。他们说像乘坐大众运输工具时,广播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靠车门。”这并非意味只要不扶靠车门,乘客们的安全就可获得百分之百的保证。

由于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含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则因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确保”一词等同于“百分之百的保证”,因此香港中文大学便化不利为有利,进而牢牢掌握自己在辩论场上的主导权,并最终获得胜利。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采用了“先声夺人、率先定义”的方法,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的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正方将很难获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同样不利的事件时,千万不要忘了追溯问题的源头,从而为自己寻找一个更有力的新定义!

先转话题再攻核心

凡事必有正反两面,但如何判断孰是孰非,确实需要一些技巧。此时不妨利用言语套话,一开始避开急需阐明的话题,先谈与论题无关的话题,等到时机成熟再话锋一转,立刻现出自己真正的谈话目标,使对方束手就范。

在《杂人趣谈》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两个人一起来见法官,其中一人指责另一人欠他许多黄金不还,另一人则死不承认,并且坚持说:“我是第一次见到他,从未向他借过钱。”法官只好问原告:“你要他还的黄金,当时是在什么地方给他的?”原告说:“在离城不远的一棵树下。”法官点点头后,说:“你再去一趟,然后把那棵树上的叶子带两片回来,我要它们当证人,并且加以审查,它们会告诉我真相。”

此时,原告前去摘取树叶,而那个大喊冤枉的被告则留在法庭上,不过法官没有和他谈话,自顾自地审理别的案子。正当被告好奇地观看法官审案时,法官却突然回过头问他:“他现在走到那棵树没有?”被告答道:“依我看,还有一段路呢!”顿时,法官严肃地问:“既然你没跟他去过那儿,你怎会知道还有一段路?”被告这才发现自己不小心露出马脚,只好承认自己的诈骗之罪。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不问被告是否知道那棵大树的位置所在,反而故意让原告去找树叶,接着又审理别的案子,直到一旁的被告戒心松懈后,再以看似轻描淡写的问题,诱使对方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说出真相,接着再抓住被告供词间的矛盾和漏洞追问,使得被告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类似的运用手法还有许多,历史上,孟子为了让齐王知道齐国境内不宁、百姓穷困潦倒的主要责任,正在于国君自己身上时,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孟子上朝时对齐宣王说:“您的一个臣子,把妻儿都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便到楚国去了。等他回来时,他才发现妻儿受冻挨饿已有好长一段时间。请问大王,那朋友不顾信义到这种程度,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呢?”

齐王说:“应该和他断交!”

孟子又问:“假如管理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该怎么处理呢?”

齐王答得很干脆:“罢他的官!”

孟子紧接着说:“假如一个国家的国政处理得不好,那该怎么办呢?”

齐王此时方知自己上当,无言以对,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还有一个例子。从前有个理发师,他每月都到宰相府帮宰相理发。有一次,理发师帮

宰相修脸修到一半时,不慎把宰相的眉毛给剃掉了。他惊恐不已,生怕宰相怪罪。

此时,理发师情急生智,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并且摆出迷惑不解的样子。宰相见他这样,感到莫名其妙,便问:“为什么你不修脸,却光看我的肚皮?”

理发师赶忙解释道:“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哈哈大笑:“那句话是说宰相的度量大,对于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理发师一听,连忙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给刮掉了!还望相爷度量大,千万恕罪。”

宰相听后,气急败坏,眉毛给剃掉了,今后怎么见人?正当宰相要发怒时,随即又冷静一想,他自己刚讲过宰相度量最大,怎能为这点小事而处罚理发师呢?于是,宰相只好装作豁达温和地说:“无妨,去把笔拿来,帮我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从上例可见,遇事先转移话题,然后再逐层攻入事件核心,对手将不再有反驳的余地。而此种辩论方法是一个推理过程,所以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过早暴露话题的目标,以免对方有心理准备。--一开始的话题应隐蔽得有分寸,不能“隐”得太过深入,更不能

与论题相差太远,并随时注意与论题的关联性。--要注意整个辩论推理过程的逻辑性。只要你懂得善用技巧,学会转移话题,任何问题都不会难住你,都会

迎刃而解。

同类推荐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 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 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 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
  •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仔细品味《不懂忍耐 就成不了大事》的思想,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更理智、更灿烂,更受他人的尊重,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快乐。你别动气,动气就伤了和气;你别生气,生气就坏了元气;你别逗气,逗气就破了财气;你若忍气,忍气便能神气。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忍耐都是他们一生中的座右铭。
  • 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舍得,顾名思义,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就必须先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本书全面论述如何学会舍得,舍是放弃失恋的痛苦,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争吵,放弃虚荣,放弃对权力的欲望,放弃对名利的争夺……该放弃的都勇敢而果断地放弃吧!这种放弃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进;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的人生态度。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把那些应该放弃的都放弃时,你会发现自己一身轻松,那种因为放弃而感受到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你也会因为放弃而得到更多。
  • 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人际交往和职场生存的三大利器。不生气:在遇到烦恼和不愉快的时候,我们是一直被这个烦恼所困扰而生气,整日沉浸在痛苦中,还是忘掉它,把烦恼和不愉快抛到脑后?不言自明,不生气是处世的一大智慧。不抱怨: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我们的愿望。不折腾:不要没事找事,无事生非;不要朝令夕改,忽左忽右,不要翻来倒去,改来改去;不要重复做一些无意义、无关联、不必要的事情。不折腾,就是忠于事业;不折腾,就是有所作为;不折腾,就是努力工作;不折腾,就是专注目标!
  • 聪明女人成事的12张王牌

    聪明女人成事的12张王牌

    本书是成就女人生活与事业的秘典,涉及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且可读性强,观念新颖并有极强的操作性,很多说话、办事的技巧,读者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当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更多成事王牌尽在书中,赶快拿来一用吧。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首席的瓷娃娃妻

    首席的瓷娃娃妻

    传说在爱情的世界里,谁先爱上谁,就注定已经输了一半!十年前的一场葬礼让他丢了魂,失了心,十年后的再次相见,他彻底沉沦,他发誓,再也不放手,直到生命的终结。精彩片段:“明轩,下雪了,你陪我出去走走好吗?”脸色苍白的女子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下意识的问了问旁边正埋头处理公事的男人。“你在这边等一下,我去拿伞。”屋檐下,男子手轻拍在女子的手背上,她的手竟然冰入骨髓。女子想也不想握住男子略带温暖的手,“我们不打伞,就这样走下去,是否就能一路到白头?”【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3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3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霸气冲天系列10

    霸气冲天系列10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如果你是希区柯克迷,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系列希区柯克悬念小说,如果你从未欣赏过希区柯克的作品,那打开来吧!当你进入“悬念大师”的迷离世界,那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扣人心弦暗藏玄机的情;那案外案谜中谜的悬念,那出人意料的结尾,篇篇精彩绝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曾经我爱你

    曾经我爱你

    从前,叶成晋带岑晓去看电影,岑晓夸大银幕里的男主演——顾惟野长得帅。叶成晋佯装不满,逗她说哪有我帅,以后不许你看别的男人。后来,顾惟野陪岑晓散步,街边偶遇昔日恋人叶成晋……顾惟野却嘴角挂笑地告诉她:我准许你天天拿前男友来和我作对比,渐渐地,你便会觉得他一文不值。岑晓哭笑不得:顾先生,看来我要重新审视你强大的自信心。这世上总会有一个人,足以拨云见日,带你走出迷局。
  • 轻松玩数独游戏(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轻松玩数独游戏(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