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700000018

第18章 防民之口——复兴社插手文化界2

复兴社暗杀史量才案

史量才,是民国时期的报界巨子,也是中国报业的先驱者之一。因为史量才主办的《申报》敢于报导真相,从而招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攻击。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在杭州到上海的途中被复兴社的特务谋杀。

史量才是前清秀才,后来深受革命思想影响,毅然抛弃科举,研究新学。22岁时,史量才即到上海南洋中学任教,后又与人合创女子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栋梁人才。因为史量才喜欢踮起脚尖走路,如同麻雀蹦跳,因此被时人称为“麻雀先生”。如果史量才生在现在,想来就会有“芭蕾先生”的外号了。

1907年,史量才参加江浙的收回路权运动,为将中国的交通权力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08年,史量才任《时报》的首席作者,在《时报》上抨击时弊,倡导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史量才为了响应武昌起义,和其他进步人士一起,参加了江苏独立运动。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决定与袁世凯议和,史量才为了千万黎民免受战乱涂炭,不辞劳苦,南北奔走,为议和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史量才涉足报界实属偶然。《申报》由英国人美查创办,于清朝同治年间开办,是中国第一份大量印刷发行的报纸(中国第一份报纸是唐朝的《开元杂报》,可惜并没有大量印刷发行)。1909年美查返回英国,就将该报转让于席福裕。但由于席福裕不善经营,《申报》的最高日发行量仅有七千多份,于是不得不再次转让。

1912年,史量才和有“民国诸葛”之称的赵凤昌(就是本书前文被复兴社暗杀的杨杏佛的岳父)等人合资购下《申报》,史量才出任总经理。1916年,史量才收购了《申报》的所有股权,独家经营《申报》。在经营《申报》的过程中,史量才一改当时其他报业同行不重视广告的作风,大力开拓广告业务,大大增加了《申报》的收入和其社会影响。同时,史量才还抓住时机,适时囤积廉价纸张,有力地降低了报纸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史量才摒弃了当时不少报纸只关注花边新闻、明星逸事和鸳鸯蝴蝶的故事的恶习,以社会热点、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以“言论自由,不偏不倚,为民喉舌”为办报宗旨,从而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大大提高了《申报》的发行量。史量才还常对报社的工作人员说:“报纸是民众的喉舌,不要怕特别势力的压迫,我们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在史量才的努力下,《申报》声名鹊起,发行量大增,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报。1922年11月,英国《泰晤士报》总裁北岩勋爵来到中国,亲自参观《申报》报馆,真诚地赞叹《申报》是“中国的《泰晤士报》”。

1931年,《申报》的日发行量增加到15万份,年纯利润达几十万元。就在这一年,力行社建立了。

力行社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控制舆论,《申报》这样的大报自然是“力行社”的首个“公关”对象。但是,史量才十分反感蒋介石连挑内战,不御外敌的做法,因此不但没有向力行社屈服,反而成了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因此,史量才一度成为力行社的暗杀对象,但是由于当时力行社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国民党内部的“清党”上,因此就把对史量才的暗杀放在了一边。

1932年1月,鉴于日本帝国主义越来越严重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史量才联合多位民族资本家和进步分子在上海哈同路(今铜仁路)成立了“壬申俱乐部”。后来,史量才又在该俱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在市民地方维持会的成立仪式上,史量才指日为誓“但愿生前不做亡国奴,死后不做亡国鬼”,同时疾声呼吁“如果畏缩退避,恐仍未能保得身家财产,不如一起奋勇向前,抗战救国”。

从此,《申报》就以批驳、嘲弄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救国必先救党”等反动政策为主要内容,对蒋介石置大片国土沦丧于不顾,却调动几十万大军围剿各革命根据地以及抗日力量的反动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这种旗帜鲜明的正义态度在获得千万人民佩服和赞赏的同时,也引起了复兴社特务的注意。

1932年年底,宋庆龄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申报》对“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了公正、全面的报道,极大地扩大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社会上的影响。与此同时,史量才也和宋庆龄、杨杏佛等著名民主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进行公正报导的同时,史量才还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为中共地下党免费印刷传单,传递消息,同时还常常接济中共地下组织,并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为营救入狱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四处奔走。

1932年到1933年期间,史量才还创办了进步刊物《申报月刊》,创办了由李公朴为馆长、针对大众的免费的“申报流动图书馆”,以及由李公朴任校长、针对贫苦人家的子女的“申报业余实习学校”和“申报妇女实习学校”。这些公益事业在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为抗日救亡运动培养大批后备力量的同时,也使得史量才的名字一次又一次被复兴社的特务们写在了暗杀名单上。

1934年夏末秋初,蒋介石向戴笠下达了暗杀史量才的命令。

接到命令后,戴笠立刻将暗杀任务布置给了复兴社华东区行动组,并要求该行动组“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不成功便成仁”。

1934年10月,史量才因长期劳累导致胃病复发,回到了杭州的寓所秋水山庄疗养。11月13日傍晚,史量才偕夫人沈秋水、儿子史咏赓、外甥女沈丽娟、史咏赓的同学邓祖询乘车从杭州返回上海。

就在史量才乘坐的汽车行至海宁县翁家埠附近时,突然被一辆车牌为“京字72号”的别克敞篷轿车拦住去路。邓祖询和司机黄锦才以为别克车出了故障,于是下车询问,谁料刚打开车门,就从别克车中蹿出几条身手敏捷的彪形大汉。这几条彪形大汉二话不说,朝邓祖询和黄锦才连开几枪,邓、黄二人随即倒在血泊之中。史量才见状,连忙让沈秋水带着儿子、外甥女先走,自己留下吸引杀手们的注意力。最后,沈秋水和儿子及外甥女躲过了此劫,而史量才却殒命荒野。

因为史量才社会地位和社会威望都较高,所以此案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愤慨,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亲自为史量才撰写墓志铭:“史氏之直,肇自子鱼。子承其流,奋笔不纡。唯夫白刃交胸,而神气自如。”

二、国难当前复兴锄奸

同类推荐
  •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这是一位军旅诗人的处女诗集。作为军人,史桢玮一直在写诗,《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西南军事文学》等军内外刊物、网站都发表过他的诗作。《一滴水可以流多远》收入了他1993年以后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诗路历程,读到诗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望,对诗意栖居的寻求,对人生真谛的沉思。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热门推荐
  • 找个神仙谈恋爱

    找个神仙谈恋爱

    三亲背叛,天降横祸,这些还不够,她门天天像个被老天唾弃的人,厄运在同一天爆发!万念俱灰时,山中老翁一句话点悟:“天外有天,天外有仙。”天吗?属于她的天一直在千里外。仙?等待她的又是哪一个?神仙也只是多了相貌和法力,终究是人!大神,为她撑起保护伞,她却爱不起,魔王,把她捧在手心里,她又躲不起……修仙吧,身边还有个拖油瓶,他纯净的双眼和强大的法力让她不忍也不敢甩开。祈求众仙,如吾所愿,赐予她一个可以安身的云朵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

    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 惩治花花大少

    惩治花花大少

    她,是那天之骄女,十年前的一场伤害,让她心死,十年来,是他,那个天之骄子,默默的守护着她。可是,她却一直活在那场深深的伤害之中,关闭了接受任何人的心门。一场酒后,让她邂逅了那一伤痕累累的小少年——他,十五岁的少年,传说中的第一杀手,带着一身伤痕,甘愿成为‘醉情人’的小牛郎,一次意外,他误以为她是他的客人,于是,他接受了她的疯狂蹂躏,正是这一场美丽的误会,让她,与他,两根本来不该相交的平行线,就此走到了一起!突然有一天,那血色的眼眸出现,一切,都将在情爱恩怨交杂中重演,是折磨还是赎罪?她的心扉为谁打开?她的真爱,归何处?
  •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了《楼居》《芸庐纪事》《乡村琐事》《虹桥集》《雪晴》五个子集。文字美如雪晴风景,无处不闪烁着大自然的神性光泽。作者对自然生命跃动的描画可谓不吝笔墨,对画境的描摹和营造给读者带来了最直接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