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100000021

第21章 边缘化的"弱国子民"(2)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就是这样一篇代表性的作品,小说通过对一个留日学子忧郁性格、变态心理和颓废行为的刻画,抒写了"弱国子民"在异邦所受到的屈辱冷遇,以及渴望纯真的友谊和爱情而终不可得的失望与苦闷,同时也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的热切愿望。小说大胆披露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表现了对爱与性缺失的焦灼与痛苦,有论者认为"作品主人公的苦闷具有独特的历史时代特征,代表了'五四'时期那些受着压迫、开始觉醒而自身又带点病态的知识青年的共同心理"。尽管"'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但是这种苦闷不仅是时间坐标轴上一个时代的符号,更主要的是还具有空间地域特色,是在异域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作为"弱国子民"痛苦感受的真实写照。

在小说《沉沦》中,主人公在日本求学,由于性格忧郁,再加上周围环境"风刀霜剑严相逼",于是变得极为敏感和神经质,终于形成了一种自闭症。这种病态的孤独,使他自绝于同学和朋友,变成了一个"零余人"。除此之外,"支那人"的民族烙印和身份意识成为了他的一种心理禁忌,即使对此讳莫如深,也仍让他感到芒刺在背,痛苦不堪。而这种心理上的脆弱反过来又强化了他的"弱国子民"意识,并发酵成了挥之不去、如影随形的自卑。上学的时候,"他每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学,然而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背脊上的样子"。课堂上,"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难受。看看他的同学,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在那里听先生的讲义,只有他一个人身体虽然坐在讲堂里头,心思却同飞云逝电一般,在那里作无边无际的空想"。下课后,他的同学都在谈笑风生,"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舌根好像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兀的不作一声",而别人一见他那副愁容,也只好敬而远之。

由于被冷落和遗忘,所以他分外憎恨他的日本同学,"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走在放学路上,遇到两个日本女学生,心思则变得异常复杂,形成了自卑、解嘲和仇恨交织的混合情绪。小说中有这样的叙述:"她们已经知道了,已经知道我是支那人了,否则她们何以不来看我一眼呢!复仇复仇,我总要复她们的仇。"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内殖民"心理。在异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弱国子民"的民族烙印和文化身份,在强势民族和强势文化的压抑之下,很容易以"他者"的眼光来看待和想象自己,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对"他者"视角的认同。在跨文化创作中,在跨文化的形象自塑中,这种"自内殖民"心理往往与"他者"对"我"的论述所采用的刻板印象(或者说固定形象),也就是形象学上所说的"套话"发生呼应和吻合,形成一种与"他者"口味相同的共谋关系。当然,这种心理倾向并不是为了迎合和取悦居于主导地位的"他者",而是弱势族裔自卑心理无意识的流露。在《沉沦》中,主人公因为"支那人"的民族身份,认同和接受了"他者"对"自我"的看法,产生了一种浓重的自卑情结,自绝于异国周围的社会和人群,从而导致一种病态的孤独感。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女人的形象--"阿尼玛"。一般说来,留学域外的中国学子正值青壮年时期,由于生理和情感的需要,不由自主地就将异国的女子当成了追求的对象。在《沉沦》中,主人公以日本女性为"阿尼玛",在狂热的幻想与追求中抒发了对性爱不可遏止的渴望:

我知识也不要,名誉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指"夏娃"--引者注),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是主人公日记中的自白,也是主人公心底的声音。对爱情的吁求,成为了他压倒一切的人生愿望。然而作为一个"弱国子民",这种最基本的人生愿望在域外注定难以达成。于是主人公便产生了种种爱而不得的颓废。他曾经对房东女儿"窥浴"过,惊异于她"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这全身的曲线"!他曾经在梅园"窥淫"过,尽管理性的"道德原则"使得他在心里骂自己无耻和下流,"然而他那一双尖着的耳朵却一言半语也不愿意遗漏,用了全副精神在那里听着","他想跑开去,但是他的两只脚,总不听他的话"。

此外,对日本女性的幻想,以及愿望的不能满足,使他在"快乐原则"本能的支配下不可救药地走向了"被窝里的犯罪",患上了不可遏止的手淫癖,"他平时所看见的'伊扶'的遗类,都赤裸裸的来引诱他。中年以后的madam的形体,在他的脑里,比处女更有挑发他情动的地方"。假如说手淫是一种"自慰"的形式,是为了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的话,更可悲的是,他还走上了"他慰"的歧途,鬼使神差地一头扎进了日本妓院里。小说对于日本妓院的描写,很具有狭邪小说情致;而日本妓女,在郁达夫的笔下则成为了另类的"恶之花",她们不仅销蚀男人的金钱、吞噬着男人的精髓,更主要的是民族歧视弥漫在日本的空气里,无孔不入,连妓院也不例外。当日本妓女问"他"的身份时,"他"那"清瘦苍白的脸"蓦地就"红了",又有了"站在断头台上"的感觉。

几乎相同的书写内容,把《留东外史》和《沉沦》做一番比较,则可以见出中国留学生的个人心理和身份意识前后有着天壤之别。在《留东外史》中,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女性面前处于一种"看"的主体地位,而在《沉沦》中中国留学生则沦落为"被看"的客体地位。这种戏剧性的逆转,使中国留学生心理优势被阉割尽净,彻底沦落为被审视和被盘问的对象。就拿"窥浴"来说,在《留东外史》中,最不济的王贵和在"在东征纪诗"中都显出一副虽然无知却也无畏的气概来:"天赐良缘逢浴家,玉似肌肤貌似花。问余虽不通莺语,口唱足踏亦可嘉。

"相比之下,全无《沉沦》中中国学子的畏缩和恐惧。而至于"召妓",在《留东外史》中黄文汉去箱根旅游时一次召了四个日本艺妓,并在她们面前显出一副"临幸"的姿态;而《沉沦》中中国留学生则成为了"被看"的对象,被日本妓女问询时惊恐得如"站在断头台上",对自己的国籍、民族和个人身份讳莫如深。这种转变使得中国学子的形象也经历了从"白天鹅"到"丑小鸭"的巨大落差,在精神上由豪情万丈变成了猥琐自卑。当然,其背后的终极原因乃是因为小说作者"中国意识"的不同所致:平江不肖生还残存着"大中华"的自信;而郁达夫则自我定位为"弱国子民"了。

因为在东瀛备受民族歧视,中国学子不堪承受现实的压迫,在人格上产生了分裂,在心理上发生了变态,而在行动上则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没有过多的徘徊和延宕便蹈海而死了。在临死的时候,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呐喊: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在这里主人公虽然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但是却把自己在域外所遭受的不幸全都归咎于国家的积贫积弱,把气全都撒到了国家的身上。而正由于不堪承受"弱国子民"所遭受的歧视,他才走向了彻底的沉沦。

在中国古代,一般都主张"文以载道" 的诗教传统,注重"温柔敦厚"的诗学风格,在个人感情与道德礼教之间,要求"发乎情,止乎礼",情的表达必须止于"无邪",必须服从传统的道德规范,必须反映和蕴含"道德律令"。宋明理学更倾向于"善"的天性充满庄重的道德内涵,他们认为情感位于表层,道德才是内核,"'情'被降到更为低级的'气'的领域--它迥异于渗透在人的道德天性中的'礼'。这样,'情'被等同于'欲',沦为不甚光彩的'气'的变种。于是乎,情与欲便都具有了邪恶的涵义"。这种对"载道"的过分注重,使中国文学长期以来形成了蔑视个人感情表达的传统规训,稍有僭越便被视为异端。

自郁达夫的《沉沦》问世之后,因其明显的"原欲"倾向引起了激烈的争议。郁达夫曾经说过:"《沉沦》是描写著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的解剖,里边也带叙著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周作人似乎较为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沉沦》是一部"受戒者的文学",所写的是"青年的现代的苦闷","生的意志与现实之冲突,是这一切苦闷的基本;人不满足于现实,而复不肯遁于空虚,仍就这坚冷的现实之中,寻求其不可得的快乐与幸福"。而苏雪林则不无指斥意味地说:"不意郁达夫的《沉沦》只充满了'肉'的臭味,不见'灵'的馨香。说这部书表现灵肉冲突,也太辱没这个好名词了!"即使是同为创造社成员的成仿吾,对于郁达夫的"灵与肉的冲突"的观点也持有保留态度,认为《沉沦》的主要色彩,"可以用爱的要求或求爱的心来表示"。不管各家评论观点如何,反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沉沦》把背景和人物设置在域外成就了自己作为"这一个"的独特性,从而迥异于中国文学的传统,触动了中国人的神经,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沉沦》并不孤独和唯一,郁达夫还有一系列其他作品也都表达了"弱国子民"婚恋受阻的痛苦体验。《银灰色的死》写了中国学子"Y君"对日本女子静子产生朦胧的恋情,因为最后无果而终,Y君于一个洒满银灰色月光的夜晚在绝望中孤寂地死去。《南迁》写的是中国留学生伊人被日本M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所受的心灵的创伤。《胃病》里写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对于萍水相逢的日本少女一厢情愿的痴迷和最后的功败垂成。《空虚》(原名为《风铃》)写了"于质夫"与日本少女在温泉疗养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夕共眠,纵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劳燕分飞之后一切皆如镜花水月,终究只是一场空虚,令人徒增感伤而已。

在郁达夫所写的这些中国留学生东瀛之恋的故事里,大体遵循这样的结构模式:一见钟情--小尝甜头--最终败落。作为主人公的中国留学生很容易就爱上了日本女子,并为之神魂颠倒,寝食不安,但是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的都很悲惨,主人公不是倒毙街头,就是在绝望中蹈海自杀,最好的结局也就是败下阵来落荒而逃。考察中国留学生跨国婚恋失败的原因,无不与"弱国子民"有着潜在而深刻的联系。在《银灰色的死》中,日本女子静子已经订婚,算是"罗敷有夫"了,"Y君"一接触到那个作为静子未婚夫的日本男人,"就如同伤弓的野兽一般,匆匆地走了",由于在现实中失败,所以只能以杯酒浇块垒。小说《南迁》中,"身体雄伟得很"的日本男子W一出现,中国留学生伊人就一败涂地,最后只能逃之夭夭。

对《空虚》中的"于质夫"而言,日本少女表哥的"品貌学校年龄,都在他之上,他又不得不感着一种劣败的悲哀",只好在自卑中含恨提前离开了汤山温泉,而"那火车站的站台板,若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来分析起来,怕还有几滴他的眼泪中的盐分含在那里呢"。《胃病》中中国留学生W君对于一见钟情的日本少女抱有千般幻想,但是结果却得到这样的通牒:"这就是我们的最后的会见了。你也永远不要想起我来罢!""我虽然爱你,你却是一个将亡的国民!你去罢,不必再来嬲我了。

同类推荐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古文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古文,内容力求简明,疏通文义;译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翻译古文,用白话文向读者展示古文风貌;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文章内容、情蕴等。通过对古文的全方位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本书分为10部分:国都、飞向宇宙、生命高原、怀念大海、草原、东北这片土地、关中、丝路访古、仰望雪峰、塞纳河上的夜宴。内容包括: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在法国的田野上、塞纳河上的夜宴、海边的谈话、贝多芬雕像、帕塔亚景观等。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热门推荐
  •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原名《狂女霸爱》,应编大要求改名。她狂——是因为她有狂的资本她霸——只对在乎的人霸道情景一:“衣儿,你在干嘛?”某男看着眼前正在某大树面前‘努力’的女子,嘴角直抽。“没看到吗,我在爬树。”某女头也不回的说道。“可是,你不是会轻功吗,直接飞上去就行了。”“笨,直接飞上去怎么能感受到爬树的乐趣呢。”“…”情景二:“你是不是喜欢我?”某女突然奇想的问着身边的某男,只听‘嘭’的一声,“咦?”某女四处看着,人呢?“衣儿,我,”某男满脸通红的从地上爬起,一脸尴尬。“恩?”“是的,我喜欢你。”看着眼前美丽的容颜,某男鼓足勇气,说出埋藏在自己心里的话。“吖,我决定了。”某女振臂高呼,完全不顾某男受惊的眼神,向世界宣布,“我们交往吧。”情景三:“哥哥,我有嫂嫂吗?”某女问着自己最亲的大哥问着。“呃,还没有。”某大男额头冒出一滴冷汗,他怎么有不详的感觉。“吖,哥哥,你也太逊了吧,都几十岁的人了,竟然还没找到女人。”某女递给某大男一鄙视的眼神。“…”某大哥接着来自四面八方各异的眼神,欲哭无泪,他什么时候又惹着这小祖宗了。她,时而聪明,时而迷糊,时而可爱,时而霸道,她对世间的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是,一旦她将某个人放在心上的时候,她会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那个人。本文穿越+架空+轻松+温馨+偏正剧,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喔,这样春才会更加的有动力。春的广告区:连载中:替情敌养儿子*现代:已完成:冷面夫君追逃妻*穿越:弃妃也抢手*架空:穿越之冷心仙儿*半价:
  • 异界战灵

    异界战灵

    十八岁才苏醒战灵的肖凛从被人耻笑的废物一跃变成了超级天才,为了不让天才夭折,流云宗将其秘密送下山……人类品阶:共九重,战兵,战士,战卫,战校,战将,战王,战皇,战圣,战神每一阶分九品。灵兽与之一样。灵器划分:日月星三等,上中下三品。战技划分:日月星三级,上中下三品。
  • 点点梅花为我愁

    点点梅花为我愁

    胡适、张学良、林语堂、胡宗南、黎元洪、冯玉祥等,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年月里,如来势汹汹的风一样,四处激荡。爱,这是一个宽广无限的字。我只和你说,男欢女爱。给你看的,关于他们的,亦是男欢女爱之爱。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沉醉的东西了。也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忧伤的了。尘世最使人情不自禁沉醉的,往往最容易令人忧伤。可是,倘若爱了,忧伤亦是无比动人。当然,这份动人,不隔了时光之河回望,望不到。再说此书中的他们。我猜不出当你望见他们的爱情——也有一些人没有爱情,一生不明爱情为何物,仅有的是爱欲——当你望见,我猜不出你会怎样思想。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分辩善与恶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警句、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人性中的20个“恶”让你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感到无望、心情沮丧时,汲取奋斗拼搏的力量。
  • 最新基层工会工作全书(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

    最新基层工会工作全书(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随着我国企业走向世界以及世界各国企业进入我国,各种各样的经济成分不断深入发展,各种各样的观念不断相互影响,有必要统一和规范地掌握工会的有关知识。
  • 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书共分为6个章节,"在人的一生中,围绕“风雨后的阳光”这个主题,通过朴实的叙述,真人故事的再现,扰乱我们的心灵。本书用一个个充满坚强与智慧的故事,向读者传达着“风雨后的阳光”这样积极的人生信条。在滋养人们心灵、启发人们智慧的同时,也为生活中充满挫折感的心灵注入更多的鼓励和勇气,总会存在着许多让人难以预料的困难或挫折,帮助人们重新振作,再次扬起生命的风帆。在这本书里,你能体验到生活的感悟、心灵的历练、战胜挫折的勇气、发人深思的人生智慧,这些麻烦会挫伤我们的自信,让你的心灵在故事的洗礼中,品味着意想不到的智慧与快乐。"
  • 出逃新娘:夫君来追我

    出逃新娘:夫君来追我

    才穿越就成亲?还是被逼的?那个,新郎帅么?什么?就是这个满身酒气的男人?果断撞飞,夺门而逃!那个谁,你要是真心喜欢偶的话,就来追吧!
  • 狐狸萌妃:野狼殿下来提亲

    狐狸萌妃:野狼殿下来提亲

    第三次见面。究竟,【新文求支持,助妖为孽:爷的狂妃太妖娆】桃花深处有妖孽,外表纯良心似虎。第一次见面,他抱她满怀含笑问名。第二次见面,他害她失足落水,谁才是谁的菜?,他竟然要和她执手天涯一世相守?!!泥煤,这不科学!某女猫着腰出逃,再次被某妖孽逮到。“别再跟着我,你不是我的菜!”“哦?不是吗?”某妖孽阴阴一笑,“无妨,只要….你是我的菜就够了!”某女哀嚎一声,抱头鼠窜。当“狐狸”卯上妖孽,毒舌笑话于她
  • 黑白天使:你爱的究竟是谁

    黑白天使:你爱的究竟是谁

    她有严重的人格分裂但是自己却不知道,一边是天真烂漫的单纯高中生,一边是冷酷的散发危险气息的阴暗女。偶尔的模糊记忆却不是属于自己的,她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心里绷着一根弦,一碰就断。他是从小陪在她身边比自己小两岁的名义弟弟,却更像是大人一样照顾着迷糊的她。他是学校里出名的冷酷王子,唯独对她阴暗的一面褪下面具。他是学校里的阳光型男,阳光能否照进她隐藏的另一面。三把钥匙谁能开启那背后的黑暗,谁又能抵挡住那黑暗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