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100000036

第36章 在"抗敌第一线"(4)

这既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普通日本人的影响,可以看出普通日本民众对于国家政府的态度,同时启示我们不能不对日本文化进行深思。日本作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无法产生诸如西方的上帝、印度的佛、中国儒家的仁义等具有超越和普世价值的文化思想,相反具有普世性的基督教传到日本之后,却发生了变异。"真的这样多的日本人死了?支那人还配杀日本人!......"在日本的野蛮侵略遭到中国的正义抵抗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之后,日本民众的"岛国根性"便暴露无遗,彻底粉碎了所谓的东瀛"人情美"。中国学子蕙所遭遇到的,再也不是温柔的笑靥了,而是"难看与憎恶的眼色"。

在凌叔华另外一篇小说《千代子》中,生活清苦的京都小市民抵挡不住中国料理的诱惑,垂涎于中国大陆物产的丰饶,而一份战争的"号外"似乎更刺激了他们的想象,激起了他们对侵略扩张的狂热。日本主战派通过宣传,把中国建构成一个衰败不堪的国家,日本可以轻易征服中国。日本草根阶层接受了这种中国想象和战争说教,甚至责怪政府"如果我们去年什么都不管,打下去,此刻你我都可以放量吃支那料理,玩支那女人的小金莲了"。由此可见,在对外战争中,日本民众和政府保持了一种共谋关系,甚至"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

二、救亡VS启蒙

崔万秋在小说《新路》中,把"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当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看待,在对外战争的问题上,他们是一个利益相关的民族共同体。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行为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在日本政府对中国增兵的时候,日本青年总是踊跃参军,而家人及亲朋好友则热情送行。当然,也正是这种人员密集的场合,为中国留学生散发传单瓦解敌人军心,传播中国声音警告日本民众不要对不义战争盲目支持提供了方便。

在小说《新路》一开头,就有一个送别场面:在东京火车站送别本庄繁中将到大连就任关东军司令长官。本庄繁此次到中国东北履新,与平常司令官之维持大连一带租借地的治安任务不同,他是肩负了"发扬国威"的"重大的使命"的。所以,送行的人非常多,有军部大臣、各级将官、退伍军人、新闻记者,当然还有大量的平民。当列车启动的时候,"人山人海的欢送者,全脱帽呼万岁"。日本人的狂热,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看幻灯片时领教过,当时鲁迅对日本人的呼声"特别听得刺耳",而在《新路》中唯一保持安静的也只有一个中国人袁安北。他所显示出来的沉默的症候,其实就暗示了一种中国立场。而他之所以参加这个送行仪式,只是因为作为东三省边防长官章杰一的秘书,受命常驻东京,代表章长官与日本朝野各界接洽公私事务,所以不得不到场。在日本人狂热的欢呼声中,"他敏锐的神经,感觉到日本对东三省的侵略一天露骨似一天,今天本庄繁出发,日本的欢送情形,俨然欢送出征的将军,他觉得这一年的东省,怕有大祸临头,他想,及早警告章长官是必要的"。

本庄繁赴中国东北履新,是日本积极备战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俟长官到位,日本就要源源不断地向中国东北派遣军队了。由于当时还处在战争爆发前的沉寂期,"出征"的意味相对较淡,所以中国留学生没有举行示威和抗议活动。再说,小说《新路》中的主角冯景山,这个时候才从中国匆匆来到日本,中国留学生还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局面,缺乏强有力的精神领袖的领导。

小说《新路》叙述的是1931年4月到1932年4月所发生的事情,在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侵略中国"师出有名"的目的,卑鄙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却诬为中国军队破坏,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攻击。而东北军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悲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告别白山黑水和家乡同胞,退入了山海关内,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落入了敌人手里。

假如用小说《新路》中日本军人的话来解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现实原因,在于1931年共产党在中国南方活动频繁,北方又有石友三闹事,再加上全国性的大洪水,导致大量灾民流离失所,出现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局面,于日本而言"正是进攻的好时候",所以日本抓住这个机会痛下毒手。而历史原因则在于,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企图以满蒙作为进入中国的据点和跳板,难怪日本军人说:"日本的国策有夺取满蒙的必要,夺取满蒙,是明治维新以来的国是。甲午之战,辽东半岛本来已经是日本的了,因为那时日本还是新进小国,所以抗不住德法俄的压迫,忍痛又归还给支那,现在是要复那次的仇,这是日本陆军积年的计划,岂是一朝一夕的事。"

基尔南说过:"帝国必须有一套灌注其中的思想范式或者条件反应机制。""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出版了日军占领奉天的号外,使日本全体国民都沉浸在一片疯狂的欢乐之中。大街上都挂满了太阳旗,所有的人都在喜形于色地议论所谓东北事件。就连天真无邪的日本少女敏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挂上太阳旗,因为在她所接受的教育中,东三省"不是中国的领土东三省,而是日本生命线的满洲。日本占领满洲,在她的脑筋中并不觉得奇怪,更不觉得非礼,'侵略'两个字,当然不会浮现到她的脑里来"。而激进的日本军人除了挂旗之外,甚至打破了早餐不喝酒的惯例,"但今天太快活了,所以命内人特别烫了两瓶正宗,作为帝国陆军新发展的祝贺。"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因为战线不断扩大,日本不得不向中国东北不断增兵。当时由于日本整个国家都成为了一部战争机器,出兵不只是政府行为和军队行为,而是有许多民众热情参与欢送仪式的全民族行为。1899年冬天,梁启超漫步日本东京上野,目睹了在日本老兵退役、新兵入伍的新陈代谢之际,亲友热烈迎送的情景。"满街红白之标帜相接,有题曰欢迎某师团步兵某君,某队骑兵某君者,有题曰送某步兵某君,某炮兵某君入营者。盖兵卒入营出营之时,亲友宗族相与迎送之,以为光宠也。大率每一兵多者十余标,少者亦四五标。

其本人服兵役,昂然行于道,标则先后之,亲友宗族从之者率数十人。其为荣耀,则虽我中国入学中举簪花时不是过也。"日本对于军人的尊崇以及军人强烈的自豪感让梁启超动容,然而最震撼心魄的,还是其间为入营者题写的标语"祈战死","余于就中见二三标,乃送入营者,题曰'祈战死'三字。余见之矍然肃然,流连而不能去"。因为感受深刻,梁启超将其记入正在《清议报》连载的《饮冰室自由书》,这一则标题即命名为《祈战死》。何海鸣与梁启超的观点颇为接近,可以引为同调。他曾经在《求幸福斋随笔》一书中说:"予居日本一年余,见其人民似尚有中国古时代野蛮之风,纵酒酣歌,好谈武侠,......最易动以大义使之效死。"

更让梁启超深思的是中国和日本文化风习的差异,中国历来崇尚文官政治,对于投身行伍,则颇多不屑,所以中国历代诗歌皆言从军苦,自古以来就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说。而日本诗歌无不言从军乐,究其原因则和日本尚武习俗有关,"吾尝见甲午、乙未间,日本报章所载赠人从军诗,皆祝其勿生还者也。"中国送子入伍最典型的场面,大概要算杜甫的《兵车行》了:"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种生离死别、悲痛欲绝的伤怀,和日本"祈战死"乐观豪迈的精神相对比,相距不可以道里计。

雷海宗曾把中国这种缺乏尚武精神的文化称为"无兵的文化";林同济则把中国这种消极状态称为"活力萎顿"。梁启超《中国魂安在乎》一文好像就是从"祈战死"的反面来分析中国没有"兵魂"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之有兵也,所以钳制其民也。夺民之性命财产,私为己有,惧民之知之而复之也,于是乎有兵。故政府之视民也如盗贼,民之视政府也亦如盗贼;兵之待民也如草芥,民之待兵也亦如草芥"。为了铸炼出中国的"兵魂",就必须结束这种人民与政府彼此不信任,甚至矛盾分裂的状态,使"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这种主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维新派为了医治衰弱疲弊的中国所开出的药方。

由于日本军队出征不是纯粹的政府行为和军队行为,而是有许多民众参与欢送的全民族行为,所以中国留学生抓住这种机会,对他们当头棒喝,提出警告,并晓之以理,使其迷途知返。在中国版图上,东北三省的气候相对比较寒冷,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马上向中国派遣了由日本东北部青壮年组成的弘前师团,他们因为能够耐寒冷,也比较会打仗,所以成为了日本****得心应手的侵略工具。因为从日本开拔前往中国的军队必须要从广岛经过,留学广岛的中国学子便设法摆脱日本侦探严密的监视,制作了许多传单,等到弘前师团经过时,如漫天雪花一般散发了出来。

在告日本国民的传单上写着:

现在中日两国站在敌对的地位,我们觉得这是东亚的不幸!

我们果然非敌对不可么?否否。我们应当在互助的原则之下,力谋共存共荣。

现在的中日之对立,完全是日本军阀穷兵黩武所致。我们相信这只有促成两国的不幸,不会给任何一方面一种好的结果。日本军阀,甘为戎首,是否要拖日本国民一齐下水,蹈帝国德意志之覆辙,使人民受尽涂炭,现在虽不可知,但日本军阀现在这样生吞活剥地侵略东三省,显然是将炸弹吞入腹中,行见其自己爆裂。无辜的日本的国民,盲从日本军阀,我们深为惋惜,我们希望日本国民及早觉醒!

在告日本军队的传单上写着:

你们为什么要和中国人拼命?满蒙真是日本的生命线么?否否。满蒙是日本资本家垂涎的宝库,你们牺牲性命,无非为资本家多打出一条生财之路。日俄战争的结果,究竟与日本无产大众有什么好处?除了增加孤儿寡母残伤废人以外,你们受资本家的骗,一次已尽够了,希望你们不要一误再误。

由于当时是深夜,日本警察和宪兵队措手不及。等他们手忙脚乱地布好阵容,准备上街抓人的时候,完成了使命的中国学子早已在夜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留学生在敌国境内散发反战传单,瓦解敌人军心,打消敌人士气,批判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的罪恶行径,指出其耽溺于战争的危害性,有利于催生日本人民的反战意识,激发日本人民的反战情绪,使日本民众迷途知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留学生无疑是在从事救亡运动,是战斗在抗敌最前沿了。

在深秋街市的夜空中,中国学子散发的传单随风飘散,到处飞舞,毫无思想准备的日本人无不感到惊骇和突然。当时陷入战争狂热之中的日本成为了一架战争机器,除了极少数开明人士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观点表示"同感"之外,绝大多数日本人都被战争思维所蛊惑,认同****意识形态,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警示不以为然。他们有的指责中国留学生忘恩负义辜负了日本的培养,有的叫喊"支那留学生说什么梦话",有的甚至破口大骂"支那大马鹿"。普通民众尚且如此,军人更是可想而知。大西泷治郎中将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俳句:"生命,如鲜花般脆弱,今日怒放,转瞬凋零。怎能希望花儿的芬芳,长留不散?"正是因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易逝,所以"日本军人最喜欢说:'我决心要像已经死了一样,以报答天皇的恩德。'其实这句话意味着许多行动,比如出征之前为自己举行葬礼;宣誓时要把自己变成'硫磺岛上的一抔土';下定决心要'与缅甸的花儿一起凋谢'之类"。日本士兵对天皇无比忠诚,为天皇征战视死如归,所以中国留学生要以散发传单的形式动摇日本军人的意志实非易事。尽管日本军民在****意识形态的蛊惑下顽固不化,但是散发传单的举动表明了中国留学生的英勇果敢和爱国热忱。

同类推荐
  • 百年老课文

    百年老课文

    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就是飞翔。看一种书,接受了一个人的见解,又立刻能把那人那书的思想排逐了出去,永远不把别人的思想砖头在自己的周围起墙头来。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热门推荐
  • 如何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如何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说社会是一张网,那么交织点就是由人组成的,我们把它称之为人脉,贵人就是人脉中承上启下的交织点。没有贵人,你的“网”就无法伸展,没有贵人帮助,一个人将难有大的作为。本书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放眼未来,为你在寻找贵人的征途中答难解疑,指点迷津,希望对你踏上成功的人生之旅有所帮助。
  • 心情的颜色决定人生的颜色

    心情的颜色决定人生的颜色

    有时,仅仅是心态有所不同,往往演绎成截然不同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心情往往会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拥有什么样的心情,世界就会向你呈现什么样的颜色。一位心理专家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到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向我们呈现什么样的颜色,决定权就在我们手中!
  • 最强沟通术

    最强沟通术

    如今年轻人还需要学习些什么?大学文凭和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走向成功的人除了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口才,和善于推销自己的才能。
  • 清穿之齐妃修真记

    清穿之齐妃修真记

    应劫而生,破而后立。既然得了这身子,少不得要圆了身上的因果。这具前身心心念念不过……是要嫁给四阿哥。那么便嫁了吧。
  • 每天懂点奇妙问话术·读心术·心理掌控术

    每天懂点奇妙问话术·读心术·心理掌控术

    你是否经常向朋友袒露心扉,最后却发现他总是向其他人散布你的谣言?你是否向老板提出加薪,却因为猜不透他的心思,最终遭遇"滑铁卢"的失败。你是否因为不懂恋人的心思,最终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直到现在还高声唱着《单身情歌》?请翻开本书,获取掌控他人的王牌,顺利地开启幸运之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99亿聘金:夜枭黑帝天然萌

    99亿聘金:夜枭黑帝天然萌

    一亿英镑,她成为契约新娘嫁入豪门。他,人前是天然萌的三少爷,承诺她一生一世,不离不弃。他,人后是暗夜黑帝,主宰一切的霸者,对她宠溺无度,非她不娶。一人分饰两角?某女实在搞不清,抓住他问:“你到底谁?”男人高深莫测的凑近她:“你猜?”“抱歉!我对不明物种不感兴趣。”他邪魅一笑,“随时等待验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本文情节一对一,楠竹具有双重性格,以两种面目与女主纠缠。这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丫鬟之女在娘家突破”群娘“围攻,个人奋斗成一名准王妃的“美人心计”上官轻衣,从一市之长穿越成一个卑微丫鬟之女,机缘所至成为当朝大学士的女儿,先后遭到众位姨娘的暗害,但她一步步化险为夷,将害她的人反置于死地。并与皇室众人拉上关系,一步步随着机缘进入皇室的权利最中心,几个皇子的命运随她而改变,暧昧不清的三王爷,摸不着心思的七王爷,后知后觉的十五王爷,还有雌雄难辨,性子难辨的十王爷,等等!到底谁对她有情,谁对她假意?身在夺位大战中的她本以为自己可以杀出重围,却不料,枕边人却是最该让她提防之人!凶残嗜血的他,佛心仁心的他,哪一个才是他的真面目?如果她失去心中要守护的东西,那么……女主语录:一,当面打人耳光并非真正的强悍,真正的强悍是让自己的敌人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就算痛死也不能反击。二,不知敌人深浅,贸然出手只会让对方抓到反击的机会,所以,谋定而后动,后发制人,才能将对方一竿子打死。本文情节曲折,出场人物众多,不局限于家长里短,阴谋算计,以女主的视角,来讲述一个穿越女子的人生经历!-----推荐新文《娘子,到我怀中来》一个县令之女出嫁途中被人谋杀了,王牌间谍枯蝶因为意外借尸还魂了,夫家是身份最尊贵的豪门大族,可新郎官已克死了六个新娘子。是真的”克妻“还是另有蹊跷,看看这出嫁途中,被勒横死,客栈起火,疯牛发疯,山贼砍杀就知道有内情,还真是步步惊心到底是谁要这新娘子的命?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了京城的夫家,最乌龙的是,来迎亲的新郎官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地出现,被她误认为是采花贼,一个连环十八踢,大刀阔马地踩在对方身上逼问来历!进了婆家大门后。一张美人藏宝图,将整个家搅了个天翻地覆。三座大山头上压,婆婆,婆婆的婆婆,婆婆的婆婆的婆婆。姨娘,婶娘,叔父,兄弟,妯娌,没几个省事的。就连新婚夜,也意外不断,临了才发现:丫鬟原来不是丫鬟,是男人;媳妇原来不是媳妇,是女儿;姨娘原来不是姨娘,是奸细。贞节牌坊原来是蒙尘的。亲人原来是被用来陷害的,不在场证据原来是纸人假扮的。冤有头,债有主,谁欠的,找谁去,不带搞连坐的。----十步杀一人她做的到-----口腹蜜剑更是没问题。-----要想害死她在意的人----那就别怪她让他们自相残杀。
  • 无人区

    无人区

    以后的岁月里,来寻找丈夫和亲友的男女们在傍晚的寂静中站在峡内聆听了片刻。就发现原来神经的承受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发生在地球之上、中国西部的一种万众一心走向灾变的悲惨举动。数万淘金汉分别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四川、宁夏五省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此覆灭,尸骨无存,只留下眼望雪峰摇摇欲坠时的惊叫,只留下雪石冰岩掩埋人的一刹那,生命的*后一声哀鸣。这惊叫和哀鸣变作浆汁,渗入冰岩,浸入时间,在不朽的大峡中日复一日地显现着,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