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100000017

第17章 身体与国家想象(4)

清人定鼎中原之后,颁布"剃发令"时实行了"两手抓"的政策,一方面采取铁的手腕,强制性地推行"剃发垂辫",对于违令者进行血腥的屠杀例如"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就是证明,清初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和朱子素的《嘉定屠城纪略》对这段惨痛的历史作了清晰的记载。;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颁布法令,规定一切罪犯都不准留辫子,命令各地官员把所有罪犯的辫子剪掉,并且禁止这些罪犯剃掉头颅前部分的头发。这种规定,表明"剃发垂辫"是道德合格和受人尊重的标志,而所谓的罪犯都不能享受如此的优待,因而起到了很好的分化效果。正因为这样,清王朝统治下的汉族臣民渐渐都放弃了抵抗和抵触情绪,心甘情愿甚至趋之若鹜地接受了这一新潮发型。鲁迅剪掉了辫子之后,难怪有人骂他是"奸夫"和"缺德鬼"。当时一个美国传教士不无感慨地写道:"辫子普遍被视作一个人尊严与荣誉的标志","中国人对辫子的看重已几乎达到了迷信的程度"。在这种语境下,中国人的辫子,自然受到精心的呵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崇拜的图腾,甚至成为了奇特的"国粹"。

鲁迅亲炙了"无辫之灾",这种痛苦体验让他刻骨铭心,并且从自身的经历中,苦涩地发现中国人"做稳了奴隶"之后对于现实的认同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把剪发视为原罪的根据和标志,对现实稍微有所触犯的人都被视为异类,甚至视为"国民公敌"。 他在《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中写道:

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反以为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像和尚,必须剃一点,留一点,才可以算是一个正经人了。而且还要从辫子上玩出花样来:小丑挽一个结,插上一朵纸花打诨;开口跳将小辫子挂在铁杆上,慢慢的吸烟献本领;变把戏的不必动手,只消将头一摇,劈拍一声,辫子便自会跳起来盘在头顶上,他于是耍起关王刀来了。而且还切于实用:打架的时候可以拔住,挣脱极难;捉人的时候可以拉着,省得绳索,要是被捉的人多呢,只要捏住辫梢头,一个人就可以牵一大串。吴友如画的《申江胜景图》里,有一幅会审公堂,就有一个巡捕拉着犯人的辫子的形象,但是,这是已经算作"胜景"了。

住在偏僻之区还好,一到上海,可就不免有时会听到一句洋话:Pig-tail--猪尾巴。这一句话,现在是早不听见了,那意思,似乎也不过说人头上生着猪尾巴,和今日之上海,中国人自己一斗嘴,便彼此互骂为"猪猡"的,还要客气得远。不过那时的青年,好像涵养工夫没有现在的深,也还未懂得"幽默",所以听起来实在觉得刺耳。而且对于拥有二百余年历史的辫子的模样,也渐渐的觉得并不雅观,既不全留,又不全剃,剃去一圈,留下一撮,又打起来拖在背后,真好像做着好给别人来拔着牵着的柄子。对于它终于怀了恶感,我看也正是人情之常,不必指为拿了什么地方的东西,迷了什么斯基的理论的(这两句,奉官谕改为"不足怪的")。

我的辫子留在日本,一半送给客店里的一位使女做了假发,一半给了理发匠,人是在宣统初年回到故乡来了。一到上海,首先得装假辫子。这时上海有一个专门装假辫子的专家,定价每条大洋四元,不折不扣,他的大名,大约那时的留学生都知道。做也真做得巧妙,只要别人不留心,是很可以不出岔子的,但如果人知道你原是留学生,留心研究起来,那就漏洞百出。夏天不能戴帽,也不大行;人堆里要防挤掉或挤歪,也不行。装了一个多月,我想,如果在路上掉了下来或者被人拉下来,不是比原没有辫子更不好看么?索性不装了,贤人说过的:一个人做人要真实。

但这真实的代价也不便宜,走出去时,在路上所受的待遇完全和先前两样了。我从前是只以为访友作客,才有待遇的,这时才明白路上也一样的一路有待遇。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小则说是偷了人家的女人,因为那时捉住奸夫,总是首先剪去他辫子的,我至今还不明白为什么;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我想,如果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在街上走,他还未必至于这么受苦,假使没有了影子,那么,他恐怕也要这样的受社会的责罚了。

我回中国的第一年在杭州做教员,还可以穿了洋服算是洋鬼子;第二年回到故乡绍兴中学去做学监,却连洋服也不行了,因为有许多人是认识我的,所以不管如何装束,总不失为"里通外国"的人,于是我所受的无辫之灾,以在故乡为第一。尤其应该小心的是满洲人的绍兴知府的眼睛,他每到学校来,总喜欢注视我的短头发,和我多说话。

学生们里面,忽然起了剪辫风潮了,很有许多人要剪掉。我连忙禁止。他们就举出代表来诘问道:究竟有辫子好呢,还是没有辫子好呢?我的不假思索的答复是:没有辫子好,然而我劝你们不要剪。学生是向来没有一个说我"里通外国"的,但从这时起,却给了我一个"言行不一致"的结语,看不起了。"言行一致",当然是很有价值的,现在之所谓文学家里,也还有人以这一点自豪,但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一剪辫子,价值就会集中在脑袋上。轩亭口离绍兴中学并不远,就是秋瑾小姐就义之处,他们常走,然而忘却了。

"不亦快哉!"--到了一千九百十一年的双十,后来绍兴也挂起白旗来,算是革命了,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的在街上走,再不听到什么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摩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了这一天了。

假如有人要我颂革命功德,以"舒愤懑",那么,我首先要说的就是剪辫子。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鲁迅的原话,是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民族寓言来读。可以作为鲁迅笔下留学生形象的注脚,对于我们理解小说的内涵不无助益。他这类小说中含有自叙的成分,就是"假洋鬼子"一词也包含了一种充满辛酸和悲凉的自况,有着鲁迅自己的影子。而他不仅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了小说之中,就是他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也都赋予小说中人物了。

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的头发有着"奥德修斯的伤疤"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的标志,并且是个人向群体归宿的条件。在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的身份就是通过他身上的一处疤痕来确证的。奥德修斯早年在围猎时被野猪咬伤,于右膝上留下了一处伤疤。而当他远征特洛伊并在海上历尽艰难终于返回故乡时,女仆欧律克勒阿就是凭着这处伤疤认出了二十年前的主人。在这里,奥德修斯的伤疤就成为了一种身份的标记。

假如没有那处伤痕,那么他永远只能是一个"外乡人",一个"乞丐",而一旦这处身份标记被确认和肯定之后,他的身份马上就有一个华丽转身,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外乡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主人",从"乞丐"变成了"国王"。正是这一处标记,使他的命运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不可思议的逆转。同样,在当时的中国,辫子也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和"奥德修斯的伤疤"具有同样的意义,没有辫子便被认为"非我族类",就要遭到奚落和排斥。《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和《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尽管在小说文本中叙述者对他们两个人的态度迥然有别,但是他们"无辫之灾"的际遇却不无相同之处。当然,这种追溯还应该包括《风波》在内,只是因为它的主人公七斤不在留学生谱系之内,所以就不特别加以论述了。

第二节身体与意识形态的纠结

一、小脚文化与他者的审视

像现在男子欣赏女性穿上高跟鞋走起路来娉婷婀娜的姿态一样,过去男人喜欢女子的小脚,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现有诗词可以为证,苏东坡云:"门外行人,立马看弯弓";辛弃疾也曾经写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这里的"弯弓"意即裹脚女子所穿的弓形鞋子,而所谓"纤纤月"指的就是女性白皙的小脚。过去人们通常称女子的小脚为"三寸金莲",从这种"美称"上足可见出国人对女性小脚的喜爱和推崇了。

根据钱泳《履园丛话》的考证,裹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唐后主李煜。"李后主窈娘以帛绕足,令纤小屈足新月状。唐缟有诗云:'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因窈娘而作也。"可以想见,后宫妃嫔因对独特审美效果的追求,所以裹足而舞,以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裹脚"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可因为上行下效,后来慢慢地从宫廷向上流社会传播,宋代以后民间女子也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内化为国人"集体无意识"的审美风尚。虽然"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但是女孩子们为了前途命运和将来的婚姻幸福,几乎全都在很小的时候就不惜肢体的毁损和形态的畸变而接受"美丽的摧残"。这种陋习要求将女孩子的双脚用长布条紧紧地缠住,使脚趾尖向下,脚掌形成倒马鞍状,整个足骨最终变得畸形。对于接受裹脚的女孩子来说,其痛苦万状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在那个时代却不得不接受这种规范的约束。正如有论者说过,"虽然我们都拥有一个身体,而'我'的存在也源自于我的'身体'的事实存在,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或经常掌握、主控身体的全部发展样貌"。

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规范已经内化到了女性心里,成为一种自发的内在欲求和"为悦己者容"的集体冲动。当然,这样说,不仅意味着女性对于男性的主动迎合,更表明了当时社会秩序中男性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宰和支配作用,男性的价值观念成为了社会的圭臬和标准,相反,女性则处于被支配被操控的地位,女性的身体、姿态、行为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男性审美标准的影响。当时女性大都处于"自我意识"蒙昧阶段,缺乏必要的主体性,不自觉地成为了男性意识形态的附庸和傀儡,还不具有现代女权主义和妇女革命的先进思想。

在以裹足为美的风尚的影响下,小脚往往"为容貌之一助",有时候甚至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冯骥才的小说《三寸金莲》中,主人公戈香莲就是因为小脚而嫁入豪门,并在"赛脚"中胜出而得宠的。在当时历史语境下,裹脚成为了对女性必不可少的要求和规范,"三寸金莲"成为了社会上通行的审美标准,所以当女性有悖于这一美学标准时,就会被视为"另类"和"异端",轻则受到诟病,重则处处受到排斥和打压,影响一生幸福。当时,因大脚而受到讥笑和嘲讽者比比皆是,至于因为大脚而所适非人、婚姻不幸者也屡见不鲜。

像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的孙眉娘,纵然生得一副好皮囊,有"孙家眉娘,容貌无双"的美誉,但因为长着一双大脚,结果只能嫁给杀猪屠狗并且头脑痴呆的赵小甲,正像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毫无幸福可言。就连阿Q在对"革命"成功之后进行美妙畅想时,都"可惜"吴妈的脚太大,有一种不满意的心理情绪。即使贵为皇后,位极人臣,但因为一双天足有违封建社会"妇德、妇容、妇工"中"妇容"的要求,仍然不免遭到背地里的非议。明初马皇后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她是淮西人,有人便在元宵节的灯谜画上把她漫画化--画了一个怀抱西瓜的大足女子,其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足",对她含沙射影地讥笑和讽刺。

同类推荐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
  • 人生断裂层

    人生断裂层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收入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旅加爱国侨胞罗道安奋斗史、助人为乐的小学生王玉梅等内容的作品11篇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在这里收集的50多篇文章,以时评、调研、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些年我对一些事情、问题、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每篇文章后边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或者写作的时间,是其时的心境与事件、环境和背景在文章里的融合。文章所涉猎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方方面面。所叙述的事情,件件都是小事,但事小理大,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正像一位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小事情。任何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成了大事情。能够通过这些事情,启发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正是附文于此的宗旨。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异界全职业大师

    异界全职业大师

    网络游戏中的仓库小号,却意外的进入了异界。他不但带来了无数极品材料,还精通几乎所有的生活技能,最可怕的是,这家伙同时还是一个空前绝后的魔法天才!
  • 野蛮拽王妃VS冷魅暴躁王

    野蛮拽王妃VS冷魅暴躁王

    一次不知是无意的穿越还是命中注定的那份千年羁绊的缘,令萧艳穿越到了架空的紫龙国。因一纸诏书嫁给脾气暴躁,冷魅无比动不动就掐人脖子,一发火就双眸赤红,额间火莲妖化的轩墨澈。面对一挥手就能震碎周围事物的冷魅王爷,萧艳双手叉腰,压根儿没把他爷爷的放在眼里。心情不好就当着丫鬟仆人的面甩他几巴掌,看他不顺就踹他的屁股,喜欢他的卧房直接把他赶出房。面对如此蛮横无理,泼辣无比,嚣张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女人,轩墨澈冰冷的心却在一步步融化,对她宠爱至极。她叫十几个人扒光他小妾的衣服,下人禀报时,他只是笑笑,他的艳儿又调皮了。她卖他的小妾去青楼,他就叫人准备好马车陪她一起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凉拌菜精选128例

    凉拌菜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简单!易学!易做!讲解详细,步步分解,人人都会做。营养!美味!健康!科学配膳,口味多样,味道不一般。《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 本妃很狂很张扬

    本妃很狂很张扬

    “师父,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啊?”“傲萱,你今晚为何又来为师的房间?”“师父啊,今天的月色不错。我是来邀请你一起去赏月,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以为你对为师有什么企图……今夜可是没有月,改日为师陪你赏月!”“那师父夜里可要小心,说不定大师兄对你有企图!”
  • 上司老公请走开

    上司老公请走开

    “你还恨我吗?”“不恨,我为什么要恨你,只有爱到了极致才有恨,因为我不爱你,因此我不恨你。”“你……”男人气结“女人,你不要挑战我的耐心。”“怎么样?你还想咬我不成?如果你想当狗的话,那你咬啊。”女人就是要挑战他的耐心,不在这个时候好好的打击他一下,更待何时。
  • 红妆天下:笑拥江山美男

    红妆天下:笑拥江山美男

    新鲜出炉古代女尊【红妆天下:醉卧江山戏美男】异世重生,竟是女尊国凰女殿下?还是从一个男人肚子里出来的?天!什么?她已经成年了,要选夫郎?好吧!那就选几个顺眼的!可是,多出来的算怎么回事?被凰姐拽着逛青楼,招桃花?饶了她吧!她家小醋坛子知道不得杀了她!做凰上?没兴趣!诬陷我?玩阴谋?伤了我的小醋坛子?好吧!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猫咪呢!我怒了!你们非逼着我夺位,那我就不客气了哈!当个凰上爽爽呢!拳头才是硬道理!忍让别人会那你当软柿子捏滴!充实后宫?那是我的家事,你一个臣子管的着么你!什么?老祖宗的规矩?拜托!规矩是死的,人是活得!现在我是凰上,我说了算!!众大臣!快退朝吧!【纯女尊文!不喜者勿喷!】